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選14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選1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選14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

泛黃的書頁,深淺有致的墨痕,濃郁的書香……打開《悲慘世界》,我追隨着主人公的步伐,走進了那個悲慘而又幸福的世界。

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主人公—冉阿讓肅然起敬。他,是一個淳樸的普通勞動者,他每天辛苦工作,但飢餓和困苦還是時時困擾着他。

有一天,他為了捱餓的外甥偷了一個麪包,結果被抓入監獄。他因惦記家人,四次越獄,卻被加刑至十九年。

長期的牢獄生活養成了他陰鬱叛逆的性格,他開始仇恨法律,仇恨這個不公的社會。出獄之後,他沒有住處,四處乞求他人收留他一夜。

然而,沒有一個人願意收留他。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幫助。但他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

主教並沒有怪他,而是寬恕了他,還送了他一對銀燭台,讓他走了。沒錯,正是如此。

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的心受到震撼,他原本善良的心被喚醒了,他開放棄惡從善,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讓枯萎的內心又再次鮮活起來。

他改頭換面,化名馬德蘭來到城市。經多年打拼,他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變成一市之長。

成為市長後,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熱衷於慈善事業,經常幫助貧窮市民。但是,這樣的生活沒持續多久,他便引起警察沙威的注意。為了搭救商馬第,他再次入獄。

等他出獄回到小城後,他花重金救助了女工芳汀的孩子珂賽特,他帶珂賽特隱居,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園丁。

珂賽特在他的照顧下長大成人,後與青年馬呂斯相戀,找到了他的幸福。但,善良的冉阿讓卻因他的過去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一度不被人原諒,在孤獨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悲慘的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處處有似有似無的悲傷籠罩着,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一涼,“寂寞”的影子夾雜在字裏行間,壓抑的氣息令人窒息。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也是令人驚歎的。他曾是心中失去愛的逃亡者,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的心靈得到洗禮。

儘管再度落入法律的魔爪,但他不埋怨,始終懷有一顆聖人之心,用愛和寬容對待這個世界,泰戈爾的一句詩正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想我將為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模樣,供養在我心裏。”

寂寞是世上極為可怕的東西,是魔鬼手中用來毀滅青春的咒符,在珂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一個人在舒適的家中迅速衰老,終是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離開人世。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人,往往是在老年時耐不住寂寞,喜歡熱鬧。我們應該多抽些時間陪陪老人。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親近於親人,以歡笑送與他們,便是幸福。”

讀完這本書,掩書沉思,這本書把人世間的人性種種展現示出來,讓我讚歎不已,只是這每種人性,都需我們自己塑造。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

我有眾多朋友與表兄妹,我最喜歡的是我的一個小表哥。他比我大四歲,不愛説話,總是眼神憂鬱。我叫他“哥”。哥的母親在她十二歲那年去世了,他因此更加沉默。自從有後母之後,哥連話都不願意多説。我眼看着也不舒服,也因此憎恨起哥的後母。至於喜歡哥的原因,那是第六感。哥很温柔,比我母親還好。哥曾和後母吵過,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那夜,哥就消失了,拋下了一切的一切。舅舅,哥的後母,我的父母親找開了,遠的近的。我驚呆了,“哥不見了”。眼前卻突然閃過一個人影“哥”我知道,我哭了。哥的髮絲凌亂,臉上有依稀的淚痕。哥蹲下來,望着我“不哭”。他摸了摸我的頭,“哥,你不可以這樣的。”除了這些,我什麼也説不出口。哥點點頭,“哥聽你的,乖。”凌晨二點,爸媽還沒有回家,我守在哥的房門口,我不能讓哥再消失。一陣睡意襲來……醒來時,我乖乖地躺在牀上,“哥”沒有迴應。我哭了,哥,又走了,是嗎?衝出房間,“哥在啊!”哥告訴我,他想通了,接受了後母。昨天,他看見後母在公園裏哭,於是……哥告訴我的時候,我跑過去,抱住他。“哥,我不恨舅媽了”哥摸了摸我的頭。“哥你哭了”上帝告訴我和“哥”,愛消滅一切不幸!

《悲慘世界》這本書,已經看了好幾遍。我終於明白了米里艾主教的作為,就像我和“哥”、舅媽。愛消滅一切不幸!一個服刑19年的重刑犯,因為米里艾主教的作為,因此在一夜之間洗淨罪惡的.靈魂,重向光明。這樣大的功勞,是不是應該屬於米里艾主教呢?他不是平等與博愛的化身嗎?而芳汀,為了自己的女兒。珂賽特,不惜買掉了女性最珍貴的頭髮和牙齒,甚至連性命也獻給了珂賽特。這樣的一個在苦難中打滾的女性,為什麼會含淚而死?因為愛,因為愛使她有活下去的信念。珂賽特呢?她又為什麼有勇氣活在德納第的百般虐待中呢?是啊!因為她知道,在遠方,有一個愛他的母親。讓我疑惑的是,為什麼冉阿讓不在最後殺了法律的看門狗沙威呢?一直到當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並不是他所維護的,在善與惡的衝擊下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冉阿讓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裏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上帝告訴我們“愛消滅一切不幸”。

這個世界需要愛。當盲人過馬路時,你是否會好心的扶他呢?當老人在車上累得搖來晃去時,你是否會熱心的讓個位子呢?當孩子因為迷路而不知所措是,你是否會有愛心的幫助他呢?只要有愛,那麼,所謂的不幸又算什麼呢?愛,消滅一切。請你記住,上帝告訴我們的。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3

我腦海裏依然浮動着故事的章節,它就在我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

英國的史美爾斯曾説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冉阿讓就像耀眼的太陽,強烈的光芒刺痛了我們每個人的陰暗面,也讓我們有機會對自己做一次反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第二種是無私的人。他們善良、奉獻、偶爾有個善意的謊言,但總被人誤會。

每個人都有偽裝,那偽裝下的心正是當時社會的顏色——黑暗。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着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

故事中,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背影,它不論何時都會夾雜在文字裏面,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更加沉湎於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心還在孤獨着,寂寞着,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

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

讀完故事,我不禁想到: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冉阿讓,因某種原因被別人歧視,有的堅強不屈,並不在乎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知難而進,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取得了成功;但是,還有多數的人選擇了後者——自暴自棄,他們太注重於別人的看法,因而自甘落後,變得無可救藥。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主要以法國大革命時期小説背景,以經典歷史事件和歷史建築補充文章內容,以冉阿讓由惡變善,貴族子嗣馬呂斯的愛情故事為線索,生動形象的揭露了法國舊社會的極度不公,下層人民生活的黑暗和艱難。

在第一部中,主人公是一名為兄弟偷竊而獲五年徒刑後有多次越獄失敗才服刑19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平待遇之後他就決定報復這個社會。但就在他實行報復行竊大主教的第二天就被警察抓回,但大主教並沒有以牙還牙,反而幫他圓場並送他一對銀燭台。因此他被感化。幾年後,憑他的努力,他改換身份並在一座濱海小城當上市長,並讓其城市變得繁榮富強,且因此威名遠揚。這時,他認識一名貧苦的女工,元幫她擺脱困境,並救回他女兒但黑心的德納第再三推託敲詐,時間遭到延遲。但是,在一切發展順利時,他經他服役時的監獄長及現在的手下沙威得知,有一名可憐人被誤認為冉阿讓。歷經許久的思想鬥爭,他終於決定去拯救那個可憐的人。但也因此服刑。不過,在苦役期間,他詐死,併成功從德納第手中領回珂賽特。數年後,進步貴簇青年馬呂斯愛上了長大的.珂賽特。但悲劇再次重演,德納第綁架了冉阿讓,而馬呂斯就在一旁,然而德納第正是馬呂斯父親的恩人,他陷入抉擇之中。最終,他用妙計救下冉阿讓,而德納第則被抓。

在第二部中,馬呂斯與柯賽特相識並相愛,而後來馬呂斯又因冉阿讓受到威脅舉家搬遷至英國,將無法再見珂賽特,才加上向外公求援失敗,悲痛欲絕,因此參加街壘,並且成為頭領。冉阿讓得知消息後,也趕來參加。隨後經過激烈的戰鬥,街壘被攻破,馬呂斯的朋友集體戰死,但是馬呂斯被冉阿讓救下,隨即轉移到外公家。最終外公回心轉意,接納珂賽特,兩人最終結婚。冉阿讓為他們獻出積蓄。可惜的是,不久他撒手人間。

整部小説環環相扣,規劃整齊,敍事明晰。通過描寫馬呂斯對拿破崙和他父親彭眉胥的無比崇敬,抒發他對法國革命家的讚揚。同時,作者也描寫了由無盡的苦難和貧困造就成的喪失人性的惡棍。他們為了生存拋棄了尊嚴,為了金錢可以討好任何人;也拋棄了兒女,完全將自己的兒女視為累贅;更失去了人格,如野獸般地咆哮,為利益不惜一切。這正是法國黑暗舊社會的真實寫照。

世界註定是不公平的,有富裕就註定有貧困。作者藉此書就是表達不公黑暗的封建王朝終究會敗落,人類應敢於進步:“人類總是在進步的,而流血的就是革命。”既然生在這世界,我們就要不斷超越自己,建造和平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5

輕輕撩《悲慘世界》的面紗,你看到了什麼?

苦楚、折磨。雨果爺爺的金筆下流露出了19世紀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和黑暗。世間的一切不幸,在《悲慘世界》裏流露得淋漓盡致。

故事中主人公冉阿讓前半生經歷了艱辛的貧民生活、黑暗的監獄生活。法律和習俗的壓迫使他由物質的貧困漸漸走向精神的墮落。但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冉阿讓用後半生的時間實現承諾,做出了一系列震人心魄的事蹟。

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卞福汝主教。他雖然是一名主教,但是他沒有濫用權力,而是用自己的俸祿去幫助窮人,為人們造福,而自己卻簡樸節儉,毫無怨言。就這樣,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成了窮人們心中的天使。他無私奉獻,忘我的精神也讓我敬佩。這種可貴的精神比天上的太陽還燦爛,比寶石還純真無暇,比天空還無邊無際。當看到卞福汝主教準備登山“拜訪”強盜時,我的心隨着故事情節高低起伏,在卞福汝主教做出決定時,我又是多麼着急呀!汗珠順着我的臉頰滑落,全身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我凝視着字眼,焦急,恐懼湧上心頭。“他不怕嗎?強盜啊!九死一生的冒險行為。”我忘情地嘟囔着。當看到卞福汝主教對窮人斬釘截鐵説的那句話:“永遠不要害怕,盜賊和殺人犯,那只是身外的危險。而真正應該害怕的是我們自身。”語氣是那麼的堅定,毫不遲疑。我想這就是卞福汝主教給我的回答吧!主教的家庭生活和他社會生活一樣,自甘淡泊,卻又嚴肅而動人。

感動的淚落在冉阿讓的故事裏。一個苦役犯在封建社會的'無盡黑暗裏“掙扎”,因為“特殊的身份”,沒人願意相信他,試想一下,在面對無數的挫折、一切打擊後,自己已是千瘡百孔。沒有同情,沒有安慰,更沒有信任,像墜落在沒有光明的深淵,生活是多麼絕望啊!然而,在他遇上卞福汝主教後,他邪惡的靈魂被“天使”帶回。黑暗的角落裏,破天荒開了一道天窗,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他當上了海濱蒙特伊城市長,他也像他恩人那樣,愛民如子,為腐敗的社會做最後的努力。窮人們無不對他敬重、欽佩。倘若他當初並沒有選擇相信這個世界;沒有改變自己;也像以前一樣做令人討厭的“惡人”。那他現在依然在痛苦的深淵裏掙扎,依然生活在“悲慘世界”裏。我對他充滿崇敬,是因為他是“悲慘世界”裏的一位慈善家,不僅僅是因為他一位慈善家,還因為他選擇了愛,他還相信世界的美好存在,善良在向世界擴大,善良的力量你不可小覷。它比金子鑽石都珍貴,“信任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悲慘世界》讓我明白了:無論世間多麼邪惡,但你不能改變心中一直有的善良的種子,讓它成長,你會得到比什麼都珍貴的禮物——他人對你的信任。

一輪明月升在夜空,一盞燈火照亮黑暗。不要放棄世界,因為會有一盞燈為你照路。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6

善良是人世間最高的美德。作為法國的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善良,讓人讀後不由自主地深深沉浸於小説情節之中,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悲慘世界》真實再現了拿破崙戰爭後十九世紀法國的社會面貌。小説的主角名叫冉·阿讓,他是一位苦役犯,因為生活所迫偷了一塊麪包,在監獄度過了十幾年的漫長歲月,出獄後卻漂泊流浪,居無定所。命運如此不公,這不僅改變了他善良的本性,還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心灰意冷。

恰逢此時,善良如同一束光,照進了冉·阿讓的生活。冉·阿讓遇到了馬格諾先生——一位善良、大方、無私的神甫,用自己的善良一點點地打開了冉·阿讓的內心,即使他違背承諾,偷走了神甫家的銀器,神甫也沒有責備,反而慷慨“贈送”。冉·阿讓被深深感動,他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真善美的。冉·阿讓的心被重新照亮,他迎來了人生的新起點。

可以説,作者塑造的馬格諾神甫是如此偉大,他用自己的善行改變了冉·阿讓,也啟迪着每一位讀者應該如何對待深處困境中的人。他的寬容、善良像是一束光,點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而冉·阿讓正是在他的引領下,不斷改變自己,用自己的善行來幫助他人,歷經各種悲慘遭遇,從一個苦役犯變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聖人。

冉·阿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他也如同一束光,開始照亮他人,為他人帶來希望。離開馬格諾神甫十年後,悲慘的冉·阿讓通過技術創新獲得成功,成為一名企業家。他化名馬德蘭,幫助了很多人,得到人民的愛戴,被任命為市長。他救助了紡織女工芳汀,收養了她的女兒——珂賽特。

善良是一束光,它足以穿透一切醜惡與黑暗。沙威是一個冷血無情的警察,為了追捕冉·阿讓不惜一切代價。但當他越瞭解冉·阿讓,就越清晰地發現自己錯了,他不能去抓一個好人。他千辛萬苦抓住了冉·阿讓,最終卻還是放了他,這令他非常煎熬。他不知道應該遵守上級的命令,還是遵從內心的道德準則。於是沙威瘋了,他跳河自盡。

在我看來,冉·阿讓一生中最開心的一段時光是他臨終前。他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不白之冤得到洗涮,又看見了珂賽特,看到自己心愛之人能夠幸福地生活。

善良是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善良之光照亮了悲慘境遇之中的冉·阿讓,也照亮了那個悲慘的世界,讓我們見證了人性之美。讀完這本書,使我們相信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人的善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守善良的本心,讓善良之光普照人間。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7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完善自己,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悲慘世界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他卻永遠的留在了我的心中。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手捧着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着: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為生活貧困,偷離一塊麪包,被抓進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期刑。出獄後,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誨,決心重新做人。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對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人毫無所求,對犯了錯誤的人寬宏大量。他的寬容、善良甚至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感恩讓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感恩,讓他學會無私奉獻。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問貧苦的人們。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大傘,保護着他們,在人們心中,他是正義的化身。感恩,讓他學會遵守諾言。為了實現芳汀在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説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汀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可

感恩,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因為他曾經也犯過錯誤,但是米里艾主教原諒了他,並且鼓勵他。由此,感恩的種子在他心中萌發,讓他做了那麼多偉大的事。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就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着生命危險救下了那位老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感恩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大到讓一個人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幫助別人,並且不求回報。曾經有人説過:“感激每一個人,好人使我獲得新生,壞人使我懂得人生。”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感謝父母長輩之愛,故鄉養育之情;感謝自然的賜予,哪怕風雨如晦;感謝苦難的歷練;感謝所有的陌生人...。心存感恩,我們會發現天是藍的,山是綠的,水是清的,一切都是美的。心存感恩,會讓一句簡單的話語都充滿了力量,讓一些瑣碎的小事都變得格外親切。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也許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心存感恩,但我們要試着從自身做起。心存感恩,我們會發現生活將更加美好!明天將更加燦爛!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8

《悲慘世界》是法國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在暑假我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後,強烈的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冉阿讓從苦役犯變成一個品格崇高的人,這是一段多麼艱辛而偉大的歷程啊!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她的童年沒上過學,成年後做了熱心的園藝工人,幫助窮苦的姐姐撫養着7個孩子,生活非常艱辛。一年冬天,家裏飢寒交迫,冉阿讓又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們捱餓,冉阿讓偷了一塊麪包,被判4年徒刑,因4次越獄,又被判了15年徒刑。從此便開始了19年的苦役犯生涯。

19年,冉阿讓的眼睛逐漸乾涸,心靈也乾涸了。出獄後,冉阿讓因為一張黃色通行證而遭到排擠,他在法律上自由了,卻被社會和身份所束縛,成了無依無靠的'人。當冉阿讓在灰暗心理的促使下偷走銀器時,米里哀主教並沒有懲罰他,而是將銀器連同兩個燭台一起送給了冉阿讓,教主真誠而恭敬的招待冉阿讓,使冉阿讓堅硬的心第一次感到温暖與光明。主教的仁慈一點點的感化了冉阿讓,使冉阿讓棄惡從善,開始新生活。

當燭台照射出光芒時,愛的光芒也照進了冉阿讓的心裏。受到感化的冉阿讓丟棄了心中的黑暗,冉阿讓像米里哀主教那樣用最誠摯、和善的心靈去對待每一個人。他開設工廠,將萬千人從生活的窘境裏拯救出來,他接芳汀入院治療,將珂賽特救出魔爪,他獨自撫養珂賽特長大,將她教育成一位善良的女子,他釋放折磨自己的沙威,用寬容感化了一顆如石頭般堅硬的心,他不顧安危,將受重傷的馬呂斯救出戰場,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選擇自己承擔痛苦......冉阿讓每一個善良的舉動,每一次承擔的痛苦,都深深的感動着我,讓我去思考,去回味。

冉阿讓是平凡的,然而,他用平凡鑄就了偉大,毫無保留的展現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如果沒有冉阿讓,將有多少生命陷入困境?將有多少悲劇重蹈覆轍?為什麼冉阿讓會有如此驚人的蜕變呢?我想,正是因為他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動去報答米里哀主教曾帶給自己的温暖,並將這份感恩之情儲存在心靈最深、最柔軟的地方,再用它們來温暖整個世界。

當我瞭解了冉阿讓的一生,走進他用生命譜寫的篇章時,我感受到了他用愛與感恩帶給整個世界的最美的祝福。我相信,只要有一顆真摯而感恩的心,就會擁有永恆的愛的讚歌!愛是如此偉大,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愛,讓我們用愛去點亮自己的人生!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9

“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本書作者雨果這樣評價。

可以説,《悲慘世界》這部皇皇鉅作在寫作之時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據雨果所知,1806年,一個叫彼埃爾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而判苦役;1828至1830年間,雨果先後蒐集了有關奧利主教和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此外,雨果參觀了比賽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1848年的革命打斷了他的創作,12年後他才回到這部小説的創作中,直到1862年,《悲慘世界》在比利時問世。小説的創作歷史三十餘年,堪稱鬼斧神工。這段時間也是法國的多事之秋,政權在王權制和共和制之間來回變動,雨果在此期間也遭受了種種磨難。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冉阿讓為養活姐姐的孩子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幾次逃獄未果,服苦役達19年之久,以致出獄後產生了報復社會的`慾望。但因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成為了勤勞致富的馬德蘭市長。後身份暴露重又逃脱監獄,解救已故女工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後不斷遭警探沙威的追捕,參加了共和起義,並解救了馬呂斯。既而,他促成了馬呂斯與珂賽特間美滿的婚姻。馬呂斯卻因誤會冉阿讓的真正身份而疏遠了他。在冉阿讓臨終前,誤會得到冰釋,他躺在青年夫婦的懷中安然死去。

文章情節曲折跌宕,敍述風格抒情味濃,語言昂揚激越、熱情洋溢。

文章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作者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在探索人物的心靈時,雨果寫到:“在但丁面前也曾有過這樣一扇陰森可怖的門,他曾猶豫過,不過我們還是進去吧。” 冉阿讓內心善與惡的鬥爭,似乎失去珂賽特關愛的掙扎,以及告訴馬呂斯自己真實身份的矛盾迷惘,小伽弗洛什純真兒童內心世界,還有外祖父吉諾曼對馬呂斯的拳拳愛心與他倔強性格的衝突等等。雨果都使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渲染、勾勒。瞭解人物的心靈世界,確是一件讓好奇心得到滿足又使人生悲的事情。雨果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文筆細膩激揚,理解和同情的心情油然而升。

文章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在情節展開中穿插許多宂長的介紹和議論。譬如,為了介紹馬呂斯的父親如何在戰場上被泰納迪埃解救,作者之前詳細敍述了滑鐵盧戰役的經過;還曾煞費苦心寫了一篇有關俚語的論文等等。這些固然不乏真實性,也顯示了作者的知識之廣與才氣之盛,但上百頁的篇幅的確影響到了情節的發展。

在情感方面,雨果自己説:“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懲罰依然存在,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社會毒害的現象依然存在,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就不會是無益的。”

總而言之,《悲慘世界》是人類苦難熔鍊的絢爛史詩。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我是從《悲慘世界》認識雨果的。

它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善良和博愛在悲慘的社會現實在發亮的故事。儘管那個時代的背景如此灰暗,但從故事在我仍能感到從心底升起的温暖。

無論是主人公冉阿讓、警察威爾還是米里哀主教,他們都很執著,冉阿讓執著於對世界和社會,對道德與法律投桃報李的潛規則,米里哀主教執著於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夜不閉户,對全世界以德報怨的品質,然而,儘管在某些角度上,威爾是反角,但誰也不能否認,他是執著的,他為他的執著放棄一切,後來因為被自己處心積慮要帶進監牢的冉阿讓所救,他一生所執著的信念瞬間被衝擊得只剩下碎片,他無法想信,儘管事情就發在在他身上,最後,他受不了道德良心的拷問,向自己開了最後一槍,死在那個悲涼的夜晚。

書中一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

那個灰色的冬天,冉阿讓從監獄裏釋放出來,他帶着犯人恥辱的標記,走進一個小鎮。小鎮上每一個人都避開他,沒有人會收留一個曾經的小偷。當他心灰意冷的時候,命運為他打開了一扇門。他在一位好心的老婦人的指點下,拜訪了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住在華麗的教堂旁邊一間低矮的小屋子,而鎮上的小醫院則搬進了大教堂——這位主教讓出了本應屬於他的華美的教堂,鎮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有一位如此可敬的主教。米里哀主教的屋子燃着温暖的爐火可以照到從不關上的門的外面。出人意料地,米里哀主教以接待貴賓的形式接待了這個潦倒的主人公。或許是長期的監禁使他的報復心益增,他最後還是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套銀餐具。但天亮以後,小鎮的警察抓住了他,並送到主教家。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害怕,他又要回到那個黑暗的地方了嗎?那個仁慈的主教看到昨天他收留的人正如主教的妹妹所擔心的那樣,他會後悔吧。然而沒有,他所有的想象都落空了。米里哀主教誠摯地看着他的.眼睛,片刻以後,他微笑地問冉阿讓:“你早上怎麼走得這麼急?把我要送你的一對銀燭台都忘了拿。”説着拿來他姑姑留給他的唯一一對銀燭台,遞給冉阿讓。警察連忙放開他,連聲道歉。冉阿讓的命運從此發生了大逆轉。他一直沒回過神來,站在米里哀主教門前,米里哀主教微笑地詢問他:“您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故事從這裏展開了,儘管後來再沒有見到米里哀主教,但改變後的冉阿讓不正是另一個米里哀主教嗎?在故事的最後,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以最幸福的方式,他所收留的芳汀的女兒送他離開,在匯流成河的淚水和崇敬中,他安詳地熟睡了。

這部作品寫於一八六一年。當時這部作品把雨果推上文學巔峯,雨果是高傲的,也是孤獨的,他筆尖露出的鋒芒,讓歷史也為之一震,雨果是不朽的,一如他的作品。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1

一陣暖風吹開含苞未放的花蕊,也吹落了那泛黃的枯枝敗葉,梧桐更兼細雨,混合着空氣中瘋狂工作的刺鼻的氣味,不由分説地鑽進我的身體。望着眼前麻木的人流,以及以人們的靈魂為動力而不停地轉動像台巨大發動機的世界,我突然想起剛剛看過的一本書—《悲慘世界》。

這本書以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人為線索,刻畫各階段人們的生活,最後,在總結出自己的觀點:道德,才是那個腐朽的社會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作者是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世界的,所以他並沒有富人眼中的豪華與奢侈,也沒有窮苦人眼中的極度厭惡,普通卻更真實。作者將一個赤裸裸的世界放在我眼前,彷彿有一個蒼老而吸引人的聲音再説:歡迎光臨。

郭敬明説過:“這是像匕首一樣鋒利的冷漠時代。人們的心臟挖出一個一個洞,然後在被埋進滴答滴答的炸彈。財富迅速地兩級分化,活生生把人的靈魂撕成兩半。”不要認為這太過誇張和血腥,這便是社會最真實的寫照。人們對社會的種種,早就熟視無睹,早就麻木。所謂的道德,已是舊照片,已是回憶,伴隨着他們曾經熱情,被丟失在茫茫人海中,不復存在。但總有那麼一些人在默默地,執着地堅持着什麼,他們被別人嘲笑,被稱為“傻子”,我卻知道他們所堅持的,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道德。

冬日的清晨是寒風凜冽的,即使夏日的清晨也不乏冷氣瀰漫,當我們還窩在小小的被子裏,做着各式各樣夢的時候,有一羣人已經早早地開始工作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清潔工人。他們忍受着冬日的嚴寒,夏日的積熱,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卻沒有一個人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中有人可能不知道道德是什麼,甚至有人都不知道“道德”怎麼寫,但是正是這種“無知”與默默無聞榮耀地體現了這種道德!

浩瀚的宇宙縱使再大,也需要每一顆微小的星辰去組成,去支撐。我們好像這一顆顆星辰,對於這個巨大的時代,我們渺小的什麼都不是。但是我們卻懷着一顆砰砰直跳的心和那種骨子裏藏不住的熱情去擁抱這個社會,不怕嘲笑,不言失敗。他們的'心中有一股強大的信念支撐他們渺小的靈魂。人,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是的,這個社會縱使如匕首般冷漠鋒利,但是總有一些人,在無限膨脹的冷漠中小小地努力着,在麻木的人流中默默的堅持着。

道德,讓我們不再卑微,不再渺小。因為道德已像熊熊烈火,燃燒了我們的鬥志,點燃了我們的激情。讓我們以一個星辰的微光,照亮整個宇宙!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2

經過漫長時間檢驗的傑作,捧讀後將永存讀者心頭的雄渾的人類史詩,具有濃重瑰麗的色彩,磅礴浩大的氣勢,是人類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典範,它就是——《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法國重要詩人、小説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説,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説講述了苦役犯冉·阿讓,出獄後,受到教主感化,決心從善,廣施仁愛,後來被任命為市長,他為女工芳汀去尋找她的女兒珂賽特,並將她從兇狠的德納第夫婦手中拯救出來,讓她接受教育,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從文字中,我似乎可以看見雨果對德納第夫婦殘暴而無人性的做法的斥責與厭惡,對冉·阿讓拯救珂賽特行動的讚賞與認同;對珂賽特與芳汀悽慘命運的同情與憐憫。在我看來,雨果其實是把德納第夫婦比作了剝削者,他們殘忍的從珂賽特與芳汀等人民身上榨取他們現時對他們來説有用的利益,無用時便百般喝斥,一旦他們體現出了一定的利益的時候,又將他們好好地利用一番,卻從不顧及後果,這不正如一句俗語“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嗎?。他又把拯救珂賽特和芳汀等人民於水深火熱中的冉·阿讓比作了英雄,讓他與奸詐卑鄙的德納第夫婦進行周旋,將珂賽特從他們的魔爪中拯救了出來,為他圍上了一層英雄的光圈。

有時我會在想,這篇小説是不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個揭示呢?我認為這部作品揭示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的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也體現了作者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的嚮往。

雨果用他的筆為我們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的矛盾,也訴説了生活在那時社會中的人們的心聲,同時表明作者熱愛和平,抵制戰爭的內心思想,至少我會這麼認為的。正如書中所説,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已的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永恆矛盾。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一部人類的“苦難大全”。

每讀一次《悲慘世界》我的內心就為之震撼一次,我不由得感歎道:“在黑暗無助徘徊的人們,他那捨己為人的情操在每個人的心中熠熠生輝,那高大的身影宛如上帝的光輝一般給予人們內心及靈魂上的救贖。他靈魂所散發出來的聖潔的光輝,會照亮善人心中的仁愛之光,會指引在黑暗中迷路的人們通向光明的路。對我而言,《悲慘世界》它是一部能觸及人靈魂的佳作,是明燈,是燈塔,我希冀着更多的同齡人喜愛這部書。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3

這個國慶長假,我閲讀了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一本著作——《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純樸的園藝工人,為了讓七個外甥不捱餓,他偷了一塊麪包,但當場被抓住,坐了牢,成了一個苦役犯,過了十九年的非人生活。出獄後,他飽受鄙視,只有主教當他是兄弟,並勸他做個好人。後來,冉阿讓改名馬蘭德,成為了富翁,為了不讓別人代替自己受罰,他向法庭自首,再次入獄,然後乘着一次機會又越了獄,越獄後,他救下了孤女珂賽特,躲進了修道院,以園丁弟弟的身份活了下來。冉阿讓為了讓馬利尤斯和珂賽特幸福,把所有的錢都留給了他倆,自己卻靜待死亡。當冉阿讓到了彌留之際時,馬利尤斯和珂賽特終於趕到,他倆看着恩人安詳的離世。

我覺得冉阿讓勤勞正直、胸懷坦蕩,他雖然備受歧視,飽受排斥,卻始終以德報怨,用最真誠的一顆心向着別人,哪怕那些人都曾經深深地傷害過他。冉阿讓雖然被迫害,受了許多我們無法想象的苦難,卻仍然有着一顆金子一樣的心,他樂於助人,品德高尚,一心想幫助別人:他在成為富翁時仍不忘關心窮人,為他們做了許多的好事;他不計前嫌,冒着生命危險救出了福施勒旺,而福施勒旺正是一位他的反對者;他不願讓別人代替自己受罪,在法庭上自首,自己卻被判無期徒刑。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他就像是蠟燭,情願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帶給別人光和熱,為了幫助別人,他甚至可以犧牲自己,付出自己的生命!冉阿讓為了讓馬利尤斯和珂賽特幸福,自願退出了他們的生活,自己選擇在破屋裏靜待死神的降臨。其實,如果冉阿讓選擇告訴馬利尤斯自己沒有偷和搶,沒有殺和害人,如果他告訴馬利尤斯自己救了他的命,那麼,我想,他就不會那麼早的離世了。但是,他從來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全都自願戴上了那些根本不是他的罪名,他從來都是為了保全他人而犧牲自己!我覺得,這種甘於默默奉獻的精神是值得讚頌的,這種高尚的品質是應該人人都報以崇高的敬意的',而冉阿讓直到生命之火熄滅的最後一刻都在祈求馬利尤斯的原諒,都在為馬利尤斯和珂賽特祝福,看到這裏,我想,是沒有一個人會不感動的流淚的,這樣偉大的人格,是讓人不得不發自肺腑的感動的。這樣無比平凡卻又無比偉大的人,是能讓每一個人都報以崇高的敬意的!如果人世間真的能多一些像這樣的人,那麼,世界必將更加美好!

《悲慘世界》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它凝聚着作家雨果的心血!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也希望你能從中學到一些什麼!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4

當看見最後的冉阿讓,陪伴着那盪滌靈魂的銀燭台,寧靜而安詳地閉上了雙眼,我終於止不住淚流滿面。

這本書充斥着善良與邪惡,虛偽與真誠,堅守與迷失。矛盾面淋漓盡致的展現總是令我們不禁心痛,我們的世界似乎還盈滿單純與信任,不能體會人情冷漠下冉阿讓的絕望。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承受着世人的排擠,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人們帶着防備、恐懼的目光破碎了他微乎其微的希望,在他再次彷徨、再次墮落之際幸運地遇上了這位善良的教父,給予了他生的希望和人的尊嚴。可冉阿讓再一次的惡性展露偷拿了教父的兩個銀燭台,被警察緝拿帶回教父的收養所時,卻獲得教父真誠的包容,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拿了銀燭台,反而將那一對銀燭台送給他,並叮囑到:“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讓自己過得好一些。”這一刻。冉阿讓終於幡然醒悟,體會到了愛與寬容的力量。

愛與寬容便是小説所要表達的'主題,世態再炎涼,也會有善的棲身所。即使世界充滿了矛盾對立,但是隻要我們堅守自己、堅守本心,擁有愛與寬容的力量,善良終會將邪惡打敗,虛偽終將幻滅,真誠的心將會永恆。或許,當你為自由,為幸福堅持戰鬥的同時,可能滄海桑田、容顏易逝,甚至犧牲了自己,就像冉阿讓,就像許許多多堅守愛的人們,即使他們失去了許多,但他們的力量會一直庇佑那些懵懂的孩子們勇敢成長。

冉阿讓的內心被聖潔的愛洗禮,他學會了愛人,學會了忘記仇恨,淡化苦楚,他的內心得到了救贖,不再流浪。他去了一個遙遠的地方,改名換姓,重新做人,大濟蒼生。他救濟走投無路的芳汀,立誓照顧她的遺孤珂賽特,又救珂賽特於德納第夫婦的魔掌之下,然後撫養她成人。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再受到傷害。他不惜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因而被當時黑暗社會的忠實守衞者冷酷的沙威盯上。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放棄了現時的安逸,有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真正令我痛心的是,冉阿讓為那麼多無親無故的人們付出着,卻一次次受到排擠、不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需要學會原諒,學會接受。他們也是人,比起那些虛偽貪婪卻苟且偷生的人們,或許他們更能體現真正的人性。

我的內心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吶喊,為什麼不能寬容他,寬容這個一直寬容別人的人,因為無知所以恐懼,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人生在世,慈悲為懷,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寬容,我們的內心才能被真正的洗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kje6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