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1

我每一天看電視最愛看什麼呢最喜歡什麼呢説出來可能大家也是喜歡的,音樂、小品、相聲、電視劇可是,近一年多時間以來,我卻十分喜歡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電視了,如“百家講壇”、“探索發現”、“走近科學”、“人物”最讓我期盼的還是“百家講壇”了,差不多天天關注。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

易中天的品三國、王立羣的讀史記、紀連海的正説鰲拜、孫立羣講李斯、閻崇年談清史、馬瑞芳説聊齋、劉心武新解《紅樓夢》、于丹的《論語》心得、隋麗娟的説慈嬉太多太多了,真的是無法一一列舉。

而我看了這麼多專家教授的論述評説,心裏除了崇拜,那就是還有一點點心得,唉,實在是羞於寫出,我明白我看了這麼多,有些也沒有完全看懂。

三國時代,那可是人才輩出,劉備作為漢室後代,三國演義小説將他做為正方寫,曹操、孫權相對就以反方呈現,可是縱觀三國,留給後人欽慕的還是曹操的魅力,他能文能武,卻被後人視為奸雄,有人説曹操為人奸詐、篡漢、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就是這麼的評價,讓一千多年的曹操被後人憎恨,之後在20世紀,魯迅提出了對曹操的看法,第一個為曹操翻案的人就是魯迅,直到這天,人們才從《史記》、《後漢書》,得知一個真實的.曹操,他也有温清的一面,他也有寬容的一面,他也有真誠的一面,這些在《三國演義》中也能看出來,建安文學的主要作家羣——就是曹操、曹丕、曹植,還有“建安七子”,“三曹”是那時文壇的領袖人物,成就最高。

再讀史記,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感情,不管是為財而愛,還是為貌而愛,總之這在那個封建社會已是難能可貴的情感了,“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説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掛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説不完,百我聊奈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天別人搖扇我獨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郎!”魯迅説《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人間唯有真情讓人感動。

再看萬人憎惡的慈嬉,慈嬉真的是大壞人嗎有人説她喪權辱國、貪戀政權,兇狠毒辣,可是又有幾個皇帝皇后是不殺人的,凡有統治就有血腥,有法就有治,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人總是被人欺負,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處於鼎盛之勢,總要經歷消亡,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所以我並不是很厭惡這個人,還有些佩服她的潛力和勇氣。慈嬉如果少聽政一些時間,也許這個皇太后就不會這麼被萬人唾罵,清朝後期,本就是列強興起,在道光年間,已經受到外國的侵略了,這就是著名的“鴉片戰爭”何況再過幾十年,咸豐帝同治帝的無能昏庸早死,清朝能有這麼一個女子駕馭,是中國男人的嫉妒還是自認為沒尊嚴了呢可能也有吧。看古《聊齋志異》,多數人是讀不懂的,文言文,是啊,古書都是這樣的,讀不懂,如今聽了這些專家的上課,也懂了好多,這本書雖然説的是亂七八糟的鬼怪,可是他們卻比正人君子更可愛,幾分莊嚴,幾分詼諧、幾分玩笑,幾分感慨,此中滋味,誰能解得開,花妖、鬼、狐狸精對人是又恨又愛,可歎可敬,還有好多寫女性和男性在社會上的不一樣際遇,卻是最讓人佩服的,“女扮男裝,懶漢致富、刺貪刺虐、獨撐家業、自食便液”而那人鬼情的故事,卻至今傷懷痛心,一首“人鬼情未了”,讓人聽的蕩氣迴腸,一首“倩女幽魂”,催人淚下。

《紅樓夢》,我讀了好多次,翻閲數次,也還象個盲人一樣,看了紅學家的談紅樓,説紅樓夢中的男人和女人,讓人不能只説男人有多淫亂,讓人不能只説女人有多可憐,更讓人不能只説女兒有多純潔,最近買了新解紅樓夢,明白了很多紅學知識,秦可卿的來龍去脈,原型還是一個廢太子的女兒,在清朝也是一個格格了,謎!謎!只能還是謎,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而又最複雜的作品,一想到潑辣、大管家、人未到笑先聞就是她王熙鳳,一想到纖塵不染、質本潔來還潔去就是她林黛玉,一想到金簪雪裏埋就是她薛寶釵,一想到豁達奔放就是她史湘雲,一想到才自精明就是她賈探春,賈寶玉是男兒中的女兒,難怪作者自我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永久的藝術魅力,讓人永遠也百讀不解、百讀不厭。

沒法一一説完這麼多的感慨,可是最近又看了《紅旗渠的故事》,雖説與“百家講壇”原先設置的欄目有點跑題,但聽了《紅旗渠的故事》,我一樣感動得熱淚盈眶,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家鄉就有這種渠,父母在那個年代就是挖渠道、修馬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再看那些長長的流着河水的渠道,真讓人不忍糟蹋,一塊塊巨石堆砌的人工幸福渠,是能夠讓它流芳傳世的。

“百家講壇”我還要繼續觀注,它就象一本厚厚的書,永遠也翻閲不盡的,古往今來,談古論今,還有多少的人和事需要我們大家探討,我期盼着更多人不一樣的評論,我很喜歡,雖然在中午十二點四十五分後是重播,但我一向是把它放在首播時來欣賞的,雖然中午觀看很疲倦,對於這時的我來説,下班回來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節目,不睡午覺都是值得的。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2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論語》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觀看了《百家講壇》推出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後,《論語》有了新鮮的別樣風味,于丹也漸漸靠近了我們的心岸。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箇中國人耳熟能詳。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于丹教授認為,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仍然能為我們現代人構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提供一份温馨的勸導。《論語》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多年。《論語》的精髓就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溶化於人的內心,天,地,人就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就變得無比強大。即使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中國人也常會説,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這是不是《論語》的思想精華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呢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説更近了,也可説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係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君子之道這一講對我也感觸頗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時,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來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孔子説:"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就是説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説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麼叫益友呢 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人們常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社會環境中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説交什麼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説,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沉穀子爛芝麻的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人何必那麼驕傲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我們不僅要學習孔子的"傳道,授業,解惑"思想精髓,同時也要學習於教授的這種治學精神和高超的演講技能。她哲理詩般講演,深入淺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對社會的審美理想,界定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處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給全世界億萬人心靈送去陽光,使人間温暖,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同時讚揚了中國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這樣高明的人倫智慧!也弘揚了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通過於丹教授的精彩講解,自己感覺有很多收穫。但是真正對論語的瞭解以及它與現代人的聯繫,還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感受真正的化為己有,尋找到生活的真諦與快樂!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3

老子和莊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很有智慧,就連孔子也曾向他請教。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深深的影響着中國人。

老子的`人生智慧便是弱者生存,鋼亡而弱存。老子提倡做人要柔一點,弱一點,低調一點,遇事要懂得以柔克剛。這讓我想起了張三丰的太極拳,據説當時張三丰正在樹林中練功,看到一隻蛇和一隻烏龜正在惡鬥,便靜靜的站在一旁仔細的觀察起來。蛇的動作迅速而凌厲,烏龜的動作緩慢而精準,神奇的化解了蛇的進攻,最後居然一口咬住蛇頭,贏得了這場惡鬥,佇立在一旁觀看的張三丰被這出奇制勝,以柔克剛的招式給震撼了,之後由此悟出了“太極”的概念,以柔克剛,獨步天下,傲視羣雄。這和老子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太極拳也淋漓盡致的體現了老子思想的精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老子曾問他的弟子們,天下最弱的是什麼?弟子們答,是水。老子又問,那天下最戰無不勝的是什麼?弟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此時,老子悠然答曰,水能滅火,水滴石穿,則天下至柔即為天下至鋼,柔能克剛,弱能勝強,無為則無不為。

我不禁愕然,這高深莫測的語言中包含着人世間最真摯的道理,旋即,我恍然大悟。有時候,退讓並不是懦弱,這恰恰是一種人生智慧。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4

蘇軾,一個集世間才、情、人格魅力於一身,少志卻風雲突變,屢遭挫折,在逆境中卻能做到灑脱和豁達的人。蘇軾的人生雖讓充滿了崎嶇和坎坷,遭遇了諸多的不幸,但他並沒有一撅不起,放棄對人生、對事業、對理想的追求!無論他被貶謫到何處,他都能放眼國家為民請願,為民造福,所以他所到之處都會受到極大的歡迎。

蘇軾是不幸的,因為到死他的才幹也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蘇軾又是幸運的,因為在他的一生中有三個善良的女人始終陪伴着他,相繼貫穿了他的一生。也許正是蘇軾的不幸,造就了他的偉大,讓她的詩詞達到了登峯造極的頂峯。但少年的天才,又讓我毫不懷疑地相信他無論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都能讓他的英明成就終身。

正像老年的王安石感慨的那樣:“不知幾百年後才能出一個像子瞻這樣的'人物啊!”當然,人才不是沒有,但是像蘇軾這樣的全才也許真的是不會再見到了,而我最念念不忘的並不是他留給世人的兩千七百首詩,三百多首詞和四千八百篇文章,而是他曾經創造的北宋時期科舉考試的最高分,這怎能不讓我欽配的敬仰呢?

蘇軾的一生充滿忐忑,或有文壇上的高峯,或有科舉試中的百年第一,或有仕途中的崎嶇和坎坷,或有晚年的潦倒。但蘇軾的一生的確是傳奇的,帶着獨有的豁達瀟灑,平和自在,這值得我們學習。

人生有所感,不外乎對自己的追求,像蘇軾一樣只要生命之水還在流,那就去奮鬥,莫要隨流年譭棄人生。人生每一刻都是希望的歸處,奮鬥的地方。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5

近一段時間來,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欄目紅極一時,其間的易中天品“三國”、閻崇年評“清史”、張瑞芳説“聊齋”、劉心武談“紅樓”。雖其褒貶不一,眾説紛紜,但是卻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視率大大提高。這種現象從某種程度上對我們中學歷史老師也有不少啟示,《百家講壇》卻能深受大眾歡迎肯定有其優秀之處,所以對於歷史教師來説,學習、借鑑《百家講壇》的長處也是很有必要的。

“課程懸念化”就是值得歷史教師學習的重要技巧。懸念的設置是為了引起觀眾緊張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講壇》的學者充分利用懸念作為牽引,極大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在歷史教學中,懸念同樣可以運用於新課導入、授課過程、課堂小結等各個環節,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使授課場景波瀾起伏,給學生留下無盡思考和品味。“場景生動化”也是值得歷史教師借鑑的。所謂的場景,包括授課過程中的語言、肢體動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講壇》大量運用上述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講座的幽默感並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這一點,歷史教師通過借鑑與鑽研,一樣可以做到。“知識故事化”是《百家講壇》值得借鑑的另一大“法寶”。之所以現在的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重要原因在於,歷史教師將精彩的歷史史實和活生生的歷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條理論,完全消磨了學生的興趣。

相反,《百家講壇》那種故事化的講述卻充滿了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感人至深的情節,這也是其深受大眾喜愛的重要原因。歷史教師如果能嘗試着將歷史知識進行故事化的改造,並在講故事的過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新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那麼這樣的歷史教學一定是非常成功的。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6

以前我都是不看百家講壇的,時間太晚了。因為歷史老師讓我們去看,我就在網上挑了一期《三字經》解讀去看看,這個我還是挺感興趣的。也因為看了這期的百家講壇,我才真正認識了《三字經》。

《三字經》和《百家姓》《千字文》共稱三百千。而三字經用“經”這就體現了三字經的重要性。寥寥1720個字的《三字經》概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的傳統文化。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和道家“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留給後人的文化遺產、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一代代君王粉墨登場、歷史人物或血灑疆場,愛國情懷感動一代代炎黃子孫;或助紂為虐,遺臭萬年!

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玉不琢不成器,出於《禮記》的《學記》。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如果不經過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不知義,人如果不學習的話,是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合適的,什麼是不合適的。錢教授講到君子拿玉,美玉來體現,來展現,或者來比喻君子所應該擁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經常用琢玉來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養,他使自己的`修養越來越完善,就像雕琢這個玉一樣,所以《三字經》用玉不琢不成器來做比喻。

通過對錢教授解讀《三字經》的學習,我明白了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需要我去切、磋、琢、磨,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人必須經歷過勤苦才會有快樂,才會有成功遇到困難我也應該有不怕苦的精神,並把遇到的困難當做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打磨的過程。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7

百家講壇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説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着于丹教授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孔子説,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説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裏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説的文言文給予大家解釋得惟妙惟肖.讓人容易懂得為人處世道理,她講述的人生哲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認真做着筆記.我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因為在我的面前總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處理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其實,身為教師不光要看看。學生們也可以看看。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

當 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户,路不拾遺。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 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為什麼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暴x。殺了齊王和太子後,李世民就派他的' 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划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着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靜地問他: 你來幹什麼?此人就説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説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 權。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為當時兵權就等於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

李世民當上了皇帝,眾説紛紜,有的説是他篡位,有的又説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説法歸説法,我認為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他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雖然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這一年以來,我越來越喜歡看《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了,從中我學習到不少知識,尤其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文學歷史方面的相關知識,這讓我覺得十分充實與快樂。這個欄目一系列節目的播出在社會上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尤其是易中天教授品三國、講漢代風雲人物都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講課詼諧幽默,可以將比較平淡無奇的歷史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讓人們感覺自己彷彿置身於當時三國鼎立那紛繁複雜的歷史時期,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易粉”,我自己也快成為其中一員了,在迅雷上面下載了許多集《易中天品三國》系列節目,並且推薦同學也看看這個節目,結果反響都很好,看來一個好的欄目還是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的。

真的希望會有更多這樣好看的電視節目,讓大家再看節目的同時能學習到一些知識,這對於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十分有幫助的!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8

一個孩子出生三年後才能免於父母之懷,父母親辛辛苦苦撫養孩子,那父母親死後服喪三年,很長嗎?

孝順是美德,但父母親的愛有人説過那是美德嗎?那是一種本能的愛!

一則故事:

有一個小男孩從小就在大樹旁邊玩,大樹很高,碩果累累,是一顆蘋果樹。小男孩每天都圍着樹,有時候摘蘋果吃,有時在樹下面睡覺,有時撿樹葉,有時候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樹身上亂刻亂畫,而大樹特別愛這孩子,從不埋怨他,天天陪他玩。後來孩子長大了,好久不來了。多年之後,他來了,大樹問男孩:“你為什麼不跟我玩了?”男孩充滿了憂傷且冷漠的表情,説:“我現在長大了,我不想和你玩了。我需要一些高級的玩具。”大樹説:“孩子,我也沒什麼高級的玩具。這樣吧,你吧我身上的果子摘下來賣了,這樣你就可以買玩具了。”男孩很高興的拿着果子走了。後來每年果子成熟的時候男孩都會來摘果子,每年一次!

幾年後,男孩長成了青年,又一次有來到了大樹邊,大樹説:“你很久都沒來玩了,這次願意在這裏玩會嗎?”男孩説:“我都要安家立業了,還哪有心思玩啊?我連我安家的房子都沒有呢,也沒錢修房子。”大樹説:“你千萬別不高興啊!你吧我的樹枝砍了就可以修房子了。”男孩很高興地砍了樹枝去修房子了。

又過了好多年,男孩來到樹下,心事重重的説;“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了。可是這世界的海洋這麼浩瀚,我連船都沒有,我能去遠方嗎?”大樹説:“孩子你彆着急,你把我的樹幹砍了就可以做船了。”男孩一下子就高興了,砍了樹幹,做了只船就出海去了。

有過了很多年,大樹只剩下就要枯死的樹根了,這時孩子回來了,此時的孩子年紀也大了,大樹對孩子説:“孩子啊,真對不起!我現在也沒果子給你吃了,也沒樹幹讓你爬了,你就更不願意跟我玩了。”孩子説:“其實現在我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動了,有樹幹我也不能爬了。我現在從世界上回來了。我現在就是想找個樹根歇一歇。我回來就是跟你玩的.!”大樹聽到後很高興,好像又看見了孩子小的時候。

其實我們想一想,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和我們自己的一生。

服麼對孩子的愛就像這棵大樹一樣,是無私的,是全部的,是永遠的,是不計回報的!天下有多少父母為孩子耗盡了畢生的心血,而孩子們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這一片心呢?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9

每天中午12點45分,我都會準時收看中央十台的“百家講壇”。“百家講壇”是由一些大師來講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分析一些經典著作,告訴我們為人處理的道理。

我是在媽媽的強迫下看的,那時,我喜愛的動畫片名偵探柯南》正在熱播中,我自然是一萬個不情願,可是,媽媽可不管這麼多,直接調到了十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沒辦法,我也只好忍氣吞聲地呆呆地看這“百家講壇”。但是,漸漸地,我被裏面的故事吸引了,從王立羣讀《史記》,我知道了一個朝代興衰的歷史原因有很多,明白時代是一步步前進的。從易中天講諸子百家爭鳴,我知道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等思想的具體的內容,雖然有些我還不太明白,但我一定會讀讀這些經典,吸取裏面的精華。

從鮑鵬山《新説水滸》,我明白了故事中各個英雄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在以前,我還只是簡單地認為《水滸傳》只是一本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的書,通過鮑鵬山老師對裏面細節的講解,我知道了看名著是要細嚼慢嚥地,裏面108條好漢,個個性格不一,來歷不同,作者能處理得這麼好,每一個英雄好漢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歸宿安排得合情合理,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有時間,我一定再細細地咀嚼這部經典。從曾仕強教授講胡雪巖的啟示,胡雪巖能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個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我明白了誠信是人的第二性命。從錢文忠老師解讀《三字經》,我知道了四書五經的一些大致情況,以後,我也會慢慢地去讀這些經典。

“百家講壇”已經成了我的精神食糧,就像每天要吃飯一樣,一天如果沒“吃”,我會覺得心裏空空的。裏面講解的一些道理,必定會使我受益無窮。我會一直看下去的。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10

《百家講壇》(藍版)走出“正説”歷史侷限、弘揚深度悦讀、縱論社會生活。在“尊重歷史,兼顧藝術個性”的前提下,要求x的寫作方式有進一步的突破創新:無論是資料的運用、觀點的得出,還是各個歷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各種歷史事件的歸納總結等方面,均採用“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的合理取捨的表現原則,從而形成“以故事講人物、以人物講歷史、以歷史講文化、以文化講人性”。

《百家講壇》被人們所喜愛.它已不再是一書了,它深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自20xx年7月9日《百家講壇》欄目在中央電視台開播.我之所以喜歡看百家講壇是因為它介紹詳細,在講述歷史事件時還會介紹人物的一系列情況.比如易中天三國之庭審諸葛亮中開篇説:這是一場謀殺的指控,事情發生在一千多年前三國鼎立時期,涉案雙方名聲顯赫,涉案一方的諸葛亮被指控是殺害關羽的罪魁禍首.一直以來關羽兵敗被擒,為孫權所殺,似乎在歷史上已經無可爭議.這一指控的提出不僅使關羽之死蒙上一層神密的面紗,也衝擊了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到底有什麼根據?諸葛亮和關羽之間究竟發生過什麼?在開篇給人留一線懸疑,吸引讀者的目光.隨後,藉着一些文學記載,抽絲撥線,否定了這一荒謬的説法.有一位學者説:"諸葛亮胸懷天下,而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利的最大障礙,"周思源教授説:"這個無疑,我覺得很值得懷疑,不是無疑,而是有疑,x説諸葛亮胸懷大志,他曾經對徐庶等表現原則,從而形成“以故事講人物、以人物講歷史、以歷史講文化、以文化講人性”。

《百家講壇》被人們所喜愛.它已不再是一書了,它深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自20xx年7月9日《百家講壇》欄目在中央電視台開播.我之所以喜歡看百家講壇是因為它介紹詳細,在講述歷史事件時還會介紹人物的一系列情況.比如易中天三國之庭審諸葛亮中開篇説:這是一場謀殺的指控,事情發生在一千多年前三國鼎立時期,涉案雙方名聲顯赫,涉案一方的諸葛亮被指控是殺害關羽的罪魁禍首.一直以來關羽兵敗被擒,為孫權所殺,似乎在歷史上已經無可爭議.這一指控的提出不僅使關羽之死蒙上一層神密的面紗,也衝擊了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到底有什麼根據?諸葛亮和關羽之間究竟發生過什麼?在開篇給人留一線懸疑,吸引讀者的目光.隨後,藉着一些文學記載,抽絲撥線,否定了這一荒謬的説法.有一位學者説:"諸葛亮胸懷天下,而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利的最大障礙,"周思源教授説:"這個無疑,我覺得很值得懷疑,不是無疑,而是有疑,x説諸葛亮胸懷大志,他曾經對徐庶等三個好友説`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朋友問他"你將來幹什麼?"諸葛亮笑而不答.這位學者就説諸葛亮難以啟齒.在劉備稱帝后,關張的地位就高於諸葛亮。因此,對一心想要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説.在劉備身邊具有極強的排他性的小圈子,是他仕途的阻礙.周思源教授否定的回答:"胸懷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優秀美德,以天下為己任,這是普遍性的`,為國為民做一些好事,不等於要做皇帝,也不等於要做宰相.諸葛亮曾自比於管仲,樂毅.兩位都是良相主帥,是國君的主要輔臣.主要是輔佐國君,而不是要當皇帝,是希望自己可以輔佐君王,成就霸業。"時人,莫許之."有人覺得他説大話,怎能和管仲,樂毅相比.諸葛亮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笑而不談呢?周思源教授如何回答呢?他説"關鍵就在於`仕進可至這四個字,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這是理想,並不是已經做到了,可以做到也不一定做到,徐庶等三個好友你們最多隻能做到州和郡這樣的官職,是他不便説有點貶低朋友,另外,荊州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他不滿足於,那麼他也要等到鎮守荊州的關羽,幫他打敗東吳,他再收拾關羽,當時劉備他還未成大氣候,還不過成為割鋸一方的時侯,他總共只有荊州益州,兩個地方,他的佔略地位超過益州,諸葛亮當時怎麼除掉關羽?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呢?何況他沒有這樣的作案動機.諸葛亮真的想當惶帝,容易了,隨時可以找個藉口把無能的阿斗搞掉,他多次摔軍作戰,劉備去世後諸閣亮掌握軍政大權,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摔軍南征。一個有巨大政治野心的人最怕離開他的老窩,最怕別人也有野心,在你不在京師時,把你搞掉,而諸葛亮多次帶兵出征.他確實沒有野心.

後文,又以《諸葛亮受排擠嗎》為辯題來解釋闡述觀點.諸葛亮借孫權殺關羽的可能性.時光的流逝,可以沖刷掉掩蓋真相的迷霧,穿過歷史的長河,人們對諸葛亮借刀殺關羽這一指控的探究不單純是對真相的執着,更不是名人效應的附和,而是如何去看待人們心目中那個原有的形象,當諸葛亮走下神壇,在歷史的顯微鏡下,他是否依舊是那個千白年來為歷朝歷代所景仰的蜀國丞相.諸葛亮的高潔品質,偉大的人格,將志未酬身先死,都非常感動,可想而知,世世代代都非常敬重諸葛亮.從這可以看出在講述完後還有教授自己的闡述,想法.這也正是我喜歡看的另一個原因。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11

《百家講壇》是由河南省文化廳主管主辦、傳奇故事雜誌社出版的一本以解讀歷史為主旨,集知識性、品位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文化刊物。20xx年,《百家講壇》分為紅、藍兩個版本出版。

《百家講壇》(紅版)以正説歷史為主,強調探究歷史真相。同時,還將涉及地理、天文、文學理論等諸多方面。在20xx年,我們將誠邀名家、專家,加大原創、首發;推出重量級人物,打造歷史經典;更系統、更系列,突出本刊的唯一性、權威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文學性和生活化並存,使刊物更加貼近現實、貼近生活。

《百家講壇》(藍版)走出“正説”歷史侷限、弘揚深度悦讀、縱論社會生活。在“尊重歷史,兼顧藝術個性”的前提下,要求文章的寫作方式有進一步的突破創新:無論是資料的運用、觀點的得出,還是各個歷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各種歷史事件的歸納總結等方面,均採用“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的合理取捨的表現原則,從而形成“以故事講人物、以人物講歷史、以歷史講文化、以文化講人性”。

《百家講壇》被人們所喜愛。它已不再是一書了,它深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自20xx年7月9日《百家講壇》欄目在中央電視台開播。我之所以喜歡看百家講壇是因為它介紹詳細,在講述歷史事件時還會介紹人物的一系列情況。比如易中天三國之庭審諸葛亮中開篇説:這是一場謀殺的指控,事情發生在一千多年前三國鼎立時期,涉案雙方名聲顯赫,涉案一方的諸葛亮被指控是殺害關羽的罪魁禍首。一直以來關羽兵敗被擒,為孫權所殺,似乎在歷史上已經無可爭議。這一指控的提出不僅使關羽之死蒙上一層神密的面紗,也衝擊了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到底有什麼根據?諸葛亮和關羽之間究竟發生過什麼?在開篇給人留一線懸疑,吸引讀者的目光。隨後,藉着一些文學記載,抽絲撥線,否定了這一荒謬的説法。有一位學者説:"諸葛亮胸懷天下,而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利的最大障礙,"周思源教授説:"這個無疑,我覺得很值得懷疑,不是無疑,而是有疑,文章説諸葛亮胸懷大志,他曾經對徐庶等三個好友説`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朋友問他"你將來幹什麼?"諸葛亮笑而不答。這位學者就説諸葛亮難以啟齒。在劉備稱帝后,關張的地位就高於諸葛亮。

因此,對一心想要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説。在劉備身邊具有極強的排他性的小圈子,是他仕途的阻礙。周思源教授否定的回答:"胸懷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優秀美德,以天下為己任,這是普遍性的,為國為民做一些好事,不等於要做皇帝,也不等於要做宰相。諸葛亮曾自比於管仲,樂毅。兩位都是良相主帥,是國君的主要輔臣。主要是輔佐國君,而不是要當皇帝,是希望自己可以輔佐君王,成就霸業。"時人,莫許之。"有人覺得他説大話,怎能和管仲,樂毅相比。諸葛亮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笑而不談呢?周思源教授如何回答呢?他説"關鍵就在於`仕進可至'這四個字,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這是理想,並不是已經做到了,可以做到也不一定做到,徐庶等三個好友你們最多隻能做到州和郡這樣的官職,是他不便説有點貶低朋友,另外,荊州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他不滿足於,那麼他也要等到鎮守荊州的關羽,幫他打敗東吳,他再收拾關羽,當時劉備他還未成大氣候,還不過成為割鋸一方的時侯,他總共只有荊州益州,兩個地方,他的佔略地位超過益州,諸葛亮當時怎麼除掉關羽?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呢?何況他沒有這樣的作案動機。諸葛亮真的想當惶帝,容易了,隨時可以找個藉口把無能的阿斗搞掉,他多次摔軍作戰,劉備去世後諸閣亮掌握軍政大權,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摔軍南征。一個有巨大政治野心的人最怕離開他的老窩,最怕別人也有野心,在你不在京師時,把你搞掉,而諸葛亮多次帶兵出征。他確實沒有野心。

後文,又以《諸葛亮受排擠嗎》為辯題來解釋闡述觀點。諸葛亮借孫權殺關羽的可能性。時光的流逝,可以沖刷掉掩蓋真相的迷霧,穿過歷史的長河,人們對諸葛亮借刀殺關羽這一指控的探究不單純是對真相的執着,更不是名人效應的附和,而是如何去看待人們心目中那個原有的形象,當諸葛亮走下神壇,在歷史的顯微鏡下,他是否依舊是那個千白年來為歷朝歷代所景仰的蜀國丞相。諸葛亮的高潔品質,偉大的人格,將志未酬身先死,都非常感動,可想而知,世世代代都非常敬重諸葛亮。從這可以看出在講述完後還有教授自己的闡述,想法。這也正是我喜歡看的另一個原因。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12

閒下來的時候愈發覺得貧瘠,空虛倒是其次,主要是不學習的時間長了,覺得自己慢慢枯竭,於是找出百家講壇來看。王立羣的史記,酈波的蘇軾,楊雨的陸游。講得鞭辟入裏,很是引人入勝。每每聽到精彩處,也感慨世味人情,聽到江城子和釵頭鳳之類,居然也眼眶含淚心疼肝顫,真是見鬼。

很多情緒隨着年紀增長生鏽了,就封存住了。一個狀態久了,彷彿人生只剩下吃穿活着,不知道還有心動這回事。不曾狂喜,亦不會大怒。以前總説麻木,到底也不能真正瞭解麻木的況味。就像辛棄疾的'採桑子,少年的愁和如今的愁,又怎可同日而語。只是那個時候的自己,如何會懂得。

煩惱總是層出不窮的,快樂卻是轉瞬即逝。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13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的解讀《三字經》,裏面的內容令我記憶深刻。錢文忠教授講了人之初性的善惡,他講了曹操的四個兒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同樣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相距很大,看起來他們根本不像兄弟。還講了周處,本性不壞,但由於他父母雙亡,沒有良好的後天教育,成了一大害。

但他知道後,誠心改過,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説,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污染。歷史上的唐伯虎,從小繪畫就很有天賦,他的母親送她去沈周那兒學繪畫,學了一兩年,他想:哎!師傅繪畫也不怎麼樣,説不定我比他還好呢!然後,他向師傅提出結束學業,他的師傅知道後也同意他滿師了。

唐伯虎離開之前,師傅做好了酒菜就放在一個唐伯虎沒有去過的房子裏,唐伯虎走進房子,看見裏面居然有四扇門,每一扇門外都有不一樣的景色,他先不吃飯,看看門外的風景。“咚咚咚”他的頭上撞了三個包,終於他知道那些風景是師傅畫出來的,他知道了自己太驕傲了,後來他專心致志地學習。

這告訴我們: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經歷,才會有所成。《三字經》告訴我們:人的本性很善良,並不壞,主要是後天的良好教育以及正確的引導,才能成為人才。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14

電視上的《百家講壇》大家應當都看過吧!它教給我做人的道理,真是我的好教師。

近期的主題是錢文忠教授講《弟子規》。《弟子規》經過錢文忠教授的剖析講解,頓時變得淺顯易懂,十分精彩。其中有一期異常讓我受益,接下來就讓我講給給你們聽吧。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這是《弟子規》裏其中的兩句。意思是隻要説話,必須要重並且舒緩,不能急也不能咬字不清楚。錢教授還舉了兩個例子:裴楷,人稱“美男子”,又稱“玉人”。這不光因為他外表美,並且説話字字句句聲音洪亮,咬字清楚,所以被稱為“玉人”。侯思正,雖然很有才能,被武則天提拔,但因語速太快,咬字不清,使他沒有再得到很好的重用。

這一期的《百家講壇》給我震撼很大,想想我自我,雖然語速快捷,但有時也吐字不清。真想不到,語速太快,吐字不清還有那麼大的害處呢!以後我必須好好改正。錢文忠教授教給我的`這個做人的道理,我會銘記於心,我要不懈的努力,改正自我的缺點!

百家講壇有感範文15

《百家講壇》(紅版)以正説歷史為主,強調探究歷史真相。同時,還將涉及地理、天文、文學理論等諸多方面。在20xx年,我們將誠邀名家、專家,加大原創、首發;推出重量級人物,打造歷史經典;更系統、更系列,突出本刊的唯一性、權威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文學性和生活化並存,使刊物更加貼近現實、貼近生活。

《百家講壇》(藍版)走出“正説”歷史侷限、弘揚深度悦讀、縱論社會生活。在“尊重歷史,兼顧藝術個性”的前提下,要求x的寫作方式有進一步的突破創新:無論是資料的運用、觀點的得出,還是各個歷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各種歷史事件的歸納總結等方面,均採用“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的合理取捨的表現原則,從而形成“以故事講人物、以人物講歷史、以歷史講文化、以文化講人性”。

《百家講壇》被人們所喜愛.它已不再是一書了,它深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自20xx年7月9日《百家講壇》欄目在中央電視台開播.我之所以喜歡看百家講壇是因為它介紹詳細,在講述歷史事件時還會介紹人物的一系列情況.比如易中天三國之庭審諸葛亮中開篇説:這是一場謀殺的指控,事情發生在一千多年前三國鼎立時期,涉案雙方名聲顯赫,涉案一方的諸葛亮被指控是殺害關羽的罪魁禍首.一直以來關羽兵敗被擒,為孫權所殺,似乎在歷史上已經無可爭議.這一指控的提出不僅使關羽之死蒙上一層神密的面紗,也衝擊了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到底有什麼根據?諸葛亮和關羽之間究竟發生過什麼?在開篇給人留一線懸疑,吸引讀者的目光.隨後,藉着一些文學記載,抽絲撥線,否定了這一荒謬的説法.有一位學者説:"諸葛亮胸懷天下,而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利的最大障礙,"周思源教授説:"這個無疑,我覺得很值得懷疑,不是無疑,而是有疑,x説諸葛亮胸懷大志,他曾經對徐庶等三個好友説`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朋友問他"你將來幹什麼?"諸葛亮笑而不答.這位學者就説諸葛亮難以啟齒.在劉備稱帝后,關張的地位就高於諸葛亮。因此,對一心想要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説.在劉備身邊具有極強的排他性的小圈子,是他仕途的阻礙.周思源教授否定的回答:"胸懷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優秀美德,以天下為己任,這是普遍性的',為國為民做一些好事,不等於要做皇帝,也不等於要做宰相.諸葛亮曾自比於管仲,樂毅.兩位都是良相主帥,是國君的主要輔臣.主要是輔佐國君,而不是要當皇帝,是希望自己可以輔佐君王,成就霸業。"時人,莫許之."有人覺得他説大話,怎能和管仲,樂毅相比.諸葛亮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笑而不談呢?周思源教授如何回答呢?他説"關鍵就在於`仕進可至這四個字,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這是理想,並不是已經做到了,可以做到也不一定做到,徐庶等三個好友你們最多隻能做到州和郡這樣的官職,是他不便説有點貶低朋友,另外,荊州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他不滿足於,那麼他也要等到鎮守荊州的關羽,幫他打敗東吳,他再收拾關羽,當時劉備他還未成大氣候,還不過成為割鋸一方的時侯,他總共只有荊州益州,兩個地方,他的佔略地位超過益州,諸葛亮當時怎麼除掉關羽?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呢?何況他沒有這樣的作案動機.諸葛亮真的想當惶帝,容易了,隨時可以找個藉口把無能的阿斗搞掉,他多次摔軍作戰,劉備去世後諸閣亮掌握軍政大權,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摔軍南征。一個有巨大政治野心的人最怕離開他的老窩,最怕別人也有野心,在你不在京師時,把你搞掉,而諸葛亮多次帶兵出征.他確實沒有野心.後文,又以《諸葛亮受排擠嗎》為辯題來解釋闡述觀點.諸葛亮借孫權殺關羽的可能性.時光的流逝,可以沖刷掉掩蓋真相的迷霧,穿過歷史的長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pmk6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