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2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2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2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

在讀完了這本書以後對我的影響很大,在這本書當中作者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進行能達到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由內而外”的修煉。本書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和十個章節,分析如下:

在第一部分當中主要寫了“重新探索自我”從由內而外的造就自己,首先,從自身的品德做起。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成功的基本觀念也發生了改變,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即成功與否取決於個性、社會形象,以及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圓熟技巧。這種思潮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看重人際關係與公關技巧;一是鼓吹積極進取心態。過分的強調個人魅力有時甚至不顧及道德原則,毫不避諱地鼓勵玩弄手段,欺騙他人,柯維對這種現象痛心疾首,提出在短暫的人際關係中,有時你的確可以憑藉個人魅力暢行無阻,但是,“光有技巧還不夠”,相對於一些次要優點,只有道德才是溝通的利器。事實上,很多具備次要優點的人,也就是社會公認有才華的人,往往欠缺基本的道德。內在的本質比外在的言行更具有説服力,惟有修養自己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快樂。其次,要認識自己的“心靈地圖”。柯維説,人腦海裏有許多的'地圖,但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兩類:一是關於現實世界的,一是有關個人價值判斷的。顯然,第二種説法只是“地圖”一詞的引申意義,是指心靈的地圖。

在第二部分主要講了個人的成功要從依賴到獨立,也就是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是第一。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根據情緒和外在環境來下決定;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醖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專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要事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和時間。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

第三部分主要講了公眾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簡單的可以理解為互相幫助,合作共贏,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離不開大眾的發展,通過合作的方式獲得更大的效益。要想在工作當中跟對方合作首先就要了解對方的需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與對方開啟真正的溝通,坦誠相待,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任,還要有勇氣,則可大幅度提升溝通的效率,實現1+1>2的成效。

第四部分主要講了不斷更新,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個人及組織而言,不斷地更新及不斷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路徑。

最後,我們如何成為高效人士那?:

1.養成主動去改變環境的觀念,把自己的影響範圍儘量擴大到關切範圍;

2.確立明確的目標和自己的價值觀,並且在做決定時知道什麼對自己更重要,並放大期望週期朝着目標前進;

3.制定計劃,學會對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説不,每週有重點,並且花一點時間在以2位中心目標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到對人:4.正直誠懇的對待每一個人,所謂loser心態就是想着損人利己或者損己利人,遇到衝突時要儘量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利人也是利己;

5.主動傾聽去理解別人的想法而不是好為人師或者進行價值判斷,並且承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6.最高級的溝通是大家都對事不對人,能坦誠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集思廣益,為同一個目標而頭腦風暴,找到更好的方案;

7.鍛鍊身體、忘記過去、常讀常新、真誠待人,不斷學習堅持。(郭漢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2

博學不窮,篤行不倦!

蕭掄謂有文章曰:“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孟郊在勸學中亦云:“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在現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感謝融譽生讀書活動讓我們重拾書本,能夠再次從古往今來偉人的文字中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寬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境界。

讀完《高效能人士的期個習慣》這本書,我不禁感歎,它不愧為融譽生必讀書單的第一本。這是一本可以多次閲讀,反覆琢磨,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的書。它所提到的七個習慣具有很高的普適性,我相信,其中肯定都有能令我們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部分,甚至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這本書並不是講所謂“假大空”的道理,而是通過許多生動的小故事來進行循序漸進的講解;並不僅僅提供工作事業上的指導,而是在為人處世以及生活的各方面都給予了我們幫助。從這本書中我第一次聽説可以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的混合體,第一次聽説成熟的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和互賴期,而佔本書主體的七個習慣,也並非相互割裂的七個主體,是相輔相成、互相印證的。

在提高個人修養方面,我們需要養成“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的習慣。方誌敏説,我們活着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為。積極主動的人關注自己的影響圈;以終為始的人學會高效的自我領導;要事第一的.人掌握有重點的管理方式。我們的工作並不是流水式的記賬工作,猶如一灘毫無波瀾的水,我們的工作有寧靜的水灣,洶湧的暗流和美麗的浪花朵朵。每一項工作,我們在心中都要有一個合理的主次排序,重要的工作往前放,具體在我工作上就比如新系統的上線,資金的調撥規劃,而每一項工作,無論大小,都不是能夠無腦完成的,完成前總要思考這樣的目的和動機,從而從根源上發現和解決問題。

在社會合作溝通上,我們要遵循“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的原則。正如作者所説“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雙贏在曾經的商場人眼中難以理解,但法國有這樣一句諺語:聰明人與夥伴同行,步調總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區域其實處於城市公司與集團中間,是從上至下溝通的橋樑,反饋的渠道。我們要做到有同理心,理解城市公司遇到的各方困難並給予區域的幫助,理解集團需要達到的高標準並提供有力的支撐,從而最後達到雙贏、三贏的局面。如果在溝通過程中遇到了意見不一的情況,也並不是説哪一方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各方因為所處角度不一,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們也要努力做到設身處地想問題,從而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法。

最後,“不斷更新”是我們永恆不變的追求。所謂“滿眼生機轉化均,天工巧人日爭新”,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我們內在不變的是對事業的熱情,而外在不斷地變通與創新則是唯一不變的追求。兩千多年前,司馬遷説:“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到了現在,不斷更新自我的法則依然適用。在融創,今年是各個新系統上線的一年,光拿我接觸到的財務方面來説,經營分析系統、收入合同系統以及物料盤點系統都是剛剛上線使用或已處於測試階段,銀企直連繫統會在近期上線,SAP系統也是今年才上線使用,處於運營維護期,到現在依然會出現各方面的問題。所以融創近十年的飛速發展中,“變”的文化十分深入人心,如果我們不懂變通,一直沿用舊系統,那麼遲早也會被社會、被市場所淘汰。

一本好書猶如一個老友,陪你經歷人生的低谷與高峯,伴你走過生活的風霜和雨雪。荀子曰:“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讀書最終的目的還是運用於工作和生活,學而不行,只會按圖索驥,紙上談兵;學而行之,方能時刻自省其身,而通人情練達。作者:胡雨露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3

本書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眾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羣體的互信互;而第七個習慣則是要求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簡單説七個習慣為:

1、積極主動

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羞恥嗎?或許會,因為也許你要怪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有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機會,而是在空等機遇垂青。當看完積極主動這一習慣時,有一種心得很簡單:不用等往前走了那麼一大段路再來扼腕回首,現在就該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機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着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

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現。

3、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説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積極主動添加成長動力,自我領導指明成長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長重點。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4、雙贏思維

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5、知彼解己

人們高呼理解萬歲,是因為還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隱藏在背後。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6、統合綜效

我們要雙贏,我們開始相互理解,我們該開始協同合作。綜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們共同的目標,然後協同研究達成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時候,1+1就不僅僅是等於2。協同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博採眾長,變阻力為助力,最終實現雙贏的結果。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着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為他們帶來公眾的成功。

7、不斷更新

企業先開發出一個信息化系統,然後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完善,最終滿足企業的信息化的需求。當企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這一信息化系統再通過不斷的優化、完善來滿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環發展。人生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達成某種成功,畫好某個成長的圓,我們又得通過不斷的鍛鍊、磨礪,再為某種成功努力。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這是一般教育裏所沒有的;七個習慣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為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所以,請,打開這扇“改變之門”吧!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人才。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4

習慣如同地球的萬有引力,只是許多人沒有注意或不肯承認罷了。習慣總是成為左右你行動與思維的看不見的手;對於企業領導者來説,習慣的直覺至為重要;那些優秀的習慣在昇華中就會成為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全世界最卓越的領導力大師史蒂芬。科維認為:目前盛行的個人魅力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號稱圓滿的人生;成功的個人和組織都是遵循了高效能的七個習慣;從企業角度講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清晰地明確企業的願景是什麼,那麼將會讓企業在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中漸漸迷失了遠方的目標。

習慣如同地球的萬有引力,只是許多人沒有注意或不肯承認罷了。

小到個人,大到團隊、企業,習慣總是成為左右你行動與思維的看不見的手。特別是當你在看不清事實的真相,不能夠完全瞭解到事實的全部的時候,習慣往往成為左右你判斷的“直覺”。

對於企業領導者來説,習慣的直覺至為重要,因為基於組織來説,好的習慣在昇華中便成為企業文化,那些優秀的習慣在昇華中就會成為領導者的個人魅力,也成為生活與事業中的思維與行為準則,如果將這些原則再加以昇華的話,就是我們常説的價值觀。

全世界最卓越的領導力大師,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的史蒂芬。科維認為:目前盛行的.個人魅力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號稱圓滿的人生:包括個人成就、財富與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捷徑可循,不必腳踏實地去追求。這種華而不實、“暴發户式”的論調,無異於鼓勵不勞而獲。縱使得以成功,也是勝之不武。

史蒂芬。科維研究認為,成功的個人和組織都是遵循了高效能的七個習慣,並將這七個習慣內化為個人和組織的原則。

1、積極主動: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可能對他人負責;一個人有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才被人尊重。相信自己,全力以赴地做事情,充滿激情和活力,就會感染周圍的人。每個人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2、始終不渝:很多人達到自己所謂的成功後往往失去了方向,或是就此沉淪或就此迷茫。從企業角度講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清晰地明確企業的願景是什麼,那麼將會讓企業在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中漸漸迷失了遠方的目標,而要想達成心目中“百年老店”的夢想,就需要讓組織的每個人都能信守組織原則。“個人尊嚴、卓越和服務”這三大原則應該象水一樣滲透,無所不在。

3、要事第一:時間管理技能決定着領導者的成敗。什麼事情必須自己完成,什麼事情必須委託給他人,哪些事情你必須提前考慮,哪些事情不必考慮。越是擅長判斷,果斷處理,你的效率就越高,價值就越明顯。

4、雙贏思維:去掉你死我活的心態。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用競合來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吃虧就是佔便宜。如今的商業競爭早已步入多贏的局面,正是基於這樣的思維,我們也看到了整合理念的廣泛接受,如果沒有雙贏或多贏的思維,整合也就失去了前提。

5、知彼知己:這裏説的知彼知己不是孫子兵法所講的軍事原則,而是指溝通上的真誠的心靈交流。做事就是做人,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或是一個企業,只有讓對方認同你、認可你,才會有生意,才能夠有深入的溝通,而這種深入的溝通就是要真正瞭解彼此。

6、兼收幷蓄:聚眾人智慧歸己所用。一個遠大的目標,非一己之力就能達成。善用團隊力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7、全面發展:理解為公眾的勝利更準確。應該在獲得提升中實現更多的社會及公共的價值。

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一氣呵成的。憑藉培養這七個習慣,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由依賴而獨立,再由獨立進而組織成員之間的互相依賴。這些習慣不僅適用個人,也適用於團隊。它們的基礎是效能,而效能的關鍵原則就是產出與產能平衡的原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5

初次翻看此書,被內容的實用性激發興趣;內容涵蓋了管理學,心理學,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作者站在哲學的高度,靈活指導,攝入淺出,給我帶來很多新的認知。

看到序言部分,被一句話吸引:“要做一個領導,你要知道自己是誰,這是你做事的基礎。”“領導力就是清晰的指出別人的價值和潛力,使對方受到鼓舞從而有所意識。”一個人最難的是自知,對自己的認識程度,直接決定了認識別人的程度,從而影響自身的領導力;個人理解,領導力更偏重於一種溝通方式,通過發自內心的,非指責,非命令的方式,激發對方的工作和生活熱情。

變化的世界,不變的規則。最能觸動我的是對於恐懼和不安全感的解讀:最輝煌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依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當我面對超出能力範圍的事件,會本能的.產生恐懼心理,隨着時間臨近,不安全感愈發強烈,這個時候,我可能才會去尋求幫助;而沒有做到,問題出現,立刻尋求同伴的幫助。

“情感銀行”。看到這個詞,對我的感情生活有很大的啟發。人們總是習慣記住過往發生的不好的事情,這是出於人類幾千年來進化出的本能反應;正是這個本能反應,容易讓我們淡化經歷過的美好;“情感銀行”,讓我可以把經歷的開心美好事件集中存儲;經常回顧,幸福常伴。

書中闡述的七個習慣的個人理解:

1,積極主動:主動行動,以自己的經驗和理性做出抉擇。

2,以終為始:每個決策的下達,是發展的啟點。

3,要事第一:工作事件分主次,優先以最好的狀態解決主要矛盾。

4,雙贏思維:開放的態度,互敬互惠。

5,知彼知己:有效的溝通,從傾聽開始,只有充分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提供最佳方案,把流程和錯誤降到最低。

6,綜合統效:類似求同存異;整個己方和對方的需求,提出讓雙方共贏的方案。

7,不斷更新:個人層面,在精神,身體,情感等方面,不斷補充營養,終身學習;團隊層面,更多是的運行模式的持續優化,團隊成員的共同成長。

七個習慣模型,給團隊和個人,帶來的是可以達到一個持續高品質發展的運行狀態。

通讀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是完美;是從個人內在自我提升與完善為起點,輻射周圍的一種,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的成長與管理方案。首先,這是需要到達一定的境界,方可實現,我覺得,目前,我可以以此為終身的奮鬥目標,朝着這個方向邁進。目前的我,讀出另一份感受:完美的背後,似乎隱隱有作者的壓抑,有那麼一絲壓抑感,部分理論有些機械化,可能是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運用。

説説通讀後的收穫:説一點,情感賬户中的七種投資方式:

理解他人:其實核心在傾聽,聽得越多,越能夠理解對方的表達。

注意小節:細節的意義非凡,有時候,我還要學會全局的視角審視當下發生的事件,統合考慮。

信守承諾:言出必行,許下的諾言,盡全力兑現,這一點無論在親情,愛情,工作種,都至關重要。

明確期望:及時,清晰表達自己的訴求,期望,願景,否則會和周圍的小夥伴形成代溝,或者埋沒自己的價值。

正直誠信:在物慾橫流的現實中,保持自己的底線,做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勇於致歉:犯錯,是一個加深感情,提升自我的機會;但是我有時候因為個人的侷限性,會羞於承認錯誤,這一點還需要努力修正。畢竟,沉浸在過往的錯誤中,沒有任何意義,它只能帶給自己更多的痛苦。

無條件的愛:有人説,當你被愛過,你才能學會愛別人;我想説,我們只有會愛自己,才更會愛別人;愛,是一種行動,看得見,摸得着,沒有什麼條件,那樣去做,我就歡喜,綿綿不斷。

七種投資方式,是對人生的投資,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6

初讀本書,第一感覺就是,與其説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倒不如説是人生修煉的七個信條。可能,你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咦,洗腦的,雞湯、深奧、枯燥。

但是,等你靜下心來,慢慢的深入其中,你就會發現,這真的是一本你在人生不同階段都可以拿來不斷反覆品讀的書,每個不同時期都會有每個不同時期的感悟與體會的書。所以不要牴觸你不知道的,要時刻拋棄你固有的。

本書主要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依次介紹了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我自己的感觸只是停留在淺顯的層面,所以只能推薦,但我第一次閲讀後感觸最深的就是第一點,主動積極,因為“我”才是一切的主宰。而影響“我”的和“我”可以影響的因素又是那麼多。這就形成了我們的影響圈。但是,所有的行為都要緊緊圍繞原則為中心。以下,就淺顯理解的積極主動、要是第一、知己解彼、雙贏思維、不斷更新,來簡單介紹一下對這本書的認識。

積極主動:你的影響圈裏有這很多自己可控的因素,比如:情緒、習慣、工作選擇、個人收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我們無法控制的一些天氣、政治、交通等因素。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注並擴大我們的影響圈同時去接受無法控制因素的本來面目,學會接受他們,而不是讓他們來影響你,從而減小了你的影響圈範圍。

要事第一、知己解彼:有些事並不是空喊一定可以成功,就可以通過你有一個數字化或者概念化的目標蠻幹就取得結果的。也許你零散的知識碎片,根本就不足以完成你的大業。你需要的是系統的知識和體系,我們都有能力,通過不斷地學習、工作來構架自己的知識體系,行為處事,人際關係,生活習慣。但我們應該接受差異性,相信存在即合理,而不是去詆譭和評論。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打開自己的心,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不斷的去挖掘他的長處,到最大化。

雙贏思維:一個人的成功不是成功,一個團隊的成功才是成功。不管是個體還是團隊,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而我這裏指的成功並不只是物質化的`成功,多半是人內心的豐盈,團隊的協作與進步。通俗點説,就是一種積極奮進的感覺。人之所以會痛苦多半來自於改變,打破了自己一切舒適與固化的思維。但是改變的痛苦是短暫的,只要我們內心有原則,堅定的信念,改變並不是可怕性的弊,可能是打開新認知與新生活的開始。人在潛意識裏,是會給自己留一些舒適思維,害怕自己改變,害怕受傷,無可厚非。但我覺得,這並不是我們放棄的理由。真有真正的打開自己,才能融入,不破不立。

不斷更新:我們往往會掉入一種怪圈,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別人,而非自己,所以總會覺得,環境不如意,人不如意,其實可能多半是自己的心不如意。而這正是本書所介紹的,第一條,主動積極,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我們的價值觀、自我意識、想象力、自由意志、道德觀,所述種種都是我們的影響圈。而影響圈的唯一核心只是我們自己的本心,要通過不斷更新自我的意識、知識、心智、社交等等來構建一個新的我。

其實七個習慣看似沒有實際關聯,但卻包含一切實際意義。綜合一些我們所看的書籍,不管是哪一本,雞湯也好,認為無用的或者嗤之以鼻的東西,其實最大的根源來源於你,來自於你的心境。也就是七個習慣的第一個,主動積極。所以,我個人認為對我感觸最深的習慣之一就是主動積極。

它代表了我們的生活態度,或積極或消沉,看問題和看事物的觀點和影像就會大大不同,就像不管世界再怎麼美好,你卻只是沉淪於自己的感覺和世界裏,總是會被這一層不真實的感覺矇住雙眼,而錯失很多有樂趣、美好事物。

所以,改變自己吧,積極主動,從現在開始。向內認知,向外行走,尋求一個新的我。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7

先問個問題: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這麼回答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匹惡狼和一匹好狼,最後誰會存活下來呢?是你餵養的那隻。

我們如何選擇,會反過來決定自己的人生。

人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而如何做出更優的選擇,需要我們對自己“不斷更新”,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01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充沛的經歷和強健的精力,它直接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狀態和熱情。

除了鍛鍊身體、調整作息外,我補充一點,我覺得還需要去用心聆聽身體,去感受身體。

為什麼呢?

因為身體知道答案。

心理學也特別強調和身體的鏈接。比如你一定有過特別緊張的.時刻,對吧?也許是當眾發言,也許是工作彙報,也許是進行商業談判。當你特別緊張的時候,你的大腦很容易一片空白,很容易搞砸對吧?

緊張的時候做什麼最有效?答案是深呼吸。

你深深地吸氣,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感受氣流,感受你自己,也許你的腿是麻的,也許你的手有點抖,但是一旦你把注意力拉回到你自己上,也就不再那麼緊張了。這也是冥想的精髓。

這一生和我們相伴最長的朋友,除了時間之外,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了。請愛惜身體,愛惜我們自己。

02精神

幾乎所有的崗位應聘條件裏,都寫這麼一條:“抗壓力強”。

在現在這個社會,每一個人都揹負着壓力和焦慮,這似乎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主旋律。

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游刃有餘,快速自我調節?如何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挫折、壓力和挑戰?

這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心”。

那麼如何變得更強呢?答案就是去經歷,去挑戰,去面對。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魯迅先生説,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對我來説,層層剖析自己,鼓足勇氣直面真相,看到自己的恐懼並面對它;在經歷漫長的探索與痛苦後,努力向上生長蜕變重生;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舊想辦法去找到動力,然後繼續熱愛生活。

如果連這都殺不死我,以後還有什麼能難倒我?

這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

03智力

蘇格拉底説,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無知!

對於知識,對於技能,我們需要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多讀書,保持獨立思考;多傾聽,但最後自己做決策;多輸出,搭建自己的思維體系。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深度、寬度、長度)?

學以致用最重要。

這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有針對性地或階段性地學習,這樣才能實踐產生共鳴,效果最大。也就是奔着用的目的去讀書和學習。在此過程中建議閲讀經典,或者説閲讀該領域內的TOP1:比如在經濟商業領域的查理芒格,比如管理大師德魯克和稻盛和夫。學會挑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04社會/情感

沒有人可以孤獨地存在於這個世界。

社會關係可以從經濟學原理出發進行解讀:人與人的鏈接是基於價值的交換。正如同我們在習慣四中提到的雙贏思維,有效人脈一定是基於價值的產生與鏈接。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做更多有用的事,給與他人和社會更多。

情感關係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所謂關係就是一切。在家庭關係和朋友關係中,相互滋養和相互成長的關係是最好的方式。反過來,在家庭朋友關係中得到滋養的人,也會更有力量和能力去在這個商業社會裏乘風破浪。

高效能人士的身上都必定有不斷挑戰和超越自己的特質。稻盛和夫説過,提升心性,磨練靈魂。優秀是一種習慣,甚至説是一種必然。

與君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8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該書鑽石版精選柯維博士“七個習慣”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為忙碌的我們帶來高價值的自我提升體驗,用更少的時間參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續成功之道。

書中提到七個習慣如下:

1、積極主動: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做決定。

2、以終為始: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如使命宣言。

3、要事第一:夢想的組織與實踐,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4、雙贏思維: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態意圖,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利人利己。

5、知彼解己: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

6、統合綜效:揚棄敵對態度1+1=1/2,不以妥協為目標1+1=1。5,也不止於合作1+1=2,而是創造式的合作1+1大於2。

7、不斷更新:在基本生活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6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原文摘錄:這七個習慣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狀態下運用效果最佳,每個習慣之間關係密不可分。越是積極主動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實施自我領導和管理;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從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務(下文重要不緊迫)的更新活動;越能先理解別人,就越能找到統合綜效的雙贏解決方案;越是改善培養獨立性的習慣,就越能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下提高效能;而自我更新則是強化所有這些習慣的過程。

其中,我對第五章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則和第十章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最有啟發。

01、要事第一中的時間管理矩陣:

第一象限既緊迫又重要;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第三象限緊迫不重要;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緊迫。

我們之所以疲於奔命,覺得很累那因為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一象限,其次花在第四象限用以逃避現實稍作放鬆,用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少之又少。如果這樣意味着我們陷於處理危機的生活中。

還有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三象限,往往緊迫的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未必。這是我們太在乎別人而忽略了自己。也會時常感覺很累。

而高效能人士是這樣處理:

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因為不重要。花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這樣會減少第一象限的出現頻率。

只要能確定自己的.第二象限,即知即行,可以事半功倍,這就是帕雷託原則——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而我們常常會犯的錯誤,以為重要緊迫的事情是第一位,其實不然,花在第二象限更多的時間原來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02、從四個方面磨鍊自己(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身體層面: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鍊。鍛鍊身體提升耐力韌性和力量。

精神層面:能夠調動人體內具有激勵和鼓舞作用的資源。忠誠,學習,冥想。

智力層面:主要靠教育,藉此不斷學習知識,磨礪心智,開闊視野。閲讀,想象,規劃,寫作。

社會、情感:理解別人,服務,增進安全感,堅守原則,肯定自我,與人為善。

在這兩點上印象最深刻:在拓展思維上,定期閲讀優秀文學作品,每週一本書。磨礪心智上就用寫作這個方式。

從本書中我將改變自己原來總是在第一象限中忙得團團轉,筋疲力盡,而是致力於重要不緊迫這第二象限,另外,每天堅持鍛鍊身體,一週一本書,還有就是每天堅持碼字。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讓你變得更好。而習慣的養成也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恆,方可習慣成自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9

這本書講的是實踐能力,它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人品為基礎,以及達到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內外修煉”;它不是高談闊論的説教,而是通過一些細微生動的故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管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它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情,可以説為我們開啟的不是一扇門,而是一扇扇門。

習慣一:積極主動

我們經常説:“我不小心忘記了……”, “我遲到,因為……”,“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找藉口或是抱怨,其實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地創造未來,實現夢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影響範圍, 同時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習慣二:以終為始

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麼 ?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活的重心是什麼?

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習慣三:要事第一

有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是人贏,而非物贏,那麼要讓雙方都好,就必須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於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瞭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流暢自然。

習慣六:統合綜效

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是要懂得去學習和自我批評,應該全面審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與素養。

我要借用美國作家佛格森的一段話:

誰也無法説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着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説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倘若你已決定打開“改變之門”,接納本書所闡揚的觀念,那麼我保證,你會得到以下的收穫。首先你的成長過程雖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你將會認同,僅產出平衡這一項原則,如果得到充分應用,就會使大多數個人和企業發生變化。前三個有關個人成功的習慣,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自信。你將更能認清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以及個人獨特的才幹與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產生自尊自重與自制力,並且內心平和。你會以內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旁人的好惡或與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這時候,事情對錯與別人是否發現無關。

你還會意外地發現,當你不再介意別人怎樣看你時,反而會去關心別人對他們自身、他們所處環境以及與你關係的看法。你不再讓別人影響情緒,反而更能接受改變,因為你發現有一些恆久不變的內在本質,可以作為支柱。

至於追求公眾成功的三個習慣,能夠幫助你重建以往惡化、甚至斷絕了的人際關係。原本不錯的交情則更為鞏固。

習慣七可加強前面六個習慣,時時為你充電,達到真正的獨立與成功的互賴。

不論你的現況如何,都請相信你與你的習慣是兩碼事,你有能力改變不良舊習,代之以意味着高效、幸福和互信的人際關係的新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0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曾對近200年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進行的潛心研究,他發現前150年的作品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本,內容主要描述一個人如何進行品德的修養。而一戰後不久,人們對成功的觀念,由注重“品德”轉移到了強調“個人魅力”,即認為成功與否更多取決於一個人的個性、社會形象、人際關係以及圓熟的處世技巧。這類作品有些固然承認品德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多半重視不足,沒把它看作基本要素,它們看重的是怎樣對人們施加影響以及人際交往的捷徑。然而,即使你可以玩弄手段,可以投其所好,賣力地結識他人,努力地維持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只要你有人格上的缺陷一一比如言不由衷、虛情假意,時間久了人們難免會猜疑,你的任何努力都會被別人的戒心當作別有用心。也許憑藉個人魅力,你可以取得一時的成果,但這種方法得來的成果是脆弱的,好比玻璃杯一樣經不起生活的撞擊,而隨着人際關係經不住考驗而破裂,成功也就離你遠去了。

成功是由內而外的創造,而不是複雜的技術活,是時間和感情的積澱,而不是憑藉技巧得來的獎勵。歸根到底,我們的本質要比我們的言行更具有説服力,而人格魅力論恰恰忽略了這一點。這種由內而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品德的修養應該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修養。

好的品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和掌握,但從國小就開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我們,並沒有真正地擁有書本所教給我們的品德,或者是在日後長期的實踐空白裏淡忘了。我認為優秀品德的缺失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品德修養的好壞,表現在人的行動上:你擁有樂觀的品質,那麼任何事都不會使你悲傷;你懂得時間的寶貴,你就會想盡辦法利用每一分鐘;你知道和氣是美德,就自然地學會控制你的情緒;你瞭解堅韌是最偉大的品質,就會堅持到底,直至成功;你明白愛是最美的語言,就會用全身心的愛去迎接每天。卓越的人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好品質,好的品質決定行動,而行動的貫徹,往往是難度最大的一環。書中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因此,習慣是你貫徹好品德的利器。

如果説好的品質是成功的必需品,那麼習慣就是一種讓你得到這些必需品的最佳途徑。因為習慣的形成是從顯意識到潛意識的轉變的過程,好的品質的表現形式是相應的行為,而一旦這些行為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分,你也就具有了這些好品質。而習慣可以分為兩種模式:思維習慣和行為習

慣,前者是後者的前提,有了思維習慣也就有了行為習慣。因此,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是首要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先轉變思維,進而影響自已的行動。而把我們所學的好品質轉換為具體的行為,再以習慣做為工具加以掌握,我想我們的成功就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

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成功教學經驗為基礎、總結了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所需要的七個習慣。內容循序漸進,前三個習慣先以個人領域的成功為基石,過菠到後四個社會領域成功的習慣。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部分,都值得我們去仔細研讀。由於它處處透者智慧,以至於我們需要精讀幾遍才能瞭解其問的深刻哲理,而把這些行為的規範同自身的狀況結合起來,也需要相當長的時問,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應當作為一個伴身之物,時時研讀,一日三省其身,真正地把作者所描述的好習慣變成為自己的習慣。我想等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都會找到自己人生的真諦。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我想渴望成功的我們最先培養的,是尋求智慧的習慣,我想借着大師們的智慧,我們都會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遲早我們也會總結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1

讀過這本書後,我發現書中講解的七個習慣更像是一個高效人士的構成。這七個習慣對人性格上進行重塑,如果養成這七個習慣,人生路上也能少走很多彎路。

一、積極主動

回想曾經的自己,真的只是在被動學習,沒有學習的目標,漫無目的。老師教哪學哪,作業做哪就做哪。要是學習上自己能夠積極主動,我想我能有更好的成績。書中的積極主動,不是狹義的,不只是態度上,行動上的,它更多的是先從思想上入手,自己對事物的全貌主動的預測,且自己也有後續行動的措施,然後積極主動,絕不動搖地去執行,並不斷調整,直到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二、以始為終

想想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有多少是堅持到底的,真的是少的可憐。如果我能將那些想做的事情堅持到底,我想我能學得更好,書中以始為終,在我理解看來她就像是指路的燈,告訴我目標是哪,提醒你堅持下去,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確定自己的目標後,再根據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步步為營,如果沒有以始為終的結果導向思維,若是走一步看一步,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這樣你無法確定自己走的路是不是對的。

三、要事第一

生活中事情繁雜,大致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的四大類。我們往往是不知道怎麼分配時間,而導致時間花在了不該花的事情上,而那些要事一個也沒完成。書中的“要事第一”,是指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緊急的事,不管每天被緊急的事情如何纏得無法脱身,也要抽一點時間出來幹自己重要的事情,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這樣可以做到事事有條理,從而不會忘記最重要的事情。

四、雙贏思維

人們都是自私的,只要沒有波及自身利益自己就不會有過多的想法,但這種想法是危險的。“雙贏思維”簡單來説就是你好,我也好,大家更好。在一個集體裏面,只有集體好了,個人才能更好,每個個人都應盡力去維護集體,最終受益的也還是個人。而反過來也一樣,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雙贏思維,鼓勵我們相互協作解決問題,並找到互惠的解決方法。

五、知彼解己

我們處事的時候往往自以為是的去判斷事物,去評價工作,別人犯錯也是一味的以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別人。在交流中也是以自己的經歷觀念去對別人的.觀念進行評價,這是一種低效率的交流情況。這種情況下,集體效能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學會換位思考,以此來加強團隊戰鬥力和協作精神,關鍵時刻能互相協作打硬仗,通過每個人的切實努力,我們可以發揮出更強的能力。

六、統合綜效

做什麼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懂得合作才能將效率最大化。書中指出,既不按照自己的方式,也不遵循別人的方式,而是通過合作創造出1+1>2的高效方法,一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大家綜合討論進行解決,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個團隊可以走的更遠。

七、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只有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的能力才能利於不敗之地。就像擁有才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只有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具有真正可靠的經濟實力。我們要不斷更新的四個方面,身體方面:適當運動,有助於健康;精神方面:盪滌心靈的塵埃;心智方面不停的自我教育;社會情感方面:歷練待人處事之道。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度,以始為終的願景,要是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終效的合作和不斷更新的創造他們相輔相成。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2

如果你向一位年輕小朋友推薦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大多數情況會換來一個嗤之以鼻的表情,伴之以——你們高效能關我屁事,我做我的快樂肥宅哦。或者,為什麼要高效能,我才不要……如果你再和他説人家學霸的人生寬度廣度如何如何,不出意外肥宅喪懶青年會跟你説他不要人生的寬度,他只要眼前的三尺小牀。

所以,本文的題目或許應該叫做雞血中年阿姨該怎麼和年輕人溝通。

不謙虛的説,我自己真的是一個高效能老阿姨。年輕的時候,工作8小時之外,有無數事情要忙,健身、寫稿、攝影、旅行、跑半馬、喝酒蹦迪……每天只睡5個小時,總覺得生活太精彩,時間不夠用;那時的娛樂生活高效率的原因歸結為獨立,健身也罷,旅行也罷,説走就走,一個人無妨,不像很多妹子做什麼都要有閨蜜作伴,同時,把妹子們相約逛吃的時間,幾乎都用來讀書碼字,久而久之,收穫頗豐。

再後來,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職業發展也遭遇了尷尬的瓶頸,於是果斷捨棄雞肋的外企工作,全身心做了兩年家庭主婦,這兩年時間也是異常高效能,婚禮旅行買房裝修,足月順產生下女兒,一個人全職帶娃8個月……當然,這期間依然堅持讀書和寫讀書筆記。這個階段,高效的奧義應該就是書裏所説的'“要事優先”,或者佛家講究的戒“貪”,人生精力有限,不可能處處精彩,做減法,放棄才是得到。

再次迴歸工作已是新東方生涯的開始,這段時間,可謂人生的一次重啟。全職在家兩年再出來工作,已與時代和社會脱節,對自媒體,網絡幾乎完全陌生……行業陌生、客户羣陌生……此時很應書中的另一個高效能原則——不斷更新。為了瞭解留學是怎麼回事,先從西方歷史開始讀書,瞭解大學為什麼在中世紀宗教統治下的歐洲建立起來,接着看吳軍的《大學之路》,瞭解那些著名學府的建校背景和精神。就這樣一點點學習積累。講真非常不同意一些自媒體宣揚的觀點——先假裝自己很牛逼,然後背後一點點朝着牛逼的方向去努力,最後就真的牛逼了。終身學習的路上,沒有時間裝,每天世界都在變化,都需要我們在知識和認知上新陳代謝,且懷謙卑坦然的心面對未知的世界。

説完了老阿姨的經歷和感悟,再回到開頭的話題,如何讓肥宅喪懶的青年接受高效能的人生價值觀。

首先,肥宅懶的問題是知行的不合一。我什麼道理都知道,但我做不到,也沒有內驅力,於是坦然接受自己現在這樣;至於沒有內驅力,就是喪嘍。這事兒的核心是要解決喪。講真解決喪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就從習慣影響性格,不給喪任何機會侵佔人類熊孩子的心智。比如我這個自律的老阿姨,永遠保持早睡早起,我家的熊孩子自然無論冬夏都是7點準時起牀,老阿姨管理熊孩子從來都是做完作業才可以瘋玩傻玩,相信最後一定能變成本能和條件反射,拖延症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堅持做百日行動派,要21天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因為習慣是一切之本,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從一個小的習慣開始,改變自己知行不合一的矛盾。而且21天,不長不短,容易堅持也能看到成果。所以,勸説一個肥宅喪懶青年改變,真的不能上來就拿出這本幾十年的職場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而是先勸説他加入百日行動派,先試試做一件事情堅持21天,養成一個習慣,從小處讓自己知行合一。

試想,你自己就是一個企業團隊,你先能管住團隊中的落後分子(比如拖延、懶),不讓落後分子影像整個團隊的行動(比如因為懶繼續肥宅,因為拖延玩了很久遊戲而沒有學習了),什麼時候自己對自己這個企業完全把控了,你才能出去江湖中混,才敢去玩這本老古董書裏説的知己知彼、共贏、創造性合作這些高階互動操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n5g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