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魯迅的文章讀後感

魯迅的文章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的文章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的文章讀後感

魯迅的文章讀後感1

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吶喊》是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可以説它是中國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書中收集了許多我們所熟悉、津津樂道的文章,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即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所看到和聽到當時一幕幕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為背景,文中較大篇幅敍寫了他的老師藤野先生如何的一絲不苟和對先生的欣賞,只是在魯迅先生看來:學醫只能醫治身體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醫學所能拯救的。文章從一個側面描述了魯迅先生強烈愛國意識的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文中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依舊振聾發聵。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魯迅的文章讀後感2

昨天在魯迅的《彷徨》裏又一次讀到了《祝福》也就是在不久我又在網上看了一遍同名電影。這已經是我第二遍讀和看《祝福》了。書中説的和影視演的是有一些出入的,但是主要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我總感覺影視裏祥林嫂要更加的深刻。直到現在我也無法想像為什麼在那個社會一個人竟然會那樣悲慘的死去,不知道是因為那是的人思想太保守了還是説現在人的思想太開放了。

書裏的這樣一段讓我頗有些印象——以身為乞丐的祥林嫂碰到回魯鎮的魯迅問魯迅: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魂靈,魯迅也不太確定當時我感覺應該是魯迅為了給祥林嫂一些精神寄託才説:可能有吧。但是祥林嫂又反問道:那也有地獄了?魯迅無法回答了就搪瓷的走了。幾天後魯迅從下人的嘴中得知祥林嫂死了,這使得魯迅很是愧疚總感覺是自己的話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可見魯迅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一個人,當祥林嫂二次喪夫走投無路又一次回到魯四爺當下手的時候,同為下人的柳媽竟説祥林嫂到陰間要被那兩個死鬼用鋸鋸成兩半,這使得祥林嫂很是恐懼只有去廟裏捐門檻讓萬人踏千人騎才能減輕自己的'罪孽。祥林嫂將積攢的一年的工錢去廟裏捐了一條門檻,後來總被主人打發了從此變成了乞丐,就這樣在死了兩次丈夫阿毛又被狼吃了之後祥林嫂終於沒有了氣力就在那個祝福的晚上祥林嫂死去了。

縱觀祥林嫂的一生怎是坎坷二字了得一個那麼要強的女人到最後卻是那樣的命運在過去的社會人太容易死了病源來自思想上,現代的人也太容易死了病源來自身體上,這也許就是常説的橫豎都是一死吧。

魯迅的文章讀後感3

我第一次聽説《吶喊》這本書是在很小的時候,當時經常聽家人講孔乙己的故事,但是當時忠於看寓言之類的書籍,幾年後這本書就淡除了我的腦海......一直到國中學習了《故鄉》《社戲》才又一次回憶起了這本書,學了《吶喊》自序後決定認真讀一遍,可是直到現在才找到了機會,同學們好多都讀過不只一遍了。

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説,給我感受最深的要數《孔乙己》與《藥》。

孔乙己,一個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小人物,明明處在社會的最下層但是卻一心向往着貴族人的生活的專職騙子,被打斷了腿,最終離開了大家。作者借寫孔乙己這一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所產生的頭腦僵化,迂腐不堪的習性的人物形象,對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作了揭露和批判。文章中描寫眾人嘲笑可憐的孔乙己的場面寫的也是有滋有味,用眾人的鬨笑烘托和加強了小説的悲劇效果。文章不僅寫出了孔乙己一個人痛苦的生活經歷,也表現出了社會同仁的不同情,相反的卻是取笑,體現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無情。

《故鄉》中的人們麻木,迷信的形象更是在《藥》中被表現的完美無缺。《藥》,我認為是這本小説集中最能令讀者悲憤,同情的文章。什麼“人血饅頭”......聽來就感到可笑,可是在今日看來可笑的事物在當時卻成了可以治不治之症的`良藥,華老栓他有醫不求信“饅頭”,千方百計去找人血,拼命積攢銅錢,只想着儘快把人血饅頭取到手,好醫治兒子的癆病,至於流血的是誰?為什麼被殺?他不用也根本沒有想這些問題,什麼“革命” “造反”就更沒有關心的必要了。革命者被殘害的時候,眾人看熱鬧......都是因為長期在封建重壓下生活的結果,他們一代人是這樣,但是受殘酷的封建制度的影響的國人可不只一代。

標籤: 讀後感 魯迅 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0q9r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