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評課稿1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有幸聆聽了王xx老師執教的《落花生》第二課時,讓我受益匪淺。《落花生》這篇課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順序來寫的,重點講了“議花生”這部分內容。王老師執教的這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評課稿

一、課前導入自然、新穎

教師出示課題後,學生自然想到了我們常見的花生,老師緊接着説這是作者許地山的筆名,隨機拋出問題:如“花生為什麼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作者為什麼把自己取名為落華生?”等等。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然被激發,而這個問題直到學完全文,教師和學生共同揭曉,學生也就對許地山用“落華生”作為筆名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作者的精神、品質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慾望。

二、重視朗讀的訓練

在這堂課上,王老師讓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充分地讀,其中包括指名讀、默讀、抓住關鍵詞讀、站起來讀、創設情景讀,比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於是,教學中王老師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讀,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總之,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停留在淺層次上讀,而是充分挖掘文本,進行有目的,有指導地讀,指導學生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

通過聆聽王老師的這節課,我更深層次的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評課稿2

這是一節令人感動的語文課。具體感受如下:

1、郭老師課堂上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令人感動,尊重了學生了,調動了學習的主體,教師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2、在課堂中,郭老師注重孩子們的自讀自悟,讓孩子抓住關健段去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如第一自然段的品讀,教師啟發學生抓住某個關鍵詞去發現問題。學生抓住了“居然”,聯繫上下文,回到文本,讓學生去發現,感悟收穫的喜悦。引導讀出“喜出望外”的.心情。再有對“實在很難得”的理解,師介紹背景,指導朗讀一二句,讓學生知道,理解詞語,還可以去了解作者,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這樣為後文的學習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展示了老師細心、細膩的教學風格。

3、郭老師對文本的解讀解讀令人耳目一新,課堂中適時補充的各種資料,既體現了教者解讀文本的用心,也站在學生的角度,在他們理解的疑惑之處,適時出現,水到渠成。比如在(1)父親為什麼很難得來?(2)父親希望我們成什麼樣的人?。

4、郭老師對文本的昇華令我感動,在學習過程中,郭老師增加了一個環節,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做出尊重內心的選擇。最後在出示許地山女兒的那一段話,讓聽者眼角濕潤,在這昇華中我看到了許地山家風的傳承。這也郭老師想要告訴孩子們的。

5、最後郭老師落實了寫法的指導,讓語文學習知、情、練合一,突破了課文的難點。再一次體現了老師的匠心獨運。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評課稿3

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落花生》這一課了,今天再次認真聽了王**老師執教這一課後,又有了很多想法,於是記錄一二。

1、閲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習得

學生步入中年級,特別是高年級後,平時的閲讀教學不再僅限於內容的理解、講讀上,閲讀課上,更應關注到學生閲讀技能或方法的習得。王老師的這堂課給了很好示範,她用“咀嚼”一詞,散發開來,小結了“歸納概括、品味文字、換位理解、朗讀表達、拓展昇華”5種閲讀的方法。暫且不論是否恰當,但老師已有了這樣的方法意識,策略意識,這是值得提倡的。但,一節課中,讓學生掌握5種閲讀方法,未免過於理想化,或是説更多的為難了五年級的孩子。如果老師能抓住一、兩個方法,然後反覆滲透、遷移,直至內化,我想,那樣的方法才是真正習得的方法,才是學生能在其他閲讀時運用的方法,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方法的習得”,把方法的名稱貼在黑板上不能代表學生學會了。所以,求全的課堂,完美的課堂,其實並不是那樣落到實處的。

2、學習的過程應交與學生,鋪及到每個學生

時下,我們最耳熟能詳的課堂口號“以學為主、學導課堂”,怎麼理解?我以為,學,首先就是學生的,是每個學生個體的。我們的課堂得讓每個孩子在鋪展開的各個學習過程中得到語文能力的提升,那才是和口號不想違背的。再回想王老師的課,老師在課堂中還是太“重要”,不論是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悟或是方法的學習上,都是老師在不斷下口令,一路牽引到底。同時,課堂上忽視了很多個體學生的學習行為,未能鋪及到更多的學生,這也是老師在教學中過於強勢所致吧!

3、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拓展

王老師選擇的第二課時,重點分析的就是第10段,通過對比,感悟花生的品質,同時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這節課提早了10分鐘完成了既定的教學內容。顯然,今天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肯定是出了問題的。我們的第二課時內容太少了,那我們得做點什麼,做的事情不至於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的呢!我很倡導“主題學習”,選擇同一內容的,相同寫法的,或是同一主題的一類文章進行對比閲讀,這樣的海量閲讀才是真正符合時下學生的閲讀需求的。如,在這課的教學中,可聯繫教材已教的第5課同是借物喻人的文章《梅花魂》,可提早閲讀五年級下冊的文章《桃花心木》的重點段落等等,找來同一類的多篇文章進行對比閲讀,可從文章結構上、表達方法上,情感抒發上尋找異同點。那樣,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不單單只是文章的內容上,更多的是閲讀的方法,學會更多的是讀同類文章時的閲讀的策略。

4、保證學生10分鐘左右動筆的時間

每堂課都得讓學生動筆劃一劃,圈一圈,寫一寫,沒有了以上所提及的,不能算是閲讀課,更談不上是語文課了,這是我一直在教學中,給自己提的鋼性要求,哪怕是聽寫、抄寫都可以。但今天的課堂,王老師只讓孩子拿了1次筆,然後劃了幾個關鍵句,大概用時30秒?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教學設計時,選擇教學內容時,我們得有這樣的意識,今天的語文課,我要把就該屬於學生的10分鐘動筆的任務放在什麼時候,放在哪個環節。如果每次這樣強行設計,我想,10分鐘動筆將會成為學生提升語文能力的一個強有力的途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9p76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