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敍事故事13篇(必備)

教育敍事故事13篇(必備)

教育敍事故事 篇1

我在幼兒園擔任小班教師,第一個活動結束便是吃點心時間,我請小朋友坐好然後開始分點心,我有個習慣,就是要等孩子説“謝謝老師”後,我才把點心遞給他。這倒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恩。

教育敍事故事13篇(必備)

剛開始我給他們分點心時,小朋友們總是什麼也不説,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對我的舉動很是不解。我也沒説什麼,只是對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陣,我小心地鬆開手,叮囑他回坐位的時候要小心。接着第二個小朋友將杯子遞過來,第三個、第四個……直到最後,也沒有一個小朋友想到説“謝謝”,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們喝完牛奶後,我忍不住舉起緊握在手中的杯子,對小朋友説:“剛才,老師在給你們分牛奶的時候,沒有把牛奶馬上遞給你們,是嗎?”

小朋友們都注視着我,表情疑惑。輕輕的説:“是的”。

我用平靜的目光從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一一滑過,説道:“你們知道為什嗎?”

“因為我們不乖。”一個玲瓏般的聲音。

“因為老師生氣了。”

“你們説説看老師為什麼要生氣啊?”小朋友相互之間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們剛才有沒有覺得少説了一句話啊?”

“謝謝老師——”小朋友們積極應答。

我笑着説道:“是的,老師給你們分牛奶或者分其他東西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説聲‘謝謝’。”

這事已過去一段時間了,但小朋友在接過牛奶時那理所當然的眼神時常在我腦中閃現,他們對這一切似乎已經習慣了。現在的家庭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在家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總是無私的付出,而從未想過在孩子身上得到什麼,以致於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感恩”。不過,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則是失職。如果在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因為口渴,叫一個孩子幫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過來,喝完後又叫他放回去,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沒必要向孩子説聲“謝謝”;如果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因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彈珠蹦了一地,孩子自發地停下手中的“工作”,爭先恐後地去撿拾彈珠,而教師卻木然地站在一邊或忙着張羅其他的事情……那麼,我們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所謂“言傳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應該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不正指向教師肩負的責任嗎?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着愛的芳香。

教育敍事故事 篇2

這一節課是我剛剛調到復興國小上的第一節課,這節課是在星期三下午第六節,學生們在上午進行了緊張的語數學習,而第五節課則剛剛上了一節體育課,學生好像都玩得很累,一上課都在不停地擦汗水,陽光透進了教室,氣氛覺得非常的沉悶。看着這些孩子們,我覺得很無奈,新課肯定是無法很快進行的了,不能照常規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了,得換一種方式讓學生既覺得新鮮又便於教學的模式,而且還得找一個方法讓學生們調整一下。

於是我讓學生們站起來,一起説唱歌謠,並讓學生用手指了相應的身體部位,然後和學生一起做了一套簡單的手指操,學生的激情慢慢地被調動起來了,注意力基本調整到了英語學習上來了,在進行復習導入的時候,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單詞卡片,教師出示卡片,讓學生快速地讀出這個單詞,同時快速地用動作比劃出單詞所展示的動詞短語,並評出比較到位的活着獨特的動作,並進行鼓勵,學生在這個環節上參與度也很高,有的學生也創作出了許多新的動作,通過複習的遊戲活動,學生進一步掌握了上一節課所學習的詞彙,效果良好,也沒有人再去做別的事情了。

在新授課階段,我繼續用導出單詞、展示單詞卡並讓學生比劃動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教學也比較順利,而在練習單詞的時候,我換了一種常用的方法,即採用波浪式的練習閲讀的方式,即讓第一組的學生先小聲地讀,第二組的再大聲一點,第三組的學生再大聲一點的方

式來進行,然後再讓學生反過來進行練習。同時還採用了另外的一種練習的方式,即大聲小聲的遊戲,教師如果大聲地讀,學生就只能小聲地重複地讀,反之亦然。這樣進行練習的效果也不錯。在進行句型學習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即媽媽不在家,但是下午有客人來,得收拾一下,讓孩子們來當家,讓孩子們用英語説説他們都會做些什麼,在説英語的時候後讓學生同時比劃出過户動作,讓後展示出要學習的對話,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操練並上台表演,學生學習的也很順利。

在操練對話的環節,我讓學生上台表演對話,有很多學生都積極的舉了手,我看到一個小男孩兒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就叫了他上來,誰知他一上台,其他學生就都哈哈大笑起來,我搞不清楚是什麼狀況,就只聽一個學生説:“老師,他是傻子!”我聽了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我沒有笑,而是立刻批評了那個説話的學生。我微笑着對那個舉手的小男孩説:“你很棒!因為你敢於主動地上台來表演,你的任務就是和老師一起展示一下簡單的打招呼的用語(原本安排展示的內容較難,所以改了比較簡單的,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然後我就和這個學生練習了簡單的英語口語:如Hello!Hi!Nicetomeetyou。等等。那個小男孩兒居然順利的對上來了,我帶頭給這個小男孩兒鼓掌,其他的學生也都大聲地鼓起掌來。我順勢對其他的學生説:“你們看,他不是很棒嗎?也許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是一個班級,我們就像是一家人一樣,是不是應該互相幫助呢?”其他的學生都説應該,而且很多學生也願意做他的小助教,我也給那個小男指定了一個小助教。那個小男孩也很激動,上課的時候也更加專心了。當然後面的學習也比較輕鬆了。

下課後,我反覆思考了這節課,這節課應該説還是比較成功的,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了教學思路和方法,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量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給學生創設情境,儘量採取遊戲的、學生合作式的教育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輕鬆愉快的進行學習。

同時,儘量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一些後進生,儘量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就像這節課堂上的小男孩,他在受到鼓勵後,學習也更認真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是一個現實的生動的具有創造性的生命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幫助和教育好他們,以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用良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去引導和啟迪他們,讓他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人生的快樂,懂得做人的道理,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教育敍事故事 篇3

我在幼兒園擔任小班教師,第一個活動結束便是吃點心時間,我請小朋友坐好然後開始分點心。我有個習慣,就是要等孩子説“謝謝老師”後,我才把點心遞給他。這倒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恩。

剛開始我給他們分點心時,小朋友們總是什麼也不説,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對我的舉動很是不解。我也沒説什麼,只是對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一陣,我小心地鬆開手,叮囑他回坐位的時候要小心。接着第二個小朋友將杯子遞過來,第三個、第四個……直到最後,也沒有一個小朋友想到説“謝謝”,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們喝完牛奶後,我忍不住舉起緊握在手中的杯子,對小朋友説:“剛才,老師在給你們分牛奶的時候,沒有把牛奶馬上遞給你們,是嗎?”

小朋友們都注視着我,表情疑惑。輕輕的説:“是的”。

我用平靜的.目光從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一一滑過,説道:“你們知道為什嗎?”

“因為我們不乖。”一個玲瓏般的聲音。

“因為老師生氣。”

“你們説説看老師為什麼要生氣啊?”小朋友相互之間看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們剛才有沒有覺得少説一句話啊?”

“謝謝老師——”小朋友們積極應答。

我笑着説道:“是的,老師給你們分牛奶或者分其他東西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説聲‘謝謝’。”

這事已過去一段時間,但小朋友在接過牛奶時那理所當然的眼神時常在我腦中閃現,他們對這一切似乎已經習慣。現在的家庭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在家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總是無私的付出,而從未想過在孩子身上得到什麼,以致於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感恩”。不過,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則是失職。如果在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因為口渴,叫一個孩子幫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過來,喝完後又叫他放回去,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沒必要向孩子説聲“謝謝”;如果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因為不小心碰掉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彈珠蹦一地,孩子自發地停下手中的“工作”,爭先恐後地去撿拾彈珠,而教師卻木然地站在一邊或忙着張羅其他的事情……那麼,我們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所謂“言傳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應該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這不正指向教師肩負的責任嗎?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着愛的芳香。

教育敍事故事 篇4

一米陽光的温暖

相傳麗江玉龍雪山終年雲霧繚繞,雪山一側終年不見陽光,只有每年秋分時節會有一米長的陽光照下來,傳説被這一米陽光照到的人就能擁有幸福和快樂,我願做平凡世界裏給予孩子光明和期望、給孩子帶來幸福的——一米陽光······

我班裏有一名女同學叫劉淼,來自唐山,父母離異。20xx年隨四處打工的媽媽來到哈爾濱。這個女孩子平日裏總是沉默寡言,性格內向,很少與人交談溝通,就像離羣的孤雁,在日記中多次流露出喪失生活的信心,內心感到十分悲傷和孤獨。我找她談心,問她:“最近怎樣不開心?有什麼事能夠和老師説啊!”她欲言又止,甚至流淚。此時我深刻地認識到劉淼已經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有必要進行及時的家訪。

當劉淼帶着我來到她家時,我恍然大悟這個孩子為什麼每一天家庭作業上的字都是歪歪扭扭的,而且作業本上滿是油漬,原先,這間租來的十餘米的小屋裏不僅僅住着劉淼和媽媽,同屋而居的還有劉淼的'大姨、大姨夫和大姨家的姐姐,不用説給孩子營造學習環境,就是最基本的住宿都勉強維持。劉淼每一天都趴在牀上或灶台上寫作業,劉淼的媽媽在一家小飯店做勤雜工,早出晚歸,經常幾天都和孩子説不上一句話。劉淼大姨和大姨夫的生活也並不富裕,經常吵架,劉淼的姐姐便經常領着劉淼出去躲,近一段時間,劉淼的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難道學習成績下降是劉淼悲觀沉默的原因?我覺得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所以,儘管劉淼的媽媽不在家,我還是站在廚房裏和正在炒菜的劉淼大姨攀談起來。

“劉淼媽媽每一天早出晚歸,這孩子都由你來照顧,你自己孩子上中學了吧?每一天真辛苦!”我試探着説道,“辛苦有什麼辦法?誰讓自己妹妹離婚了呢?劉淼這孩子命不好,她爸媽離婚以後,劉淼爸爸一向不承擔撫養義務,我妹妹天天出去打工維持她們娘倆生活也很不易,這個學期開學交學費的時候,我妹妹急的直上火,可劉淼爸爸就是不給交學費,有時候劉淼的媽媽讓她給爸爸打電話要學費,可每次孩子還沒説上幾句電話就掛斷了,有時候晚上睡覺,劉淼就在被窩裏哭,我妹妹也躺牀上掉眼淚······俗話説:屋漏偏逢連夜雨,學費問題還沒解決呢,我爸在唐山出車禍了,我想把自己孩子放到奶奶家,和愛人去唐山看我爸,可劉淼沒地方放,到此刻,我倆也沒走成呢,劉淼爸爸就在哈爾濱,可他怎樣也不把劉淼帶回家,就是不接孩子,唐山這麼遠,孩子學習這麼緊張,也不能往那麼遠的地方折騰孩子啊。”

聽了劉淼大姨的一翻話我明白了,劉淼從小缺乏父愛,生活在遭遺棄的感覺之中。不幸的命運和生活的苦難使她常感悲傷,這就應是造成劉淼心理負擔的主要原因。於是,我來到了劉淼媽媽打工地點,開門見山的對劉淼媽媽説:“大姐,你相信我嗎?把劉淼放我這吧,我幫你帶,你快回家看父親!劉淼的學費你也不用操心了,我向學校詳細彙報劉淼的狀況以後,學校個性重視,不僅僅給劉淼免去了學費,還買了很多學習用品打算送給劉淼呢!”

劉淼的媽媽當時感動的抱着我直流眼淚,晚上,小劉淼便和我一齊回了家,我做了劉淼最愛吃的菜。吃完飯,我陪着劉淼一齊寫作業、背英語單詞,劉淼説:“老師,我這麼快就全背下來了,原先背單詞是件這麼容易的事啊!”我鼓勵她説:“對啊,學習不僅僅簡單,而且還越學越有意思呢!”她不相信的看着我:“真的嗎?”為了樹立起她對自己的信心,我確定的對她説:“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我們必須會在學習上取得勝利,好不好!”劉淼的小臉上露出了久違了笑容。一個星期後的英語單元測試,劉淼得了滿分,她把眼睛瞪的大大的,簡直不敢相信,臉上滿是驚訝和喜悦的笑容,她拿着卷子跑到我跟前説:“老師,我下個禮拜還住您家,行嗎?那樣我就次次都能考100!”她這樣一説,只見全班同學都圍了過來,“老師,我也去你家,我也想考100分!”“我也要去”“······”在那一刻我的心裏甜滋滋的,為人師者的幸福湧上心頭。

劉淼的媽媽一週後回到了哈爾濱,可由於誤工時間太長,原先的僱主已經找了新的人手。劉淼的媽媽由於沒有文化,找工作比較困難,沒有工作,就等於沒有生活,小劉淼的臉上又浮現出了愁雲,我也十分着急,託親戚四處打聽,最後找到了一份工作介紹給劉淼的媽媽,雖然每個月只有幾百元錢,可劉淼和媽媽的生活最後有了着落。劉淼的媽媽為了表達對我的感謝,送給了我一條圍巾,可能這條圍巾並不貴重,可我明白,對於劉淼和媽媽來説,這代表着她們母女對我的信任和感謝。我明白這是劉淼和媽媽的一片心意,就欣然收下了這條圍巾,同時對劉淼説:“謝謝你的媽媽送給老師這麼漂亮的圍巾,老師必須每一天都戴着它,那麼,老師也要送你一件禮物,你也必須要收下!”我看見劉淼的小棉襖已經又小又舊了,早就盤算着給她買件新的。第二天,劉淼喜滋滋的穿上了新衣服,久違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劉淼的臉上,在日記中她説:“老師,我此刻每一天都很開心,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我媽媽也很高興,老師,我想説:謝謝您!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看了她的日記,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給予了孩子們一米陽光,可我,得到的,是一整個藍天。

教育敍事故事 篇5

熱愛學生,不僅要愛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更要愛有缺點、有問題的落後學生。正因為差,其問題多,才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愛心。

我們班的張敏同學,因為天生反應慢,動作慢,再加上也比較懶惰,父母事事袒護她,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也很差,在上一學期的時候成績就和班裏同學相差二、三十分。語文成績不及格,她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沒幾天,她就會積起一大堆作業沒有完成。面對這種情況,她家長不配合老師管教,而是説孩子小時候就是要多玩,這樣身體才好。作業沒寫完不要緊,以後大了就好了。她的作業總是不做,有時家長寫條子找理由不讓孩子寫,就這樣張敏更不把老師放在眼裏,家庭作業也不寫,我在查作業時,她總説沒帶,你讓她補時,她總是拖,拖一天也不寫,家長也叫不來。

面對張敏及家長的態度,我有時也很生氣,不想再管她,由着她去吧,等到她大了讓家長嚐嚐自己種下的苦果吧。但靜下心來想想也挺可憐她的,自己天資不聰明家長又不明事理。面對這種情況,我決定先從做通家長工作方面入手,多次找時間和家長談話。

開始給家長打電話的時候,我只報喜不報憂,拉拉家常,聊聊家長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況等,漸漸地降低了家長對我的牴觸心理。慢慢的,在表揚孩子的同時表示惋惜。

"張敏,作業寫的真工整,如果她在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再玩就好了"。

"張敏同學,近來讀課文、生字、詞都讀的比以前好了,同學們高興得給她鼓掌呢!要是回家後能多寫幾遍課文〃字詞就更好了"。

"我還發現了,張敏同學其實是很聰明的',只要以後上課時能認真聽講,多回答問題,多思考,老師相信你會是咱班最棒的一位同學。"

"昨天那個問題你回答得是那麼到位,要是能多讀幾遍課文就更好了,其他的問題你一定也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

通過談話,我瞭解到,張敏的家長一直有個雖然學習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師對她最好的願望,對於女兒也抱同樣的想法。找到了癥結的所在,我盡最大的可能表揚、關心張敏,在與家長搞好關係,樹立家長的信心的同時,也加大了對她的輔導力度。一次,因為作業又連續幾天沒完成,把她留在教室裏補作業,我打電話讓家長來學校接她。過了一會兒,

家長氣沖沖的來了。我想:完了,又捅馬蜂窩了。沒想到,家長的一通咆哮,沒有衝我而是衝着她,最後還留下了一句:以後寫不完作業不用想着回家了,我也不可能來接你了。就讓老師鎖在教室裏,別放你回來了,説完後,她又對我説:"老師,真是對不起,總給你添麻煩,孩子真是不爭氣!"那次,家長真的就沒讓孩子趕緊回家,是寫完了作業才領回家的。還一再囑咐我以後在她沒寫完作業的時候,讓她不要回家了,嚐嚐不回家的滋味。

面對家長的這個轉變,張敏深感意外,她的表情明顯的由等待時的有恃無恐到見到家長時的得意,最後看到我就不鬆口所表現的委屈、焦急,到最後無計可施後的不靠時間,很快地做起作業來。看到她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不斷變化、進步,我笑了。我覺得教育孩子時,愛心和鼓勵要比批評的效果好得多。

教育敍事故事 篇6

我們班的寶貝是全園最小的,頭一次接觸幼兒園這個小社會,要適這個集體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一般來園後一個多星期就能進入狀態了。瑞瑞是一個很特別的小男孩,在家裏都是奶奶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哭得特別厲害。他不像別的孩子那樣邊哭邊叫媽媽,不論你問他什麼,他都不理繼續哭。有時候哭累了就一個人靜靜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説話,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聲,表現出非常內向倔強的性格。來幼兒園快兩個星期了也不和老師打招呼問好,不管我們怎樣主動,他就是不開口。

發現了這樣的情況,我每天都留心觀察他。慢慢的我發現他情緒穩定的時候偶爾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過了兩天在户外活動中,我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了。其實他是一個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一個孩子,來到了陌生環境有些膽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觀察周圍的一切,因為陌生環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瞭解的,所以他不會輕舉妄動,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們,然後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處方式,慢慢適應環境找到歸屬感。

我在每次集體活動之前的點名活動中,特地的點到他。“叮鈴鈴、上課啦、請看誰來啦?”當我的手摸到他的頭的時候。他還是會站起來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會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大聲的説出自己的名字。不論我怎麼鼓勵他,他都不會出聲。於是我這一次就撒了一個善意的謊。“小朋友們聽到了嗎?”,“沒有、聽不見”。我就摸摸瑞瑞的頭説:“可是李老師聽到了哦,瑞瑞的聲音不是很大,李老師離得他

近,所以李老師聽見了,小朋友們鼓勵一下他。李老師有個願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夠大聲的回答我,好嗎?”瑞瑞就只是望着我點點頭。第二天的點名活動中,我特意先點了幾個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勵瑞瑞。當我點到瑞瑞時,我牽着他的手,先跟他講了句悄悄話:“瑞瑞你答應過我的哦,會大聲的説的.哦!”在他張了幾次嘴巴之後,終於他大聲的模糊不清的説出了自己的名字,説完之後就立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臉。這已經是他一個很大的突破了。我這時我大聲的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這一次聽到瑞瑞的聲音了嗎?”“聽到了”我帶頭給瑞瑞鼓掌,小朋友們也跟着一起鼓掌。他聽後把捂着臉的手給放了下來,笑的很開心。

一個星期之後,我發現在班上能聽到瑞瑞笑聲了,能看到他與小朋友交流了。為了加強效果,我在點名活動之後再加了一個“我的好朋友是誰”到了瑞瑞那時,“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後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聲的提示他,引導他説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還是隻張嘴不出聲。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聽的興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機會了,正準備叫他坐下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他小聲的説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頭也埋得越來越低。我當時就大聲的鼓勵他,還給他貼上了一個笑娃娃。隨之把他請到了前面,牽着他的手問小朋友“瑞瑞説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誰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寶貝們都爭着搶着舉起自己的小手。這無疑是給了瑞瑞最好的鼓勵。現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總能聽到他清脆的聲音。最近都能大聲的和老師打招呼問好,跟爸爸再見。我還發現了

一個小朋友的祕密,廁所總是他們最放鬆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這裏小朋友們無話不談,聊得特別快樂,內容也讓我們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從瑞瑞的成長進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的真正涵義,同時體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是多麼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長中,我沒注意自信心的培養,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樣只能讓她對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裏會想:“為什麼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務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嗎?”那樣的話,瑞瑞也不可能是現在這樣了,説不定從此再也不會跟別人交往。

教育敍事故事 篇7

新擔任第二實驗國小二年級數學,看到那些可愛小不點,我什麼都不擔心,就怕他們對數學沒有興趣,因為興趣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動力。

開學以後,最擔心的事也就出現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對數學的“淡漠”,家長也和我交換意見,怎樣才能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呢實在的,應對一羣聰明的孩子,怎樣才能讓他們喜歡數學呢對我真是一個挑戰!

我除了上課儘量使用做中學,做一些動畫,講一些故事,“放寬”對他們的管教,讓他們慢慢親近我外,我與學生還有一個小祕密。只要有家長與我交換意見,我就給他們講:“學生對數學的沒有興趣,關鍵在於他們對數學的那份自信的喪失!我們要給予他們自信,他們才會喜歡數學!我打算把考題提前叫一些同學先做一遍。”有的家長問我這樣好嗎我説:“其實,考試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樣讓他們今後學得更好。”

接下來的日子裏,我要考試的.題都會在考前3到5天發佈到網上,然後一個一個單獨對“需要自信”的學生説:“我們隔2天要考試,題老師已經發到網上,你去下載下來做吧!老師只對你一個人講了,千萬別給其他人説。”於是他們都回去認真的做了一次,還有家長幫忙,考試時他們再次簡單愉快的做了一次。評講試卷時,我大大的表

揚了一番突飛猛進的同學,那時我分明看到了他們開心的笑容!一個學生在網上這樣寫到:“昨日,姜老師把試卷發下來了,我看了一下得分是95分,錯了兩道小問題,我唉聲歎氣地説:要是得了100分就好了,平時上課要專心聽講、用心發言,成績會越來越好。啊!這真是我最滿意的數學試卷啊。”還有學生這樣寫:“這天是3月21日,星期三。上午,我們第一節是數學課,陳老師先問:你們是願意上課還是願意考試呀有很多同學都説願意考試,陳老師一聽,就説:數學書放進書包裏,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們一聽,異口同聲地説:耶!數學考試嘍!一會兒,陳老師把試卷發了下來,我們就開始做題了,我做到最後一題的時候,我一看,哈哈!我全會做!我必須能得到100分!”

要明白他們都是數學有點“問題”的孩子,看到她們對數學自信的迴歸,我心裏激動不已。就這樣,班裏幾個上期數學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績,上課他們個性的認真,作業雖不算很好,卻能較好的掌握新資料。

真正的單元測查更令我高興,上期班上不及格的付淑悦同學也考了84分,她已經成為班上聽課認真、用心舉手的一員了,也成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但是我和她的祕密還要進行下去,直到她考得更好。

教育敍事故事 篇8

教學數學已有二十餘年了,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適應了數學教學,並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不敢説自己有教學上的經驗,但可以説有一些感受。

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在學生這種研究的勁頭下,我怎麼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這門課的教學,樂在其中,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在接觸數學教學,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滿堂講,學生全堂聽,猶如開什麼會議似的,二十幾年後,幸運的趕上了生本這個時髦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新法的學習,現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長,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我就更加謹慎,不説大話,指望我的教法和培養方法能指引學生終生的學習,但願我的點滴能夠對孩子的發展有一點點的鞭策。在實施新的教學理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多次嘗試、反思、總結,較深的體會有:

1、放手讓孩子創新,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的創新。

我們確實比學生考慮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覺的想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學生怎麼去想,怎麼去做,但是我們想的不一定被學生喜歡和接受,所以還是讓他們迴歸最真實和最自然的思維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創新的東西。

2、教師要教的少,讓學生學的`多。

這一點是新理念教學最根本的一點體現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時,意味着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學的多,怎麼樣學生才願意學。課前的準備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戰的,如何在課前設計有趣味性、有探索興趣的問題,這是一節成功研討課的關鍵。起初,預習並不順利,學生只是作為一項任務把它完成,農村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對於挑戰性的任務甚感興趣,比如,和別人比賽誰的方法好,誰學會的快,誰能自己解決較有難度的事情,誰是第一個完成任務的優勝者。我在講一道幾何難題時,在我説完證明過程後,一位同學突然站起來説:“老師我還有另外的解法。”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神看着她,因為這位學生平時數學是弱項的她大膽的走到黑板前説出了自己的證明思路。

3、小組合作既促進學習,又增進友誼。

小組合作應該是新理念教育課堂的精髓,以學生影響學生,以學生教會學生,最終達到教師不教學生自會的效果。如何培養小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給我最大的困惑是不會引導學生,讓學生有序有質

的説好,反而給了那些不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個更不動腦筋貪玩的好機會,小組合作流於形式。這種心急,給了我一段時間的打擊,讓我快對學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許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照亮了他們的心,也許是他們懂得了合作是一種鼓勵、是一種分享,更是一種力量。於是,他們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

在小組合作的同時,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我發現孩子們學會了謙虛,學會了尊重,學會了鼓勵和團結。在組織活動男女生進行比賽時,我問女生表現好還是男生表現好,居然他們各不爭搶,反説對方表現好,我想作為學生,這一點比學習的進步更難能可貴。

總的説來,自己懂得數學教學方面的知識還太少,不足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以後的工作中還應多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研讀教材,深入把握教學核心,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大腦,是自己成為一個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合格教師。

教育敍事故事 篇9

防止學生累教累犯做到諄諄誘導,對有些學生把教育説服當耳邊風,要讓他認識錯誤的嚴重性,在校紀校規的允許下對其進行必要的處理。同時通知學生的家長配合好老師工作。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老師的中師愛是班主任工作永恆的主題。教書育人不能沒有愛,愛的教育不能沒有藝術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師愛才能是學生真正的愛。

王某,男,13歲。家庭條件較好。新生註冊我還未知道他的名字他就開始給了我一個見面禮——毫不忌諱的玩弄他的手機,被我批評後只是放進口袋並未表現悔過的'樣子;開學第一天升旗他就在我前一天千交代萬叮囑不要遲到的情況下公然遲到並一搖三擺想進入隊伍,我非常生氣,狠狠地吼他,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也不反駁。某下午,自習課,突然一陣悦耳的音樂響起,是他又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其實從和班裏同學的談心交流時我早就瞭解到xx的手機是從不離身的,他也有很多的過去學校的朋友,他們從早到晚總是用手機聊天交流。我感覺他如果能改掉依賴手機的習慣,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應該能夠在學習上有所進步的。因此我和他進行了一次懇切地長談鼓勵他,試着讓他走出虛擬的世界。一開始,他還算配合下決心試着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這一天他又把手機帶到學校,僅僅堅持了兩天!我與其家長交談時發現,他用極其粗暴的,激動的語言在頂撞他的母親。在以後和他家人的溝通中我瞭解到他從小隻要一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地方,總是以發脾氣,鬧情緒為發泄和爭取的途徑,而每次也總是以他的勝利為終結。於是,在一次又一次過激行為中他嚐到了甜頭,而脾氣卻越來越激烈暴躁了。

某天,在數學課上,王某又一次因為上課玩手機做小動作被數學老師批評;英語課被英語老師批評;任何科任老師都對他的表現不滿意,王某家離校較遠,某晚其母打來電話得知他放學居然未回家,並且不在親戚家。其母很是焦急,在我連着打了很多本班學生家電話詢問後,才鼻清臉腫回到家,説是在路上摔跤了並不怕疼堅持回家。次日,我對他進行了表揚,誰知幾天後才知道他是被別人打傷的,我對他再次苦口婆心的批評教育,指責他不應只顧自己不顧家人的感受,但他仍然是一臉的無所謂。並要求我不要插手這件事情,由他自己解決,我與他母親聯繫後用了最好的方式解決了這件事情。

他在學業上無法做到出類拔萃,因此他總會選擇其他各種方式獲得心理滿足。比如説,上課調皮搗蛋、不專心聽課,他試圖通過這樣的表現來獲得"與眾不同"的感覺,引起老師和同學關注,尋求心理平衡。在對他的教育中我發現他有着極其孩子氣的一面,想嘗試一下新鮮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出他的個性張揚。但同時我也察覺他的有些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有偏差,他會認為老師對他進行教育是為難他,他會覺得對他進行適當的懲戒和教育是學校不人性化管理的體現等等。通過與他談心走近他,慢慢地我瞭解到由於經濟實力的增強,家庭收入提高。家長對學生在生活上儘可能地去會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從而漸漸地也養成了他們任性好勝的個性,少了幾許寬容心同情心,多了幾許霸氣,好勝心。

家中眾星捧月式的過分溺愛使他養成了嬌縱自私且受挫折能力弱的個性。通過交談我發現他很喜歡錶現自己,對老師安排他做的事,能夠盡心完成,發現同學有違規行為有時他也能告訴老師,因勢利導綜合他的特點適當給他安排工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班裏要往高處貼條幅,當時我並未叫他(其實是在我的心裏從未指望過他),可是他卻主動留下來對我説:"老師,要我幫忙嗎?"我毫不猶豫地同意並在心裏感動莫名,他也確實賣力地去做並且做得很好。我真的感覺在教育工作上,要花點深功夫,即要不失親和力又必須嚴格!如果只用簡單的説教很難去改變他。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學生都不是一天就長成這樣的。所以我認為要使像xx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和行為習慣上有改變,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因為,隨着國家日新月異發展,信息量的敞開使學生對於新事物的興趣求知變得十分容易和廣泛,學生的知識面與時俱進地擴展。他們大多有強烈的反叛意識,追求自我個性張揚,但相對缺乏團隊精神。

教育敍事故事 篇10

教學幾年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總是覺得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究其原因是因為學英語需要及大量的單詞太乏味太辛苦了。是的背英語單詞是很辛苦,但是如果我們能把它變得interesting了是不是可以改變這種狀態呢。

帶着這種想法,我最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一點嘗試,一次在教高二選修7第三單元生詞時遇到particularly這個單詞教了好幾遍學生就是讀不下來,總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有問題,我突然想到最近我正在學習研究單詞速記法就説:

“誰能想一個好辦法把這個單詞記住?”

過了幾秒鐘,有一個學生小聲地説了什麼,我隱隱約約聽到好像是説這個單詞的,於是我就叫他起來説,於是這個學生就大聲説:

“party可以有你了。”

我一聽,非常高興地説:

“Very good!…”

經過討論最後確定為:

“Party上可以有你了就特別了。”

這樣一來,即解決了讀音問題又和詞義有了聯繫,由於內容很形象所以增加了趣味性,因此就便於記憶了,這樣一來課堂就活躍了起來。看到學生這樣興奮,我順便講了一些記憶方面的知識,以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能讓學生輕鬆地學習,這也是課標對教學的要求。既然大多數學生記憶英語單詞有困難,為什麼我們不能給他們教一些記憶方法呢。

大腦,這個遍佈溝回的神祕領域,普通人窮其一生能用到的卻不過百分之一二;開發大腦,挖掘大腦潛能,已經成為全人類的一個夢想。

在國外,腦力運動早已興起,由英國人“大腦先生”託尼?波贊發起的世界記憶力錦標賽更是風行十餘年,成為全球最權威的記憶力賽事。而在中國,這個領域幾乎一片空白。還好近幾年來速記在我國已經越來越被關注,記憶方面的書籍也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張傑。王茂華等記憶大師也進入了世界記憶大賽的前十名行列。填補了世界記憶領域無中國人的'空白。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國內外記憶專家的一些理論、經驗和建議。這些都是他們對快速記憶、提高記憶力和記憶的奧祕等經過多年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記憶法簡單來説就是能夠縮短我們記憶和回憶過程的技藝和技巧,包括我們常用的定樁法、地點法等等。記憶法一般都植根於一種理念,即大腦容易記住直觀的、圖像的、對感觀衝擊力大的事物,因此只要我們將要記的內容與這些東西聯繫起來,就很容易記住,且十分清晰,不易遺忘。

記憶過程中有兩個要素:第一是重點,第二是聯想。事物可以分為表象和本質兩個層面,在記憶時,重點和非重點就是本質和表象的關係。假如我們的大腦記憶的內容都是重點,那麼效率就會高很多,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真正的重點往往隱藏其中。思維導圖可以將事物之間的聯繫找出來,進而發現關鍵詞,也就是重點。找出重點後就應該用記憶法進行聯想記憶。

學習外語的成功要素主要有三個,一是方法,二是願望,三是自律。這三個要素中任何一個的提高,都會加快目標的實現。當然如果要在同樣時間內實現目標,三個要素其中一個要素的增高,也就同時降低對其他兩個要素的要求。比如方法有效性提高,對自律和願望的要求會降低。如果自律極大提高,對好方法的要求會降低。

教育敍事故事 篇11

課堂是靜態的物質存在,因為有了兒童,這活生生的生命,才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充滿着成長的氣息。生命的價值在於它是一種活力的存在,是一個有尊嚴的個性的存在。學生只有在寬鬆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於表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發揮。

【案例】

絕不輕言放棄

在開學沒幾天的一節科學課上,為了檢測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我用開課之初的兩分鐘抽了幾個學生回答上節課主要內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居然有個孩子呆若木雞,根本無法回答,他叫柯剛。其他的學生都能準確回答坐下了,只有他一直立在那裏,看得出來眉宇間有幾分惶恐。其餘的學生已經開始“唏噓”,面對這樣的孩子,一時我實在有些意外,都六年級的學生了,怎麼會差到這般境地?!但面對的又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畢竟是我課堂上的一個學生,我能就這樣讓他坐下麼?或許之前他就無數次地灰溜溜地坐下去了,因為次數的增多,也讓他認定自己是個“不能自拔”的差生,心中恐怕早就種下了“破罐子破摔”的種子,還談什麼主動學習!沒準曾在學生甚至老師的心中就早已將他“放棄”。作為一個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景,我越想越可怕,“得救他,不能讓他就地毀滅。”我思忖着的同時不自覺地將威嚴的目光投向了台下“唏噓”的學生,一時教室裏安靜得出奇。我輕輕走近孩子,生怕因為我的絲毫粗魯而挫傷了他,然後和藹地對他説:“你昨天肯定是有什麼事沒有認真學習,現在請你看看這個同學是怎麼回答的。”我手指着旁邊一個學生回答一次。“能回答了麼?”我試探着問他,他很膽怯地點了點頭,若有所悟地回到原位,同學們都用專注的眼神看着他。沒想到,還是答錯了!“唏”、“唉”……孩子們實在忍不住地又一次不耐煩起來!你還別不信,在大山裏的孩子,在偶爾一個班級,還真藏着這樣的學生:他們塵封着自己的心靈,緊閉着雙脣,一雙呆滯的眼睛黯然無光,成天唯一能見的就是他們孤零零地蜷縮在教室的角落,幾乎不為人知,同伴們對他的“不作為”早已習以為然,我心一陣痠疼,努力地剋制住自己的情感,再一次用嚴肅的目光掃視一遍教室,看大家都靜下心來了,才語重心長地説道:“孩子們,柯剛是我們的同班同學,幫助他學習,幫助他趕上我們,你們説是不是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責任?”“是!”孩子們在我真誠的感召下,一下子自覺了。然後我回頭用手撫摩着柯剛,俯身對他説:“你一定行的,要堅信自己,老師和同學們再給你一次機會,請你過來再聽聽這個同學的回答,這次肯定能答對!”可能這是他之前從未享受過的待遇,一時間我彷彿覺察出了他眉宇間的一絲神采,只見他自信地點了點頭,我分明能感覺到他回答得是那樣的認真,同學們聽得是那樣的專注,都用激勵的目光看着他,真誠地期待着他的成功。他答好了,真的全對!此時我沒出聲,沒來得及説話,教室裏就自發地爆發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同學們源自內心真誠的祝福!柯剛禁不住濕潤了眼眶,這是因喜而泣啊!在隨後的日子裏,我發現柯剛愛做作業了,上課也開始專心了,有一次還主動幫助同學打掃衞生呢……

【反思】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兒童,作為我們老師,一定不要輕言放棄!我們的'放棄,很可能註定孩子一生的放棄,甚至淪落!我們的教育一定要真正做到“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

生命的美麗在於它的不可重複性,在於它的獨特性。“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生命個體間的各個方面都充滿着差異,科學課堂教學就是要將這種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創造條件展現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我們不應該把兒童看作未完成的作品,然後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預設去塑造他們,也不應該從成人的精神需要出發去利用兒童,而應該從兒童自身的原始生命欲求出發去解放和發展兒童。可以説,有什麼樣的兒童觀就有什麼樣的科學教學。尊重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並且從兒童的來關照我們的教學,是改造我們科學課堂的起點。

要真正改掉一個壞習慣可真不容易,要真正挽救一個沉淪的孩子更不是件容易的事。課堂,呈現的應該不僅僅是“鮮花”,還應該有“花開的聲音”,課堂最美的聲音是學生生命裏“拔節”的聲音!科學課也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的確,科學課的目的就在於解放人,充實人,提升人。科學教學,給予學生的應該不僅僅是科學知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成長體驗,書寫自己的人生軌跡。課堂,應該充盈情感的力量。科學教學需要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確立生命意識,給學生以人文關懷,使科學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育敍事故事 篇12

舞動心靈

吃過晚飯出去散步,老遠就聽到了秧歌曲。近了,發現僅有一位年邁的老人在揮舞着手中的紅綢子,旁邊雖然站着一羣老老小小,卻全是看客。好奇心作怪,我也不由得駐足觀望起來。邊看邊琢磨:這老人自己怎麼能跳得這麼起勁呢?

瞧他神采飛揚的樣子,那慈祥的面容刻滿歲月的滄桑,而幸福的光芒一直在臉上閃爍。他的十字步無疑是歡快的,富有彈性的,但舞姿着實不敢恭維,節奏也不很合拍。可是他根本不在乎,他敢跳,而且看上去大有帶動觀眾與他共舞的雄心。

果然,老人的熱情逐漸感染了周圍的人們,好多人開始躍躍欲試,老人趁機把音樂換好,散發早已準備好的綢帶,並且給幾個調皮的小孩子排起了隊型。很快,一支小型秧歌隊成立了。小小的廣場剎那間變成歡樂的海洋。

從心底裏佩服這位老人。自信,樂觀,耐心,熱情,終於達成願望。不由聯想起平日的課堂教學。課堂之上,教師與學生不也是互相感染,互相帶動嗎?特別是老師,是不是更應該具備這種超強的感染調動能力?有時候,孩子們會跟自己步伐一致,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可也有很多時候,孩子會啟而不發,久久進入不了狀態。這時,老師一定不能輕易沮喪,不能輕言放棄,就像這位老人,用始終不變的熱情來打動周圍的觀眾一樣,用我們的積極情緒來感染學生,相信學生也一定會在你的調動下漸入佳境。

感謝跳舞的老人,感謝他帶給我的教學感悟。

教育敍事故事 篇13

這節語文課的主題是《心聲》,這是一篇小説,也是一篇講讀課文。今天是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會考"常常考小説的閲讀,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記敍文時只習慣於平鋪直敍地敍事,不會描寫人物,所以,在備課時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學生閲讀小説的方法"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上。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第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

第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

這節課從"小説的三要素是什麼"開始。我提問後,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小説的三要素是:環境、情節、人物。"

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我要求學生將"三要素"齊讀一遍。現在回憶起來,這個環節很值得回味。按説,屏幕上已經很清楚地出現了"小説的三要素",我為什麼還要學生將屏幕上的"三要素"齊讀一遍呢?從國小到中學,老師好像經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只是到了大學的教室裏,這種方法才比較少用。為什麼這個方法只在中國小常用,而大學少用呢?

這個環節使我想到的是:我們做教師的總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細節的教學方式,這些日常的、細節的教學方式普遍流行於國小的課堂或中學的課堂,但做老師的好像較少考慮其中有些教學方式是否應該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變。尤其當某種教學方式是具有較強的控制性、強制性時,做教師的是否應該逐步減少這種控制性較強的"保姆"式的教學方式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由於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因此在後續的教學中我開始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開放性較強的問題。

對這個環節我覺得有些遺憾。接下來的重點是讓學生領會"人物描寫的方法"。我問學生:我們以前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呢?有學生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有學生説"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另外有學生補充説"心理描寫"。

學生回答的這些"人物描寫方法"與我備課時所設計的內容是吻合的。我在製作

PPT(Power-point)時,已經寫出這幾種方法。我點擊鼠標,屏幕上迅速出現"描寫方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等"。

當屏幕上出現這些"人物描寫方法"時,我忽然感到有些彆扭。在學生的答案與我的設計吻合時,要是不滿足於"正中下懷"的感覺,不用PPT整體地投放出來,而是邊聽學生説,邊用鍵盤記錄學生的意見,那樣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按照備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心聲》這篇小説的刻畫人物方法。於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屏幕上投影出來的幾個問題:小説的主人公是誰?李京京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小説是怎樣刻畫他的?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説説嗎?

學生開始"討論"後,我走下講台在學生的課桌間穿行。我很想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偶爾有學生問我問題,我儘可能地作一些簡短的啟發。

上完這一節課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究竟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但實際上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説明了這個心理"等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方法和技巧是以後的考試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來看,注重方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顯然對學生"應考"是有利的。對於一個老師尤其是國中三年級的老師來説,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應考"技巧和方法上,也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困惑是,像《心聲》這麼一篇經典性的兒童小説,它奉獻給讀者的難道僅僅只是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嗎?像這麼一節語文課,究竟應該注重情感體驗,還是方法訓練呢?如果真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這節課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改變。

教學反思教育反思:語文課堂的感動從哪裏來

20xx年起,中央電視台連續20xx年推出了《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評選,給中國大地掀起了一陣陣感動的熱潮。全國各地上上下下相繼推出了《感動××》的評選,感動的人和事走進千家萬户,感動的聲音不絕於耳!

這股強勁的"感動之風"也吹進了我們的語文課堂,凡是有點感動的課文,或者課文中有感動的人和事,敏感的語文老師總要問問學生:哪些地方(語句)讓你感動了?於是學生鑽入課文,尋找感動的地方,劃出感動的語句,接着交流感動的理由,而後讀出感動的句段。"感動"成了語文課堂裏的"流行歌曲"。

在這和平安逸的年代,我們的孩子的確遠離了感動,有的孩子不知感動為何物,許多令老一輩感動的人和事,我們的孩子卻感動不起來。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喚醒孩子們的感動,一個不會感動的人一定是個不完整的人。語文學科有着先天的感動條件,有着眾多的感動因素,語文課不讓學生感動,還有什麼課能讓學生感動呢?

孩子們失落了感動,我們總想幫助孩子拾起感動,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學會感動。順着這股感動的潮流,語文老師不由自主地成了"弄潮兒",也試圖讓孩子們在語文課中感動一回,一回不夠再感動第二回、第三回,彷彿我們的語文課成了"感動課",沒有感動彷彿就不是真正的語文課。

語文課的人文特色不可或缺,特別是在公開課裏,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成了語文課的一大"亮"點,文化的,精神的,思想的,人性的內容給語文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得語文教學的風格與流派異彩紛呈。有的老師為了追求"人文",以為"感動"就是體現"人文",便把"感動"移植進了語文課堂。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的時候,也許會為之一振,感覺很新鮮,認為這樣的提問(探究)方式觸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動"的語句暢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這樣的"感動"來自於學生的言語,而且是從文本的語句中獲得的"感動",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似乎得到了較好的統一。

要感動他人,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更何況是感動孩子。我們在觀看《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頒獎盛典的時候,也並不是每一個人物的事蹟都能讓人感動的。而此類節目的製作完全是大手筆的,聲光電一應俱全。語文課堂裏無非就是文本和課件,還有師生間的對話,要想讓學生隨着文本感動,教師還真得使出"十八般武藝"。

由於生活閲歷、情感積澱的欠缺,學生的感動往往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一觸即發的,而是隨着閲讀的層層深入,感動才會慢慢抵達學生心頭。當老師提出"哪些地方讓你感動"時,學生的感動往往是粗淺的、模糊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感動,學生的"回答"只是為了感動而"感動",為了給老師"解難",為了博得老師的讚許,這樣的"感動"不是真實的,不是發自學生內心的。

"條條大道通羅馬",在通往"感動"的路上,我們不止一條路可以走,我們完全可以另闢蹊徑,選擇另一個角度,選擇另一條思路,照樣可以到達"感動"的彼岸。倘若語文課裏不提"感動"二字,不説"感動"二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自然地就感動了,這樣的語文課才是我理想中的"感動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pm04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