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莊子》有感

讀《莊子》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莊子》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莊子》有感

讀《莊子》有感1

——關於“大”的人生智慧

最初接觸莊子,是在高中時代,來自於他的一篇《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這麼大的魚,化成鳥,也還這樣大,大到遮天蔽日,這位莊子用盡了我所有的想象。直到我看到電影《大魚海棠》,那鯨魚在海洋裏自由地遨遊,不時發出陣陣悠長的低鳴,彷彿在訴説着無盡的悲哀時,我才深刻感受到莊子在他《逍遙遊》裏,鯤和鵬的大。不過,與電影不同的是,莊子所描述的大,那是一種蓬勃向上的大,那是一種自由而遼闊的大,那是一種爽朗的大。

再接觸莊子,是我突然出現在他與楚國大夫對話的情境中。他持竿不顧,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當時年幼,一心立鴻鵠之志,心中不免暗諷,好一個狂人,入世為官,多好的機會呀!現在參加工作了,才知在暖暖的陽光下,曳尾於塗中,是心累疲勞後的奢望,如果有這麼一個好機會擺在我面前,我不會像他一樣,淡然的拒絕,恐怕還是要掂量許久。這樣的灑脱,連陶淵明也稍遜幾分。陶淵明身在仕途,心卻呼喊“既自以心為形役”,而他卻一句“往矣”的拒絕,簡單明瞭,將宦海沉浮看得清清楚楚。

再次走近莊子,是因為他的“荒誕之舉”——鼓盆而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學了心理諮詢師後,才知道他不是荒誕,而是通達。以前,外婆去世後,我分外思念,甚至想去另個一個世界,去見外婆!我深夜遙思,想到了外婆做的豆包,想到了外婆的笑容,想到了外婆去世前的一晚……想到這些,心痛不已,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待”。後來,想到了媽媽的做事風格像外婆,外婆的七個子女,多多少少都有外婆的身影,我才開竅,以後想外婆,就看看媽媽和姨媽舅舅他們。而莊子直接不需要寄託,因為他把死看成了人生的其中一段旅途。用心理學中畢生發展觀來闡述,那就是死亡的過程也是人們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生和死不是對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也許真正體會過死的過程,才會明白生的偉大與充實。貧困交加時的莊子,是在接近死亡後,才有這麼透徹的領悟嗎?我大膽揣測。

至此,我對莊子的“逍遙”才有深刻的體會。他的逍遙,不是簡單的出世或避世。與蘇軾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呼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相比,他多了一份人間煙火。讀《莊子》,我只能説,“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讀《莊子》有感2

在諸子百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就是——莊子!在古今中外閲讀過的所有作品裏,最難忘的莫過於——《莊子》一書!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文學價值,還有他的充滿幽默風趣而富有人生哲理沁人心碑的一個個寓言故事,以及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態度深深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觀和生命價值觀。在他的眼裏,名和利全是過眼雲煙,生和死有如春夏秋冬的轉換;重要的是在流光中順應,去把握每分每秒,去樂生。

莊子的名利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古今中外,有幾人能夠看透名和利這二個字!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無論在國企還是在私企,人們難以脱身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困惑。常常因為職稱的評定,崗位的選拔,職位的晉升,以及績效工資的考核和生活福利的待遇等等因素使人們陷入困頓,使原本萍水相逢的上下級和同事之間的關係陷入困惑甚至無限的困擾之中。

可是“利”這個詞是困不住莊子的心的,魏王多次要重用他都被他一次次拒絕了,他認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順其自然地做自己想做的才活出心安理得。

“雁過流聲,人過留名 ”對利不屑,同樣對名亦如此,莊子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萬物有成理而不説”所以,儘管他有超常智慧,但他不願多説。

莊子的生死觀

死亡歷來是為人所不能接受的。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晚年為了煉製長不老的丹藥而荒廢朝政,追求永生。漢武大帝劉徹,對中國的歷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晚年,同樣為了長生不老藥而煉丹藥。從古至今,可以説,想要永生的人數之不盡。不用説那些名人,就是平常老百姓,哪一個不都俱怕死亡的。但是,面對生死,莊子卻説出了:“生死,命也”

莊子妻子死時,他兩腿伸直坐在地上,鼓盆而歌,也許,這在常人來説難以接受,但對莊子而言“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是跨過了怎樣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呢,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呢?但是,莊子對待“生”卻是以誠相待,嚴謹認真的。他身體非常的好,而且活到八十多是無疾而終的。不像我們很多人對生活不負責任,胡吃亂喝,無節制的加班熬夜,還有精神上的污染等因素造成體弱多病,鬱鬱寡歡。相比之下這是怎樣的諷刺啊

莊子的情感觀

有多少人知道著名的“相濡與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名言出自莊子的'寓言故事?

原文是海水乾了,二條魚相互用自己的唾沫舔着對方的嘴脣來生存,這看起來故然感動,但莊子看到卻説,與其這樣艱難生存,還不如放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哪怕忘記對方的好。這個故事相比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的世人來説是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警醒嗎?曾經一個朋友跟我説過這樣一件事,他們單位有一對夫妻,男的因與崗位上一個女同事因工作原因經常在一起加班回點的,久而外之關係自然走的近點,加上世俗的流言蜚語,這妻子便認定了是要破壞他的一隊狗男女,夜深人靜時把男人殺了,……之後在翻男的日記時才知道他們原本是純潔的,可是為時已晚,釀成了大錯……莊子的情感觀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

莊子的生存觀

前面説過,莊子對生存的態度,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中過隙……

莊子的生存觀主要體現在他的《逍遙遊》作品中:北海能養大鯤得益於長年累月的積厚,人在奮鬥過程中,若想一步步提高要重視知識的積累。在現代社會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藴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所以現代社會同樣要樹立持之以恆的積厚人生觀,

莊子逍遙遊的思想是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澱所留下來的瑰寶,它既有輕名賤利,積厚,豁達等積極人生觀的一面,又有隱世,心如止水等消極人生觀的一面。現代人生觀同樣如此,有積極進取的一面又有過度功利的一面。兩類人生觀各有利弊,吸收其輕名利重奉獻的人生觀,擯棄其以無用之用避世求安寧的人生觀,吸收其志存高遠的人生觀,胸無大志的人以此反思,等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現代人生觀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逍遙遊》在開篇展示給我們的就是一種恢宏闊遠的氣勢挾帶的一個廣闊無邊的意境:一條叫鯤的巨大怪魚悠閒自得地遊弋在浩渺無邊的大海。這怪魚是如此之大,也許動一下都會翻起巨大的波浪,可是因為有廣闊無邊的大海和深不可測的海水承載,大鯤可以遊得無比的愜意和舒適這種逍遙思想,其中藴含着催人奮進、敢於問天的求索精神,引導人提升自身道德素養。

莊子的挫折觀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有的是與生俱來的,有的是生活的變遷所造就的,在莊子的寓言故事裏,他借用了一個個身有殘疾或外形醜陋的怪人,來展示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在《人間世》中寫過一個叫支離疏的人,在《德充符》中寫過一個叫衷貽它的醜人,用充分的事實列舉了他們面對生活的艱難所表現出的自強不息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相比我們有着健全四肢的所謂正常人,反而覺得真正內心殘疾的恐怕不是他們吧?!

正如莊子在《逍遙遊》中所説的“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那樣,對於自己所認定的就堅持到底,不理會世人的稱譽或反對。

蒼茫世界,浮華人生。當我們身心疲憊打拼生活時,當我們不辭勞苦追逐名利時,當我們應接不暇面對挑戰時,當我們抑鬱失落逃避困境時,讀莊子,是對我們內心一個最好的安置。讀莊子,使我們浮躁的內心歸於平靜和淡然,讓我們清醒,讓我們悠然自處,怡然自適。難怪傅佩榮教授説:真正讀懂莊子,你會知道世上總有路可走!

讀《莊子》有感3

這幾天拜讀了明月悠書友的讀後感,受益匪淺,有感於自己見解和明月悠書友的異同,也根據自己膚淺的認知發一篇自己的感悟吧。因為我小時候沒有接觸傳統文化,文言文不好,就不對各別字的意思進行解讀了,只把握大義。

第一段,莊子列舉了五種人,幾乎包括了世間所有人,這裏就不贅述了。然後莊子筆鋒一轉,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閒,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從這段文字看,聖人沒有刻意,仁義,功名,江海,道引,而達到了高,修,治,閒,壽的境地。所以説無不忘也,無不有也。聖人忘掉了去追求以上五種事物,而達到了別人追求那五種事物境地,此可謂不求而得,無慾無求而得,無中生有也。妙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後文也説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天地和聖人都是無中生有,可謂造化神機也。然後又説,故曰,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道德之質也。這句是承上啟下句,後文專門解釋了淡,不與物交,虛,無所於忤。天地之平,道德之質。平,這裏做使......平,想到平天下,四海承平等詞語,這裏引申為造化講。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所以可見,天地和聖人有共通之處,都可以無中生有。

下端又説,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故其德全而德不虧。這裏講聖人沒有追求,但是自身造化,卻都得到了,多麼容易啊。因為平易,已經擁有知曉,所以恬淡,不會有物質的追求。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聖人無慾無求,而自生種種心境,不需要藉助外物,所以對德沒有損傷,精神純素。然後緊接着又説,故曰,聖人之生也天性......乃合天德。幾個故曰,層層遞進,條分縷析,解釋了聖人如何達到這種無中生有的境界,然後達到這種境界後,無天災......的種種妙果。其中説明了聖人並不是不與外物打交道,而是不與物交,聖人可自得。因為聖人自得,如此瞭解人們種種狀態,所以不需要思慮,也不需要謀劃,只是光而不耀,信而不期。彷彿一切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這真的是和天的德一般。後面又故曰,悲樂者.......勞也竭。這段是講的反例,對照聖人,正反論證,最後通過講水,進一步説明聖人聖人的養神之道。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天行。

下一段講到,夫有幹越之劍,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精神四達......化育萬物,不可為象,其名為同帝。這是對應上文水而説的,水者滋養萬物,劍者,摧枯拉朽,一生一殺,化育萬物。不用而殺,可謂我無為而民自化......不敢用也,是道德體現,以柔克剛,恩威並濟。後文總結了聖人的養神之道,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也,合於天倫。聖人之道貴素貴純貴精。

讀《莊子》有感4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輕輕朗誦着。心中不禁有感而發。

君子友誼是心與心的交流。一種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這樣的友誼最為珍貴;小人的友誼是雞鴨魚肉的交情,我認為,這種友誼是虛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誼常常在我們身邊徘徊,我曾經見過這樣一件事:有2個人。其中一人常常請另外一個人吃大餐,就這樣,他們覺得自己和對方的感情十分親近。便成為了一對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們倆在一座陡峭山上騎自行車,剛一起步。發現前方有一個急速彎道,只能容納一人,就在這時,靠裏面的一個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隨着一聲慘叫,那人已掉下山去。。這樣的遊戲往往不可靠,這便事小人的友誼~!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輕輕朗誦着。

讀《莊子》有感5

《列子·湯問》中有云:“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其長稱焉,其名為鯤。”而後莊周大筆一揮,寫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春秋戰國紛爭不休,洋洋灑灑五百餘年烽火迭起,諸子百家各施救世之道。十家九流眾説紛紜,或曰“法、術、勢”,或曰“仁愛禮樂”,或曰“兼愛非攻”。當後世都以為道家萬代的光輝要被珠玉在前的“道法自然”遮掩時,只這一筆,宕開屬於莊周汪洋恣肆、瑰麗詭譎的酣夢,將南華真人的“逍遙遊”鋪陳在眾生面前。

魯迅評論其文字“汪洋捭闔、儀態萬方”,光從此句同樣能窺探一二。題中“逍遙”二字,悠哉遊哉,流轉天地不受拘,大可歸無為之最高。《齊物論》説秋毫大、太山小、殤子壽、彭祖夭。《人間世》中有支離疏,《德充符》中便以跂支離無脤、甕大癭與之相應。《大宗師》裏息以踵的真人形象躍然紙上,《應帝王》中儵、忽試鑿七竅。再折身來看《逍遙遊》,以魚卵表大魚、以微小説窮盡。這種種讀來莫不歎奇詭!惜我筆拙,借來王蒙一句評説:“縹緲空靈,則推南華為獨步也。其中逐段逐層,皆有逍遙境界,如遊武夷九曲,萬壑千巖,應接不暇。”

若説知名度可與“北冥有魚”相提並論的,不知看官可曾聽聞“莊周夢蝶”?

在《齊物論》的末尾記錄了一場鏡花水月。昔者,莊周夢為蝴蝶。忽忘此身為蝶為周,栩栩然也,蘧蘧然也。這故事不可謂不美,否則何來徐夤的“青蟲也學莊周夢,化作南園蛺蝶飛”、李商隱的“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清人張潮於《幽夢影》中有一妙語:“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然我不覺。蕭綱《十空·如夢》詩説:“未驗周為蝶,安知人作魚。”恰是如此道理。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魚樂否?這是個古往今來無從解釋的命題,向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邏輯上來看,這場交鋒似乎是惠施佔了上風,而莊周不過憑詭辯取勝。俗話説得好,此一時彼一時,帶入這場漆園夢亦是如此。而今千百年已過,回首那紛亂的世代,先秦百家爭鳴的盛況早已凋零,漆園夢中的蝴蝶徐徐隕落,再看那濠梁之上,早已無人結伴同遊。天道有常,時光荏苒,不禁叫人扼腕歎息。——究竟是莊周幸,還是蝴蝶幸?

沒有説法,畢竟無人蔘透這大道。《齊物論》中有云:“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不正是印證了他那句“天地與我

讀《莊子》有感6

我們的祖先為我們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對的詞:小與大,多與少,贏與虧,有與無……而祖先們卻沒有將其劃清界限,所以現在沒有人能真正分清它們,自從讀了莊子,我對有與無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實這些詞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就如物理上的動與靜,宇宙萬物都是運動的,而靜止只是相對於某一個物體而言。這些詞亦如此:富人會認為一間三室兩廳的舒適的房子過於狹小,而對於一位飢寒交迫的流浪者,一個屋檐下也許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塊麪包渣如果是人將其掉在地上當然不會撿,但那卻是一羣螞蟻的午餐……人生中的有與無也如此,沒有誰能真正劃清它們的界限,而且有時候,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莊子雲:“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有時人無求反而會得到很多:公司裏有些人雖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們腳踏實地的工作,也會獲得老闆的賞識;買股票時如果你急於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着每次都能賺大,反而會虧得很慘,而別無高求的人也許會找對時機。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是錯誤的,現在的社會人只有有官欲、會做事、會説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進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麼都擁有了嗎?有官欲即會失人慾,有野心即會失善心,有地位即會失自由……由此可見古人造詞之精妙,“捨得”一詞就可以理解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會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這便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道理。

“有無”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誕生和湮滅。莊子認為人之初就是一陣風,所以人死後也將化為一陣風仍然飛在人世間,因此世間沒有生與死的差別。這種想法也許很荒謬,但這都是因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間萬物都是無,也因此他寫下了流傳後世的《逍遙遊》。身為青少年的我們也許不能像莊子那樣齊生死,等萬物,然而莊子看淡一切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莊子認為逍遙就是無所待,學習處事亦如此。學無旁貸,心無旁騖,看淡一切成敗、悲喜,人生即是無,無中即是有。

讀《莊子》有感7

狼牙夜,掛一彎醉月,燃二三盞孤燈,品三四杯香茗,握一卷《莊子》掩卷而沉思。暮春三月,草長鶯飛,雜樹生花,蝴蝶翩翩。莊周曉夢,迷亂了栩栩而飛的蝶,道不清誰是誰的誰。此曰:“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夢為周與?”莊子如炬的思想鑿開混沌,莊子坐釣於濮水,歎了一句“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幻化成了後世一張濃霧不散的網,捕住了浩浩五千年的文史。莊子化身為鵬扶搖九萬里,浮蒼天之上,渺滄海之迂生;莊子蜕變成蝶,飄飄然於花田間,微薰,醉倒。閒躺着一地空靈,任雲捲雲舒。

他説“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地之萬物,駕御六氣,襁褓中帶一縷晨曦,墓碑上銘刻魂靈。生生死死,留下了繭和蝶的餘音……

讀《莊子》有感8

且站在人生之上看人生,脱於紅塵之外看紅塵。書卷之間盛滿他的反彈與覺醒,黑暗中,無為亦無言。

人類生而平凡,何不從俗,去嘗那平淡中的欣喜呢。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化而為背若泰、翼若垂天之雲的鵬,彷彿掌握了天地間最強大的力量。但是莫忘了,鵬徙於南冥,須借海運之機,季風之猛,方得扶搖而上。

故而,何不成為風,自隨朝自隨暮去,於婆娑煙波中,四海遊走,無為,無言。

世間有許多事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不如無為,順其自然。春去秋,冬暖夏涼,因而春種秋收,辛勤耕耘。若是逆流而上,逆風而飛,這等連鯤鵬如此巨物也做不到的事,大概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閩南一帶颱風襲擊時,竹柏順風折下腰,“俯首稱臣”,雖彎不傷根;而堅硬筆直的鬆與芒果樹,卻因不願彎腰而被連根拔起。臨危不懼,迎難而上固然可貴,但於龐大的力量面前,這實在是一種愚蠢。

人生你要抓住的東西太多了,兩隻小小的手掌如何捉得住呢?且丟了機心、成心與分別心,有所捨棄,能放得下,才能遊刃人生。是言“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無為即是理智權衡,有失才能有得。恰如指尖沙。抓得愈緊,溜得愈快,不如張開手掌,任它們緩緩溜去,留下少許堆積手心中。道家守一思想言,只有有所不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為。為何梅不於暖春開花?春是一個舒適安逸的舞台,但春之後是酷熱的夏與乾燥的秋。梅放棄了春之舞的機會,選擇了靜靜修養,於深冬飽含生息之時,綻顏一笑,傲然而立,曠世皆香。成與敗,得與失,一念之間無絕對,該棄的、該留的皆為身外之物,且順它而行,沿途採擷。

無為而治是樂觀而快樂的本質,因為順勢而為才能無憂無己。“無”字的甲骨形似一個人手持鼓,一邊敲擊一邊起舞,古義便是“學而知其樂”。因而莊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便是追隨自然的腳步,“以天為徒”,從平淡與尋常中探求道。為何孩童總是歡聲笑顏,快樂無憂?不是因為那年紀沒有悲傷的事,而是因為他們能及時把痛苦放開。孩童的眼永遠是明澈的,他們沒有控制世界的非分之想,沒有駕馭別人的野心,亦沒有對聲名權勢的熱衷。而成人卻因想得太多,常常患得患失,沉浮於塵世囂囂中,找不到片刻清閒快樂。這便是泰戈爾《飛鳥集》中的孩童之道吧,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方能知其樂,品其樂。

莊子夢靨中所幻想的巨魚與巨鳥,儘管擁有強大,卻沒有無上的力量。卻是無形無言的風,默默掌握了控制世界的把柄。

莊子一輩子沒有説過話。他在看,在聽,在思考,雲遊在天地之間,以無言的姿態,抒寫有言而不言的神韻。

讀《莊子》有感9

暑假裏讀到了《莊子傳》這本書,我開始喜歡上了莊子。這是我對莊子的思考,也是對人生的思考。

這本書中寫到的莊子不像孔子、老子、墨子等只談仁義禮樂之人,他視天下如彈丸,視官位如糞土,傲視王候,本可做各國大官,卻只是以做草鞋為生,非禮非仁。他的寓言讓人十分容易理解,在他看來,這是拋開一切束縛,遊於天地無窮之間,如果得道的人,就像醉漢一樣,物不能傷他,也可長壽。

我覺得這本書中的道,不像我們正常人的理解,物處不分,善惡美醜也不分。其實十分好理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可是這成了一個自我毀滅的機會,就如漆樹一樣,正是有用,才會被人毀滅而取有用的部分。有人會説:如果一隻鵝會打鳴,另一隻不會,不就無用的要被先殺了。對於這問題,莊周説:“成材與不材之間雖會相似,但還是不能擺脱被殺的危險,就像我們種的物一樣。達到道之人,沒人誇獎,沒人抵毀,像龍一樣善變,如蛇一樣機靈,會真變化,能主宰別人,而不會被奴役,不會有被殺的危險”。

我愛這本書,我更愛莊子這個大哲人。

讀《莊子》有感10

真的有人能做到嗎?回答是肯定的。

比如,菜根譚作者洪應明,“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捲雲舒。”王陽明的“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蘇軾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嵇康、阮籍、陶淵明、曹雪芹等。從古至今,真正能做到“無己無功無名”的人,可謂不可勝數。

“無己”,就是無我。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無功”,就是不追求建功立業,順應自然。“無名”,就是不追求名譽地位。這是精神層面的逍遙自在,是精神層面的大智慧。

《逍遙遊》哲學思想對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神人、聖人層層遞進,按照這種説法,真正的聖人可能都歸於平凡了吧。

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可能才是《逍遙遊》的真意吧!

讀《莊子》有感11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聖人”,稱莊子為“神人”。之前看過於丹的《論語心得》之後,我又在暑假中閲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雖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後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遊,逍遙遊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捨棄。

如果説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麼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遊》。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是一個幽默而有涵養的人,但並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人,他貧窮到極點,處處求人,等米下鍋德地步。

在於丹《莊子心得》裏,我很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説;你怎麼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遊江海呢?有人將可以抗凍的家傳祕方用於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凍傷,而世代漂洗為生;有人卻高價買了此祕方使吳國兵士不被凍傷在向越國發起的水戰中大獲全勝,而裂地封候身價倍增。

所以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

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複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作文

讀《莊子》有感12

在你的左角有個國家叫觸氏,在你的右角有個國家叫蠻氏。觸氏和蠻氏為了爭奪你那渺小而又骯髒的殼,竟發動了戰爭,直至伏屍百萬,流血漂杵。

他們在爭什麼呢?那一個小小的蝸牛殼。我們感到他們爭得可笑,因為他們所爭的太渺小了。

而我們不也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嗎?我們的慾望不也是很渺小嗎?我們一世不過百年,這與宇宙的百億年相比不是太短了嗎?我們的生存空間與宇宙相比不也是如一粟之於滄海嗎?這樣想來,我們的慾望不也像蝸牛角上的觸氏和蠻氏那樣可笑嗎?蝸牛告訴我們:個體的慾望其實是渺小的。

骷髏

你痛苦嗎?腐蟲咬着你最後的肉,野狗啃着你的骨頭,禿鷲啄着你的眼睛。而你躺在那兒無力反抗。我禱告上天,恢復你的肌肉,還有你的妻子、兒女、父母和朋友,你同意嗎?

不,千萬別這樣。我死了再無慾望干擾着我,我不再為它們勞形傷體。我在這裏與天地同壽,享南面之尊。我怎麼會回去呢?

啊,骷髏,你因擺脱了慾望而感到靈魂的大自在。而世人卻為慾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骷髏的忠告:擺脱慾望吧。

大鵬

你扶搖直上九萬里,你駕着六月的風飛往南海。小鳥嘲笑你,你不屑一顧。不是梧桐樹你不停下來,不是銀杏果你不吃,不是甘泉水你不飲。

你永遠孤獨地飛着,不顧世人的冷嘲熱諷,尋覓自己美麗的家園——南海。你似乎在説:孤高之士應尋覓最純潔的精神家園。

蝴蝶

你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在陽春三月,百草叢中翩翩起舞,多麼快樂的時光啊!你永無慾望,獨享着陽光的温暖和百草的芬芳。你在夢境中説:只有擺脱了慾望,才能無憂無慮,享受天地賜予的歡樂。

小結

大哉,莊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隅,但我已想飛,飛出這個充滿慾望的社會。我要在空中像你那樣獨自尋覓最美的家園。

讀《莊子》有感13

近讀《莊子逍遙遊》,有些感想。

在這部分的幾篇文章中,莊子的思想主旨是説人應當脱離外在束縛,讓精神處於優遊自在、毫無掛礙的境界(即他所説的“至人無己”、“聖人無名”、“神人無功”)。為了説明自己的觀點,莊子杜撰了“鯤鵬與小鳥”的故事做鋪墊,來證明“小知(智)不及大知(智)”,也就是俗人與聖人在境界上的差異。又在《限制與自由》一文中把俗吏、宋榮子、列子的境界進行了比較(勝任一官之職而自以為了不起;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乘風而行猶有所待也),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彼且惡乎待哉?”,繼而指出他認為最高的境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並且用“堯讓天下許由不受”來説明“聖人無名”(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用“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來説明“神人無功”,用“去除成見”的故事(惠子與莊子關於用大的對話)來説明“至人無己”。

那麼,人真的能讓精神脱離物質的束縛日達到逍遙之境嗎?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物質和精神相互依存,這是毫無疑問的,過分強調哪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學的錯誤做法。不知道當莊子窮困潦倒之際,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的時候,他還能逍遙得起來嗎?他的這種理論,只是一朵不結果的花,“看上去很美”,對芸芸眾生是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在他看來,人只要有精神就行了,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自我陶醉就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觀之,其主觀唯心主義的本質一目瞭然。

無己、無功、無名之論,説穿了,是莊子消極遁世的一種藉口。甚至可以説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是“有己”。是隻追求自我精神享受而不管眾生疾苦的“不作為”行為,是極端個人主義的集中體現。就因為自己不願意當那個漆園小吏,而把自己的想法讓天下人接受,那可能嗎?

當然,我們還是要感謝莊子。他為我們芸芸眾生的人生修為指出了方向——儘量不要因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損害自己的精神世界,以防人的異化。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多少人因過分追求金錢、地位、名氣而好大喜功,私慾膨脹,甚至鋌而走險,鋃鐺入獄。這些年,許多官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們應引以為戒。

讀《莊子》有感14

那一日陽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雲下是一絲絲芊綿的野花。幾隻粉色的蝴蝶從波光粼粼的湖畔飛來穿過楊柳撩人的婀娜掠過蒲公英飛揚的輕盈在幾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孟子》獨坐一旁不願驚動她們一如不願打擾簾下悠然於夢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夢吧!

蝴蝶穿過我的雙眼流下了美的印記在我心靈中的畫廊翩然飛過。"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在周亦飄然。蝴蝶如仙界閃爍着熒光的精靈飛過顯示與夢想的界限飛過天上與人間的聯結。飛來告戒世人擺脱慾望何必被慾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書中顯示所想常被你形之於夢。而在你的夢中我所探尋到的不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難以想象的骷髏。你不是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慾望干擾死後你願讓蛆蟲蝕盡你身軀上殘留的最後一點餘肉讓野狗啃盡並任意玩弄你最後的骨頭讓禿鷲啄食你的雙眸。熱你始終躺在天地之間無力反抗卻又不願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動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復你的身軀讓你重回人間還你父母妻兒送你回故鄉再做那個逍遙的孟子怎麼樣你願意嗎

不千萬別這樣。你懇求道:我死後在無慾望干擾着我。更不必為其勞形傷體在這裏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盡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壁用星辰做珍珠用萬物做禮物還有什麼葬僅勝於此呢我想這不就是骷髏給我們的忠告嗎只有擺脱了慾望方能無憂無慮盡享天地賜予的一切快樂這便是逍遙。隨風飄飄天地住逍遙。

讀《莊子》有感15

千古一逍遙——讀《莊子》有感作文他們的光線輻射會讓人的眼睛產生疲勞,長期與它們交手會使你的視力就會呈直線下降趨勢;儘管繁華如三千東流水,但依然可以發現:其實平凡也美麗。只見林則徐的塑像氣宇軒昂地聳立在那裏。在當今迅猛發展的社會大潮流中,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不被人類拋棄,才不會慘遭淘汰;

……

於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無為界。

意起思行,神遊天地,無拘無束,你是人間逍遙的神!

然而,又有幾人把你看的明?後世的學者,追不上逝去的風,只能握着卷卷殘集,望文生義:

你,成了消極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過千古的時空,望不到你頭上的天,踩不到你腳下的地,卻偏又説了不負責任的話!

後世的人用後世的思維觀念,總以為自己是最聰明,可也知一時當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無為"非彼"無為",你的"無為"怎能用今世的"無為"來定論?

而你,卻又穿越了千古,你的"無為",在那戰亂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這不正與我們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説是多餘,你就是你!精神的鉅子,心靈月亮的守護神,又怎會管他後人如何評論?

歷史長河滾滾東逝,你在風尖浪口依舊高唱: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試問,有此境者,當有幾人?

千古一逍遙,你,莊子,當之無愧!

標籤: 有感 莊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3q9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