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小故事(14篇)

歷史小故事(14篇)

歷史小故事 篇1

一説起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就讓人想起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在羅馬城,有一座廣為人知的鵝紀念碑,上面塑有一隻引頸高吭的鵝,以此來紀念救了羅馬城的鵝羣。那句“鵝救了羅馬”的口頭語,在羅馬人中世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

歷史小故事(14篇)

那麼,鵝和羅馬城有怎樣的歷史淵源呢?“鵝救了羅馬”的口頭語是怎樣的來的呢?

公元前390年,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高盧人乘節日狂歡之夜偷襲羅馬,悄悄圍困了羅馬的“咽喉之地”——卡庇托爾山上的衞城。當時,卡庇托爾神廟中養着一大羣準備用來奉獻給女神朱諾的鵝羣,一聽見摸上山頂最高處的高盧士兵的動靜,羣鵝頓時驚叫起來,“嘎嘎嘎嘎”的.叫聲驚醒了正在酣睡中的羅馬士兵,於是士兵們趕緊披掛上陣,奮勇還擊,把前來偷襲的高盧人全部消滅了,羅馬免遭浩劫。

為了表達對鵝的敬意,人們修建了紀念碑,“鵝救了羅馬”的口頭語也就一直流傳下來。

歷史小故事 篇2

有一次,曾晳、冉有、子路、公西華和孔子在一塊談論各自的志向。

孔子問他們:“假如現在有人請你們出仕,你們會怎麼辦呢?”

子路對軍事十分感興趣,聽了孔子的話,立即説道:“如果有一個小國,國內只有一千輛兵車,且位置夾在幾個強國之間。外有強敵,內有天災人禍,如果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後,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氣,國家也可以強盛起來。”

孔子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轉身問冉有:“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呢?”

冉有説:“如果給我一個小國家,它的'面積只有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我只需三年時間,就可以讓人民豐衣足食,至於修明禮樂倫理道德,就只能等賢人君子來處理了。”

孔子聽了冉有的話,臉上毫無表情,又問公西華。公西華説:“我願意作個小司儀。當然並不是説我的品德修養已經可以勝任小司儀之職,我至少可以藉此多多地向他人學習為官的禮儀。”

孔子望望公西華,欲言又止,轉頭再問曾晳。

曾晳説:“我想我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當暮春三月之時,穿上春天的衣服,陪着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到郊外踏青,來到沂水旁看雲觀天,到沂水裏洗澡,然後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歡笑,踏歌盡興而歸。”

孔子長歎一聲,説:“曾晳的主張正合我的本意啊!”

學生們相互看看,莫名其妙。

哲理點撥:曾晳講的生活方式是一種任性率真的生活方式。

為人處世,當時時自律,然而自律並不等於屈己,並不等於讓人違心地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更不是自我壓抑,虛偽造作,而應時時處處順應個性,無拘無束的展現真我。

歷史小故事 篇3

姜尚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説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説。不過説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誇張了。不過我記得在那裏看過,説姜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

重耳

為了避難,43歲的晉文公開始過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説是顛簸流離,嚐盡了苦難。這位在外輾轉19年才得以回國,隨即稱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L謀殺重耳,勃L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開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歲)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晉文公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先後投奔了齊、曹、楚、秦等國,有的國君對他禮遇有嘉,有的卻是冷言冷語。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説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希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前628年(69歲)冬天,晉文公逝世。

黃忠

黃忠在三國裏亮相的時間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輕時可能有點小名氣,但確實老了之後跟着劉備後才出名的,特別是定軍山一戰,斬掉名將夏侯淵威震天下,後來能被劉備封為後將軍也可能和這一戰有很大的關係。

黃忠年輕時一直為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州攸縣,即虎紋老家)公元208年,曹操佔領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佔領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公元211年(64歲)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表現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公元219年(72歲),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魏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為徵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諡為剛侯。

包青天

包公是個鐵面無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那年,老包鍘了不認前妻的駙馬陳士美,皇上懷恨,借個名兒便把包公削職為民。就這,皇上還不解恨。當天,皇上把大太監和小太監召到皇宮,耳朵咬耳朵商議一陣。末了,兩個太監對皇上如此這般一説,説得皇上點頭微笑,吩咐照辦,事成大大有賞。

包公削了職,京城大棧小店,都受了皇家囑咐,不準留包公過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就當日動身。包公為官清正,如今兩袖清風,僱不起車馬,由老家人包興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後面安步當車,卻沒有料到太監跟在後面盯梢哩。

時當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沒有多遠,便汗流浹背。走了半日,汗淌了幾桶。這會兒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熱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這裏前不巴村,後不着店,既無池,也無井,只有一塊瓜地。青葱葱的'瓜藤上開了黃黃的花,西瓜兒結的溜圓。包公咂咂嘴,周圍又沒人,為了解渴,就摘下個西瓜,放在膝蓋上,用拳頭“嘭嘭”兩下砸開,就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們一氣吃了兩個大瓜。兩個像鬼樣的太監早看在眼裏,大太監對小太監説:

“古來君子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包黑子偷瓜吃,還能算是清官嗎?逮他去見皇上!”

正要動手,卻見包公正掏出幾個銅錢,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兩個太監無可奈何地擺擺手:

“吃瓜給錢,那有啥説的。”

傍晚,包公棲息在小鎮一家小客棧,兩個太監也盯着跟進去。包公囊資不豐,就叫了素菜米飯。哪知這客棧小,米不是上熟,一碗裏盡是稻穀;包公只得邊吃邊撿,一桌枴子上堆的盡是穀粒。這又讓兩個太監給看在眼裏,小太監對大太監説:

“糟蹋糧食遭雷打,捉他去,好為皇上出氣!”

正説着,又見包公抓起穀粒,一粒一粒放在嘴裏嗑去稻殼,吃了米粒,真是“盤中之餐,一粒未廢”。這有啥説的,雞蛋裏挑骨頭也挑不出來,大太監與小太監,只好大眼瞪小眼。

走着走着,就快到淮河邊上,眼看包公就要到家了!兩個太監還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好向皇上交差呢?於是,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個計策:大小太監連夜從小路草行露宿,趕到包公前面,在淮河邊上坐等,單等包公一到,他們一個拉腿,把包公推到一堆髒東西上。他們以為這樣,包公準會到淮河裏去洗手,淮河裏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個沾污河水的罪名。這真是啥壞點子都想到了。

哪知包公手弄髒後,歎口氣爬起來,正想到河裏去洗,瞥眼一看,河邊小媳婦、大姑娘,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這一洗手,不壞了人家吃用水嗎?於是包公走到河邊,用乾淨的左手掬水含到嘴裏,然後又離開水邊,到坡上吐出水來沖洗。兩個太監看着,一點辦法也沒有。心想:包黑子真是天下難有雙的鐵清官,就跟他一萬年,也找不到他的髒點。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去回覆皇命。

這事一傳出來,老百姓就説:

毒不過皇上,奸不過太監,清不過包公。

歷史小故事 篇4

元成宗鐵穆兒直到臨死前也沒有指定繼承人,等他死後,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爭奪皇位的一幕,又一次出現了,不過這次並不像鐵穆兒和與他爭奪皇位的兄長那樣,得以和平解決。而是經過一番屠戮後,元武宗方才登基稱帝。

公元1307年,元成宗死後,皇位究竟由誰來繼承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問題。因元世祖生前有日後帝位必須傳給真金太子之後的成約,依此應是元成宗長兄甘庶剌的長子今孫帖木兒,而元成宗的卜魯罕皇后和左丞相阿忽台等準備擁立的.是元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難答。而作為元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的海山不太可能成為皇帝,但他的兄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親答己也以奔喪的名義回到京城,逮捕了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難答等人,以“亂祖宗家法”的罪名將其誅殺。愛育黎拔力八達本想稱帝,但他考慮到海山擁有重兵且能征善戰,不敢造次,便把皇位讓給了海山。

公元1307年,率三萬精兵來爭奪皇位的海山得知弟弟將皇位讓給他後,大喜過望,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到上都,即位稱帝。

海山登基後,還算做了些好事,他下令凡是征戰的將士和供給繁重州郡的役卒,都可免除三年差税;雲南、八番、田楊等地免除一年差發;在外逃荒回家種地的,免三年差税;停止徵收受災地區的山場湖泊税,聽任貧民就地採取;兵馬經過地方,不得騷擾百姓;充許民間冶鐵;鼓勵興辦學校;免除儒户的差役;關照孤寡老人和孤兒。

海山很想因循漢制,重儒尊道。所以即位不久,他就遣使以大牢之禮祭祀孔子,並加封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對全國遵行儒教的人給予優赦。中書右丞孛羅帖木兒用蒙古丈譯成《孝經》,上給海山,海山便命令中書省刻板模印,使得諸王大臣人手一本。

海山的奢侈、揮霍更超過元成宗。他即位不久,為鞏固統治而大賞諸王、宗族,搞得國庫儲備空虛,入不敷出。公元1308年,由於江南發生大饑荒,政府的財政更為困難,再加上海山大興土木,建城修寺,財政危機再度出現。

海山還篤信佛教,因此,他修建興聖宮,請僧侶們入內禱佛祈福,又派士兵1500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佛寺,並令皇太子親自主持在大都城南建造佛寺。他還命令喇嘛翻譯佛經,以便誦讀。這就使得僧人在朝中炙手可熱,氣焰囂張、無所顧忌,成為當時禍害百姓的一大勢力。

歷史小故事 篇5

範文正拔士

范仲淹任用士人,一向注重人品而不拘小節,如孫威敏、滕達道,都深受重視,范仲淹擔任西北軍事長官的時候,所選用的幕僚,大都是一些被貶謫而尚未復官的人,有人覺得這很奇怪,范仲淹説:“有才能而沒有過失的人,朝廷自然會任用他們。至於那些不幸被官吏評議而遭處罰的可用之才,若是不借機啟用他們,就會變成廢人了。”因此范仲淹麾下人才濟濟。

范仲淹作為一代名相,其文學傑作《岳陽樓記》中發出的感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後來者所崇尚效仿。范仲淹身世坎坷,從社會的底層一步一步走到最高領導層,經驗和閲歷極其豐富,充分了解民間的疾苦,對基層的情況有深刻的認識,所以他任用人才的時候會注重人品,以簡樸而實際的眼光看待人才的取捨,並大膽使用被貶謫的官員。更令人感動和佩服的是,范仲淹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千方百計利用人才。避免人才流失,為國家挽回了不少損失。

【感悟】

使用人才不拘小節,是領導者的理想境界。不過,實際操作起來始終難免世俗偏見的干擾。一些小事上不夠審慎的人才很可能會受到非議,而遭受處分的人才也可能因為受到同事不公正的待遇而沉淪下去,這都是組織的損失。如果領導者不能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組織中的士氣總會受影響,畢竟人才不平則鳴,氣氛也難以活躍。

選拔人才應不拘一格,用人用的是員工的優點與長處。

歷史小故事 篇6

亡國之君,手中握着的最後一條馬鞭。你就是卧塌下的薪柴,你就是懸在牀頭的苦膽了,浣紗的女子從民間一路走來,因你遺棄的棒槌已長成苧蘿山的叢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苧蘿村。天生麗質。2400年前,春秋末年,吳越爭戰,越敗夫椒。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復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為興越滅吳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後人常説的“情人眼裏出西施”或多或少有些對歷史不恭了。

她長袖善舞,絆倒一代豪傑座下騰空的馬蹄。

她柔骨似水,熄滅一代壯士胸囊四海烈火般的激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的事實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女人,一旦成為武器,沒有任何盾可以抵禦,沒有任何矛可以擊穿。能讓一個君主失卻江山,也能讓另一個君主得到江山。

得也好,失也罷,過眼的富貴雲煙,恰如太湖泛舟的那份恬靜。

傳説吳被滅亡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不知這片舟子是否也被覆了?

歷史小故事 篇7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

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閲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多媒體課件、各種歷史相關資料、光盤

[授課過程]活動:成語故事表演

【找一找】

1.從課文或參考書中找出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列出目錄。

2.選出你們最喜歡的一則成語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

(1)寫故事稿。

(2)飾演故事中a、b、c……角。

(3)儘量想辦法準備一些輔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服裝等,請參考課文插圖)。

2.各小組代表在全班擂台賽上演講各自準備的成語故事。

【議一議】

1.談談你參與活動的感想。

2.從你飾演的人物的立場、角度談談對所演講的歷史故事的看法。

3.這則故事變為成語,流傳至今,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

【評一評】 各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勵為主,讓所有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

歷史小故事 篇8

1901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卡爾·蘭德斯泰納首先發現了ABO血型。這一發吸納,對人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響,為此,卡爾·蘭德斯泰納在1930年榮獲了諾貝爾獎。

ABO血型中有A型、B型、O型和AB型,是人類最常見的,也是最早被發現的。

既發現ABO血型之後,從1927年開始,人們又陸續發現了MN血型、Q血型、E血型、T血型、Rh血型等數十種血型系統。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除了人類以外,連猴子、猩猩、大象、狗等高等動物也存在血型,甚至烏龜、青蛙身上也可以找到血型得痕跡。

血型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僅與醫學、生化學有關,而且和人們的思維、性格、氣質、行為,甚至和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對血型的研究,已成為社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國外,特別是日本,一些人類學家已經把血型的研究作為一項新興學科來進行探索。日本著名的人類學專家能見正比古,以及他的兒子能見俊秀,還有鈴木芳正、鈴木健二、古煙種基,他們以血型為研究主導,從人的性格、氣質、戀愛、婚姻、子女關係、人際關係、心理條件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獲得了許多成果。

我國在血型研究上,基本還沒有形成體系,只是從一部分翻譯過來的資料中,大概地瞭解到國外的.血型研究動向。

由於我國的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社會制度、生活環境等等,與國外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國外的一些血型研究成果不能機械地照搬,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雖然説血型研究成果不像一加一等於二那樣放之四海皆準,但終歸有它的科學性和現實性,也是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調節個人心理、發揮自己專長和避免走彎路上,應該掌握的一們課程。

血型的研究成果,正引起千千萬萬人的強烈關注:血型知識正幫助人們坦率地進行自我分析和互相評價。

一種新型知識的普及決不會是一帆風順。現代社會中也有不少人頑固地拒絕新生事物,而那些思想活躍、天真純樸的人則為新生事物而驚喜、而激動。特別是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知識更新中,這種現象更為常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同伽利略、哥白尼、達爾文的時代並沒有更大差別。

隨着科學的突飛猛進,各種信息日新月異。我們要為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一個窗口,讓它去面對生活,面對知識,面對新生事物,這對於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頭腦是大有好處的。

歷史小故事 篇9

曹操和袁紹是誰,就算不怎麼讀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此二人大軍閥大英豪,在當時是局動盪之時,手握重兵,有資格稱霸的人。就這麼兩個人,也有不願意輕易得罪,甚至還願意接受評點的人,此人就是許劭許子將。

許劭是當時名士,同時也是東漢末年著名的人物評論家,“月旦評”便是由他和從兄許靖創辦。何謂“月旦評”?即每月選取當時人物,進行一次評比。看到這兒,想必大家應該能理解為什麼曹操和袁紹都不願意得罪許劭了吧。

許劭就好比是評委老師,如果從他這兒得到了不好的評價,對於袁紹和曹操的發展都會不利。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會少了很多人才願意為他們效力。

喜歡曹操,或者對曹操有所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曹操有一句評價“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評價,就是出自許劭之口。

許劭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名聲大顯,受到大家的敬重。他對當時人物的評比,大家也比較信服。

曹操還沒有得志的時候,曾經專門置辦了豐厚的禮品拜訪許劭。曹操謙虛的請求許劭為他談相,許劭最開始是拒絕的。等到第二次曹操前去,許劭才終於開口説:“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袁紹出生名門,是當時的公族豪俠。袁紹從濮陽令離職回家,一路上車馬徒眾,十分豪華。過別界兒的時候,袁紹根本不擔心自己是否太過張揚。但是等到了汝南境內之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袁紹將跟隨的'賓客打發走,行事也低調起來。當時有人疑惑,於是就問袁紹為何如此。袁紹回答説:“我這樣的車馬裝束,難道可以讓許子將看見嗎?”

就連袁紹都擔心自己在許劭心中的印象,因此捨去豪華車馬,只乘一輛車子回家。

許劭雖然名聲很大,但是卻並不在朝堂上彰顯。當初楊彪擔任司空的時候,曾經下令徵召許劭。許劭對此拒絕,不應詔。有人勸説許劭做官,許劭回答:“現在小人得志,王室將亂,我想去淮南東海避難,這樣來保全家中老幼。”

可見許劭對時局看的十分清楚,後來與家人南遷到廣陵郡避難,天下大亂之時,也應了許劭當初所言。

許劭到廣陵郡,受到徐州刺史陶謙的厚待。但是許劭卻感到不安,認為陶謙雖然表面上禮遇他,但是內心卻並不真的如此想。

於是就到曲阿投靠了揚州刺史劉繇,建安元年劉繇被孫策擊敗,許劭與其一同逃到豫章。最後許劭在豫章去世,享年四十一歲。

歷史小故事 篇10

從字面來看,這條成語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後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從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辦法掩蓋的意思。

掩耳盜鈴出自於《呂氏春秋自知》記載的一則寓言,然後原文是這樣描述的`:“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很形象地描述了晉國的大夫範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揹走,但鐘太大了,背不動。於是他就用錘去把鍾打碎,這時鐘發出了巨大的響聲。這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和他來搶奪這隻鍾,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別人聽見,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這就太荒謬了。

從故事的出處來看,掩耳盜鈴其實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盜鐘。然後至於鍾最後為何演變成鈴,筆者也有所不知了,我們大家可以發揮想象,揣測一下。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看着非常可笑,但是我們在笑的同時,有沒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發生過同樣的故事呢?如果做錯事自己假裝不知道,自己欺騙自己,豈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了呢。如果我們希望成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經常讀讀這個故事。

歷史小故事 篇11

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説,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説,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説,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鬥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準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鑑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説: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衝突。

歷史小故事 篇12

《鑿壁偷光》

“啊——痛死我啦!”匡衡大喊一聲,只見他用右手捂住正在流血的左手,這是在幹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匡衡小時候的一天傍晚,他在家裏看書,天色已晚,書上的字也越來越模糊,看不清了。可是匡衡家裏一貧如洗,根本沒有錢買蠟燭,他出去走走,看到鄰居家裏很明亮,便想鑿開牆面讓鄰居家裏的光亮透過來,借這些光看書。

匡衡找好位置,左手拿着錐子,右手拿錘子,“咣、咣!”向牆壁砸了幾下,把手震得發麻。牆面太硬了,一點洞也沒砸出來。“這牆頭這麼硬,要不白天多看書,晚上別看了吧!”可這種想法立刻被否認了,他想起白天還要給地主家割草,放牛,根本沒有時間去讀書。便又砸了起來。

匡衡用更大力氣,“咣!咣!”砸了幾下。由於屋裏光線太弱,他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左手上,“啊——痛死我啦!”他大聲叫起來,感到鑽心的痛,他的左手被砸的'鮮血直流,匡衡放聲大哭起來。不知哭了多久,他不再哭了。他拿起一塊破布纏住了自己的左手,又重新拿起錐子和錘子向牆面砸起來。

不知又過了多長時間,一絲光亮突然從洞裏透出。匡衡又小心地鑿了起來,又過了一會兒,一大束光從洞裏透了出來,匡衡高興的一下子跳了起來,趕快迫不及待地拿起書在光亮下看書。

因為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前讀書,學到了許多知識,因此後來成為了著名的大學問家。

歷史小故事 篇13

龐統被蜀將張任射殺,孔明聞聽十分震驚,便親自統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張飛先行。張飛所到之處,蜀兵望風歸順。張飛到達雒城後,見到了劉備。劉備、張飛幾次與雒城守將張任交鋒,各有勝敗,但雒城依舊在張任手中。

正在這時,孔明率人馬來到雒城,詢問了雒城的情況。降將吳懿説:“守將張任,是蜀郡人,很有膽略,不可輕敵。”孔明決定先捉張任,然後攻取雒城。

在雒城東有一座橋叫“金雁橋”。孔明騎馬到橋邊繞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對黃忠、魏延説:“離金雁橋南五六裏,兩岸都是蘆葦叢,可以埋伏。魏延帶領1000槍手伏在左面,單戮馬上的敵兵;黃忠率1000刀手伏在右邊,單砍敵兵的坐騎。殺散了敵軍,張任必定從東面小路逃走。張飛率1000人馬,埋伏在這條路邊,擒捉張任。”接着,又令趙雲埋伏在金雁橋北:“等我誘引張任過橋後,你就把橋拆斷,然後列兵在橋北,使張任不敢往北走,逼他向南撤退,進我們的埋伏圈。”調兵遣將完畢後,孔明親自去誘敵。

張任得知孔明前來攻城,忙教張翼等人守城,自己與卓膺分別率領前隊和後隊,出城退敵。孔明帶着一支不整不齊的隊伍,過金雁橋與張任對陣。孔明乘坐四輪車,頭戴綸巾,手搖羽扇。兩邊有100多騎兵簇擁着,遠遠地指着張任説:“曹操仗着百萬軍隊,聽到我的名聲,嚇得望風而逃。你是什麼人,敢不投降?”

張任見孔明軍伍不齊整,在馬上冷笑道:“人説諸葛亮用兵如神,原來是有名無實。”説完,把槍一擺,率軍一齊殺過來。孔明丟了四輪車,上馬向橋後退走。張任從背後追趕過來,一直追過金雁橋。正在這時,只聽一陣大喝,劉備從左邊,嚴顏從右邊,一齊衝殺過來。張任知道自己中計,急忙回軍,卻見金雁橋已被拆斷。正想朝北退卻,只見趙雲率軍隔岸擺開,於是不敢北去,直往南繞河逃走。

走了不到幾裏,到了蘆葦叢雜的地方。魏延一軍從蘆葦叢中忽然出現,用長槍亂戳;黃忠一軍伏在蘆葦裏,用長刀只剁馬蹄。張任的騎軍紛紛摔倒被俘。步兵見勢不好,哪敢再來?張任只帶着幾十個騎兵往山路而退,正撞着等候在那裏的張飛。張任正想奪路而逃,張飛大喊,一聲,眾軍齊上,把張任活捉了。部將卓膺見張任中計,也早就投降了趙雲。

張飛押着張任,來到劉備的帳中。孔明也在劉備身旁坐着。劉備對張任説:“蜀中的各位將領,紛紛望風而降,你為什麼不早點投降呢?”張任怒目而視,叫喊説:“忠臣怎能事從兩個主人呢?”劉備説:“你不識時務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張任説:“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後也會變節的。你快把我殺了吧!”劉備不忍殺他,張任破口大罵。孔明令人斬殺張任,保全他的名節。劉備感歎不已,讓人收斂張任的屍首,葬在金雁橋旁,以表彰他的.忠誠。

設伏是軍事上的一個常用的計謀。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伏擊敵人的戰例。設伏實際上是挖一個陷阱等着敵人來跳。孔明此計先是在熟悉地形的基礎上,再以他本人聰慧的頭腦,準確無誤的算計,以及對兵法的熟諳,果斷地採用了誘敵深入,切斷退路,然後佈置伏兵,請君入甕的絕妙計策。

歷史小故事 篇14

公元前684年春天,齊國重兵進犯魯國。

當時,齊強魯弱,魯國大將曹劌與魯莊公坐一輛戰車來到長勺迎戰,到了長勺安營紮寨。

第二天,探子回報:齊軍旌旗森嚴,刀戟如林,一派殺氣騰騰,準備廝殺的樣子。

果然,齊將首先下令進軍。剎那間,鼓聲動地,殺聲四起。魯莊公正準備擂鼓出營迎戰,曹劌攔住説:“主公且稍安勿躁,時機未到。”

齊軍數萬大軍衝到魯營寨前,見魯營沒有反應,好像沒有要出兵的意思,於是便平靜下來。稍過一陣,齊軍又戰鼓大作,可是曹劌仍阻止魯軍出戰。

待齊軍三鼓擂過,曹劌才回頭對莊公説:“時機已到,可以出擊!”

莊公下令擂戰鼓出寨迎敵,方才魯國兵將只見齊軍驕橫的'氣焰,早就憋着滿腔怒火,此時一聽戰鼓擂響,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吶喊着掩殺過去。齊軍猝不及防,頓時大亂,漫山遍野地潰逃。

魯莊公大喜,便下令追擊,曹劌又攔住説:“不行。”

説完後他跳下戰車,仔細觀察着泥地上齊軍的腳印和車轍,又站在車欄上遠眺一番,隨後説:“可以追擊了!”戰役結束,魯國大獲全勝。

班師回朝的路上,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得勝的原因。

曹劌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氣,齊軍擂一鼓的時候,士氣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則精疲力竭,而我軍嚴陣以待,士氣卻逐漸充盈,所以能夠戰勝齊軍。同時,齊國是大國,其將領狡詐多端,我們要防備他們佯裝敗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觀察一番,發現齊軍車轍狼藉,旌旗靡亂,這是真正敗逃的跡象,所以才下令追擊,一舉擊潰。”

哲理點撥: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同時也要看清對手的弱點,然後再採取致命一擊。

標籤: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3gq2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