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優秀評課稿15篇[優秀]

優秀評課稿15篇[優秀]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評課稿15篇[優秀]

優秀評課稿1

活動形式:聽評課

主講人:鄧海轉

評課人:孫建磊

主題:切準知識銜接點,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時間:20xx-11-19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鄧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四年級數學上冊關於"口算除法"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從整體上看,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都給出了相應的證明和解釋,讓學生能夠真正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進行口算,教師的講授給人最大的優勢就是點點滴滴就能夠從課堂上滲透出來,整堂課的講解其實也訓練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2、從知識點的引導上做了很好的鋪墊,以一個環節是從數的四捨五入法改寫成整十數,為後面的估算口算做了很好的準備,讓學明白估算的基本過程,又讓學生用仿照的説法練習語言描述,知道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從而很好的做了知識的界定。

3、在針對題的口算中能夠及時總結出計算的特點,讓學生明白計算中的.幾個重點內容,而且注重方法的多樣性,從一個80÷20的口算中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以及給出了驗證,最後有得出了這種口算的計算特點,再從一個特點得出拓展應用。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在給出被除數和除數末尾同時去掉相同個數的0,商不變時,應該強調一下80÷20=8÷2,給出過程讓學生明白去掉零後是多少,知道計算的便捷性。

2、在給出計算的不同方法後,其實沒有必要比較哪種方法快,而且給出了計算式40÷20也不易比較,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方法的多樣性。3、整節課教師的教學過於細,講的多,學生練習的少,前面用了太多的時間來講解,其實對於口算主要是讓學生知道計算的方法後,進行大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速度。

優秀評課稿2

聆聽了林紅萍老師執教的《母雞蘿絲去散步》閲讀指導課,深受感觸:

一、感受繪本畫面的魅力,體驗觀察、想象帶來的快樂

優秀繪本中的圖畫是圖書的生命,它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着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藴與感覺。圖畫引導着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佩特。哈羣斯的成名作。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簡單流暢。《母雞蘿絲去散步》全書只有非常簡短的八句話,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頁才出現。這是一本純粹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成功範例。林老師恰如其分地抓住了繪本的這一特點,引領孩子們“用心看圖,體驗心情,放飛想象”,在笑聲中理解畫面內容,感受着繪本畫面彰顯的獨特魅力,講述出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故事,把這個無聲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笑聲不斷的故事,從而“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堂其樂融融。

二、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

閲讀是孩子個性化的行為與體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每一個孩子由於其家庭背景、文化素養等方面的不同,對於文本的閲讀與感悟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保護和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不能搞一刀切,多用“疏”切忌“堵”。林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三、讓“閲讀”成為孩子真正“快樂的事”。

總能發現一些孩子不喜歡課外閲讀,把閲讀當成了一種任務,併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究其原因是他感受不到閲讀帶來的快樂,缺少一種身心愉悦的體驗。如何讓孩子愛上閲讀,並樂此不疲?這與老師推薦的書目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母雞蘿絲去散步》這個故事,選擇的故事內容非常有趣並令人發笑。當釘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時,你會笑!當狐狸一頭栽進池塘裏時,你會笑!當狐狸扎進乾草垛裏時,你會笑!當狐狸被面粉埋住時,你會笑……這麼有趣的故事,怎能不吸引孩子呢?課中,林老師一一展示繪本的插圖,再配上林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讀,還原故事情節,孩子們又一次走入文本,沐浴閲讀帶來的身心愉悦。這麼快樂的事,孩子肯定願意去做。於是,老師又適時推薦其他繪本,此時的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閲讀。這種閲讀引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優秀評課稿3

一、説教材

《遊子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全詩語言自然質樸,表達了母子之間濃濃的親情,讚美了偉大的母愛。

設計理念

本課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抒發真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新秩序,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本設計力圖體現以下幾方面:

1、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積澱語感,在讀中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感情。

2、從圖入手,創設情境,破疑解難,體會情感。

3、以合作小組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後結合課文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昇華愛母親的情感,並轉化為實踐行動,指向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學習詩歌,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難點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受母親對詩人深切的愛及詩人對母親的感激、思念。

二、説學情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學習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基本上能夠做到讀詩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能夠從課外查找資料,藉助工具書及課文的註釋,理解古詩,領悟詩情,因此他們理解本首詩並不難,主要是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他們學以致用,付之行動,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和回報。

三、説教法、學法

教學中以創設情境、合作學習、誦讀感悟等形式, 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興致盎然地學習。結合課文內容,體現綜合設計,昇華愛母親的情感 ,並轉化為實踐行動,指向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説教學程序

(一)、感受生活,激起生活體驗

教師激情導入,採用語言生動描述,引導學生説説自己心中的母親。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引發情感體驗

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看圖描述畫面內容,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聲情並茂的讀詩,交流讀詩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談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圖文對照,想象詩境,現代與古文的對比,讓學生置身於古文中去品味詩中的情感,更深化學生對本詩的體會。]

(三)、欣賞交流,加深心靈體驗

讓學生朗讀與想象相結合,理解詩句,學生抓住“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句 來體會母愛的無微不至。讓學生讀中體會,理解母愛的偉大,教師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對照圖畫,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感能力,感悟母愛的偉大。]

(四)、發掘人文內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在讓學生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發展了學生的自主性。

(五)、拓展延伸,運用語言。

讓學生説説平時母親是怎樣關心、照顧我們的,我們又應該怎樣報答自己的母親?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五、説板書

我把孟郊的詩句以對聯的形式出現,突出詩歌重點,體現了詩歌的思想感情。板書 簡單明瞭,概括性強。

  20xx、11、4

優秀評課稿4

今天,有幸聽了劉培培老師《春雨的色彩》一課,這雖然只是一節常態課,但劉老師講得非常精彩,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下面就這節課談一點兒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就教材分析,這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春雨細如絲。像春姑娘紡出的絲線,輕輕垂下;春雨柔絲似水,像乳汁一樣哺育着世間萬物,使大地呈現出勃勃生機。春雨美如畫,染紅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峯,繪綠了秧苗。春雨是無色的,但卻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劉老師講得也是詩情畫意。

優勢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導入這一環節,教師利用了一個《小雨沙沙》的視頻,然後説: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關於春雨的童話故事,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學生在欣賞中很好地激起了學習的興趣,使整個課堂學習氣氛活躍。

優勢二:自主合作讀句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老師把學習的權利充分還給孩子,採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如:自由認讀、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齊讀。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隨機認識生字,由扶到放,由易到難,反覆認讀、鞏固識字。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熟字加偏旁或換偏旁的方法記住生字,來鞏固識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優勢三:朗讀感悟體會情趣

朗讀是國小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途徑,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老師拋出主研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以後,學生充分自學、討論,教師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教師導學上,能夠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引導學生邊想象邊朗讀課文中小動物的對話,通過不同方式地讀來體會小鳥們的天真、活潑、可愛,體會春雨的輕柔、歡快,體會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環節中,學生戴上頭飾,興趣極濃,踴躍參與,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嘗試着去讀,讀出感情和語氣。這樣,不但鍛鍊了朗讀能力,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優勢四:拓展思維啟發想象

教學最後時讓學生回答“你眼中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這個問題,老師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以玉蘭花和迎春花這兩種春天最常見的花為例,激發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課文進行仿寫,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通過觀察春雨的課件,來體會在春雨的滋潤下,大地變得生機勃勃。在老師的大膽鼓勵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個性得到了張揚。

待研究一:

如果説有什麼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學生思維要繼續開拓,可以結合學生的前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尋找春天,看看春天哪些事物發生了變化,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學生有了生活經驗,在最後一個環節就會暢所欲言,不會覺得陌生。

待研究二:

“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這個問題可以説簡單,也可以説比較深奧,但是針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該如何去引導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重要,老師不必去深究,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感受課文中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優秀評課稿5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已有的經驗體系之上的建構成過程,這一過程必須由學生親身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學生要以探究者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自主探究,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將學習過程作為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

本堂課教師一開始就將《橋》與先前學過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相比較,找一找相同之處,讓學生回顧已有的舊知,並加以喚醒、激活,為新知的順利“接枝”作好鋪墊。整堂課思路清晰,教師語言不多,卻能通過研究文本中洪水的猛烈以及村黨支部書記外貌、動作、語言等,讓學生通過朗讀、標點的比較等方式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村党支書身上的優秀品質。

感謝這次教研活動,讓我瞭解了自主鈎建這樣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但也許是高段的緣故,整堂課感覺氣氛稍顯壓抑,特別是學習洪水部分時,學生一開始讀相關的`句子,語氣平淡,教師一再引導,強調把你感受到的洪水來臨時的感覺讀出來,甚至播放了洪水的視頻,可結果一直不理想,畢竟孩子沒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在播放錄像時範讀,讓孩子有視覺、聽覺的直觀感受,再來讓學生讀出洪水的氣勢,效果可能會好一些。十分欣賞後來師生共同合作讀關於老漢語言、動作等語句部分,教師親自引讀效果很好。教師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於學生的回答總是抱以肯定的態度,這對學生來説起到了相當大的鼓勵作用。但當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還沒有領悟到村党支書身上高尚的品質時,用了“大義滅親”這樣不當的詞語,教師卻仍千方百計遷就學生,説他説的有理,實在有些牽強。

整體上來説,整節課結構嚴謹幹練,思路也很清晰,從文本的學習到拓展訓練,充分體現自主建構這樣的教學理念。

優秀評課稿6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再次讓我們領略到田老師的風采。田老師的課跟她的講座一樣精彩!雖然田老師給我們展示的一個教學片斷,但是卻魅力四射。

首先,我們看到,課伊始,情已生。開課時,老師用她那親切、熱情的話語征服了學生,凝聚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中我們更感受到田老師那不同凡響的課堂藝術,導語的過渡自然流暢,評價語言的貼切、適當,讓課堂的學習氛圍總是那樣的和諧、融洽。

其次,教學設計的精彩,以克林頓的話導出奇蹟,緊扣奇蹟品讀長城的`句子,感受了民族的自豪感,最後還是以克林頓的話結課,昇華了奇蹟,從孩子們朗讀中,我們感受到這不僅僅是克林頓的話,這也是孩子們心中想説話。可以説教學線索非常清晰,重點突出。

第三,田老師通過一畫面的欣賞,情境創設,使朗讀的指導不着痕跡又那麼順理成章。並且朗讀層次分明,首先,老師指導學生抓住“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瞭解長城的待點,讀出長城的雄偉壯美,這是第一層次。然後,老師又設計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想想看,這樣一座前不見到,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築?又需要多少條石和城磚?當時,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着什麼?)通過聯想,瞭解長城的建築,讀出民族的自豪感;第三層次,瞭解長城的歷史,理解“不朽”,指導學生深層次地感悟長城,突出長城的不朽。

四、語言文字訓練紮實。在課中,將“穿行”換成“爬行”可以嗎?通過換詞比較,幫助學生理解,在這作者是在飛機上看長城的,用穿行更恰當生動。另外在教學起伏這個詞的時候,老師非常注重詞語的積累:山峯可以有起伏,長城可以有起伏,那麼還有什麼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麥浪)有時候,心情的變化,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有起伏。師: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語文,積累詞語,這叫舉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學習的竅門。(還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我覺得今天田老師給我們展示一個真實、樸實、紮實的語文課例。

優秀評課稿7

餘奕老師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冊第五章第四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上進行的,因而在教學時,能積極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設計問題情境,培養自主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以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談話、討論、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識聯繫

張老師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創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和推動學習者的認知活動、實踐活動和情感活動,從而更容易理解這部分知識,能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從細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結合分化的特點、遺傳物質是否改變等層層推進,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形成知識框架,體驗成功之感。

二、設計問題情境,培養自主探究

張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然後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建構新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首先是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什麼是細胞增殖”,“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怎樣變化”“有絲分裂的`意義是什麼?”等。從而引出在自然狀況下正常生物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後遺傳物質未有改變但因執行不同的功能而發生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然後再由此引入新課細胞的分化,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的共同探討來概括細胞的分化的特點的內容。

三、科學設計練習,注重能力培養

張老師通過自己設計練習,形成一定的梯度,層層推進,採用啟發誘導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掌握好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達到了教學目的。

優秀評課稿8

傅聯英:上午聽了葉老師的作文課,這是一堂氛圍輕鬆的作文課,課題新穎。教師語言親切,引課自然,本節課教師重視了口頭作文的訓練,通過教師得當的引導,學生都愛發言,述説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主題由於不是單元教學內容,所以較為空泛。

伍麗萍:老師抓住了人物動作、心理、語言進行了作文教學,準備充分,親和力強,還結合學生自己身邊發生過的同年趣事教學,有講有練,如果老師在教學中能少點“扶”,多點“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上,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説話和寫話的評價,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聆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闊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

熊碧玉:葉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以“習作情感”為主線,及時點評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選擇內容,進行指導寫作。讓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會寫作,敢於寫作,喜歡寫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給孩子多一點的.思考時間就更好了。

魏偉燕: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中,課堂進行的自然流暢,教師緊扣主題,循循善誘,積極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並及時的做出有針對性的點評,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優秀評課稿9

《恐龍》是它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説明方法進行具體的描述。那我們在教這樣的課文時應該如何去教呢?

龐老師的課,給我了很大的啟發。雖然板書的.內容很多,但給人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特別是講恐龍的形態時,深入淺出的讓學生明白了,打比方的好處和怎樣打比方。比如講樑龍像移動的吊橋時,老師先出示關於吊橋的圖,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動經驗,來理解打比方的好處。最後還總結了打比方的方法(要用熟悉的、相似的來比方)學生頓時就明白瞭如何給一個事物來打比方。我覺得此處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掌握了一種方法,讓學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值得我今後去學習。

還有一處在講解劍龍時,學生對於“劍”和“箭”區分不清,老師還是先通過圖,然後再通過偏旁讓學生學會區分,不僅理解掌握好了詞語,還教學生學會了辨析詞語的一種方法。

讓學生在這樣一篇知識性短文中,也感受到學習語言文字的魅力。

優秀評課稿10

聽了鄭老師的作文指導課《童年趣事》, 深深地體會到:習作指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內容”入手,打開學生思路,而不是大講寫法,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如果一上來就用範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作文開始宜“放”,有人對自由表達用了個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飛”,教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説,學生才可能“飛”起來

同學們在七嘴八舌的“説”中,使“材料—語言—思維”呈動態積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躍,學生樂於表達,易於動筆,促進了寫的醖釀,作文不是平淡的乾巴巴的訴説,而是學生特定情景下內心的真實寫照,有所聞就會有所思,有所思就會有所情,有所情就會有所文,藉助作文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凸顯喜怒哀樂,應是我們作文教學追求的高級形態。

通過所説材料,學生弄清楚了所謂趣事,一是充滿快樂的開心事,二是天真幼稚的傻事。所選的事情有的可以反映童心之趣,有的可寫行為之趣,也可以寫語言之趣。或者性格之趣。讓學生明白要緊扣“趣”字選材,把人物當時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寫出來,這樣就能寫生動,寫具體。這樣適時的降低了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説,有趣事可寫。即使是學困生,雖然語句有的'不通順,但事情卻真實有趣,確實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泄與流露。聽着學生異彩紛呈的構思,天真有趣的傻事,把在場的師生逗得捧腹大笑,我想這樣寫出的作文,老師批改起來也是一種享受吧。

另外我還有一點自己不成熟的建議:

一直以來範文該不該出示,在寫之前出示好還是寫完之後出示好,一直是人們爭議的話題。我自己認為:範文的出現,對於一些學困生和中等生,起個引領作用,他們在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手之際會根據教師出示的範文,打開思路,明確怎樣安排詳略,怎樣扣題寫。但是對於一部分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而言,完全沒必要。如果一上來就用範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思維。

我就想:如果我們每次作文課都能這樣以情喚情,打開心扉,暢所欲言,我們的作文課將永遠陽光燦爛,充滿歡笑!

優秀評課稿1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我也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斷地摸索着、嘗試着,讓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研究的樂園。《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課文,特別是文中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使人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愉悦的微笑。

三年級的孩子還有些好動,還很難在課堂四十分裏做到始終如一地專心聽講。這就要求老師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調動孩子研究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平和、輕鬆的氛圍自主研究、學會研究。

本課教學後,我感覺自己在如下幾方面還應努力改進:1、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應再合理清晰些,做到層次清楚,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和研究能力。

2、還應多留給學生一些朗讀課文的時間,這樣有助於孩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只有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才能讓孩子在課堂有興趣説話、敢於説話。

3、三年級的字詞教學雖然不再佔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但也應畫龍點睛,該注意的地方在教學時,要確實起到給孩子一個提醒的作用,幫助他們記憶字詞,尤其學困生,不能流於形式,一帶而過,這樣孩子還是沒有記住。

4、三教學中開始滲透有關文章主要內容的歸納,對於剛進入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説,準確的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確實不容易,我在引導孩子歸納的時間還應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提示語言不宜過長,使孩子仍無從下手,歸納不到位。

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研究和改進自己的教學,虛心向領導和教研員老師請教,使孩子們在我的語文課堂上能實實在在學到受益終身的語文知識,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

優秀評課稿12

今天,徐老師執教了八年級第二單元作文《尋覓春天的蹤跡》寫作課。整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去發現春天,訴説春天,描繪春天。本節課給我感觸較深的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自然,富有詩意。徐老師引用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富有詩意。

出示圖片:校園春景,運動會場景,讓學生感悟春天,回顧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所發生的事情,然後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自然導入,學生思考寫作素材,併為後面的寫作環節做口頭訓練。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精闢,優美。對於學生的口頭描繪,徐老師給出這樣的評價:“在你眼中這是一個詩意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團結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真誠的春天”,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評價語言精練,概括性強。

三、對作文題目進行審題指導,引導學生確定不同作文題目的`不同側重點。使學生明確“我眼中的春天”側重寫景,“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裏”側重記事。

四、引導學生賞析名家名作,從中學習寫作方法。

從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讓學生學習到寫景文章要注意:1、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繪景物,可以讓景物更加生動

2、注意詞語的精雕細琢3、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

賞析“綠絲帶”片段,描寫運動會的片段,引導學生明確寫“在

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裏”要1、結合題眼2、情景理的融合3、記敍要結合自身經歷4、要注意品悟生活

這些寫作方法的指導精準到位,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開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對於本節課的建議:

1、對於第二個作文題目的片段賞析,所選取的“綠絲帶”片段材料稍有難度,應當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2、短短40分鐘的作文課,給學生的展示環節留下了遺憾,學生沒有互相交流的時間,如果能給學生留出組內作品交流、組員相互修改,效果會更好,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會得到提高。

聽後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的一大難題,聽了徐老師的課,收穫很多: 徐老師授課語言精練優美,對學生的評價充滿智慧,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系統精到,這些環節值得我認真學習和研究。

另外,如何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優秀評課稿13

老師教態親切隨和,古詩鑑賞考點的剖析有條不紊,教學任務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的學習反饋較好。教師聲音悦耳、語言活潑,有效地調節了課堂氣氛。教學環節銜接自然,品詩的意味比較濃郁。

值得借鑑的地方:

(一)從目標定位來看,教師的古詩複習課都把目標立足於“讀懂古詩詞”,符合學生學習規律。但日常的古詩複習中,不少語文教師是忽視了“讀懂”這一必需的環節,而直接進入“鑑賞”,使學生對詩詞的感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觀點,進而死記硬背,並不能形成能力。老師教學目標定位於先讀懂古詩詞意思,後分析古詩技巧,目標定位對大部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實際情況而言是比較準確的。

(二)從課堂教學來看,我覺得有以下的亮點:

第一、在複習課上發揮大學聯考真題的作用,無論是導入還是精講、練習,都以大學聯考真題為材料,拉近了學生與大學聯考的距離,也讓學生具體認識大學聯考考什麼、怎樣考。

第二、老師的閲讀指導能重視緊扣文本,這在古詩詞閲讀中尤為難得。

第三、老師能重視方法的歸納總結,而且方法比較到位。老師歸納了古詩表達技巧鑑賞題目做題方法:明確手法——具體分析——點明效果。並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審題不清、技巧不清、無從下手、分析不細。並找出了對策:圈畫關注、熟記技巧特點、多看練習、積累經驗、多看課內、立足整體、抓準關鍵。老師較好地為學生進行古詩詞閲讀的.答題指出方向。

第四、老師的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複習課的特點,講練結合,即時反饋,而且練的形式比較多樣化。能遵循 “講——練——評——練”這樣的模式,尤其是教師的精講方法,師生的相互評點(賦分評點更能激發興致),而一些有缺陷的答案可能更會引起學生的思考,促進吸收,這應該是複習課精華所在。

以上只是本人對老師複習課的粗淺看法,總的來説啟發很大。

優秀評課稿14

優點一:課堂伊始,崔老師輕鬆的讓學生知道了“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指一些物體;用查預習,我爭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義,這句話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有彈性的預設,讓學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師引領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走向清晰,也正是這樣的過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詮釋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

優點二: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形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己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建議:這裏1/4的表達方式多數學生用的是長方形紙,這裏教師在安排預習時是否可以更細緻一些,如:12個圓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圓的'1/4等,這樣更能讓學生再一次明白單位“1”的含義,為後面的學習節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

由於崔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得巧妙,學生才有了自由發揮卻不失靈性的空間,課堂上才會飛揚着學生學習的智慧和教師教學的智慧,從而讓人享受着數學知識從生活化生成到數學化的過程。

課堂結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老師的課堂中,品位與思考之餘,我想,應該説崔老師的課堂為我們找到了課堂自主學習的導航,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在多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生成更多紮實、有效的數學化課堂!

優秀評課稿15

一、對教材概貌的理解: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説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讚歎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後,又具體描寫了灕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讚歎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灕江,盪舟觀賞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並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本堂課的幾個比較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定位適中。李老師把《桂林山水》分三節課進行教學,從教學目標的制訂到實施教學的效果看,李老師對文本知識、能力培養、情感體驗三維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適中。對文本知識的定位是“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段,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對能力方面達成的目標是“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練習”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情感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從教學設計到實施過程來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比較好的。

2、教學設計安排緊密、合理。同樣的文本,可以設計出千差萬別的精彩教案。整堂課的設計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談話導入就直奔主題讓學生以去探究、尋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讓學生以激情的讚歎尋找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又讓學生具體感受灕江的水怎樣靜、清、綠。接着,教師挖掘身邊語文教學資源,媒體出示三幅圖片,學生進行排比句的練筆。爾後,再讓學生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又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讓學生具體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還安排小導遊介紹桂林的山的獨特,最後用第四段文字進行總結,進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學生感悟了作者採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課文的語言更美!

3、教學環節較流暢,教師語言較得體、優美。比較突出的是,談話引入新課的導語,學習了第二段抓住特點描繪灕江水的寫法進行練筆和進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學的導語都比較優美精彩,促使教學環節的順暢。

4、體驗文本,注重朗讀。

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理解文本內容時,李老師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個句和句羣的分散和集中朗讀,請學生用最最生動的語言讀出山水的優美等。李老師採用自主選擇,練習朗讀和展示朗讀,體驗文本等多種方方法法閲讀。

5、探究文本,形式多樣。

A較好地引導歸納特點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寫“水”時,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寫“山”時,先寫泰山和香山:用對比的方

B較好地指導感情朗讀

C、感情朗讀

指名讀——師生引讀——齊讀——自由讀(或同桌互讀)

D、模仿説話、寫話:

(1)反覆品味,概括方法。

讀,説説寫山和水的句子有什麼特點?(排比、讚賞、比較)

(2)提供句式,練習説話。

6、整合文本,課堂豐滿。

李老師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讓學生感受了“山”與“水”、樹與花、景與畫完整結合起來,把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獨特形成一個完整的美。這裏我非常強調的山和水的融合。我們處理教材時應該把她們作為一個整體交給學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時教師有意把山和水分兩節課上,我覺得這就無意中破壞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學中李老師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注重學生口語能力和仿寫能力的培養。

7、超越文本,感情昇華

一是引用古典。課堂接近尾聲,李教師設計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古代詩人和當代詩人在暢遊桂林後,都熱情洋溢地寫詩讚美她。”李老師接着引用了唐朝的韓瑜和現代詩人賀敬之寫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們一起來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詩歌:

桂林山水歌(節選)把學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編小詩。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或許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請你試着吟一首小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8、其他:

李老師在課堂中儘管較緊張,但教態還是比較親切、自然。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進行動筆訓練,做小導遊進行口語訓練等是比較合理和成功的。

三、幾個有待改進之處:

1、新課程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這是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面太窄,這與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探究文體有點距離,

2、學習本文時,要把朗讀時間給夠、給足,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語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師給學生以文體的解讀,深度的理解不夠到位,即沒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在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上還缺少火候,所以也導致了上面第一點不足的產生。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桂林山水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標籤: 評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1wnr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