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材 >

新教材教學反思15篇

新教材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教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新教材教學反思15篇

新教材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及必要性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培養目標。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要求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

陶行知先生就極力倡導“教學合一”的教學理念。如果教師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藴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要豐富物理專業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要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閲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對教學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2、做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

3、物理課的.聽評課活動。

聽評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對於每一位教師,當他上完一節課後對這節課後的感受,肯定會比課前備課的感受更為深刻,更能從中體會該課教學的得與失。因此,課後反思自己的備課與課堂教學,記錄自己的感受、體會、評價及修訂,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既可以為今後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鑑,有利於優化下一節、下一輪的教學,又便於及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功底,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新教材教學反思2

時光流逝,一個緊張、充實、有序、奮進的學期即將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我的數學教學工作,有得有失。現在社會處於信息時代,學生平時在生活中得到信息是也相當大而快,而國中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求知慾望較強,特別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歡抽象的乏味的東西,所以好多同學不喜歡數學,只有乏味的計算、嚴密而難於理解的推理,缺乏創造性和趣味性,而現代教學內容可謂豐富多彩,教學手段五花八門,教學的對象個性迥異,教學的觀念也層出不窮,作為教師應不斷總結,要善於反思。

其實數學是開啟科學知識的一把鑰匙,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提高學生智力的關鍵。數學好的同學,自然科學一般都學得好,科學及綜合科好的同學數學不好的幾乎沒有。既然這麼重要,但我調查後的結果其令人沉思,好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怕學數學,但不得不學數學,造成討厭數學,甚至有好多學生考學後發誓不再學數學,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歡做數學老師,這是為什麼呢?怎麼做才能使學生喜歡數學、用好數學,培養好學生的智力,用這把鑰匙開啟科學知識的大門,數學教育該如何操作呢?下面就是我對數學新教材的教學經歷談點體會。

開放教學觀念搞素質教育,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評定一個學生的優劣,也不再是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再以考分為唯一的指標。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數學教育也可以滲透德育教育,以文載道、文道合一不是文課的專利,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修養,教會學生做人,培養他們愛國的熱情,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做事作風。如統計圖選擇這一節中,要求從某家報紙公佈反映世界人口情況的數據圖中獲得信息,其中從1959年人口從30億到20xx年預測達90億,還有預測20xx亞洲人口婦其他各洲的人口總和還要多從中對他們進行基本國策的教育,計劃生育是我們的國策,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否則人口太多,中國土地無法養活那麼多人口了。

又如這節課後有一練習,分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將所收集的數據用適當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從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正好學校組織了一次法制教育,去看少年犯的演出,我要求他們去法院瞭解一下最近幾年犯罪類型的變化,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的數量的變化作一調查,製作成適當的統計圖,完成後許多學生感悟到學會做人的重要性,成績優秀的學生沒有正常健康心態,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能不説是教學者的失敗,不能不是整個教學的悲哀,反之有正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健全的人格,成績稍遜一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多鼓勵,多與他們談心,以信任的眼光去看等他們,會發現他們身上的許多耀眼的閃光點。學生也會報之以信賴努力學,給老師以意外的驚喜。如我們班有一學生從私利學校轉到了,又從轉到了我們學校,學生厭學非常嚴重,到了我們學校後,我很關心他,平時一般不批評,而是經常鼓勵,即使是簡單的有理數運算錯了,不僅不橫加指責,輕鬆地説:沒有關係,陳景潤這麼偉大一個數學家一生才研究了1+2等於3的問題,你現在才知道你比他要棒多了,有時回答錯了,不僅批評反而讚許其自己的見解;碰到一言不發的時候輕鬆地調侃“沉默是金,金子可不能對別人説的”。

樣一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融洽了師生關係,我慢慢發現他數學課漸漸也聽了,而且經常舉手,作業也做了。教師什麼時候和學生處於同行地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那麼教學觀念的更新、轉變就不只是停口頭上了。

傳統的數學課的教法,往往是老師講例題、分析過程、講完後讓學生練習鞏固,往復循環,按部就班形成了一個“套路”。學生的練習無非是例題的再版,這樣成了知識點的供給,使數學學習乏味無趣,那麼怎樣才能吸引學生呢?

第一方面走出從數學到數學的圈子,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找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中處處存在的,學之家用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國中和生活實際的需要是推動激發人的`求知慾望的第一原動力,新教材數學知識的學習力求人生活實例出發,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引入學習的主題,因此在上課時必須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例如平行線了引入從你喜歡滑雪運動嗎?開始引入到滑雪運動關鍵的是要保持兩隻雪橇板的平行,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城市學生乘自動手扶電梯經驗,體育課上玩雙槓的引入課題平行線,以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第二方面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理論及其他科學的聯繫,突出數學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總結能力、歸納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例如:一根鋼管,截成甲30cm和乙(50cm)兩種用材,如果甲乙兩種用材的根數之比1:2,則不鏽鋼管剛好用完(不計截割損失);如果甲種材料再多截3根,那麼乙種材料只能少截2根,這時兩種用材的根數一樣多,而且不鏽鋼管有剩餘,那麼不鏽鋼管的長度為多少,按後一種截法,並假設沒有一段損失5cm,求最後剩餘段的長度?在這個問題中由於是實例信息是多而雜,如何分析獲取自己所需的東西成為問題的關鍵,要透過現象抓到本質的東西,如果甲種再多截3根,那麼乙種只能少截2根,這時兩種用材相等,故只要先求出每種用材,第一截法幾根就可,這種題目有助於學生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第三方面要注重知識的獲得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機會,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一般不會珍惜,容易忘掉,而來之不易的東西往往倍加珍惜,記憶深、有的甚至終身難忘,對知識也這樣,以前往往注重強調知識的講解,知識的落實鞏固,住忽視了知識的獲得地過程,不只向學生提供的是一個被成人社會所以所認同的、客觀的數學知識,傳遞一些以成定論的成熟的數學,學生從事數學學習,對學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識複印到學生的頭腦裏,而是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學習中探究,讓學生摸着石頭過河,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讓他們覺得這些知識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有一種科學家創造發明解決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識傳播時用這種方法更有效,教師只有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變教師講為師生共同地雙邊活動,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究,使學生由原來受動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只有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才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所以對課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的欄目,不能只留於表面,、留於形式,要做好、想透徹和議透徹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真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

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傳統的課堂紀律,反對過分強調課堂的嚴肅性和紀律性,在教育中努力創設民主、平行的教育氛圍,有得學生情境,特別是教學教育本身講究嚴密性,不利於調動課堂氣氛,故教師必須“走下講台到學生中去”,特別是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時更應如此,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建立嶄新的師生關係,允許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質疑,允許學生有錯誤,其實錯誤也是美麗,只有在錯誤中才能使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課堂上要成以人教人,以心對心,以情對情,真誠平等才能使學生自由地想象和創造,從而愉快地熱情地吸取知識、發展能力。

數學教育的目標不僅在於接受,更在於創造,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形成又與廣博的知識而成正比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連外界新鮮事物都沒有接觸,就根本談不上創新。所以數學教學要立足於課堂,走進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在學校、在家庭中、在社會上,讓數學教育真正迴歸生活讓學生獲得求知的慾望,創造的源泉。

新教材教學反思3

一、教學設計理念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倡導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本節課我將探究學習引入課堂,在課堂上向學生呈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解釋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突出制定計劃與實驗體驗。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親身體驗來主動建構知識。上課的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主動探究問題的慾望強烈,喜歡動手實驗,喜歡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用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導教學設計本節課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二、學法指導反思

經過前面課程的學習鋪墊,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根據化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對化學實驗充滿興趣,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點燃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分組實驗。

在教學中我注重合理引導,對概念中的“參加”、“化學反應“、“全部”、“質量總和”“生成”的關鍵詞語進行強調,引導學生理解定律,做到概念的自然生成。

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動起來,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動口朗讀,通過多種感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驗科學知識發現過程。

在教學中我注重多媒體的適時使用,將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把抽象的微觀粒子變成具體形象的動畫演示。使本節課的難點得以突破。利用多媒體增加課堂練習的容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加強學生對知識深刻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師生的互動,本節課實現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大膽實踐,落實課標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三、教學過程反思

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老師的感情。新課的導入起到了預想的目的。

對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反應前和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改變的猜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小組制定方案,先教師不要求實驗內容,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可以鍛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但時間應把握好,否則完不稱對預定實驗方案的設計。對實驗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帶有普遍性的操作問題,教師要及時糾正,規範學生的實驗操作,讓學生知道化學實驗的嚴謹性、科學性。

實驗結論的歸納,學生很容易得出,但對碳酸鈣與鹽酸在敞口容器中的反應的分析,要及時引導到對概念的深刻理解上來。定量研究的相關知識拓展,應點到為止,不宜作過多的拓展。

在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解釋教學中,通過對具體化學反應的微觀動畫分析,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原子的質量、種類、數目的不變。

在課堂練習的環節應着重於對質量守恆定律理解和應用,特別是對關鍵字詞的理解,通過練習,讓學生對概念有二次的認識和昇華。

在課堂小結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總結,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更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轉換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一名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在平等民主的氛圍自然進行,做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具體講就是思維互動、操作互動、言語互動、情感互動。實驗的反思與評價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態度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自覺我在語言方面還需要不斷錘鍊,要儘量做到簡潔而清晰,在課堂時間的調控上還需要更多的預設,做到遊刃有餘。

新教材教學反思4

一、存在問題

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還存在侷限性,部分實踐內容需要帶孩子出去參觀,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實現;而且有些音樂歌曲內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少兒歌曲;教材中雖然增加了數學部分,但是缺乏邏輯性,數學操作用書不能與教材很好的結合,部分內容對幼兒來説難度太大;在大班語言領域的故事教學中包含的內容太多,即有故事教學又有紙工,一個活動需要兩個課時才能完成,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增加難度。

2、配套資料方面的問題

讓我們感到最頭痛的就是早期閲讀教材,開學一個多月了才盼來姍姍來遲的教材,沒有配套的`磁帶和幼兒小圖書。在使用過程中教學大圖書太小,不能引導幼兒仔細的觀察,效果不佳。其它教學配套的大圖片,部分與教學內容不太符合。

3、受班級人數影響的原因

新教材明確指出:教育的本身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隨着我們對新教材的不斷深入理解,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要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影響到了教師對不同幼兒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個別幼兒的指導。

二、使用新教材中對青年教師培訓的形式及內容:

1、“讀書”——自主學習樹意識。一是讀《綱要》、《指南》。《綱要》、《指南》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其指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二是讀教育教學專著。教育名著、新課改理論文章是教師最好的、最直接的專家。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三是倡導團隊共分享,開展“讀書沙龍”學習活動,每一個學期向大家推薦有關學前教育方面的教育專著,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做到教育資源共享和最大限度的利用。

2 、“對話”——反思研討促發展。針對新教材的新理念開展“協作對話式” 培訓活動,具體的實施分為:在課例解析中的協作對話,在名師引領下的協作對話,在網絡平台上的協作對話等三個步驟。其中可以着重開展“新課程下的環境創設”及“新課程下的區角活動”教師論壇,使青年教師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和區角活動有更深的認識。

新教材教學反思5

《看戲》一課是八年級新教材中的一篇課文,從整個教學流程來看,這節課時時處處都在體現着新課標的要求,現對其做如下幾點反思:

1、拓寬學習空間

語文學習不應是僅僅侷限於對課本知識的學習,應該把目光放到課本以外,課堂以外,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課前學生收集有關梅蘭芳的資料,學生可以瞭解梅蘭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劇目以及他的藝德,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更開發了課程資源,由課內擴展到課外,體現了大語文的學習觀。同時,將課外的源頭活水引入課堂,課堂教學也充滿了活力。

2、倡導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有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教學中,由學生自己確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也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品讀課文時,學生自由分析品評,暢所欲言,滿足了他們的個性要求。這正體現了新課標的一個理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語言極有親和力

教師是學長,應用極富親和力的語言與學生平等對話,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師嗎?”“老師還有一個疑問,你能幫老師解答一下嗎?”這些語言的運用都能讓學生感到很親切,也體現了“學長式”的教師觀。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中,教師適時點撥,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了突破。

總之,這節課教師僅作為引導者,真正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們的巨大的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可塑性,都展現在我們面前。“給學生一次機會,還你一個驚喜”在這節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新教材教學反思6

從近一年來的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來看,新教材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從讓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和自然現象引入問題,抓住學生注意力,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過程尋找規律,並將這些規律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中,整個教材,內容安排新奇、欄目設置巧妙、編排圖文並茂,尤如一本兒童圖書,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已博得同學們的喜愛。

一、新教材使用過程中教師的轉變

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筆者感受最深的是:一個“變”字。主要表現在: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在“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完善自我、將新的課程理念滲入教學實際中,實現了教師的學生觀的轉變。新課程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也就意味着新課程的學生觀是“以人的發展為本”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權利、有尊嚴,正在成長髮展中的人的學生觀,我們教師在新教材使用過程中實現了從關注這個學生是否聰明,而向關注這個學生在哪些方面聰明,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學生成長的學生觀的轉變。

(二)教師作為教育者的角色在“變”。

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改變了教師只是課程的從屬者,課本知識的解釋者的身份,使之變成課程的主體,是與學生、教育專家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在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的`職責是:激勵學生思考,做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當好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教師處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中,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師生之間是一種人道的、、和諧的、平等的新型關係。

(三)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在“變”。

新課程的實施,讓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更注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儘量讓學生自我閲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質疑和創新等認知過程來獲取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的結合,知識和能力和諧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過程。

(四)老師教學的課堂在“變”。

新課程實施後教師教學的課堂在“變”,即變得更加有活力、有生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也在變,即變得對學習更加有興趣、更加愛學習。新課程把課堂教學定位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它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師的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比傳統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課堂氣氛活躍”,教材中安排了特別多的活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親自動手去探索、討論、分析,最後在教師的指導下歸納得出結論。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課堂上洋溢着活動的學習氣氛,充滿了生機。

二、新教材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處理好開放性與指導性的關係,要把握好開放的“度”

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具有更大程度的開放性。開放性教學突破“以知識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程理念,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但就探究性學習而言,問題在於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建立假設,如何驗證假設等方面,學生是不可能生而知之的,他只能經過教師的點撥、指導。所以教師在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實施教學時,對“何時用、如何用”,要深思熟慮,而不是簡單地提供自主研究和獨立研究的機會。如:在“提問”和“猜想”這兩個節上,學生會根據教師創設的情景及生活經驗,提出許多要研究探討的問題,和對要研究的問題提出眾多的猜想,面對這些研究的“問題”及“猜想”,如果讓學生研究下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對學生的思維的發展肯定是有益的。但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真正按上述觀點來實施“開放式”的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教師的“導”的作用就體現的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中要把握好“度”,要給予指導和幫助,減小探究的盲目性和難度。

(二)處理好合作討論和獨立思考的關係,避免形式主義

新課程下的物理教師,最不可理解的是學生喜歡上課,上課也很“熱鬧”、“活躍”。可就是實際應用物理知識能力不強,不會解題。反思教學,我們會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課堂教學中“合作討論”和“獨立思考”的關係處理不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一個學習團體,通過彼此間的交流討論,互動共享,可以激發思維碰撞,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和發展,這也正是課程改革倡導的轉變學習方式的一個顯著特徵。但切不可由此而產生片面認識,曲解現代學習方式的本質含義,一個問題下來,如果教師就讓學生“討論”,你一言,我一語,十分熱鬧,其中學生又有多少深入思考呢?結果只能浮於表面的形式主義,不少“熱鬧”和“活躍”是以扼制學生的獨立思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學生的依賴性增強,對發展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是十分不利的。現代學習方式的本質是強調學生主體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尊重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培養學生終生髮展的學習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合作討論又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空間,更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的方法,為學生今後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三)處理好物理實驗與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關係,注意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

多媒體的出現和普遍使用可以説是教學手段的大革命。多媒體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高效率、高質量的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它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授課時間裏儘可能多的瞭解物理知識,並能具體應用,拓展學生視野,積極探究課本以外的知識,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現已深受物理教師的喜愛,且各地教師上公開課、示範課、優質課都力求展示自己的教學水平,紛紛採用。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確出現了過分依賴多媒體的現象,使教學走入誤區,從而適得其反。如用多媒體代替演示實驗教學的現象,其模擬的實驗現象的可信度將在學生中大大降低。再就是教師在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新奇“物理情景”時,面忽略了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物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大量的規律和結論都是通過無數重複性的實驗總結出來的。用多媒體“模擬”實驗畢竟不是真實的,從“虛擬”到現實畢竟還有一步之遙。因此,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要恰入其分,不能過份追求所謂“新潮”,抑制了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

新教材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寫。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接着,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説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教學時,我藉助網絡資源,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感悟語言,領悟作者表達方法,提高閲讀和寫作能力。下面我就具體地説説本課教學後的一點反思:

一、課始,我就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閲讀實踐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有位博士説:“真實的教學情景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和不確定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呈現出來。”教學中,在學生利用網絡學習以後,並説一説“你用哪種方法學會了什麼?”不斷呈現學生的真實體驗,呈現他們的重重疑慮足以可看出課程資源不僅來自書本也來自學生,更來自師生的交流,也就是説這樣的課堂不是我們教師能完全預設的,也看不到教師受教案的束縛,整個教學在互動中進行,學生在互動中不斷向深層推進,課堂呈現真實的狀態。

三、在交流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利用網上優勢,結合文本語言,邊交流邊朗讀一些語句,相機理解一些詞句之意。他們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讀中領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提高,使課堂教學建立在語文實踐的基礎上,完全跳出了煩瑣的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認為有幾個值得探討的地方: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自主學習的實施不應以否定教師“導”的作用為代價。我認為該講的地方還是要講,該點的地方還是應不失時機的加以點撥。

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已成為大家的共試,但是,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也離不開教師的點撥。不僅如此,教師的巧妙點撥應該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此時,教師的適當點撥不但能使課堂出現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而且還能給學生一種啟示。如果經常性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意識。

新教材教學反思8

新的課改實驗教材綜合性增強,實踐、操作性的內容增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用新教材,如何引導學生去學成為關鍵。現在的教學不應該只憑老師的經驗去教學。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閲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新的課改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所改進,充分考慮學生的好奇心和榮譽感,鼓勵學生多討論多參與,讓學生有機會講述自己的見解,教師有“度”的進行課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師由過去單一的指導者變成了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打好學習基礎的同時,又培養了自身的能力,發展了自身的特長。

一、賞識學生可以無限地激發學生的內動力。

賞識教育就是一種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通過表揚、肯定學生的某些閃光點,實現對學生有效激勵作用的“正強化”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看到學生每一點點的進步,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可貴之處,使學生看到自己人的閃光點,使學生每天都在進步和成長。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獲得尊重、肯定、信任、和關懷。老師希望學生具有哪些品質,那麼,你就説他已經具備哪些品質,不斷地被賞識和被肯定,學生就會越來越優秀。

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數學成績很差,但是他坐在前面,我上課都經常關注他,做習題時也去那指導他,開始他上課經常走神,不認真聽講,第一次練習他考了20幾分,我沒有罵他,只是鼓勵他,指出他的錯誤,指導他怎麼樣改正,慢慢的,他上課也認真聽講了,到第二次練習,他考了40幾分,我看到後,在班上還公開表揚了他,從那以後,他上課非常認真,做練習作業都很好的完成,不懂的也都拿來問我,我也感到非常高興, 可見,賞識學生不僅誘發和鼓舞了學生克服困難、積極向上的激情,並且對學生的智力,品德和個性的發展產生直影響。

二、多種多樣的興趣激勵法進行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首先教師要改變觀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結合學校特點,發揮優勢,數學科課堂教學模式還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學特色。

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時,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2)用生動有趣的圖案和實物來代替抽象的`理論知識,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用精彩的問題設置吸引學生。

(4)用數學實驗和遊戲吸引學生。

(5)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事例吸引學生。

隨着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有幸成為第一批實施新教材的一員的我越來越感覺到: 轉變評價觀念,就是要清楚評價的最終目的改變的重要性,它不在於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以便給學生貼上標籤;而是教師應真心、真誠地賞識學生和理解、鑽研教材,去探索採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通過評價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珍惜學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賞學生的每一個創造,肯定學生的每一分努力;通過評價和鼓勵,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促進和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同時還要不斷的改變自己,充實自身的教師素養,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改實驗中去,培養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新教材教學反思9

——怎樣做好高國中的數學銜接

回想高一的數學教學過程,有許多值得推廣的經驗,在這裏做一個簡單的回顧與總結。

一、數學知識的銜接

新高一的同學相對與往屆高一的同學而言,數學基礎知識更加不紮實、不繫統,數學概念尤其淡漠,解題規範性和解題能力急需提高。補充一些國中不講或講而不深的而高中教學又是必須用到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如:二次函數的配方法,二次函數的值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簡單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絕對值的定義,簡單的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代數式的通分、分母有理化、立方和(差)公式與和(差)的立方公式,函數、方程、不等式的數學思想,整體換元的數學思想等。有了這些知識上的準備,才能為必修Ⅰ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

二、學習方法與思維習慣的銜接

從國中步入高中,學生又面臨新的挑戰。高一是學生在高中三年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剛開始階段,尤為重要。數學是各學科課程中的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基礎,並且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數學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節課的課容量大而且內容相對國中更加抽象、更加難理解。開始學生感到學習比較吃力、作業出錯較多都是很正常的現象。解決這些困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訓練。怎樣學好高中數學是許多學生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同學進入高一後非常困惑的問題。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學好高中數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前要預習。國中每節課的內容較少且易於理解,而高中課容量大且相對較難。適當的預習將有利於提高每節課的聽課質量。

(二)上課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國中的課程進度相對寬鬆,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試之前有比較充裕的複習時間,而高中的進度相對緊張,考試以前幾乎沒有複習時間。這就要求學生上課一定要記好筆記,作好當天的課程複習,也有利於自己經常進行階段性複習。

(三)該記住的一定要記住。有一些公式、定理、規律和方法是要求熟記的,一定要準確、熟練地記憶。

(四)學會讀書,注意複習。對於講過的內容要進行及時複習,從而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對每節課老師講完的內容一定要回頭再複習,加以鞏固、理解,這樣知識掌握的就比較牢固、紮實,尤其是對課堂上老師講完的習題當時還不太理解的題目,回去一定要再複習,把當時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自己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及時解決,切記不能攢一大堆問題再問。複習還要注意當天複習與階段性複習相結合。

(五)課後應先複習,再獨立完成作業。國中的時候學生養成了討論學習的習慣,這種習慣有利於合作與探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作業是對學生一天知識掌握情況的鞏固複習與檢測,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完成作業,不要討論作業。發下作業後應及時訂正,並且在改錯本上記錄下來,針對出現的錯誤迴歸課本,進一步學習、理解、鞏固基礎知識。

(六)及時檢測,反饋矯正。在複習過程中,我們適時地進行章節性檢測以及單元檢測,並且與學校的月考有機地結合起來,及時反饋矯正。

(七)補充的數學內容要及時消化理解,相應的題目要抓緊完成。不要總是依賴與老師,同學的幫助。

三、學習心理的銜接

(一)以情誘教。為了讓學生找到開啟成功的鑰匙,我們每位任課老師在傳授知識、關心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讓學生領悟到真正的成功就是自立、自強、自信。在給學生解答問題時,先了解學生的困惑,解決問題,再授以方法,指導學法。我們這種以情誘教的方法,很容易從心理的接近學生,使學生儘快適應新環境。

(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着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訓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立足於研究教材、解讀,在選題上注重“三基”。我們堅定不移地以教材為基本素材,“三基”培養與訓練始終放在首位,

夯實基礎。這種視點高、起點低的教學方法,很容易消除高一學生心理上的為難情緒和對數學的恐懼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視學情分析,因材施教。我們學校的班級中,有致明班、弘毅班、普通班、美術特長班,在數學教學上要求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定位以及資料的組織使用、測試題的選取上,我們不盲目地要求統一,而是結合班級特點,因材施教,有着很強的針對性。使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為後續學習注入新的動力。

(四)強調信息技術的作用,強調數學的應用價值,發揮新課改的優勢。我們始終堅持引導讓學生人人蔘與到課堂的學習中,通過課堂上利用微機畫函數圖象,特別是利用幾何畫板畫動態的函數圖象,課後上網查找資料等,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快的成長。

在設置例題和習題時,我們引進了大量的生活、生產、科學和技術中的題目,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有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從心理上,重視數學、熱愛數學。

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我們做了大量的富有實效的細緻有序的工作,學生正向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新教材教學反思10

這次應九資河鎮中心學校、九資河中學盛情邀請,我主講了七年級新教材閲讀課《老王》,作為20xx年“研課磨課”活動的引領,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思考傳遞給大家。

一、力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發揮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老王》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經典傳統篇目,屬敍事散文,作者楊絳敍寫了自己和身邊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艱苦,但心地善良的普通人的故事,由於人物精神品質可貴,情景感人至深。是一篇既能傳授語文知識,又能陶冶情操,培育善良品德的好文章。因此,我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思路是學生預習之後,快速閲讀課文,掌握老王的“苦”和“善”兩方面的基本情況,人物故事,人物精神品質。然後研讀課文,深入課文重要情景“老王送香油和雞蛋”,探究人物的描寫和作者情感的表達,還特地設計了疑難問題的`問答,目的是尋找重要詞句的解讀,體會人物的深層的感情,理解文章主題。最後拓展延伸,由老王到千千萬萬個類似如老王的不幸者,培育學生的愛心奉獻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養。

二、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模式。

教學之路,學無止境。課堂教學深奧無比,變化無常,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求新,才能站得住,行得通,有實效。

我的目標是努力實現教學“三實”,即紮實,上課實在有內容,聽、説、讀、寫、思、疑,力爭步步到位。課堂上能學到東西,而且是有價值的東西,既不貪多,也不求快;充實,課堂儘可能多的安排激情對話,心靈溝通,現場生成。教材拓展,儘量向外發散。同時特別關注個體的學習效果,重視整體和個體的表現,達到人人有所學,有所得,共同進步提升;真實,不追求花架子,常態運行,允許出現差錯,允許臨時變更。返璞歸真,去偽存真,讓大家看得清學習過程,學得到教學經驗。

基於這種思考,我把羅田縣實驗中學“四環五步”語文教學課堂模式靈活運用到鄉鎮中學語文課堂中來,刪繁就簡,因地制宜。由“課前預習(導學案)——激情導入(導語)——自主學習(個體學習)——合作交流(小組學習)——課外拓展(課內課外)”演化為“朗讀預習(裸讀課文)——激情導入(導語)——快速閲讀(主動發言)——深入探究(近鄰小組)——拓展延伸(教師引導)”,實現了語文課堂模式的本土化。

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最有效才算是最得法。

我覺得把傳統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朗讀、講讀、討論與現代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找的語文教學的正途。這次教學雖然達成了目標,但也存在遺憾,首先,注重新課堂的交流對話,忽視了學生讀書,朗讀課文的聲音太少,對話太多。教師放權不夠,主導意識太強了,導致學生讀書理解的時間不充足。其次,注重優秀學生的對話,忽視了普通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展開,沒有調動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整體上有欠缺。再者,時間安排不太科學,幾個教學模塊的時間分配有不妥之處,導致拓展延伸沒有足夠的時間展開,遷移能力培育打了折扣,愛心培育方面欠了火候。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總是處在改革當中,但是次次都處於大家責難當中,幾十年來一直沒有突出重圍,實現浴火重生。現在,新理論、新理念、新方法層出不窮,語文教師目不假接,多是左右為難,不學不行,學來並沒有實效,信心不足,失去自我。我想,新理念是應該學習的,新方法也可以接受,但是,必須死死扣住語文學科特點,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是絕對不能弱化的,忽視了雙基就不是語文課了,在這個基礎之上,適當探究和延伸,課堂加深加寬也必須源於課文字詞句篇、人物、事件、感情、精神、寫法、主旨等等,無目的探究,無限的拔高,無止境的拓展都是增加教學負擔,給教和學帶來了許多不便,新課堂變成了邯鄲學步了,從而走入了誤區不能自拔。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將傳統的理念、教法與現代的理念、教法相結合,主體的學生與主導的教師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個體學習與羣體學習相結合,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突出語文教師個性特長和自主創新,落實語文知識和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培育思想感情。注意到了這些,我想語文教學完全可以走上一條紮實有效、讓人刮目的光明大道。

新教材教學反思11

湘版美術新教材運用以來,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它來自日常生活、貼近生活而且強調通過感受、體驗來認識美,繼而積極思維、展開想象,大膽地表現美、創造美。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要,如:《變臉》、《紙拖鞋》、《美麗的鉛筆頭》、《由小變大的畫》、《神奇的小畫冊》、《搖滾小精靈》等等,每堂課都在快樂、熱烈的氛圍中進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對有的教材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取捨剪裁,以使其發揮更好的教學作用和效果。以下選取幾篇具體來談:

《自畫像》

一、教材分析:

本課分三個活動:畫像、剪生肖、做個人信息卡,讓學生通過畫——剪——製作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來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寫生能力及動手能力。這一主旨是很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對二年級的同學而言,第二個活動“剪生肖”太難了,從形的掌握到剪刻的.運用,都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能做好的,從而也不能達到讓學生表現美、感受美並以此喚起愉悦感、成就感的效果。

二、教材改進:

基於以上分析,我把剪屬相改為了畫屬相,但並不是單純地畫動物(因為這樣的話又太容易了,起不到在繪畫技能上的提升),而是讓他們先在心中構思一個關於“屬相”的故事:內容上可是“我的屬相”,也可是“全家人的屬相”,表現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在形式上可把他們擬人化、卡通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不拘一格。

三、學生作業效果:

由剪改為畫,又是畫所感興趣的話題,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程度特點,給了他們以發揮想象的空間,學生的作品想象豐富多彩,下筆大氣自如,畫面飽滿,內容生動而富於個性。

《烏龜滾下坡》

一、教材分析:

依照教材的引導方向,這堂課要完成的作業是把烏龜滾下山後碰傷的情形畫下來,只是具體的受傷過程、結果由學生自己想象,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烏龜動態的表現力及構圖能力。可是,書上的範畫以展現了三種情況,學生想象的空間已不大,再讓學生畫不過是臨摹範畫,沒有什麼意義。

二、教材改進:

為了真正發揮學生的想象,我採取了拓展思維範圍的方式讓他們展開想象:

師:“烏龜兄弟抱在一起滾下山後,發生了什麼情況呢?”“除了受傷的情況,還有什麼別的結果嗎?”“它們滾到了什麼地方,碰到了誰?”“它們在一起做什麼?”

這樣層層推進,一個問題引出幾個子問題,就像樹葉分枝一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放射狀發展。

三、學生作業效果:

學生各抒己見,他們的想法可謂五花八門:“烏龜兄弟滾到了山下的小河裏,但他們會游泳,在水裏盡情玩耍……”“小烏龜滾到了草地上,他們伸伸腿、彎彎腰,哪都沒受傷,回家了。”“小烏龜滾到一座房子邊,門開了一看,原來是小兔子的家,它們便在一起做遊戲……”等等。這樣想象豐富了,畫面也隨之豐富了,既豐富了動態造型,又豐富了背景構圖,還完成了續編故事的過程。

總之,在教材的運用上要採取“揚棄”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新教材教學反思12

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要求廣大的中學歷史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我們開始改變以往教育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代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然而就在這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下,我們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實行課改中,仍有亟待提高的地方。以我自己的教學實踐為例,就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20xx年9月,我拿到了北師大版7年級歷史教課書,滿懷着一腦子的新標準、新理念,興致勃勃,充滿信心,走上了講台。依照自己的理解,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試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創新、探究、討論、提問等等,不亦樂乎地組織學生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是,一年的教學下來,在品嚐着教改的甜頭時,心頭也泛起一絲絲的苦味。靜靜地坐下,整理着用過的教案,整理着用過的多媒體碟片、投影片,也在體味着一年來教學的成敗得失。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了自己以往的幾幅教學畫面。

畫面一: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在教學活動中我給學生設計的討論題是“我眼中的武則天”。片刻,在我的耳畔傳來最多的是“壞女人”“殺女兒”“殺兒子”“殘暴”等詞語,其中還有個搗蛋但是聰明的學生大聲喊了一句“她還喜歡面首”。學生頓時鬨堂大笑。此時我站在講台上掃視教室,發現開始的分組討論變成了一個混雜的局面,有序的發言已成為七嘴八舌的爭辯。

畫面二: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3課《從鄭和下西洋到閉關鎖國》。

我用投影儀打出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圖,讓學生邊看,我邊講解鄭和經過和到達的地方。當我講到鄭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的麻林、木骨都剌、不喇哇等國時,下面傳來一個學生的聲音“這些國家現在的名稱是什麼?當時有這些國家嗎?當時不是非洲還在原始社會嗎?”我啞然而止,嘿嘿地笑着説:“對不起,我下來給你查查,看看是什麼。”接着在讓學生總結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時,通過對比哥倫布的航行,認識到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又舉出鄭和下西洋回來時各國使臣向中國朝貢,帶來了長角馬哈獸、千里駱駝、駝雞等事例,得出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這一結論。此時又有學生問道,長角馬哈獸、千里駱駝、駝雞是什麼?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行哪個意義大?鄭和之後中國怎樣加強了和亞非的經濟文化交流?我面紅耳恥,又一次説:“對不起,我們下去都查一查,作為我們的一個課後活動。”

……

……

這樣的情景真的已是太多,再舉下去,教了十幾年歷史的我,臉面要全無了。想到這裏,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同行在新課程新教材實行過程中的議論,聯想到自己聽過的好多課改實驗課,深深地感到,在新的教改下,我們在體驗成功與喜悦的同時,也很有必要反思我們的失敗與教訓。

反思一:課堂中出現“不和諧”時,如何去引導?

如畫面一中提到的,學生的思路實質是在當今的影視劇影響下的發揮。雖然我們也強調學生自己的認識,並可以聯繫影視,但上述情況脱離了我原來設計的思路,學生不去從正面分析,而是完全跟着原來自己看到的走了,鮮活的影視形象早已根植於學生的腦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去作?去引導學生?記得我當時在總結時用了反問的方法:“你們説武則天是壞女人,殘暴,可是在她的統治下,唐王朝人口增長,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發展,從歷史的角度看,難道她對唐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沒有貢獻嗎?”可有的學生仍在嘀咕着她殺了自己的女兒、殺了那麼多的人,怎麼歷史還要肯定她呢?學生連一點對武則天的肯定也不想給。在強大的影視劇面前,蒼白的説教和簡單的教材內容無可奈何地敗下陣來。歷史教師在充分享受歷史劇給我們教學帶來的幫助時,還不得不和影視劇作一番爭奪學生思維的“鬥爭”,還得想到要怎麼去克服它的負面影響。再者,我們的教材中沒有關於“面首”的提法,但是學生説到了,而且還引發了課堂秩序的混亂,這更是我沒有想到的一個局面。在我恢復了課堂秩序之後,基於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討論的目的,我雖當時沒去批評那個大喊“面首”這個詞的學生,但我也迴避了對這個詞語的解釋。現在想來,迴避是否對呢?我們迴避的東西,實際很多學生早已接觸,對於懵懂的七年級學生,我們該不該給給予引導?縱觀我們的教學活動,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許多,我們都能迴避嗎?作為學生學習和發展過程的引導者,我們能迴避嗎?

反思二:新教材新理念下,教師自身的質疑、創新意識和知識能力的的提高。

在畫面二中,我欣喜的是我的學生思維敏捷,欣喜的是他們敢於向我質疑,欣喜的是我在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提問、創新上有了成效。但同時也讓我痛感羞愧,我在注重教法、學法的時候,少了知識的擴充。在我忙着製作投影片、設計學生討論等活動的時候,對於學生的突發思維考慮的少了。

面對這個教學準備不足的教訓,我不得不反思到:

新的教材不光要我們有新的.教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實際還要我們去更新知識,補充知識,去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新的教材要求我們有更深厚的知識底藴,要求我們更紮實地備教材,備學生。在我們設計活動、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的更多,更細緻。要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一些問題。比如,我從沒想過當時非洲是否有了國家,也從沒懷疑過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也沒想過鄭和之後我們國家是如何同亞非國家加強經濟文化的交流的。如果我們只追求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質疑,而少了教師自身的創新、質疑,少了知識的提高,少了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的話,我們將會面臨更多的面紅耳恥。

反思三: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作用。

我們在進行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認為課堂中學生的活動越多越好,甚至學校領導在進行課改評價時也看教學是否讓學生活動的多,認為學生的參與率越高,體現出的教學改革就越徹底。由於這些認識,造成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大量地讓學生去搞活動,如講故事、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討論問題、進行表演等等,都由學生包攬。一節課下來,幾乎沒有了教師的身影。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總覺得少了什麼。仔細分析,原來少了教師自身的活動,少了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少了師生之間的合作。而這極易導致教學中秩序的失控並影響教學過程的推進,進而影響教學效率。比如畫面一中,秩序的混亂就是我在讓學生進行討論時少了引導,學生是自發的由影視劇的角度考慮人物,從而發生了暫時的失控,思路也沒有隨着我的預想前進。如果我在學生討論之前,首先把歷史和影視劇的區別再進行一次講解,並能夠讓學生提前閲讀教材的楷體字部分,把自己的引導工作做的紮實一點,也許學生的討論就會從正面的多一點,也更易於課堂的順利進行。由此我也想到了我曾看到的關於新型課堂構建的一句話:“課堂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識到,教育改革並不是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分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們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智慧,運用我們的智慧去組織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達到自身的發展。

在一年的新教材實踐中,雖取得不少成功,但也有很多很多的失敗,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也有許許多多。身為人師,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應該及時的更多的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從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

新教材教學反思13

新課程改革,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強調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地更新個人的知識體系,要時刻做好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一、“自主學習”方式的實踐途徑與策略

1.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要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並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師的系統講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體現他們是學習的主體,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轉化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促成矛盾轉化,從而使學生較快地實現學習上的飛躍。所以本人認為“學”是在“教”之下的學,“教”是為“學”而教。

2.教學要歸還學生的主動權,拓展學生髮展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學習的主動權應掌握在學生手中。然而,教師成了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落實,這是當前英語教學中師生關係最突出的問題。要優化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必須堅持活化教師主導作用和強化學生主體地位的辯證統一,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①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要徹底改變單純教師“問”、學生“答”的現狀況,把課堂變成學生“問”的天堂。②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40分鐘,教師講得多,無疑就擠佔了學生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就是讓學生多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學到知識。③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教師的精講是必要的,但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④把練的安排納入課堂。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自覺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探究創新的能力。

3.精心設計主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的。活動是更新教學觀念,開創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活動是轉變學習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更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體活動實現的,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

4.重視體驗活動,促進內化形成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向學生提供體驗活動。向學生提供體驗活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着手:一是對參與活動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參與活動能力。二是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創造潛能,思維活躍,常會產生知識遷移和突發奇想。不論是發散思維,還是直覺思維,或是靈感,教師都要注意引導和保護,努力發掘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體驗成功。成功的體驗會給學生帶求愉悦,帶來自信,帶來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二、真正實現“學生為主體

教學過程應變為師生互相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學生是主體,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幫助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學單靠教師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英語知識技能的比重,必須隨着學段的提高而增加。這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必要的。

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我們應該做到:

1.自主性。學生能夠按自己的方式學習英語知識,體會運用英語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成為自主學習的探索者。

2.民主性。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係是民主的、和諧的,教師主要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討論,學生的個性可得到充分的發展。

3.差異性。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開展“自主學習”教學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特長,培養每一個學生的成就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4.過程性。“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特別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5.創新性。“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自我,具鮮明的個性特徵。教師注重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勤於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異,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我校所倡導的“三五五”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髮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師的自身素質

新課標要求,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要具有過硬的業務知識,要精通業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硬碰硬,才能勝任新課標的課程改革,才能滿足其需求。教師務必要更新觀念,不斷創新,不斷嘗試,時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對學生,進而時刻引導學生不斷求知、求新,不斷進步,更好地完成學業,同時不斷豐富各方面的知識,儲備各種能量,成為真正適應新時代要求。

我認為,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到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四、我們平時要時時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新課改要求: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學生,善待學生。在新世紀、《英語課程標準》實施的新形勢下,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潛力把學習搞好,與學生能夠民主平等的進行溝通,善用“表揚”激勵鼓舞學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向學生學習,與學生一起成長,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以對學生充分尊重和信任為前提,對學生的嚴應當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而有信,嚴而有度。

五、實施新課改存在的幾個問題

1.課堂調控不當。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並暢所欲言,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條件。但許多教師卻忽略了這一前提,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地講,結果使學生沉默寡言,就算有一兩個“尖子”學生躍躍欲試,也是教師和一兩個學生在演戲,而大多數學生則成了台下的觀眾。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決不僅僅指一兩個學生,而應儘量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大多數學生無動於衷、思維處於抑制狀態的情況下,怎麼能談得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2.目標導向不強。有的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大家都搶着發言。但學生所討論的問題,大多數是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無關的,甚至全是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熱鬧非凡,但漫無邊際,費時低效。原因是教師忽視了教學的目標導向,忽視了自身的主導作用,片面地認為只要學生髮言積極,就是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面向全體不夠。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着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遵循大多數學生的認知規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4.教法優化不足。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有的教師嚴重忽視了自身的主導作用,使處於重要地位的教師主導作用發揮不當。在一堂課的教學中,從大的環節看,是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情來設計和安排的,但每個環節的具體教學過程,教師仍採用灌輸、填鴨式的一問一答的機械模式,牽着學生跟着自己的學案走,不容有半點變化。這顯然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這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落後而造成的。

5.學法指導不力。“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有的教師只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卻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仍然處於被動狀態,依賴性強,離開了教師,還是不會學習,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以人為本”是“課標”的核心理念。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的來源,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教學不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建知識,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着力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

新教材教學反思14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是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編寫的分11冊的系列教材(其中1-5冊為必修教材,共10學分;6-11為順序選修教材,共12學分;外加任意選修課程),這套教材從內容安排、編排體系到採用的教學方法和練習的設計等方面都努力體現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一年的教學下來,有以下幾點深切的體會:

一.英語教師需轉變教學觀念

新教材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一

改以往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英語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融入英語的海洋,跟上英語發展的步伐。因此教師應當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英語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能夠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教材使用中的困惑:

1.生詞量大,學生難以掌握。

新課標要求的詞彙量:修完1-5本必修課本,詞彙量為2400-2500個,達到七級要求;達到八級要求,即修完1-8本教材,詞彙量要求為3300個;九級要求的詞彙量是4500個.鑑於這樣的安排,每個單元的詞彙基本是在50-60之間。對於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説,難度頗大。

2.聽力材料多而長,設題較難不便使用。

新教材每個單元中的聽力內容比較多,連同練習冊中的至少有三個聽力材料與練習,儘管所選材料都與本單元話題密切相關,但是總體難度都很大。我們曾在教學第一單元時,按照要求給學生聽第六頁的短文,後讓學生完成相應練習,結果學生普遍沒聽明白,不但浪費了一節課,還容易使學生喪失信心。

3.教學內容多,學生積極性不高。

學生進入高中,對新學期的生活充滿期待,對英語學習也是如此,無論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剛開始都是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可是一兩個星期的教學過後,發現學生們的精神狀態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究其原因:

1、教材難度大,內容多,應接不暇;

2、課堂所學的內容似乎和考試脱節,試題不會做,沒有成功感;

3、學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難極易退縮。

三.我們的幾點做法:

1.合理使用教材

新課標對教材的使用提出瞭如下建議: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的需要,靈活地

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地取捨或調整。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如下調整:

1)刪減難度教大的內容

主要是Listening,Speaking,以及練習冊中的project等等;project因為

需要學生走出課堂,對某個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甚至需要收集資料,參與社會實踐才能完成,這對於我們農村寄宿制的學校,很難做到。而ListeningandSpeaking則是鑑於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大部分根本無法開展。於是我們選用英語輔導報上的聽力材料或者英語歌曲等代替,以此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另外關於寫作,因為每個單元寫作任務比較多,也只能是有所篩選着用或者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見的句型背誦以及課文精彩段落背誦。

2)調整教學順序

每個單元的教學我們一般需要7個課時,通常是:Warmingup&pre-reading;Reading;Importantlanguagepoints;Grammar;Usinglanguage&Writing;Readingtaskinworkbook;exercises.當然結合課文和練習冊,我們也會作些相應的調整,比如可以結合pre-reading和練習冊中的speaking上一堂聽説課,可以結合Usinglanguage和練習冊中的Readingtask,上一堂泛讀課等等,都可以根據課的'特點以及內容加以一定的順序調整,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結合新教材的教學,重點抓好學生的基礎

高一一段時間下來,學生普遍感到英語難學。這種現象每屆高一新生都有,但這一屆新教材的學生感覺尤其厲害。所以如何在貫徹新教材教學理念的同時,抓好學生的英語基礎成了我們每個英語老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備課組討論,我們在初始階段作了如下幾點工作:

1)補音標教學

學生感到英語難學,很大一個方面就是因為單詞發音不準,記不牢,總之是詞彙量不夠。因此在開學初結合音標和詞彙教學,力爭讓每個同學過音標關,實踐下來,感覺效果真的不錯。學生至少對生詞少了一種畏懼感。

2)強化詞組和重點句型記憶

多年的英語教學,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基礎詞彙和句型積累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對重點詞彙的要求是:一要會讀,二要懂得意思,三要會運用,並且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反覆強調,通過聽寫,造句以及考試等等形式,加以強化,努力讓學生,至少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我們在第一學期還每天組織聽寫了國中階段的主要詞彙)

3)背誦優美的文章段落

對於英語學習者來説,背誦始終是最使用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的教材是專家精心挑選的,裏面有不少優美的文章,我們要求學生除了早自學大聲朗讀以外,還會挑選一至兩段讓學生背誦並默寫或抽背,培養語感,積累地道的語言知識。

3.充分利用好早自學時間

早自學半小時的時間非常寶貴。我們一般每次都會有任務安排,否則學生沒有目標的泛泛而讀,效果不明顯,尤其為數不少的後進生,容易開小差。英語教師事先讓課代表將任務寫在黑板上,比如背誦課文段落、單詞或者預習某篇課文等等,有的放矢,基本上的同學都能很認真地準備。

一年的教學下來,儘管學生英語成績沒有很明顯的提高,但我們能深切地感覺到學生在學習習慣和英語學習素質方面的確是有了明顯地變化。我們始終認為,不管英語教材如何改變,文章對我們來説如何陌生,只要我們抓住主流,時刻牢記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時刻牢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習習慣,再加上堅持不懈地抓詞彙和重點句型教學,我們的英語教學就不會偏離軌道,也能適應各種考試。

新教材教學反思15

一、關於對教師的培訓方面

今年____市基教研中心和____區考研中心對高二教師進行了集中培訓而且是全員培訓,我覺得這種方式很好,使我們一線教師對於新課程的理解和把握有了新的高度。但是高中教師長期侷限於應試傾向的環境裏,對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依賴程度也較深,僅靠一蹴而就的三五天的集中培訓,是很難一時奏效的。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不斷的、主動的學習、反思,不斷的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專業素養、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以適應課改的需要,使課改得以順利的進行。

1、各校生物教研組為單位,實施校本教研,關注教學實施層面,加強活動的實效性,以提升廣大教師從事課改實驗的能力與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與質量。

2、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專家)、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如果能夠增加一些優秀教師的示範課,供老師們學習、觀摩我覺得就更好了。

二、關於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關於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課程進度安排及實施效果

____年9月到____年11月,我們一共 10個學周。平均每一個周有4節生物課。除去一次月考及期會考試,滿學期共計32課時,教學內容安排是必修第一個模塊《分子與細胞》。整體的看,課時緊張任務重,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常常疲於趕課,造成有些內容囫圇吞棗,吃夾生飯。所以這學期課程推進速度很快,老師和學生的感覺是一直在不停的講新課。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把學過的知識消化掉就有學新知識了,複習時間不足,沒有足夠的時間做練習題,所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非常不牢固。

2、實驗、探究過多有的'難以實現

新教材中明顯加大了實驗、探究、技能訓練、模型構建等各種活動性課程的分量,為培養學生的基礎科學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其中,第一個模塊《分子與細胞》中實驗和探究最多,有9個實驗4個探究。要完成這些實驗和探究會佔用相當多的課時。但是對我們高中教學來説,時間是非常緊的。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 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如果全班同學到實驗室進行實驗,或者對問題展開完整的探究,就要花費整整一節課甚至兩節課的時間,並且課後還要進行相關總結和評價。既費時費力,又難以短時間內讓學生在卷面上凸現成績。所以只能是通過興趣小組在課下進行探究,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另外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中的大部分內容涉及到了生物技術的實驗設計、操作步驟、實驗結果分析,而這些內容多數是教師和學生所沒有接觸過的,這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標籤: 新教材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cai/23y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