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必備]四年級數學評課稿

[必備]四年級數學評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四年級數學評課稿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

4月15日聽了王老師講的《小數與單位換算》,王老師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單位換算過程,教學效果良好。

優點: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教師採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課伊始,王老師用現在迎接學校運動會排練的.方陣,幫助體育老師解決排隊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為生活服務,在樂於幫助張老師的情境中,投入到學習中。

二、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嘗試解答,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換算方法,在做完題以後的方法交流,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補充,精講,老師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三、教師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單位換算不僅要用到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還用到單位的進率,教學中,教師適當的進行鋪墊,回憶單位進率,明確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然後進行新課教學,老師對學生的換算進行指導,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除以進率,要想進率,移動小數點,這一系列的教學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改進建議:

一、加強鋪墊,為新課打基礎。如新課前可以加上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的練習,當學生熟練掌握此類題,並熟悉進率,這樣會更好的為新課教學打基礎。

二、將單名數化單名數和複名數化單名數分開教學,這樣效果會更好。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2

本學期我們學校舉行數學組優質課評比時,江老師教學的是《烙餅問題》這一課。在這堂課中江老師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使所用的時間最少?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充分應用教學教具,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小圓片代替餅,經歷了從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整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問題的提出。

課的開始時,江老師直奔主題,然後引入,“烙一張餅需要多少時間?烙兩張餅呢?”當學生髮現烙一張和兩張都只需要6分鐘,這時江老師問“為什麼都只需要6分鐘?”“兩張餅怎樣烙最省時?”江老師的問,問在點子上、問的恰當、問的精練,怎樣烙最省時,是這節課的難點,重點。其實,這樣的提問還很多,如烙三張餅時,江老師先讓學生演示,一個學生烙四次,需要12分,另一個學生烙三次需要9分鐘,江老師適時提出:為什麼會節省3分鐘?怎樣才能最節省時間?這些點子問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思考,為學生建構數學模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滲透了優化的思想。

《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裏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烙三張餅的方法,是本節課的突破點,江老師先讓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説出烙餅的兩種方法,引發矛盾問:12分鐘和9分鐘的區別在哪?為什麼這樣烙省時?學生在經歷了觀察後,使他們建立了在烙餅的過程中,讓學生得出用交替烙法時間最省。教師並沒有停留在這,接着又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形成烙餅的方案,從而達到方案的優化。烙3張餅的方法在這裏是重點也是難點,把這個問題放給學生討論、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再接着運用表格求4張、5張、……這些餅數的時間。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展開討論普通烙法和快速烙法哪一種較方便?“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選取最優方案,最後總結出:餅數×一次所用的時間=所求餅數的時間,得出:奇數張運用交替烙法時間最省。

三、合理創設小組合作的機會。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但並非是遇到問題就一定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江老師的這節課上運用的很適當,當烙餅遇到問題時採用了小組討論的形式,而其他的一般問題都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或同桌交流,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了為突破重難點服務的作用。比如學生在烙6張餅時,提出了兩次三餅最佳烙法時,老師及時提出小組合作操作試試,讓學生自己發現還是用三次兩餅烙法更為方便。

總之,本節課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學難點,滲透了優化的思想,是一堂很成功的課,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功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3

4月26日,校本教研如期進行。在這次活動中。侯俊青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課《三角形三邊關係》,侯老師上課用她的微笑滋潤了課堂,滋潤了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教學在師生之間快樂交流中進行,教學效果良好。

1、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伊始,侯老師利用學校二年級教師去班裏上課,應該走哪條路最近,引發學生探究的樂趣,在標有顏色的三條路中,選擇哪條最近?為什麼最近?這些問題的提出,無疑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新課學習埋下了伏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充分發揮小組活動,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究新知。

在探究三角形三邊關係時,侯老師利用兩次的活動,無論是第一次的圍一圍,還是第二次的驗證,都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究。探究和驗證三條邊時什麼情況下才能圍成三角形,在學生動手圍一圍,算一算,填一填中,明確了只有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才能圍成三角形,這樣形成的數學知識牢固可靠。

3、注重生成、培養能力,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侯老師把課堂放給學生,把時間放給學生,把空間放給學生,課堂向每個學生開放,所以就有了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的互動,這無不説明侯老師對教材進行再創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基本能力也得到培養,學生經歷了發現問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尤其學生能用本節課的知識解釋説明二年級老師走的路哪條最近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能力,與課前的問題前後呼應。

建議:

在小組活動後,教師的精彩點撥應該為學生點出只要比出兩條短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無需再比較三次,找到解決的簡便方法。這樣就會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4

《小數點的移動》是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點的移動“這部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對小點的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處理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在課的一開始蘭淑珍老師先創設看《西遊記》的教學大綱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看例5中的四幅圖説一説圖中的內容,藉助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小數點移動的過程,從0.009米——0.09米——0.9米——9米,從而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在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時候,老師讓學生觀察板書,按從上往下再從下往上的不同順序發現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學生能夠發現:“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小數就擴大1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規律。

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還是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如果教師的板書再設計得簡潔明瞭一點讓學生從板書中真正法體會到小數變化的規律就更好了。

《小數點搬家》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讀法、寫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並應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現實的情境,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體現了新課標的相關理念。縱觀全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課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開餐館的情境,呈現了“山羊快餐店”通過價格變化吸引顧客的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將知識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讓學生討論前後三次價格中小數點在什麼位置,以及小數表示的實際價格,使學生體驗到小數點位置不同會引起小數點大小的變化。

這樣把學生置於現實生活情境中,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任務去解決,把教材的數學問題變成一個具有挑戰性、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做到了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便“課堂教學”為“課堂生活”。

二、以活動的視角處理教材,建構生命課堂。

課堂是流動的生命,而教材是靜態的,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靈活地處理教材。這節課教師把靜態的情境變成了可操作的場景,把抽象的結論演變成了發生發展的過程。如:教師把磁鐵當作小數點進行移動和讓學生用數字卡片進行小數點位置移動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體現了“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新理念。

三、以問題的形成和培養為抓手。

這節課在教學中提出瞭如:“你觀察到了什麼?”“為什麼沒有顧客?”“你認為怎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小數?”“你發現了從4·00元到0·04元的變化規律了嗎?”等具有方向性、探究性的問題,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以情感激勵為導向,關注個性發展。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們看不到對學生的否定,更沒有批評,教師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和平共處。激勵性的語言隨處可見。如:“真厲害!真聰明!不着急!掌聲送給他!”等。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下面對這節課提幾點個人的看法與大家交流:

1、對新知識的處理缺乏探究性。

2、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明顯。

3、板書不夠簡潔、明快。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5

聽了鄧老師的這節課,收穫很多。

1、本節課是口算教學課,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充分的挖掘教材,注重知識間的聯繫,落實學生的素質培養、注重學生的能力,面向全體、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

2、本節課體現了教師重視學生的口算教學和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3、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數學信息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針對數學問題自主探究規律,總結規律。能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學習,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組合作學習。

4、課堂教學中體現算法多樣化,並能引導學生選擇優化算法,整節課教師比較重視口算算理,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5、小組活動有效,分工明確。

6、鄧老師説了一個“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後面的`讓學生照樣子説一説,這個很好,從後面的學習中可以看出,學生根據這個就能自行總結口算的類型。

7、練習應該也很精彩。

建議:

1、80÷20=4,鄧老師説應用應該怎樣寫才完整呢,學生説加單位,鄧老師應該在黑板上寫出來。

2、每一類型的口算在學習過後應該及時鞏固一下,我看到鄧老師有設計,但應為時間問題沒有呈現很可惜。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6

聽了夏老師的課,收穫頗多。

1.從生活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的聯繫

在創設情境環節,結合教科書的主題圖,創設了鄰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測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課,使學生看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鞏固環節,讓學生説出把4、85元精確到元、精確到角分別是多少錢,這樣把學習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知識還原與生活,應用與生活。

2.注重過程,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

在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保留幾位小數的含義。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後面的尾數;保留兩位小數就是精確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後面的尾數。這個環節我是讓學生看書自學的,在講完第一個小題0.984≈0.98後,讓學生比較了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與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使學生很快就明確了求小數的近似數要把尾數部分捨去;在教學完0.984≈1.0後,讓學生討論“0”能不能捨去,使學生明確了“0”如果捨去了,小數部分沒有數字就沒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學0.984保留整數時,也讓學生充分討論了小數部分要不要加“0”。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雖然求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與整數的近似數相似。而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主觀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要加強教學反饋。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在求小數的近似數時卻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最典型的就是他們忘了精確到哪一位,以為精確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還有些同學甚至“連環進位”,讓他保留兩位小數,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數都往前進一了。這不僅説明這些同學基礎差,還説明了反饋練習的重要性。

標籤: 評課 四年級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jppl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