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精)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

(精)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1

今天聽了陳老師執教的《雲房子》一課後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堅持以讀為本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沒有琅琅書聲是語文課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就將反覆誦讀作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記載於教育論述之中:“熟讀成誦”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口誦心惟”即邊讀邊思,尋言明象,入情入境。讀課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發現問題,在通過反覆地讀去分析、解決問題。“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在本課教學中,陳老師引導學生不離課文,不離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閲讀能力。首先,通過繪聲繪色的範讀,激起學生讀的興趣,誘發他們模仿的慾望,同時增強學生讀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懼情緒。接着,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在讀中弄清課文大意,讀得融會貫通,讓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真正體現了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二、創設個性體驗的空間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學習個體之間客觀存在着種種差異。閲讀教學多元論也指出:閲讀是極個性化的行為。作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每個人對同一文本的解讀角度往往是多維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留給學生充足的個性體驗的空間。這堂課中,陳老師説:“你們這些小鳥想不想造雲房子呀?那你們想造怎樣的雲房子呢?”給學生戴上小鳥頭飾,讓他們成為小鳥中的一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有益於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在這個極為個性化的環節裏,學生的表演五花八門,精彩分呈的。

三、注重語言表達

語文閲讀課上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各樣的語言訓練的環境,讓學生所學的語言經常得到運用。本課的最後,學生通過説一説,將課文的“符號語言”內化為“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學生所説出的已不僅是課文已有的符號的意義;而且補充、增加了許多遊離於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課文所表現的人、事、物、景,由於學生賦予了情感與生命而得以復活;課文中隱含的思想、觀念,因為與學生的經歷接通而產生巨大的説服力與震撼力。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大腦就會如電腦被訪問一樣,把所有感悟的語詞、圖像、情景、事件等都貯存入記憶倉庫中。可見口語表達,能使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並使其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2

語文課,上出該有的語文味,這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職責。在今天的教研組開課活動中,馬學飛老師用《夸父追日》一課的教學,很好地詮釋了這一觀點,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縱觀整堂課,有以下幾點特別值得學習。

注重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國小語文又是基礎的基礎。在課堂上夯實基礎,為學生之後的發展打好根基是我們的責任。在今天的課堂上,馬老師注重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分別讓學生練習讀準字音,分類瞭解詞意,讀好句子,不加字漏字,有感情讀句等,有效地鞏固了語文基礎,避免了一些語文錯誤的產生。

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課堂應是思維品質訓練的重要場所。今天的課堂上,馬老師把學生的思維往深處推進。如上課伊始從神話故事神奇入手,讓學生從題目《夸父追日》中找找能體現神奇的詞語。學生找到了“追日”一詞,卻沒能説明原因。馬老師然後追問了一句:為什麼“追日”一詞能看出神奇呢?之後,學生聯想到了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這麼遠的路去追日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讓人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頓時對課文有了想進一步瞭解的興趣。又在後面對課文內容的解讀中,先讓學生找找文中寫神奇的'句子,然後進一步品味句子的神奇之處。另外,在訓練學生如何把語言説精煉上,馬老師也做了一些提示和點撥。這些安排,都説明馬老師在平時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就在這樣的長時間的訓練中得以成長。

聽了本節課,覺得馬老師教學重點突出,主要讓學生學會了説主要內容,品讀了課文中神奇的語言;教學難點也很好地突破了,馬老師通過對“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這個句子的反覆引讀,讓學生明白了夸父是一個追求光明、積極進取、堅持不懈的精神巨人,從而把上課一開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對夸父的偏見自然得到扭轉。

今天的課,馬老師準備充分,教態自然親切,帶給學生收穫多多,也給聽課的老師許多啟示!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3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這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情境教學法:

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誦讀質疑法:

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媒體演示法:

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説話潛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説:“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馬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4

今天,聽了朱老師指導的《想象作文》,我想了不少。首先,他選的這個課題對於寫作教學來説是一條新思路,以後可以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踐操作。整堂課聽下來,思路還是蠻清晰的。開始呈現作文開頭一句話:“一天,小王遇到了一件蹊蹺的事……”,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大膽想象,各抒己見。這裏,朱老師及時地將學生的想法實行歸類並呈現在黑板上,這樣大家的想法就一目瞭然了。這一點比較好,可以借鑑學習。這時,學生的.反應是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熱烈的!只是,在讓學生去大膽想象的同時,教師並沒有任何地要求和限定,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似乎很難握好度。後來出現許多比較另類的想法,讓人不免得擔心學生會不會將大膽想象等同於胡思亂想。我的想法是在這裏教師應該説明想象的要求以及採取一些導向性的提議。

接着,朱老師引導學生逐個排除了剛才列舉的內容,最後在“狗生貓”與“穿越時空”兩個裏面進行選擇。最後選定的是“穿越時空”。這裏,我存有疑惑,在引導學生排除時應按什麼標準為好呢?選定的內容到底是不是完全應該由學生隨機生成的呢?教師是不是應該有大方向的引導呢?還有,我們本節課的寫作意圖應該是什麼呢?

接下來,朱老師讓學生們寫下自己最初的想法,完成第一稿。規定時間到了,他讓學生展示了自己業已完成的文字片段,讓其他學生提意見,當堂修改。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5

一、揭題導讀多韻味。

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的把握,主要是強調學習過程中“情、趣、韻“的追求。課始,力求在讀讀背背,吟吟誦誦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春天

方法一:導讀揭題。

1、讀句導入。讀讀下面這段話,並補充完整。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

2、齊讀這段話。説説你對燕子的瞭解。

3、陽春三月,春天的使者燕子翩然而至,拉開了春天美麗的畫卷。(出示課題,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4、自由讀課文,捕捉幾幅春天的鏡頭。(設計點評:把課文第一段話作為特殊的謎面,以近似猜謎的方式引入新課的學習,更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既增添了童趣,又快速接觸了文本,營造出濃濃的語文學習氛圍。)

方法二:古詩營韻。

1、春天到了,站在春天的肩頭,感受着春天的温馨和甜蜜,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人對春天的.讚美。請同學們來背誦幾首有關春天的詩。(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板書與課文有關詩句)

A.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B.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C.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2、明媚的春光裏燕子翩然而至。(出示課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發現這些詩句所描寫的畫面。

(設計點評: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古詩積累,導入新課學習,架構起學生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使學生在吟吟誦誦中享受詩韻,邁入春天。)

二、品讀積累守本位。

學語文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這必須通過學生的閲讀實踐來完成。以學生讀通課文感知內容為基礎,力求通過想像品讀、配圖解説、積累誦讀等多種形式的閲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地讀,完成全程閲讀。

方法一:概括品讀,摘詞解説。

1、概括畫面。讀着課文,你發現了哪些美麗的畫面,給畫面取個好聽的名字。(預計學生能概括出“可愛的燕子”、“光彩奪目的春天”、“機靈的飛燕”、“春天的曲譜”等有關燕子外形、飛行、停歇及春光四方面內容的畫面題目。)

2、圈點品讀。哪些詞語描繪出燕子的機靈可愛與春光的明媚,自由選擇四個畫面中的其中之一,找到相應的段落讀一讀,圈圈點點做上記號。

3、交流品味,感情朗讀。

4、摘詞解説。請同學們自選其中的一個畫面,在小卡片上寫上圖的名稱,在卡片上摘錄關鍵詞語,看着卡片介紹自己喜歡的這幅畫面。

烏黑光亮俊俏輕快

剪刀似的

可愛的小燕子

斜着身子“唧”的一聲

掠沾盪漾

機靈的飛燕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6

我今天評的課文是由著名教師張祖慶老師執教的國小語文第十二冊課文《詹天佑》,本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裏行間流露着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全文圍繞“傑出、愛國”而展開,教學時應以此為線索,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認為張老師的課努力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朗讀指導到位,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想,張老師的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張老師上課時要求學生全員參與。課堂伊始,課前談話充分激發學生説話的慾望,讓學生看錄象、大聲讀、細細讀、入情入境讀都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讓學生更多參與。其次,張老師讓學生全程參與,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並不停留與一個時間段,而是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老師從“初讀課文,整體認識詹天佑”到“品讀感悟,全面認識詹天佑”,然後到“研讀體驗,深入認識詹天佑”,讓學生在認識詹天佑的過程中,多次地讀,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更在朗讀與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最後,學生在文本內容的感悟中,張老師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人”字形鐵路的設計,張老師請一位同學當工程師後,並沒有自己直接地説,而是讓學生交流回答這樣設計的優點在哪裏以及當時世界上有這樣的設計嗎?學生通過思考與尋找文本的內容,找到了答案,也體會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動了學生。

二、情感朗讀指導到位。

張老師的朗讀指導,體現了他的語文教學功底與語文教學的藝術。通過多次感性的朗讀內化為學生的內心體驗。如,教師在指導“詹天佑揹着標杆……”這一部分的時候,當學生找到這一部分內容,讓他的心裏很有感觸的時候,張老師也隨之説,老師每次讀到這兒,心裏總是很有感觸,讓我深深地感動,然後就是教師的範讀,接下來讓學生讀,多次使用充滿智慧的評價語,學生在張老師不露痕跡的指導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體驗。

三、教學思路新穎,引人入勝。

張老師以“感動中國”作為切入點,以這一條線索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驗、探究、演示,走進詹天佑的內心世界。這是很吸引學生的,畢竟還是十一、二歲的孩子,老師選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作為他們本次閲讀的話題,是很有吸引力的。《新課標》指出,語文要加強與實際的聯繫,要加強在語文具體的實踐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張老師在這一點上做的比較有特色。

四、教學媒體使用妥當。

在一堂離學生實際生活年代比較遠的課堂中,老師能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顯得尤為重要。張老師在多媒體的使用上,內容不多,但有節有序。如,三分鐘的錄像通過聲音、畫面立體地介紹了當時當地的情況,遠勝教師枯燥的千言萬語,這樣的背景拓展有助於學生了解當時的情況。教師的友情提醒更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最後的“人”字形鐵路,讓學生做工程師,多媒體演示火車的`行駛過程,學生能夠看得真切,感得真實,更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五、評價合理及時。

張老師整堂課的評價語,語言優美,體現了教師深厚的語文功底;同時,教師的評價及時穩健,為接下來學生的學習做了鋪墊,創設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意與激情的表現裏,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薰陶。

六、板書井然有序。

張老師的板書就是他上課的思路,條理清晰,突破難點,讓人一目瞭然,很值得我們學習。

以下談幾點本人並不成熟的想法:

一、張祖慶老師的課,總覺得牽的成份太多,雖然有時候還是需要的,但我認為這種牽不能背離規律而強加於人,得是“有源之水”。張老師在本課執教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很多情感的表達是外顯模仿的,不是孩子通過閲讀中自發而生的,其實學生通過自己讀悟,結合自己的生活,給合當時背景,可以將心目中的詹天佑一點一點累積。孩子們心中的詹天佑可能不一定都是激情奮亢,但一定是有血有肉,真實可親的,因為那是孩子們心中自己構築起來的詹天佑

二、我覺得詹天佑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平實,就象詹天佑所説的話一樣,課文的內容其實也不難理解,我覺得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能否借鑑一些詹天佑平時的為人處事,與人説話的語句來作為鋪墊,是否能讓學生學得更加豐滿一些呢?

三、教師的導語是否有點過長,顯得有宂長之感。能否有所選擇,或者把其中的一部分作為課前談話內容,是否更加合適一些?要不然,在上課之前,説這麼一大段煽情的話語,是不是把教師的情感強加於學生身上?

四、課外知識的添加是不是少了點,教師是為學生打開一道學習知識的大門,這裏教師並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也沒有提示學生課後學習的方向,好象對於《新課標》所提出的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是否顯得蒼白了一些?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7

看了羅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情況,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了我校的語文課堂。

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閲讀這樣一篇文章,應該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羅教師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閲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閲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後,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1、是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後的閲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説,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後,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昇華。

2、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考慮。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為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後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3、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必須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麼,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課上,羅教師積極適當地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內容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閲,瞭解朱自清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況,課後,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閲讀延伸,課內外閲讀共同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發展,體現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有趣。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於品讀之中,強調於品讀之後。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複雜心情;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內容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可以説是比較規範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師個性的教學思考。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後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麼問題,自悟會有什麼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助他們考慮不多,前面説“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後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係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麼,設計時要考慮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設計適當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8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徐新會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徐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心得體會《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評課稿》。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徐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徐老師用投影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象“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説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説:“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徐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徐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eo5o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