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項羽之死的讀後感

項羽之死的讀後感

  項羽之死的讀後感

項羽重瞳,聖人之相。舉千斤鼎,鉅鹿破秦。善於武藝,精於兵法。駕烏騅,擁美姬。可為何到頭來,卻自刎於烏江?

項羽之死的讀後感

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天生神力的西楚霸王,竟倒在烏江血泊中,怎不叫人扼腕歎息?若霸王尚在,定使歷史改了進程。

縱覽古今,唯有智者成,忍者勝。然而,項羽戰力蓋世,卻少了份智,缺了份忍。

智者勝於勇者,不智之勇,匹夫之勇也。戰場無往不利但政治上卻盡顯幼稚,或許是幼時“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便學萬人敵!”的思想所致。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失盡人心。劉邦手下蕭何、韓信、張良各自發揮所長,而項羽一范增都不能用。敵憑智,羽憑勇,何以言勝?

即舉兵征戰以來,大勝秦軍,打了多場如鉅鹿一戰般載入史冊的戰役,但現出項羽有些許魯莽。破釜沉舟,看似激起楚軍鬥志,將士們視死如歸故鄉,但項羽可否想到秦軍若破了楚軍,那該如何是好?連跳逃出生天的後路都未留給自己。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能包羞忍恥才能戰勝困難,才是大丈夫。杜牧有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項羽曰:“天亡我,非戰之罪。”非也,其必有因。然而,項羽卻執迷不悟,負氣自刎。

失敗不可怕,放棄才令人惋惜。“無面見江東父兄”一面表現項羽氣節,更突顯了他剛愎自用,不願放下架子,一副士可殺,不可辱的樣子。若他採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那麼勝負之數,或未易量。似氣節之態,敗也!

項羽勇者也,然缺智、少忍,必是可用之才,但非用人之才也。

烏江自刎,着實令人惋惜,是天妒英才,將其亡之?非也,是因籍驍勇而獨缺智忍爾。

  項羽之死的讀後感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結束了一個悲劇。

後人猜想“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即便是過了江東,即便是登上皇位,也不會長久,最終還是要失去天下,這是性格使然。

悲劇的開始是從鴻門宴開始的。項羽聽從范增的.建議,設宴殺劉邦,就在前一晚,項伯為劉邦求情,“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又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一聽“不義”,大丈夫“義”字當頭,當初滅劉邦的決心輕而易舉的被挫敗,分不清輕重緩急,舍天下而取“義”,優柔寡斷的他在范增示意後默然不應,眼睜睜地看着時機錯過。在樊噲豪爽地啖肉飲酒後,項羽又一次錯失殺劉邦的機會,被樊噲的義和理打動,忘記了擺宴的目的,讓劉邦僥倖逃脱。項羽的剛愎自用、優柔寡斷還有他那濃重的重義情結成了他的一大缺陷。

從垓下被圍到東城快戰,項羽又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英雄形象,然而,這背後又隱藏了巨大的悲觀、消極。“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悲涼,人心更悲涼,勇猛無比的身軀之下是萎縮的靈魂,已經無法支撐。

烏江在眼前,“天亡我,我何渡為!”項羽把自己的一切交與天,絲毫不抗爭了,在項羽看來,這是命,是命啊!風蕭蕭,水滾滾,江邊寒光閃過,殘陽如血,畫上了令人回味的句號。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只能是霸王,而非天下之王!

標籤: 讀後感 之死 項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ylo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