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世説新語》讀後感(15篇)

《世説新語》讀後感(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説新語》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説新語》讀後感(15篇)

《世説新語》讀後感1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是適時的自嘲,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同樣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這句話出自《世説新語》簡傲三,講得是鍾會請眾名士拜訪嵇康卻被無視,當他準備離去時,嵇康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意思是:我聽到我所聽到的而來,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這實際就是句車軲轆話,但在鍾會這裏卻有了不一樣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後,鍾會面對嵇康率性的問話,以問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時,展現了與嵇康相同的曠達的生活態度,留下了這段佳話。

這就是自嘲的妙處。

自嘲要用,要會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鍾會面對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會為等待生氣。嵇康發問何嘗不是鍾會展示自己的機會?

其次看場合、氣氛等。大家都是不羈之人,鍾會適時適事的侃上幾句,不僅能讓自己體面脱身,打破尷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達大度的胸懷,何樂不為呢?而如果不分場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世説新語》讀後感2

讀了整個暑假,我終於把那本超級後的世説新語給讀完了,真爽,不過也挺累的。世説新語裏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長如龍,有的短如蟻,不過這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你一個道理,雖然很枯燥,但它畢竟是一本好書啊,接着讀吧!

作為一篇教育方面的書,劉墉的《世説新語》實在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書籍,確實文如標題“新語”。他用最樸實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呈現了一個又一個小事件,小故事,而這些文章都顯示了他對教育的態度與思考。讀來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對待孩子的那種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寬容”。現在的社會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導“嚴師出高徒”的方法了,那麼作為老師或家長,到底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小孩子呢?劉墉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向。

我是個80後,在我還是個小屁孩兒的時候,常常聽到外界對我們這代人的評價,例如: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爺等等,總之大人們對我們充滿了不信任。

《世説新語》讀後感3

《世説新語》的“説人明理”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形骸之外”這則故事就以“王朗從表面上來學華歆,結果離華歆(的境界)更遠了”這個結果,向我們揭示了從表面上來模仿別人,內心會離別人更遠。

再比如,“捨生取義”這則故事裏,苟巨伯為了救朋友而寧願用自己的命換友人的命。賊兵見了苟巨伯這樣做,於是相互説:“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接着就撤退了。苟巨伯捨生取義的精神是大家應該擁有的。

再比如,“顧榮施灸”裏的顧榮,他看見送烤肉的人臉上流露出像吃烤肉的神態,便説了一句“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就把烤肉送給了送肉的人。後來他經遇危急時,常有一人幫助自己,這就是接受烤肉的人。籠統地説,這就是“好心必有好報”。

《世説新語》讀後感4

孝,是一種境界,指的是對長輩的尊敬和孝順,擁有對長輩的孝,就會擁有一些美名,如孝子等,讀了《世説新語》,讓我更加懂得孝之道,懂得那份親情。

今天我讀的是“德行第一”中的第9章,故事講的是這樣的一件事:王祥對後母也非常恭敬。後母讓王祥去守護李樹,有時忽然颳風,王祥就抱着李樹哭泣。王祥一次在別的牀睡覺,後母走去用刀砍他,恰好王祥去小便,後母只砍到被子,王祥回來後,求後母把他砍死,後母被感動了,於是像對自己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同樣被王祥感動,當王祥做出去求後母把自己砍死的決定時,是冒着多大風險去做的啊,如果後母沒有被王祥感動,那麼一位孝子,一位讓人尊敬的孝子,就會死在後母的砍刀下,我想:如果我是王祥,遇到這樣一條冷血的毒蛇,要麼逃得遠遠地,要麼自己好好侍奉她。

百事孝為先,王祥能對一個想殺死自己的後母那麼孝順,我們為什麼不能對愛護自己的長輩更加尊敬,更加孝順呢?我們在長輩們給予的優良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怎能不感激,不回報呢?孝,是我們最好的回報方式。

孝,是一種崇高的境界,《世説新語》這本小説集,對孝之道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解釋。

《世説新語》讀後感5

《世説新語》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故事,共一千二百多則,有則三言兩語,有則數行。敍事簡明,精煉生動,卻無不使人有所收穫。其意既含哲理,語亦神韻悠遠,令人領略不盡。

就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讓我領悟最深的便是《德行》,那一個個故事言簡意賅,寥寥數語卻發人深省。就如最熟悉的例子: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應該靠自身努力而獲得,天上掉餡餅的事可能導致“守株待兔”的事再次發生。而於今日而言,這樣的做法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物質生活雖然日益豐富,但是,如果人們不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被金錢等利益所誘惑,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糟糕。

《世説新語》讀後感6

支道林喜歡養鶴,住在剡縣的峁山上。有人送給他一對小鶴,不久小鶴的翅膀長成,想要飛走。支道林捨不得它們,把它們的羽毛剪短了。鶴高舉着雙翅卻不能飛翔,回頭看看翅膀,垂下了頭,心中彷彿有説不盡的懊惱。支道林説:“既然你們有直衝雲霄的心願,又怎肯給人做玩物呢?”於是,餵養到羽翼長成,就讓它們飛走了。

這是《世説新語》中的一篇文章。讀完這文章,我發現它藴含了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要我們愛護動物。連古人都能意識到不能以一己私意來限制小動物的自由、追求和志向。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難道把小鳥關在籠子裏,給水給食,就能關住它們的心嗎?我看做不到,只有給他們自由,才能算真正愛他們。

第二重意思是告訴我們人要有直衝雲霄的志向。文中的一雙幼鶴正是因為有了直衝雲霄的嚮往,而表現出對藍天的渴望。被支道林發現後,才圓了它們的藍天夢。鶴都有志向,何況於人呢?人也要有直衝雲霄的志向,只有有了這樣的志向,才能激勵你不斷的進步,不斷地向前。所以,人要有自己的志向。

一部《世説新語》告訴我們許多道理。我所讀得不過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但這一滴已經告訴我:我們要做一個志向遠大,並且愛護動物的人...

《世説新語》讀後感7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見,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巨伯所行邪?”賊即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搬軍而還,一郡並獲。

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友人,不料遇上了戰亂。友人讓荀巨伯離去,荀巨伯不願意捨棄友人離開,而且還願意犧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動,搬兵走了使全郡得以保全。

荀巨伯的友人在危難時刻還不忘讓荀巨伯先行離開,而荀巨伯在危難時刻不肯捨棄友人,而且還願意代替友人去死,讓友人離開。表現了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正是的那種深厚友誼,感動了賊寇,救了全郡,可見這種精神之大無畏。由此可見做人應該講情義,重情重義的人值得被人尊重。

《世説新語》讀後感8

這幾天,我看了《世説新語》,這本書裏的一篇篇小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其中,兩篇講孝的文章尤其令我映象深刻。

第一篇講的是王祥的故事。王祥對待後母朱夫人十分恭敬。有一回他後母半夜暗殺他,剛好趕上王祥起夜,只空砍着被子。王祥回來後,知道後母一定為沒砍着人而遺憾不止,便去後母那請求處死自己。後母終於醒悟過來。

王祥對後母多麼孝順那!雖然知道後母要殺他,卻也毫無怨言,還特地請死,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二篇是陳遺的故事。他對他的母親十分孝順,母親愛吃鍋巴,陳遺便準備了一個小口袋,每逢煮食,便把鍋巴存起來,回家時送給母親。一次,孫恩反賊入侵吳郡,袁山鬆出兵討伐,陳遺積攢了積攢了幾鬥鍋巴,沒來得及送回家,便帶着它出征。袁山鬆軍隊被打敗,軍隊潰散,都逃入了山林沼澤地帶,大多數人因飢餓而死,只有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

陳遺時時刻刻記着自己的母親只要煮食,都將鍋巴帶給母親,讓自己因此活了下來。

孝的力量多麼強大啊!

《世説新語》讀後感9

《世説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世説新語讀後感。

前幾天,我讀了《世説新語》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為難,王朗説:“正好船還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説:“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作文指導《世説新語讀後感》。

《世説新語》讀後感10

《世説新語》這是一本講述南北朝時期社會上流傳的新鮮故事的一本書。那麼何為層次?有錢或有權?現代人大多都這麼認為。但真正有層次的人,他的層次感是從言行中表露出來的.。

陳元方,出生在太丘長的家中,也是當時上流社會的人。7歲時,他在門外玩耍時,來了一個人,是他父親的朋友,他是來赴約的。但當時他父親陳太丘因朋友未能按時赴約,而已經走了。朋友得知後很生氣,甚至還心有怨言,罵了陳太丘。陳元方告訴他,赴約遲到是不講信用,對着他的兒子辱罵他的父親,是不講禮,友人聽後自覺很慚愧,想要道歉,但是元方卻自顧進了家門,不再理睬他。

有一個較為廣泛的想法:不要以你不喜歡的方法去對待別人,友人已經無禮,是應該説説他。但是這體現了一個人的層次感,體現了元方思想境界高。如果,只中説友人兩句,叫他日後要改正,那就成了老子教訓兒子了!相反,他用行動告訴了友人:你這是沒有人會喜歡你的,包括小孩子。

層次,不是錢或權,也不是説出多麼深奧的話,而是做出最有意義,卻又看似不起眼的一舉一動。深奧,卻又不做作的言行,才能讓人感受到強大的層次感,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到敬佩。

《世説新語》讀後感11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讀書筆記: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殷羨做到了前兩句,忽視了後一句。不過道家向來都是視名利如浮雲,視仁義如糞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47、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讀書筆記:這則故事,只要是讀過點書的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你如果做過這三件事情:冬日品過酒、深夜吟過詩、踏雪訪過友。那麼,你一定可以對子猷的情致領悟一二了。我們所缺乏的不過是子猷的“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順從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罷了。我們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深不知沒有結果的結果有時候是最好的結果。至少可以留個念想!

《世説新語》讀後感12

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説,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裏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

有一次,兩人曾經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於是管寧拿刀割斷草蓆,分開而坐,向他説:「你並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為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並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

我覺得華歆不應為名和利所動心,他應該多學習管寧,不為名和利所動心。管寧就好象王戎,因為王戎的父親王渾所曾經任官過的州郡,由於感激他的德義,懷念他的恩澤德惠,於是相偕的致送賻儀達數百萬,此時王渾已死,故由他的兒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華歆的話就卻不是如此。讀世説新語有感世説新語讀後感1000字

《世説新語》讀後感13

《世説新語》是南宋朝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説,由南朝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分為德行、言語、文學、方正、雅量、政事等三十六篇,講述了當時名士的軼聞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篇的第九篇。這篇文章介紹的是一名叫荀巨伯的人,聽説在遠方的友人得了病,便什麼都不管去看他,正值匈奴人攻打這座城。匈奴人已經闖進,問荀巨伯:“我們大軍已到,城中無人,你是何等的漢子,還敢留在這兒!”,他説:“不忍留下朋友,寧以自己的性命來換朋友的命。”匈奴人聽了很是感動,便撤軍了。荀巨伯冒死也要保護朋友,這才是君子之交啊!這就是“真”和“誠”的一種體現,能讓敵人自慚而退,讓我們見到了患難見真情的可貴。

這篇文章揭示了一個道理:做人應該講情義,捨生取義的義舉不僅救了他人的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堅守信義,大義凜然,對友忠誠,捨生取義,重情重義,這些品德值得我們推崇!

《世説新語》讀後感14

讀書,是既能安靜下來,又能提高素質的一項活動,而讀名著,卻又是別一番滋味。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世上的書千千萬萬,在大千世界中,怎樣的書沒有?真正被稱為“名著”的那幾本,到底為什麼是名著?

《世説新語》是一本描寫人物有趣的言行舉止的書,由一個個或新穎,或陳舊的小故事組成。《才思敏捷的楊修》就是其中一則。它講了楊修和曹操猜謎的故事“黃娟幼婦,外孫齏臼”竟可以一看就理解出“絕妙好辭”四個字,我們不得不驚歎楊修的才華和文字聯想能力。

還有《為朋友捨命的苟巨伯》苟巨伯遠道而來看望朋友,可是準備攻城的賊兵闖了進屋,賊兵怕有詭計,質問他們為什麼不逃跑。苟巨伯毫不畏懼的説:“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丟下他,寧願用我的身軀代替朋友的性命。”就這樣賊兵羞愧難當,讓下城池,撤退了。

《世説新語》的一個個小故事分開看,處處 閃耀着人們的生活情趣和智慧,合起來看,又是一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盡顯人間百態,世事滄桑。

《世説新語》讀後感15

十幾年前,在《世説新語》讀到一則小故事,原文是“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 ?’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趙母嫁女,女兒臨走時,趙母再三叮囑女兒説:”女兒啊,以後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慮,千萬別做好的事啊!“女兒不解,問母親:”娘啊,您不讓我做好事,難道要我去做壞事麼?“趙母説:”孩子,好的事尚且都不能做,怎麼能去做壞的事呢?“

那時年輕,也未嫁人,看了這則故事,怎麼也無法理解,只覺得趙媽媽對出嫁女兒的囑咐真是不着四六,既不讓女兒做好事,也不讓人家做壞事,到底要女兒怎麼做才好嘛?

現在自己成家了,也已為人之母,想想這些年自己所經歷的事,才領悟到這位趙母為人處事的謀略真是太強了,只能説自己明白得太晚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lgyw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