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材 >

關於《聲的世界》的教材分析

關於《聲的世界》的教材分析

  一、 概述

關於《聲的世界》的教材分析

“聲和光”作為《課程標準》規定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的一個二級主題,是義務教育階段物理學科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對該主題的定位,應當表達了這樣的思想:第一,從整個物理學的科學體系來看,聲和光都是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成為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獲得關於聲和光的最基本知識,是初級中學物理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之一;第二,把“聲和光”歸屬於運動和相互運動,體現了“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課程理念。作為運動和相互作用二級主題的“聲和光”,極其富有知識的可探究性和規律的可重複性。充分利用好課程資源,開發出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探究中體驗物理,形成本質與現象聯繫的自然觀,在掌握基本規律的同時,通過對過程的體驗,獲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提升,應當成為實際教學的主要目的。

本章的重點規律和知識內容是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後還應當能夠試圖用基本規律淺顯地分析和解釋一些聲現象。

在本章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評價應當體現以下思想:第一,能夠比較科學地闡述基本規律和基本結論(表現為知識內容);第二,能夠使用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聲現象;第三,能夠通過學習過程中的經歷,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學會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第四,能夠關注聲的科學利用和不正當利用,以及噪音污染問題,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學做現代公民;第五,學會主動地欣賞音樂,自覺排斥低俗聲音產品(商品)。

  二、 教材的整體使用

使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之後,體驗到振動產生聲音是本章實際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而響度、音調、音品乃至超聲和次聲等概念和知識都是以振動方式的差異為成因的,所以,本章其它內容在根本上都可以看作是圍繞“振動產生聲音”展開和深化的,因此,不妨把“振動”看作是核心概念,於是對“振動產生聲音”就成了全章教學的中心環節。

必須指出的是,本章中“聲音的傳播”一節是與“振動”沒有直接關係的知識,此問題的引出,實際上充分反映了教學者的水準和思想深度,作為一種思考和嘗試,筆者建議用“追問”作為話題的起因,具體的使用將在教學設計中給出。

下面給出教材的具體分析:

1. 第一節“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作為探究性課程,教材在結構上基本體現了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通過四幅圖畫,教材試圖展現的是生活中的聲現象,教材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關注現象開始,學習發現規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避免機械使用教材的這種設置,而要充分理解教材結構所體現的“辨證否定”原理,要善於發掘生活,從中挑選能吸引學生的生動現象和事例。對生活中的聲現象的提示要能夠為引入本節 “聲是怎樣產生和傳播” 的教學主題服務,而不能在一般意義上作為過渡。本節探究課能不能獲得學生的全心投入,這個引導是極為重要的。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在於通過揭示兩個具有規律意義的結論,使學生獲得解釋簡單聲現象的能力。這兩個結論是: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教材為這兩個結論的揭示提供了一種循序漸進的思路。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教學中以演示實驗揭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結論的做法,必須充分估計到學生的創造力和敏鋭性,應當設置適當情境,讓學生自己做必要活動,使物體發聲,並通過觀察、思考和有引導條件下的.總結,揭示發聲物體具有的共同特徵,得到這種結論。

教師在揭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規律時,必須充分估計到學生對於“介質”概念的認識模糊程度,必須放棄傳統教學中試圖讓學生生硬而機械的記憶的模式。作為對學科本位的一種挑戰,教師可以才具形象化、具體化的方法,處理好“介質”概念。如果學生能夠理解介質的一般意義,本結論的教學將變得極為輕鬆。

本節是探究性質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必須處理好“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之間的關係,努力引導好學生的探究熱情,明確使學生感覺到科學探究與一般意義上“做遊戲”之間的本質區別,使他們在體驗到探究樂趣的同時,保持對科學嚴謹性和嚴肅態度的矜持。

2. 第二節“樂音與噪聲”

本節課的獨特之處在於概念多、結論多,教材設置本身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師在教授本節課時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特點對實際教學的影響,要以概念和結論為基礎,在教學中注意強調過程與方法,特別注意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

在噪音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傳播科學知識與教育學生成為現代公民結合起來,在教學中體現思想性,把中學實際存在的一些現象(例如學生的喧譁)作為對象,有準備地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注他人、關注自己。

本節課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把音樂欣賞與物理課程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樂理知識的主動性和學習高雅音樂的自覺性,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

3. 第三節:超聲與次聲

本節課實際上是要引導學生關注聲學對代科學技術的影響,教材對本節課的設計並不十分利於國中物理教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 具體情況,在培養興趣的目的下,適當使學生了解“聲音與能量”的關係,瞭解聲音是通過能量傳遞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發揮作用的。

本章要求學生掌握的科學內容並不艱深,但是,由於概念多、結論多,如果不能處理好,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對本章教材的使用,應當特別注重在日常生活、自然現象中為結論做佐證,使學生感覺到本章知識與生活的貼進。

標籤: 教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cai/rvpw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