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精華)關於歷史典故

(精華)關於歷史典故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説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歷史典故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關於歷史典故

關於歷史典故 1

紹興六年七、八月間,岳家軍進行第二次北伐。

左軍統制牛皋為先鋒,進攻偽齊新設的鎮汝軍。偽齊守將薛亨,素稱悍勇善戰,牛皋向岳飛保證,一定要“生擒以獻”。左軍以雷霆萬鈞般的威力,很快就擊破這個堅壘。當薛亨作為戰俘押解到宣撫司時,連岳飛也頗感驚訝。牛皋繼續揮兵東向,掃蕩潁昌府,直至蔡州,焚燒偽齊軍積聚的糧草、器械而凱旋。

岳飛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以牛皋左軍的佯攻,掩蔽大軍的主攻方向。牛皋初戰告捷後,岳飛的大部隊往西北方向進擊。八月初,王貴、董先、郝晸等將攻佔虢州州治盧氏縣,殲滅偽齊守軍,繳獲糧食十五萬石。偽齊武義郎、監盧氏縣酒税楊茂“挺身歸附”。接着,岳家軍又分兵奪取了虢略、朱陽和欒川三縣。王貴在虢州得手後,繼續統軍西向,又克復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五縣。

商、虢兩州都屬陝西路,本非岳家軍的戰區。吳玠部將邵隆即是當年陝西解州神稷山抗金義軍首領邵興,因避宋高宗紹興年號而改名。他曾上奏宋廷,認為商州乃是“要害之地”,只有力取商州,方能經營關中。於是宋廷任命他為商州知州,令他和金州守將郭浩共同負責收復商州。岳飛攻克商州後,便催促邵隆儘快赴任,以減輕本部人馬的戍守負擔。

商州和虢州確是軍事要衝,北可控扼黃河,與北方抗金義軍直接聯繫,東可奪據西京河南府,西可進攻關中,幾乎將偽齊的統治區一劈兩爿。岳家軍接連三戰告捷,宋廷為此下詔嘉獎説,“遂復商於之地,盡收虢略之城”,“長驅將入於三川,震響傍驚於五路”。“商於”和“虢略”已成兩州別名。“三川”為秦朝設三川郡的古地,意指此處有河、洛、伊三川。“五路”者,是指宋朝於陝西沿邊設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和熙河五路。

關於歷史典故 2

岳飛率軍返回鄂州後,席不暇暖,就收到前沿各地的警報。他得悉軍情緊急,“目疾雖昏痛愈甚,深惟國事之重,義當忘身”,遂於十一月十五日星夜率軍,急渡大江,“前去措置賊馬”。

在虢州,寇成得到援兵後,擊敗敵人。但是,他違背岳飛的政策,將俘獲的五百名敵軍官兵全部殺掉,因而受到岳飛的責備和彈劾。

在偽齊西京留守司統制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指揮下,進犯鄧州的敵軍有好幾萬人。張憲率一萬兵迎戰。雙方在內鄉縣相持兩天。張憲召郝晸、楊再興等將商議説:

“賊勢甚鋭,必欺敵。我以輕兵迎戰,佯敗退走。賊見,必來追我,我即伏兵取勝。”

大家都贊同此計。第三天會戰,岳家軍的餌兵退卻後,偽齊軍果然乘勢追趕,遭到正兵和奇兵的前後夾攻。郭德、施富等一千人當了俘虜,岳家軍奪得戰馬五百餘匹。魏汝弼等收殘兵逃回西京河南府。

牛皋率將官王剛等人,以步兵八千,在唐州方城縣東北的昭福痛擊敵軍,一直追至和尚寨,斬偽齊將馬汝翼,降敵軍一千人,得馬三百多匹

十一月十日,即岳飛渡江前五天,王貴率軍在離何家寨四十宋裏的大標木,與依山佈陣的五大王劉復主力軍激戰。劉復“務聚斂”,“乏遠圖”,“無他才能”,不懂用兵打仗,卻憑藉與劉豫的親屬關係,充當一軍的主將。他的兵力幾乎是王貴的十倍,卻不堪一擊,被殺得屍橫遍野,劉復本人匹馬隻身而遁。

岳飛率援軍到達前沿時,王貴的追兵已楔入偽齊控制的'蔡州地界。岳飛考慮到再次大舉深入的準備還不充分,決定先進軍蔡州,如能攻佔州城,則相機奪取,佈置完防務,再行班師。

岳飛領兵二萬前往,其中戰士一萬四千人,輜重兵、火頭軍等非戰鬥人員六千人,共準備了十日口糧。王貴、牛皋、董先、傅選、李建等將,都參加這次北伐。隊伍從夜間二更部署,三更出發,進逼蔡州城。顯然,這是一座守備堅固的要塞,一時不可能強攻急下。由於所帶糧食無法維持曠日持久的戰鬥,岳飛當機立斷,下令撤軍。

岳家軍的第三次北伐,按其規模和聲勢,都比前兩次小。淮西戰場有劉光世、張俊和楊沂中三部共同作戰,而從商州到信陽軍,地面更加遼闊,卻只有岳家軍單獨作戰。岳家軍少數前沿部隊承受金和偽齊大軍的突然襲擊後,很快由防守轉入反攻,顯示了這支雄師的威力。事後王貴和牛皋因“掩殺逆賊五大王劉復、李成等,累立奇功”,分別晉升為正任的棣州防禦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和建州觀察使。宋廷嘉獎岳飛的制詔中,也説這次北伐“加兵宛、葉之間,奪險松柏之塞”,“至於牛蹄之役,尤嘉虎鬥之強,積獲齊山,俘累載道”,此類文學性的描述,仍反映了實際情形。

關於歷史典故 3

在傳説中,織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兒,住在天河的東岸。她不但長得花容月貌,美麗非凡,而且心靈手巧,能夠織出各式各樣、色彩絢麗的錦緞。

玉皇大帝把這些錦緞賜給天上的各路神仙,神仙們都十分喜歡。玉皇大帝把其中質地最好的雲錦從黃昏時掛在西天,雲錦在人間上去就是美麗的晚霞。

織女天天從早織到晚,生活單調而乏味,隨着年齡的增長,她不由因辛勞寂寞而憔悴起來。有一天,玉皇大帝來到織機房中,見到女兒十分辛苦,心中很是不忍。於是,他與王母娘娘商量説:

“織女這孩子太辛勞了。咱們給她找一個如意郎君,讓她過幾天神仙伴侶的'日子才好。”

王母娘娘便提議把織女許配給天河西岸的牛郎。玉皇大帝同意了。於是,玉皇大帝頒下旨意,讓織女和牛郎即日成婚。

婚後,小兩口甜甜蜜蜜,如膠似漆,整天卿卿我我,形影不離。兩人有時候在岸邊飲牛,有時候在河中泛舟,有時去瑤池攬勝,有時去蓬萊訪友。這樣過了半年,織女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再也沒織出過一匹錦緞。

天上沒了雲錦,天空變得灰暗起來。玉皇大帝不時派人催討,但織女沉湎於愛情之中,不想再織錦緞了。

玉皇大帝不由大怒,他下令將織女抓回河東,關在機房織錦。沒有他的同意,不准她再和丈夫牛郎見面。

織女含着眼淚,上機織錦。淚珠滴在雲錦上,化成顆顆珍珠,閃閃發光。玉皇大帝看到帶珠的雲錦,知道這是女兒淚珠所化,也有所感動。於是,他下令每年七月七日讓織女和牛郎在天河上相會一次,其餘的時間仍分居河東河西,各司其職。

天河波濤滾滾,在河上怎麼相會呢?牛朗和織女知道後都十分憂愁。這事讓百鳥仙子知道了,於是在七月七日那天,召來成千上萬只喜鵲,搭成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橋上相會。

從這以後,每年七月七日晚上,喜鵲們都會飛來,搭起鵲橋。而在這一天,在凡間的人們仰觀夜空,就能看到牛郎星和織女星靠得很近很近。

後來,“烏鵲填橋”這一典故,又被簡化為“鵲橋”,用來形容幫助男女結合、夫妻團聚的善行。

關於歷史典故 4

馬革,指馬皮,指在戰場上死去以後,沒有棺木盛殮,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後來,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英勇作戰,拼死疆場。

這句成語見於《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東漢時,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馬援,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

有一次,馬援在外作戰凱旋迴京,許多人前來歡迎慰勞。在這些歡迎的人中間,有一個叫孟冀的.,也隨同眾人向馬援道賀。馬援説:“我總以為你要和我説什麼大事,怎麼也這樣隨波逐流地一味誇獎我呢?”孟冀笑了笑,沒説什麼。

馬援説:武帝時代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了幾百户的侯爵。我現在倒封了這樣大的地盤,賞過於功,能夠保住長久嗎?

現在匈奴、烏桓還不時侵擾北方邊境,我想自告奮勇前去討伐。作一個好男兒,就應當準備把生命犧牲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屍而歸,怎能躺在牀上死在妻子、兒女的身旁!

孟冀聽了馬援的話,不勝佩服,説:“這不愧是一個大丈夫呀!”後來,馬援擔任了隴西太守一職,率軍擊破先零羌,並一直在軍中征戰,直到六十三歲,病死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諾言。

關於歷史典故 5

這句成語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説:“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説:“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着説:“現在大王的廚房裏有的`是肥肉,馬廄裏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着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着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着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説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關於歷史典故 6

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遣,渡江而南的佔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閒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歎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麼説,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

這裏的江河之異,是指長江和洛河的區別。當年在洛水邊,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極興而歸,形成了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此時眾人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唏噓一片。王導及時打消了北方士人們的消極情緒。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歎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裏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 “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這次新亭酒會對東晉政權的建立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北方士人是組成東晉司馬睿政權的重要力量,此次酒會上王導打消了眾士人的萎靡頹廢之態。後來,眾士人團結起來,使東晉政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快建立起來。名相王導也被時人稱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關於歷史典故 7

貢茶得官北宋徽宗時期,宮廷裏的鬥茶活動非常盛行,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了滿足帝皇大臣們的慾望,貢茶的'徵收名目越來越多,製作越來越“新奇”。

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鄭可簡創制了一種以“銀絲水芽”製成的“方寸新”,這種團茶色如白雪,故名為“龍園勝雪”。鄭可簡即因此而受到寵幸,官升至福建路轉運使。

後來,鄭可簡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後來發現了一種叫做“朱草”的名茶,鄭可簡便將“朱草”拿來,讓自己的兒子待問去進貢。於是,他的兒子也果然因貢茶有功而得了官職。當時有人譏諷説"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

鄭可簡等兒子榮歸故里時,便大辦宴席,熱鬧非凡,在宴會期間,鄭可簡得意地説“一門僥倖”,此時他的侄子千里,因為“朱草”被奪正憤憤不平,立即對上一句“千里埋怨”。

關於歷史典故 8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而他雙手發抖的説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從此,他所掌管的區域全部劃入了樑朝的版圖。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吧!幾年後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樑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裏。”元慶和謹慎地説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説“大約有三萬人!”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

神色慌張地説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士兵們不情願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你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一樣!看來,你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貶農村養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

關於歷史典故 9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户農民家裏,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給孩子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羣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説:"好,就叫岳飛。願吾兒像這羣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衝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説:"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説,岳飛也沒動心。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説:"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説:"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着這一誓言。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説:"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後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正如他的詩中所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關於歷史典故 10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説:“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懸出一副大匾,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導幹部違規違紀,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倖心理作祟,總認為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

關於歷史典故 11

朱元璋野史中有一個比較著名的故事説的是他和常遇春之間的事情。朱元璋有個大臣叫做常遇春,常遇春結婚多年,妻子卻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朱元璋非常的同情常遇春沒有子嗣,於是從自己的宮中挑出了兩個面容姣好的宮女賞賜給了常遇春,常遇春十分感謝朱元璋,於是將兩個宮女都帶回了家,但是常遇春的原配夫人卻非常的彪悍,對朱元璋賞賜的這兩個宮女嚴加看管,生怕這兩個宮女和常遇春走近了,常遇春也是個怕內的主,自己也不敢多看兩個宮女一眼。

一次常遇春的夫人出門,這兩個宮女終於找到機會接近常遇春,一個宮女給常遇春洗臉的時候,常遇春看到這個宮女的手,於是就説了一聲:你的手好白。這麼無意的一句讚美也不知道怎麼就傳到了常遇春的原配耳朵裏,第二天常遇春就收到一個禮物,拆開一看發現竟然是那宮女的`手。後來這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於是他就派人殺掉了常遇春的夫人,並且將她剁成肉,做成菜給不知情的常遇春吃下,常遇春最後才曉得那是自己夫人的肉,後怕的他便得了癲癇的毛病,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有多暴力。

朱元璋與沈萬三的故事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沈萬三是元末時期的商人,在歷史記載中,朱元璋與沈萬三唯一的聯繫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嫉妒沈萬三的財富,一舉將其全家流放到了雲南。但是朱元璋與沈萬三的關係,真的只是這樣的嗎

朱元璋將沈萬三流放的這個消息,最早的記載是在《明史》裏面,但是這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因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為帝的時間是在1368年,而根據莫旦的《吳江志》改編的《吳江縣誌》中則顯示,早在1356年張士誠佔據吳會的時候,沈萬三就已經死了,如果是這麼算下來的話,朱元璋成為皇帝的時候,沈萬三就已經死了至少十二年了,所以沈萬三被朱元璋流放這種説法,顯然是不成立的,兩個人應該是從未見過面才對。

關於朱元璋與沈萬三的關係還有一個傳説。就是朱元璋曾經逼迫沈萬三出資建立南京城,最後因為沈萬三要替皇帝犒賞三軍惹怒皇帝。按照這種説法,沈萬三最少也要在南京住上一段時間,但是在他的親侄子沈漢傑的墓中,這個結論被推翻了,因為上面很明確的表示,沈萬三從來沒有在南京住過。

這也讓人不由得懷疑,朱元璋真的讓沈萬三修建過南京城嗎沈萬三真的提出過要犒勞三軍嗎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麼樣的,如今已經沒有準確的定論,換句話來説,朱元璋與沈萬三到底有沒有見過面,現在都是一個未知數。

朱元璋的廟號

朱元璋廟號就是太祖,也就是高太祖,許多人不能理解,所以我們必須簡單介紹一下關於什麼是廟號的問題。廟號是在西漢時期開始出現的,是在皇帝死後,在廟裏供奉他的時候的名稱。在隋朝之前的時候並不是每位皇帝都有廟號的,只有有功德的皇帝才能夠有廟號。唐朝開始的時候每位帝王才有了廟號。那麼朱元璋廟號為什麼是太祖而不是高祖呢一般情況下作為開國皇帝一般去世之後的廟號都是高祖,比如漢朝時候的劉邦,他的廟號就是漢高祖,李淵,唐朝時期開國帝王廟號就是唐高宗,但是朱元璋卻要求自己的廟號太祖,主要就是因為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幾乎每一任皇帝廟號都是高祖。朱元璋為了顯示自己的功德,更為了與那些帝王區分開來將自己的廟號定位了太祖。在封建社會皇帝的廟號與疆土的大小還有皇帝的功績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皇帝是可以自己決定的。

朱元璋廟號就是太祖高皇帝,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太廟裏面供奉的就是太祖高皇帝,在之後的王朝中很多開國帝王都以太祖作為廟號。

關於歷史典故 12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説:“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説,“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説:“你什麼也別説,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説:“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説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關於歷史典故 13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的陰曆9月29日,唐太宗李世民來到慶善宮舉行宴會,而且還在宴會上吟詩作賦,有娛樂節目,參與宴會的不是皇親國戚,就是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慶善宮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選擇這樣的宅子舉辦宴會,也可以説是比較隨和的私人宴會。

當然,氣氛隨和不等於隨便,排座次就有講究。當時參與宴會的有同州刺史尉遲敬德,就是隋唐名將尉遲恭。尉遲將軍的分量大家是知道的,在唐太宗開創江山的武將當中,尉遲恭和秦叔寶、程咬金等都是位置居前的大功臣,李世民當年被單雄信追殺的時候,是尉遲恭及時出馬救主,將單雄信打下馬,讓李世民免了一難。這個不僅“説唐”裏有,正史裏也有。

然而,這天居然有人坐在尉遲恭位置的上頭,老尉遲將軍講話很不講客氣,衝着那人吼:“你立了什麼功勞,居然敢坐在老子上面。”

坐在尉遲恭下頭的任城王李道宗出來好意勸解,沒想到尉遲恭不領情,掄起拳頭對着李道宗一頓狂扁,尉遲將軍一手好拳棒,李道宗不一會就滿臉烏青,最嚴重的是,眼睛都幾乎被揍瞎了。

李道宗是唐太宗堂弟,也是大唐的開國功臣,李世民看着自己的老部下毆打自己的堂弟,那滋味不好受,於是宴席也不開了,很不高興地打道回府。

李世民沒有公開處分尉遲老將軍,而是私下裏給他上了一堂歷史課:“我過去對漢高祖誅殺功臣的事,是持否定態度的,我誠心誠意地希望和你們這幫文武功臣一起保守這富貴美好的.生活,子子孫孫綿延不絕。不過,今天你是鬧得過分了點,你任職以來,不良記錄也不少,看老兄你的表現,我才明白漢高祖殺韓信,將彭越剁成肉末,也不能説全是漢高祖的錯。咱們大唐立國,講究法度,其實就是賞與罰。你該有什麼待遇和恩寵都給你了,非分的你就不要去痴心妄想了。希望老兄你好好自勉,努力加強修養,不要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尉遲恭天不怕地不怕,但還是怕老大,從此,他就收斂了很多。史載他後來天天在家裏練仙丹打坐,安享晚年。

唐太宗這番話多少帶點威脅,然而他對待老下屬的方法還是很得體的,他沒有選擇在公共場合批評,照顧了尉遲恭的面子,選擇在私下裏進行教育,讓他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也沒有直接説要如何處理,而是引用歷史上的往事進行旁敲側擊,可以説仁至義盡,對得起尉遲恭的功勞,也對得起大唐的法度。

關於歷史典故 14

漢朝有個劉姓書生,上京趕考的時候路過華山,準備登山一遊。山上有一座神廟,廟裏供奉的是一位美麗善良的神女—華嶽三娘。

三娘被王母派遣到此地一直孤獨寂寞,這一日有人路過當然喜不自勝。化成一尊塑像。劉書生進入神廟大殿,看到神女塑像,立即被深深吸引住了,暗想如果能取到這樣的妻子改多好。想到此處百感交集,提筆在牆上作詩一首。三娘見書生清秀俊朗文采斐然,心裏也特別喜歡。雖然也知道這是違反天條的事情,但是她還是抑制不住自己心中噴湧而出的愛情。

終於化成了凡人,追上劉書生,與其結為夫妻,自是恩愛無比。後來三娘懷孕,而書生還要去考試,只能暫時分別,書生送給三娘一塊祖傳沉香,要三娘以此給孩子命名。後來三孃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這件事,將三娘壓在華山下的黑雲洞中。而神物寶蓮燈也落入二郎神的手中。

後來產下了沉香,託人送到了劉書生手中。等到沉香十六歲的時候,劉書生將整件事情説給他聽。沉香決定上天救母。

關於歷史典故 15

六月初,張憲和姚政率前軍與遊奕軍直抵光州,往東北的順昌府方向疾進。由於順昌府於十二日解圍,張憲便揮兵折向西北,擊破敵軍,襲取蔡州,為岳家軍此次大舉北伐,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岳飛當即委派馬羽鎮守蔡州。

牛皋的左軍也接着出戰。十三日,在京西路打敗金軍,兵鋒直指汝州。牛皋率左軍攻克他的故鄉魯山等縣,又揮師東向,同大軍會合。

二十三日,統領孫顯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大破金朝裴滿幹夫長的部伍,實際上是對淮寧府作了一次試探性的'軍事偵察。

閏六月,岳家軍經過集結和準備後,又發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勢。

十九日,同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張憲指揮傅選等將,在離潁昌府四十宋裏的地方,同金朝的韓常軍對陣。韓常軍被殺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張憲麾軍追奔逐北,在二十日奪取潁昌府城。

二十五日上午,踏白軍統制董先得悉金軍自本府長葛縣(今河南長葛市)來犯,即同遊奕軍統制姚政出城迎敵。在城北的七裏店,金酋鎮國大王、韓常和邪也孛堇率六千餘騎,已經擺開軍陣。顯然,由於得到開封府金軍的增援,韓常企圖奪回潁昌府城。董先和姚政率部分頭直搗敵陣,雙方激戰一個時辰,金兵終於敗退。岳家軍追殺三十幾宋里路,方才收兵。張憲麾軍收復開封以南地區,戰果輝煌;另一支岳家軍,則在提舉一行事務、中軍統制王貴的指揮下,又接着向開封府以西的地區進軍。

一十五日,王貴派遣的將官楊成等率兵前往鄭州。金軍萬夫長漫獨化帶五千餘騎出城迎戰,岳家軍掩殺敵人,一鼓作氣,攻克鄭州。二十九日,準備將劉政又率兵突入開封府中牟縣(今河南中牟縣),夜襲漫獨化的營寨。岳家軍殺死很多敵人,奪得三百五十多匹戰馬,一百多頭騾、驢,還有大量衣物器甲,漫獨化本人生死不明。

中軍副統制郝晸統領軍馬,直指西京,在離河南府城六十宋裏外紮營。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糧軍”,五千多匹戰馬。七月一日,李成發幾千騎前來挑戰。郝晸命將官張應和韓清指揮馬軍迎頭痛擊,神速地追殺到西京河南府城下,郝晸也鼓率全軍為後繼。李成心膽俱裂,連夜棄城狂逃。岳家軍於翌日光復了西京河南府。在不足半個月的時間內,岳家軍凱歌猛進,席捲京西,兵臨大河,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開封府外圍的作戰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dd31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