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熱門】歷史説課稿4篇

【熱門】歷史説課稿4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説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歷史説課稿4篇

歷史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冷戰局面的形成》。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以及九年級學生學情,按照新課改的理念,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展開我今天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冷戰局面的形成》是冀教版國中歷史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第四單元的12課,主要介紹二戰後國際關係中最為重要的美蘇關係。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極具現實意義的政治關係史,對學生今後正確認識、分析複雜的國際關係的能力的培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課在世界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並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道鐵幕演説,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和華約建立的事實

2、能簡述冷戰局面的形成過程,知道冷戰的表現

3、能正確認識冷戰的影響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課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

這是戰後“冷戰”的根源,同時也是學習本課乃至本單元的基礎。

難點:對冷戰的理解。這是因為九年級學生受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很難全面認識和正確把握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

 四、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現今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根據“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並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主要採用:引用法、合作討論法、圖片展示法、問答法。

(二)學法

並根據九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使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提問(4分鐘)

為了更好地鞏固知識,利用課前5分鐘給學生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然後提問重點問題,使學生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二)導入新課(5分鐘)

節選紀錄片《突破柏林牆》為導入,通過震撼的畫面,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通過一系列設問激發學生思考,並通過丘吉爾對戰後國際關係的幽默形象比喻,進一步過渡到本課學習。

(三)講授新課(25分鐘)

本節課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及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按照本課內容,我的新課講授將分三部分展開。

第一部分:冷戰政策(是本課重點)

1.首先運用多媒體展示這一部分脈絡框架,給學生兩分鐘時間,據此再次熟悉課本內容。然後由老師以組為單位抽選學生回答部分框架內容。通過此環節使學生熟悉課本內容,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

2.框架補充完整後,我將引用兩段文字材料,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冷戰的原因。採取小組搶答的方法讓學生回答,其他小組可以補充完善。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 引用材料,使學生通過閲讀思考後自主歸納冷戰具體內容,並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歸納總結出第一部分具體內容。在此過程中老師巡視,參與討論並個別指導。在學生歸納發言的基礎上,着重講解“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華約”。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對美蘇爭霸意義的分析與啟示的昇華。

讓學生討論歸納(PPT)出美蘇爭霸的影響,培養他們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然後我再對美蘇冷戰的啟示進行昇華。

(四)小結鞏固(5分鐘)

依據本課的結構,通過知識框架表進行小結。我先把知識框架打出,學生看書。然後要求學生閉卷回答。這主要是考慮到短時記憶的效果比較好,再一次的回憶會讓更多同學記住更多知識點。

(五)隨堂檢測(5分鐘)

在PPT上依次顯示五道選擇題,一道材料分析題,根據題目難易層次,選擇不同的學生回答,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並瞭解他們知識掌握情況。

(六)佈置作業(1分鐘)

通過適當的課後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查漏補缺,我通過批改作業認識到本節課教學疏漏處,於下節課開頭進行復習鞏固時可以完善。

 六、板書設計

我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並要能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七、教學反思

我以圖文資料、創設情境等方法指導學生分析美蘇關係的微妙變化,之後設置問題開展課堂討論辯論,鼓勵學生開放思路,並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然,在正式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不足之處,我會及時進行反思。

歷史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美國內戰》一課在繼《美國獨立戰爭》之後,介紹了獨立後的美國領土的擴張,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及其激化,內戰爆發概況及其結果。其中領土擴張和內戰是重點,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問題是難點。基於當今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我考慮採用以下教學程序及方式處理本課教材。

二、教學流程:

1、導入回憶

通過屏幕展示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提出問題,在提問回憶的基礎上,老師再繼續追問,設置探究的問題情景,導入新課,這樣通過舊的知識提出新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接受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2、探究

①讀、探、議

讓學生快速閲讀課文並思考導入時提出的探究問題,即:獨立後的美國在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中還存在着什麼內部障礙?然後小組討論,再讓學生髮言,交流討論結果。通過該環節,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分析歸納,獲取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讀全文,找障礙,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書上沒有明確的指出障礙是什麼?這是要靠通過讀全文,分析全文內容後才能得出結論的,這時安排小組討論,既可以打破讀書時沉悶的課堂氣氛,更能加強學生的合件能力,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老師可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出獨立的美國還存在着領土狹小,南北矛盾等障礙,培養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教材的能力。

歷史説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主要分析了亞洲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其經驗教訓對今天改革開放的中國有很強的借鑑作用。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分析、掌握新加坡、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學生預習、按小組收集、整理相關歷史材料;

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全班同學按“東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四個方位就座,並各派一代表發言,分析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和解決的辦法;

分析、討論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評選本課最佳小組。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亞洲經濟發展,使學生認識:要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培養其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民族責任感。通過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鬥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鬥爭的精神。

(三) 重點、難點

重點:亞洲各地區經濟發展原因、特點;

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難點: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依據: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地域廣闊,亞洲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都有可能在中國出現,故學習他們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對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任重道遠,故定為重難點。

二、 教法學法

1、 學情分析:

本校是三級達標的農村完中,學生基礎較差,但是經過一年半的高中學習,已初步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分析、歸納能力有所提高,自學能力增強。

2、 教法學法:

依據本校學生實際,結合三維教學目標,本課採用“情境教學模式”,模擬召開“21世紀亞洲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教師

充當主持人,學生採用“角色扮演”法分小組扮演亞洲各地區代表,討論、總結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概況、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最後集體討論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自由發言,就“亞洲經濟的發展戰略”提出設想。全班學生按個人特長,自願優化組合,分成四小組,儘量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各具特長,資源配合均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

三、 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理念、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21世紀亞洲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開幕式 播放音樂《亞洲雄風》並展示亞洲相關圖片;

作簡短的“研討會”開幕式發言。 四小組分別按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行政區域位置呈半圓型就座。

感受“研討會”氛圍。 通過播放音樂和圖片,創設課堂學習氣氛。

教育實驗表明,採用“非正式座位模式”,能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交流,是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最好的環境。本課把學生分成四組按亞洲行政區域呈半圓形就座,營造“研討會”氣氛,利於學生合作、交流。

學習新課 展示亞洲經濟發展情況(主要有新加坡、韓國、印度、西亞等)

主持並作簡明的鼓勵性點評

四小組各派一代表按亞洲經濟發展順序依次上台發言,總結該地區經濟發展概況、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 心理實驗表明,良好的教學環境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成果和感情。本課採用“角色扮演”,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限時三分鐘,展示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欲、表現欲,發揮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自主學習。

通過課前預習、收集材料,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通過分析、歸納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新課小結 討論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結合日、中兩國經濟討論並評議解決的方案。

研討“當今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亞洲經濟的發展戰略”

組織指導

各組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提出存在的問題;

大會綜合各組提出的問題列出帶普遍性的重要問題供大會集體討論、自由發言解決方案。

就“當今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亞洲經濟的發展戰略” 自由發言,提出設想。 教育實驗表明,“討論學習法”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開拓思路、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激發學習熱情、加深印象,鞏固已學過的知識;並有利於增強口頭表達能力,是一種帶有啟發性、研究性的學習方法。本課通過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自由發言,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展示個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其關心時勢,明確自己所擔負的時代責任感,培養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高瞻遠矚的預見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從而實現歷史的最大功能 ——“以史為鑑”、經學致用的目的。

學習評價 評選最佳小組 公佈評選結果;作鼓勵性的簡明、個性點評。 各組上交平分表;

統計各組得分情況。 採用過程性的學習評價制度,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課改的一個要求。

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有如下特色:

1、 以學生為根本,貫徹“生本教育”: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體現教學創新,在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體現學生自主性學習。

2、 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如歷史自學能力、材料收集整理能力以及集體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 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學習亞洲經濟發展,使學生認識:要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培養其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民族責任感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鬥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鬥爭的精神。

4、 把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帶入課堂:本課研究性學習體現在預習中的收集整理材料、學習中的發現問題、討論中的解決問題等,做到“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有利於歷史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

5、 針對“小組討論式”學習中容易存在的幾個瓶頸問題如:材料的收集整理、語言表述中的照本宣科、口語化,以及討論不充分、個別學生作“壁上觀”等現象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嘗試性突破:首先,各小組優化組合,儘量使小組各成員呈優勢互補組合;其次,學習過程中採用小組互評方式,制定面向全體學生的平分表(見下表),對學生每一個活動環節進行量分,通過這種競爭性的評分機制,促使全班每一位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

綜上所述,本課通過“情境教學”、學生自由討論、發言等,使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三維課程目標得到了較好體現。

歷史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動盪的中東地區》是選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的一節課。本課內容緊緊圍繞一個主題——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按照一條線索中東動盪局面的產生——動盪局面的頻仍——動盪根源的複雜性展開敍述。層層推進,逐步深入。

二戰後,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為世界兩大主題,世界大戰短期內不會爆發,但地區衝突成為影響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東問題尤為突出,它集中了戰後國際社會的各種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經濟、地緣……任何構成混亂與動盪的因子都能在中東發現其淵藪,這也是中東問題至今懸而未決的癥結。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中東矛盾的複雜性這一關鍵問題。解決好了這一問題不僅有利於學生對二戰後世界政治局勢的把握,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中東地區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地理課中已有所涉獵,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關於中東問題,多數學生對其動盪表象很感興趣,但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對動盪局勢的成因、後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貼近歷史。並設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啟發學生去思考,達到認識上的提高。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根據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及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中東地區在地理、交通、經濟方面的重要價值;知道為解決中東問題作出過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掌握中東戰爭的基本概況。

(2)在收集並運用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整合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並通過討論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理解中東問題的複雜性,提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析中東戰爭的嚴重後果,認識到衝突與戰爭最終受害的是廣大人民,戰爭不是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樹立和平觀念,認識到生命與和平的可貴。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掌握中東戰爭概況、認識戰爭的嚴重後果

2、理解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

【確立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知道中東戰爭,認識戰後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通過對歷次中東戰爭的分析,不僅可以準確把握中東政治局勢的特點,而且為理解中東問題的複雜性作了鋪墊。而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是中東局勢動盪的重要原因,也是中東問題難以順利解決的癥結所在。

難點:分析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

【確立依據】中東地區戰火頻仍,其原因錯綜複雜,而九年級學生知識儲備有限、理性思維能力不足,讓他們有條理的分析交織在一起的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教法與學法

本着以學生髮展為主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對本課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創設法: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2、探究式教學法:設計恰當的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標籤: 説課稿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gvvn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