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職業教育的心得體會必備[3篇]

職業教育的心得體會必備[3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教育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職業教育的心得體會必備[3篇]

職業教育的心得體會1

我國的職業教育缺乏的就是注重實踐,過多的注重理論的講解和灌輸,現在我們也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我們學校的職業教育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這塊也還是比較欠缺的。從“雙元制”辦學體制的過程中我們要意識到,我們必須要立足本地,立足本專業,發揮自身優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不可趕時髦,追潮流,否則不僅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反而會使學校無立足之地。在強化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過程中,還必須重視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企業發展以至於國家發展是長期的,必須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和思路,不可盲目。職業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是以專業理論來輔導和提高學員在企業中的實踐培訓成果,加深和補充普通教育的任務。德國職業學校大約60%是專業課程。40%是普通教育課程。在整個辦學過程中,“雙元制”採取的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辦學模式,培訓企業起到主導作用,即由培訓企業提供崗位需求,學校與企業共同協商,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整個教學過程。

從以上模式可以看出,企業的技能培訓是“雙元制”的主體,職業學校的教育是服務於企業培訓的。今後我們學校還應更多的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增強校企合作的範圍,發揮企業的優勢作用,從而更好的為我們學校服務。

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與職業的`發展緊密相關,要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必須先提升老師的技能水平。我們常常説:“給學生一碗水,那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德國對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十分重視,建立了一套比較嚴格的制度。比如對教師的學歷和資歷;專職與位職的結合:教師本身的培訓與進修:品德和技能的示範作用:嚴格的考核制度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規定。

我們學校雖然以加強對口升學尚有一席生存之地,但要長遠發展,一定要加強對老師的培訓,建立一套更完善的制度,不斷的提高老師的專業技能,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技能的目的。

職業教育的心得體會2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和領域。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之大,尤其是需要大量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其中包括大量的軟、硬件及網絡維護人員。可以説,我們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空間是非常廣闊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應適應社會需求,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更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目標可確定以下幾個培養方向:辦公自動化:培養辦公自動化管理和操作技術人員。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培養計算機軟、硬件安裝與維護的專業技術人員。

網頁製作:設置培養能從事網頁設計的人才。

計算機網絡:以學習網絡操作系統為主,培養計算機網絡管理員。(多媒體技術:通過培養能從事計算機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電影電視等多媒體制作。

平面圖像處理:通過培養能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廣告的設計。

新的教學課程應以技能培養為主。對於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以培養“一技之長”為主導思想,求“專”而不求“廣”,但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智能水平、學習習慣、知識基礎等,都是選擇教學課程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的課程改革既要以就業崗位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為基準,建立系統化且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又要結合中專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打破原有課程的界限,在不影響學習效果的前提下儘量精簡課程內容。為了避免因為對課程內容的刪減會使學生學不“專”,我們對於那些高深理論又抽象的內容儘量多用實踐性和操作性的課程內容去彌補。

課程設置改革

我們知道職業教育與傳統的高中階段的教育不同,職業教育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企業,培養市場所需要的對口人才。所以,當我們發現我們的教育模式與課程的結構不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用人要求時,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不能順利進入對口的企業崗位進行工作時,我們必須主動去改,以企業所需專業崗位對口人才為目標進行課程的設置,強化對應崗位的核心課程的學時和深度,相對減少或刪除公共課程或弱相關課程的課時和學習,達到精、專、強的目的,摒棄全面而不精專的傳統課程設置。首先,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核心課程設定大概為以下幾門課程:圖象處理軟件PHOTOSHOP、矢量圖製作與編輯軟件CorelDraw、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AUTOCAD以及綜合佈線、平面動畫製作軟件FLASH、網頁設計軟件、計算機組裝與維修。這些核心課程在課程設置安排時,應當增加學時,並應由淺入深始終貫穿於整個學習當中,如果學生對於核心課程掌握得好,即使其他課程的成績不是很好,也能夠符合大多數多媒體崗位的要求,找到不錯的工作。同時,減少或刪掉一些不必要的課程。我們培養的不是全面型開發類人才而應該是專業型操作類人才,我們的學生畢業後能在這一相關方向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能勝任企業的要求,就是我們培養職業人才的初衷。總之,課程設置應圍繞核心課程來開展,面向市場,打破傳統。其他細分的`三個方向課程設置也應該以這樣的思路去開展,以核心課程為主線,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減少弱相關課程的開設,讓學生能最大程度地掌握核心課程並轉化為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教學方法改革

在教學過程當中,採用基於工作過程的探究式教學法。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工作過程”序列,學生以分組協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於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在實際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分組,為解決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將探究過程與掌握知識技能結合起來。強調的是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在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強調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學習。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強技能點的準備,降低知識點的準備。教師在開學之初就應該規劃好整個大的項目,並細分成各個小項目,其中包含課業所涉及的知識點,在學生探究學習小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提高自身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最終深度掌握課業。

改變傳統的知識考核辦法

我們要改變以往單一的、僅僅通過試卷測試的評價方式。中職計算機教學效果的評價要着重考察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學習考核以實際能力考核為主,基礎知識測試與技能測試相結合,全面考察學生對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就業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找工作,學校現在通常的做法是把用人單位請進學校,組織本校的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見面,招聘應聘達成一致,作為一個用人單位和學生的交流平台,幫助學生就業。

職業教育的心得體會3

所謂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質,就是指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相比所具備的與後兩者教育類型所不同的一些性質元素。在學習完王新和盧紅學教授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質分析與探討的xx,我深刻的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相比,有着自身的獨特性即特質,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專業與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

在學習過程中,我從以下方面不斷豐富和深化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質的認識: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高中文化基礎上(或者相當於高中文化基礎)和一定的專業技術技能基礎上,以培養生產或者工作第一線從事生產技術和經營、服務等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而實施的具有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和高級技術技能內容的職業教育。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獨特的位置定位,即:高職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二重性。高等教育的屬性要求其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基礎知識,為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和今後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職業教育的屬性要求其所培養的學生能獲得一定的職業技能,能把工程圖紙轉化為實物,把決策、設計等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形式。

二、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為實現其培養目標而採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徵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上。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必須堅持“以能力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強調職業性和適應性。

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以能力為中心”的要求一直都是十分明確的。職業教育的能力培養不是僅指某項或幾項具體的操作技能,也不侷限於心理學上的能力概念,而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即綜合職業能力是指勞動者完成職業崗位工作的本領,包括完成職業崗位工作的具體方式,以及直接影響工作的個性心理特徵,它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完成職業任務所需的綜合素質。

高等職業教育以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在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上,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針對職業崗位完成一般性的職業崗位訓練,學生畢業時成為合格的就業人員,具備某一崗位羣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識、技術和能力,上崗後能基本履行崗位職責,承擔本職工作,基本不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基於此目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學體系體現出了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徵。即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確定專業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確定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並以此為導向,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主線,構建以應用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為主要特徵的教學和課程結構體系,並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發展後勁”。

高職院校的教學以應用性和實踐性為主要特徵,理論教學要適度。這和傳統的高等教育以理論教育為主、注重學科教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大不相同,在教學計劃中強調受教育者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把技能訓練和理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專業理論與職業技能並重的教學模式,強調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更強調理論教育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的需要而定,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以講清要領、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專業技術課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不求系統性、完整性,着重於對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理論的準確運用。有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專業設置的適應性、教學目標的能力化、培養過程的個性化、教學方法的訓練性、畢業取得雙證書”五個基本特點。

三、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

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與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樣,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為專業改革和建設的出發點,培養目標突出學科本位的特徵;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職業為基礎來設置專業,圍繞地方或行業經濟科技發展的需求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目標要突出崗位羣需求的專業本位特徵。

國際職業教育比較研究表明,高等職業教育較發達的國家,其高職專業設置通常都是寬窄並舉的。所謂“寬”是指以學科本位的邏輯設置體系來設置專業,“窄”是指以能力本位有針對性地按照崗位或職業崗位羣所需的能力要素來設置專業。如電氣設備施工與維護專業,適用於各行各業的用電系統,它的技術領域較寬;而空調專業、通訊專業只適用於高層建設的空調系統、通訊系統,專業針對性較強,口徑較窄。西方發達國家高職專業設置雖然寬窄分佈不一,但均為寬窄並舉。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專業設置針對某一職業,二是專業設置針對崗位羣,三是專業設置與某種技術相關聯。就總體而言是專業口徑寬窄並舉,但專業種類較少。

四、師資隊伍的“雙師型”

高職教育要求有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即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既要有普通高校教師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又應當有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豐富的職業實踐經驗。所謂“雙師型”教師,指教師既是“講師”(教授、副教授),又是"32程師”“律師”“會計師”“服裝師”等。培養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新一代高等職業教育師資,是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是高職院校教師的基本特徵。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在構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確定高職學生的培養規格等方面,考慮高等職業教育的普遍性特徵和其獨特性,更好的,合理的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努力建設好高等職業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65yn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