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讀國學經典15篇

讀國學經典15篇

讀國學經典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必然具有強大的文化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壯大這種文化力的精神原點和指南;而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責任。

讀國學經典15篇

“月滿則溢,水滿則虧。”古人從這些自然現象中推理出一些道理:謙虛謹慎,能讓人際關係和諧,讓大家更開心,生活更美好,正如歐陽修所説: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學習古人的謙虛謹慎。

中國古人推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也常常説: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這告訴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學而時習之,才能獲得真知識。正如孔子所説:“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在古文中“節”指氣節、節操;“義”指道義、正義。“節義”是中國古代君子怙守的行為準則,在利益面前想到道義,遇到危險願意挺身而出,經歷長久的窮困都不忘平日的諾言,這樣也可以算得上完人了。《三國演義》中關羽就是忠義的代表,如“身在曹營心在漢”,“降漢不降曹”這都是他忠義的.表現。

古人們倡導“天人和”,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天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之中有人類。人類要想生存,必須依靠萬物。古人以和為貴,主張人順應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也有自身的規律,人們可以認識規律,利用規律,但無法改變規律。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共盈生命綠色。

“古今貫通”這是季羨林老爺爺提出的。國學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他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我們要細細品嚐,細細品讀,讀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這種優秀的文化也將一直伴隨着我成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是立足於當下,面向世界,走向未來。

讀國學經典2

最近學校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名叫《國學經典》。我雖然才讀了一半都不到,但我深感受益匪淺。

《千里送鵝毛》這個故事是《國學經典》裏的第二個故事,它説得是在唐朝時,雲南一少數民族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緬伯高在過沔陽河時,他想給天鵝洗個澡,從籠子放出來時,天鵝展翅飛向天空。緬伯高伸手去抓,只抓住幾根鵝毛。禮物飛走了,緬伯高想了一個辦法,將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敬獻給了唐太宗。太宗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説:“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它讓我明白了,做人應該誠實守信,象緬伯高那樣,天鵝飛走了,只剩下鵝毛,就誠實的將鵝毛敬獻給了唐太宗,送給別人的禮物,重要的是情意,而不是禮物本身。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要想別人真誠待你,你就應當首先主動真誠的去對待別人。你怎麼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你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別人通常也會如此待你。就如莊子在《莊子。漁父》中寫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讀國學經典3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新學期以來,我們開設了國學經典課,主要是學習有關《弟子規》的內容,而這本書傳承着歷史文化。

書中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示,我學會了很多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孝道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觸頗多。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孝道的故事。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無微不至,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我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温和而又關切地説“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着。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温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的那一絲絲銀髮……

讓我們用心去體悟親情,感恩父母吧,願天下的所有父母都能健康長壽,平安快樂的生活吧!

讀國學經典4

最近老師讓我們上課前讀語文經典《弟子規》,漸漸的我也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按照《弟子規》中的規定來衡量自己,感覺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並不好,比如孝順長輩,尊敬長輩;言行;和同學相處。

看完《弟子規》,我最深的`一個感觸是:“父母教什麼,就聽什麼。父母的責任一定要接受。“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要恭恭敬敬地聽父母教給我們的東西;我們應該順從地接受父母的批評。想想我以前做過的事,真的很慚愧!以一件小事為例。我媽媽總是教我問候我認識的人,但我不能總是這樣做。我把媽媽的話當成理所當然。還有,我總是不小心做作業。我媽有時候會大聲埋怨我。我不服氣地跟我媽頂嘴。有時候我甚至讓我媽暴跳如雷。學了《弟子規》,終於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孝順,如何被稱為真正的好孩子。

人生只有一個父母,要好好愛他們,尊重他們,孝順他們。你不是説“養的好要有泉投桃報李”嗎?閲讀《弟子規》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以後的日子裏,我會一直按照《弟子規》的規定來約束自己。我會在學校當老師做好學生,在家裏做父母的好孩子。

讀國學經典5

這幾天,徐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國學經典》這一本書,並且還給我們打印了這本書裏比較好的名言,讓我們多背,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我們通過多讀、多背,漸漸的瞭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我們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為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為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啟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於心。這才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讀國學經典6

我最喜歡讀的一部國學經典《三字經》,是我最喜歡讀的一部經典,每當讀起時,我就會不由想起我國古代很多孝敬父母長輩,尊敬別人,勤奮好學的人。

《三字經》裏的“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孔融四歲時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小的留給自己。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尊敬兄長,我們現在的`人為何不學呢?現在的我們應該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有禮有智,講信用,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學習,這樣我們國家就會更加繁榮昌盛,,祥和安康。

《三字經》裏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聯想到了“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句詩,它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趁着現在少年時,要以學習為重,勵志向上,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為榜樣,努力好學,長大後才能報效祖國,造福於社會人民。我最喜歡讀《三字經》這部經典,它讓我明白了要好好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父母養育了我,我應該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還明白了一定要趁現在的大好時光來勤奮學習,有了錯誤一定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認真改正。要向身邊好的人學習;要有恆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學習;還要明白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有收穫,將來才能報效父母。

《三字經》,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凝聚着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智慧,展示着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文化,點亮了我們後人前進的道路。

讀國學經典7

姜維又一次在朝堂上和張翼吵起來了,因為姜維一直堅持北伐,但張翼卻認為太勞民傷財。最終,姜維帶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向魏國進發。

姜維原是魏人,但自從被諸葛亮收降後,他就開始忠於蜀漢,深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死前還特地傳授給他自己的絕學,之後主持了多次北伐。蜀漢滅亡後曾慫恿鍾會謀反,趁機復蜀,但因鍾會謀事不密而失敗且因此喪命。

一次次的北伐讓本來就憔悴的蜀漢更加衰弱,朝中大臣大都反對甚至怨恨起姜維。出征前,總會有人反對,張翼就是其中一人。譙周也在朝中作《仇國論》,全文也充滿了對北伐的反對。費禕也認為蜀漢不該大舉興兵。如果姜維戰敗了,那麼姜維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被批評的目標。

但是,姜維明白“然不伐賊,王業亦亡”的道理,不過看樣子當時也只有他一個人明白。

到了後面,姜維更是面臨被小人污衊,被外人頂替而失去兵權的危險。後主昏庸無能,任用奸臣黃皓,黃皓經常背後搗亂,就比如想要廢姜維而立閻宇,姜維想殺他,卻做不到,被迫屯田種麥避禍。

至此,可以説姜維北伐期間,一直被所有人當為“敵人”,這比鄧艾、陳泰那些魏國精英可怕得多。朝中的傢伙不斷給姜維施壓,姜維卻只能默默承受,用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來完成這個羸弱小國“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夢想。而這個小國不是自己祖國,而是一個曾與他毫不相干的`國家,而且在這裏還總受到他人的不解。他並不懼怕魏國強大的國力與鄧艾等本領不輸於自己的名將,也默默承受着朝中大臣尖酸刻薄的批評與嘲諷,就連鍾會寫給他的勸降信也成了一團廢紙。

若是以所謂“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的方針,終究會實力差越變越大,到時怎能有回天之力?因此姜維積極北伐。儘管總有人阻撓,但他從未放棄過一次,如果只有一絲希望,他就會用他百分之百的努力來抓住這希望,以完成蜀漢的復興。

蜀漢亡國後,他仍對蜀漢復興抱有希望,向劉禪寫信表明自己要復蜀。但最終,還是失敗了。臨死前那一句:“吾計不成,乃天命也!”説的那麼辛酸,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世人證明,他心中只認蜀漢,只會為蜀漢而奮鬥。

這便是悲劇英雄——姜伯約的一生。

讀國學經典8

在不同的時代,對於讀書人的國學素養要求是不同的。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梁啟超給所有專業的大學生開了一個國學書籍書單,內容涵蓋經、史、子、集,甚至包括洋洋鉅著《資治通鑑》《通鑑紀事本末》《宋史紀事本末》等,而詩人專集方面,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蘇軾等人的詩歌全集是必須通讀的,理工科學生也是如此,這份書單在今日看來,是行不通的,哪怕是文史類學生,也只能望而興歎。

到1934年,世界書局為了讓非專業人士也能熟悉國學,於是出版了一套《四部精華》,作為讀者深入研究國學的入門橋樑。《四部精華》就篇幅而言,已經不及梁啟超書單的十分之一,可行性更強,然而,於今天的讀者而言,不免還是有望而生畏的感覺,因為我們當代人的文言文功底,比較《四部精華》出版的.那個時代,又有些差距,而《四部精華》也是沒有詳細註解的,僅供誦讀而已。《四部精華》對如今職場人士而已,也已經夠難夠長了,零碎繁多,諸家都有,卒讀亦不容易。

其實,現代人讀國學,不在於成為國學研究專家,不在於成為宿儒飽學之士,而是有恰當且較精深的瞭解,並有一定的運用就可以了。貪多貪全,則時間不足,精力也不濟。個人認為,不如讀單篇,深入讀單篇。而這方面最好的教材是《史記》。

因為紀傳體通史的特點,每一個單片只講述一個人物的故事,不用像《資治通鑑》這種編年體史書那樣瞻前顧後,而《資治通鑑》如果沒有前後史料的照應,讀完一篇還不一定掌握了一篇,得有全書觀念,可全書三百多萬字,要照顧到還真不容易,這個月讀完魏晉史,下個月讀南北朝史,結果前面魏晉部分忘得差不多了,又得回頭補。而《史記》讀完一篇是一篇,對單篇的掌握,和其他章節沒太大關係。例如讀關於李廣的《李將軍列傳》,就不太用顧及“高祖本紀”“孝武帝本紀”裏面的內容,也不用顧及“李斯列傳”,每一個單篇都是相對獨立的內容。況且內容不是很多,可以從容地反覆讀,記住一篇是一篇,熟悉了《李將軍列傳》,再着手去讀《司馬相如列傳》,兩者不妨礙。有大學功底的人,花十天時間掌握一篇傳記,一年下來,也能掌握三十多篇傳記,花時間不多,見效卻快。

《史記》乃“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魯迅的讚譽所含的信息就是:《史記》既是史學材料,也是文學讀本。一年掌握三十多篇集文學和史學於一體的美妙好文,就等於掌握了《史記》的精華。退一步而言,一個月學好一篇,一年能學好十二篇,也很了不得。

這裏並不是要貶低《資治通鑑》而刻意抬高《史記》,兩者都是不分高下的歷史鉅著,而是就初學者而言,《史記》更容易入手。例如給兒童講三國故事,與其通過概述讓兒童全面瞭解三國曆史,不如給其講述“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生動活潑的單篇故事,形象生動地領會勝過全面地掌握,廣不如深,泛不如精。

讀國學經典9

國學經典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論語》、《孟子》、《詩經》……那傳承千年的文字記載了古聖先賢的智慧,還藴藏着人們的思想行為的價值觀、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對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審美情趣。寒假期間,我重温了《教師的國學素養》一書。這本書主要是介紹經典、解讀經典,讓教師具備國學素養,從而在生活和教學實際中熟練運用國學經典的智慧。透過張振鵬教授對國學的參悟,我明白了不僅要讀經典、學經典,更要用經典,並從中受益,這才是學習經典的正確態度。教師學國學,一定要學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應,這樣,才能真正體悟到國學的妙處。下面我就來談談讀完這本書之後的一點拙見。

透過《大學》看人生

朱子認為,四書之中一定要先讀《大學》。程子亦言只有《大學》讀好了,才可以讀其他三書。可以説,宋明理學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大學》這部書。而在宋以後的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都把《大學》作為其人生價值取向的座右銘,用生命去實踐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道,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境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一句話就道出了大學之道--整個《大學》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這九個字:"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後邊的一切,都是對它的解釋和展開。首先我們要"明德",老子叫作"道",我們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自性之德,這是修行的第一步。指示自身具有自性之德是不夠的,就需要我們"親民",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從而"止於至善",達到至善圓滿的`境界。

透過《論語》看教育

《論語》內容豐富,"主張孝悌等家族倫理,又強調仁義忠信等社會道德,堅持以正名整頓社會秩序,實行德政,強調個人道德修養,既重人的內在忠信之質,又重外在的禮義的修飾。"此外,還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他獨特的教育哲學也在《論語》中得

到了充分的體現。 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一下亮點:一是培養君子。他教育他的學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二是內賢外王的教育思想。"內聖"就是修身養德,要求人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的統一是儒家學者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立身,通達了,也不要忘記使別人也能立身,通達。也就是説,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也要滿足他人的需要,兩者都滿足了,才是一個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內聖外王之道".

透過經典看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擔負起傳承經典的責任。國學經典有助於感染薰陶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如利用低年級學生記憶黃金週,利用碎片化時間大量積累古詩詞。上學期,我班學生利用晨誦時間記憶了除《經典誦讀》之外的其他故事,《觀滄海》、《月下獨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古詩大部分學生已經倒背如流。個別學生還通過理解詩意,在晨讀課上展示感情朗讀。除此之外,我還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簡單的國學經典名句:引導學生複習時要知道"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向別人學習時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些潛移默化的滲透,相信會對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讀國學經典10

我在網上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有趣的書----《所羅門王的指環》,它是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奧地利著名科普作家、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獲得者洛倫茨着作的,講述的是作者與動物之間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好玩的事。

這本書共分為五章,每一章都有每章的特色,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動物的麻煩,講述了動物在家裏發生的妙趣橫生的事,主人公在人羣裏大叫:“嘎嘎!嘎!”其實是在召喚他的鸚鵡,人們都非常驚訝地看着他,一會兒鸚鵡發現了主人它飛落到主人身上,大家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作者的父親把灰雁邀請到書房裏,讓灰雁站在波斯地毯上給它們喂麪包,還把鬥魚,書中把水藻的搖動寫成水藻碰一碰水中的魚。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作者把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家人,寫得特別生動。動物與人友好地住在一起,感覺好温馨呀!我的收穫是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好段,還知道在動物的陪伴下很幸福,很快樂,所以我希望我也能擁有一個小動物。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一定也會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吸引住的。

讀國學經典11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經典,揚民族文化》。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帶着一種神聖的朝拜,我翻開了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這本書。正如本書作者説:“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影響較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讀了這本書之後,更讓我覺得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李毓秀的《弟子規》,使我們生活的典範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他gap是·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言慎行,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待,這時儒家的基礎,更是我們人行的基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鼎立時的戰亂紛爭,有着呼風喚雨和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正不阿的張飛;和漢代皇帝的後裔劉備守蜀國;還讓我們領略到一代梟雄曹操,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謂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道出了毛澤東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闢令人拍案叫絕,毛澤東思想是當代的國學經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華,將會影響流傳幾代、幾十代以致久遠……

回想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心裏有個大問號,何為國學,何為經典?其實很簡單,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源遠流長,千年沉澱已形成“經史子集”四部,可謂恢弘壯闊,蔚為大觀,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中華國運日漸昌隆。國學的價值正走向迴歸!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引以為傲,他是我們中國人的國粹,我們應該一起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的東方!

讀國學經典12

《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偷懶不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在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讓他們生氣,傷心。看,廖廖幾句話,卻有着這麼深奧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人是多麼的聰慧。在學習《弟子規》之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女生。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在卧室裏看書,媽媽讓我去掃地,但我卻和媽媽頂嘴,後來還離家出走,我記得當時媽媽嚇壞了的`表情。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任性,惹媽媽生氣、傷心。但是,現在我學習了《弟子規》,一定不會再那麼任性了,《弟子規》是一位良師,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弟子規》指導人們的言行,它是中國的活寶,我離不開它。

讀國學經典13

《道德經》短短五千言飽含人生智慧,其無為的思想深刻影響後世,辯證的觀點更是在西方產生強烈反響。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寫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用今天的話來翻譯即是:“最完美的東西,就好像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是永遠不會衰竭的。最充實的東西,就好像空虛一樣,但它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就好像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就好像很笨拙似的;最卓越的辯才,看起來好像很木訥似的。清靜能克服躁動,寒冷能克服寒暑。清靜無為萬事萬物就能和諧自然地發展下去。”在這一章節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老子的辯證思想,在我看來,辨證思想就是綜合運用某項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的思想,尤其是以其反面顯襯其正面。其實,這種辨證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例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最富裕的人往往穿着最樸素,還有美術中的留白,音樂中的`斷絃之音。

而“大辯若訥”的辨證思想是一門語言藝術,不管是處於什麼年齡段,什麼職業的人都需要學習這種“大辯若訥”的語言藝術,尤其是正處於年少氣盛階段的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如何説話、如何得體地説話,對其仕途、事業、婚姻、以至整個人生都有重要的影響。

我根據其藝術程度的高低,把“大辯若訥”的語言藝術分為三個層次,即是:傾聽、慎言和巧言。

傾聽,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要做到“大辯若訥”的“訥”首先要學會傾聽。人是富含情感的動物,時常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時需要有人扶持;憂慮時希望有人分憂;寂寞時希望有人陪伴;失去希望時希望有人鼓勵。這都需要傾聽的夥伴。有效正確而全面的傾聽,成為了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拿銷售人員來説,那些最成功的銷售人員往往不是滔滔不絕地勸誘顧客購買的人,而是那些詢問顧客的需要、傾聽顧客的需要,站在顧客的角度上去看待產品需要程度的人。這種銷售人員運用了傾聽的語言藝術,既銷售了產品,又建立了長久的客户關係,才有資格被喻為成功的銷售人才。

除了要學會傾聽,還要學會慎言。慎言可以將人性的弱點轉化為人性的優點。人,很容易看出別人的缺點,卻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因此,人總習慣於批評別人,然而,話從嘴裏説出來了,便永遠也收不回來了,尤其是惡言。即使是不經意脱口而出,也會傷人與無形之中。因此,我們要學會慎言,不要隨便批評別人,如果一定要批評別人,那一定要注意方式。例如,有位家長對孩子説:“孩子,我們真的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如果你代數再努力的話,就更好了。”這段話表面看起來是表揚,但是“但是”二字卻給孩子更多的失落感。但若家長能換種方式來説,例如“孩子,我們真的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學期繼續努力,你的代數成績就會比別人更高了。”

比慎言更加巧妙的,就是“巧言”。要做到巧言,不僅僅需要經驗的積累,更需要的是智慧。例如,龍永圖在回憶中國加入WTO時提到,1998年時,在談判的最後環節,中美之間只剩下7個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在雙方準備“後事”時,朱鎔基板着面孔對大家説“今天一定要籤協議,不能讓美國人跑了,我跟他們談。”結果,朱在談判桌上讓大家捏了一把汗。當美國人拋出前三個問題時,朱都只有一個回答“我同意。”我着急了,這豈不是要全盤放棄嗎?我不斷給朱遞條子,寫着國務院沒有授權,沒想到朱一拍桌子,説“龍永圖,你不要再遞條子了。”我當時真沒面子。想不到,當美方拋出第四個問題時,朱説“後面四個問題,你們讓步吧,如果你們讓步,我們就簽字。”龍永圖回憶到這裏時,彷彿回到了當年的現場,他舒了口氣説:“大家總算放心了。我後來想想,國務院不就在這兒嗎?後來,美方五分鐘後就同意了中方的意見。事實證明,後面四個堅持沒有放棄的問題,如汽車貿易等是我們的底線,這就是我們對優先次序的判斷,更是朱的智慧體現。”

在這裏,朱的表現就是“大辯若訥”中的“巧言”,讓步在先,而且把人情送得很大方、很爽快,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如果就這樣“送人情”下去,還叫什麼“談判”呢?正當在場人員面面相覷、驚詫莫名時,一個智者的形象出現了。“來而不往非禮也”,現在輪到美方忍痛割愛了。如果美方不讓步,就意味着沒有誠意,也不給面子。而後面那些問題恰恰是中方無法讓步的。這就是“巧言”的魅力。

其實,“大辯若訥”的語言藝術最典型的體現就在於《道德經》,僅用短短五千言就論述了博大精深的智慧哲理。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若能掌握大辯若訥中傾聽、慎言、巧言這三種語言藝術,並加以巧用,其一生可謂受益無窮。

讀國學經典14

《中華五千年》是一本介紹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的優秀讀物。

這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如姜太公釣魚,大禹治水,荊軻刺秦,商鞅南門立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的母親在孟子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對孟子的教育。孟子小時候住在一塊墓地旁邊。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孟子耳濡目染,天天看到人們下葬逝去的親人,便和小夥伴們玩遊戲,模仿人們下葬時的場景。這一切孟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認為這樣不利於孟子的教育。便搬家了,搬到了一個市場旁邊。但這次孟子卻模仿市場裏的商人和小夥伴們做起了買賣的遊戲。無奈之下,孟母再次搬家,這次搬到了一所學府旁邊。這回孟子開始認真地進行學習了。最終,孟子成為了儒家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孟母對孟子教育的重視。即使在21世紀,父母依舊要重視子女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國家更是要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這樣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事業才會後繼有人。

從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更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與文化底藴,以及華夏民族勤勞、勇敢、睿智、謙恭的民族精神。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今天的學習機會,努力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民族精神,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

讀國學經典15

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開書,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

《國學經典誦讀》你們讀過嗎?這本書精選了中華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所積澱下來的經典中的精美華章,這裏有最美的古典詩詞……

讀完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要珍惜時光,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國學經典誦讀》中,每一句話都藴藏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細細地去品味,總能從其中悟出一個道理來。

其中,“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訴了我們:自己每天是否多次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的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呢。--你答應過別人要做的事,是否完成呢。老師傳授給你的知識是否想過,複習過。

曾子説過的話,深深印在我的心中。現在我知道了,學過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答應過別人的事要盡心竭力的完成。與朋友交往要信守誠諾。

同學們,學不可以已。茫茫書海,好書難求,願《國學經典誦讀》這樣的好書多起來。讓我們一起讀聖賢書,與聖賢為伴。與經典同行,做有道德的人。

標籤: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omee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