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5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5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

靈武市第四國小牛曉飛説實話,我比較喜歡聽天空有風的課,因為從馬軍花那兒經常能聽到一些非常新的教學方法,開拓我的思路,今天也不例外,收穫頗多,我把它記下來,和您一起交流,希望得到您的指導。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5篇

上課內容是新學期的第一課時--《方程》,她準備非常充分,沒有利用現成的課件,自己精心設計了幻燈片,安排了四個環節,為這節課的成功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第一環節:她打破課本中為他安排的例題,從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喜歡玩的蹺蹺板入手,兩個學生體重不相等和相等的幾種情況,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緊接着引入了書中的例1,如果想知道某個物體的重量就需要用到砝碼,在老師的設計下,學生自己總結了算式:20<5020+30=50.,並獨立完成了書中的例1。

第二環節:紅隊和白隊進行體育比賽,紅隊得了40分,白隊得了50分,紅隊再追x分,比分會怎麼樣?學生猜測三種結果,老師適時地板書:40+x<50,40+x>50,40+x=50,巧妙地突破了例2的難點,學生獨立完成例2時,全班幾乎沒有錯,老師又從例2中板書瞭如下幾道算式;50+x>100

X+50<200

50+50=100

X+50=150

2x=100

第三環節:老師讓學生根據上面的算式特點進行分類,得出等式和不等式兩類,然後又從等式中找出了方程和非方程,並由學生自己總結了方程和等式之間的關係,嘗試用集合圈表示出來,運用了遷移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

第四環節:通過練習鞏固了今天的所學知識,學生掌握情況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聽下來總體感受如下

1、每一個知識點的引入都很巧妙,讓兩個例題的教學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2、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自己總結出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主體地位被髮揮的淋漓盡致。

3、教師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比較到位的,關鍵時刻主導地位引領的也不錯。

4、教師在課上和學生相當平等,“請”字始終掛到嘴上,課堂氣氛很融洽。

最後感謝天空有風讓我學到這麼多,更是讚歎她對教育的執著,我要向她學習。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2

今天聆聽了高**老師執教的《烙餅問題》,這是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向學生滲透運籌思想,使學生從中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縱觀本節課的教學,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準確把握重難點,精心組織教學。

《新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這裏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課中,探究烙單數張餅的最佳方法是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烙2張以上的餅所需的最短時間的規律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根據重難點,高老師設計烙“單、雙”張數餅分層教學,“重單”突破難點,“帶雙”靈活運用。每部分教學中又有側重點。

“單”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口。在探究怎樣烙3張餅時,引導學生用“圓片”代替“餅”,進行直觀的實際操作,通過邊想邊擺邊説,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體驗烙餅的不同方法,在學生彙報、展示完烙3張餅的.方法後,引導學生比較思考,從而尋找到烙3張餅的最優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次引領全體學生動手實踐,用最佳方法烙3張餅,通過此次操作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的認知,有效地突出了重點。在解決本節課的難點時,老師又追加了探索“烙5張餅”,猜、説、辯“烙7張餅”的環節,再借用表格分別呈現出烙多張餅所用的最短時間,通過獨立思考,同桌研究,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得出烙餅張數與所用時間的關係以及充分利用烙餅工具的優化思想。

“雙”重辨析“烙6張餅”兩種分組方案(6=3+3和6=2+2+2)所用時間都是18分鐘,哪種方案好呢?在質疑、思辨中,向學生滲透實際解決問題,不能只關注時間一樣的結果,還要考慮操作方便。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標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整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高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的需要,靈活、恰到好處的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條理化、規律化的知識結構。在活動中,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應用意識得到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除了上述這些,老師的教學素養,教學板書的設計,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等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優點就不一一贅述了。

總之,無論是突出重點還是突破難點,高老師都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理解優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可是,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高老師在關注學生學習情緒,思維火花碰撞的同時,還是要關注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抓住課堂的生成,少一份被課件的束縛,少一點語言的重複,你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3

今天我們相聚在平利,一起聆聽了羅**老師執教的《營養午餐》一課,猶如共同細品了一壺平利的八仙雲霧茶,韻味悠長、回味甘甜。不管是教學設計的起點,還是教學過程的落實都是以促進學生髮展出發的,尤其在對學生評價的時機把握上掌握的恰到好處,使整個課堂熠熠生輝。

一、學生取得突破性成功時激勵性評價

教育是一種賞識性教育,課堂中老師相信學生具有優勢和潛能,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賞,比如羅老師在課堂上運用“這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發現”、“你説到點子上了”、“他的提醒非常到位”、“你特別有心思”等等這些語言,無疑是給學生安裝了後續自覺學習馬達和發動機。

二、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引導性評價

俗話説“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放下心中的包袱,學生才能學得輕鬆。在學習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羅老師會伸出温暖的大手幫助學生走出困境,例如“你的思路很清晰,但老師要糾正一下”、“你説的很好,老師給你提一點建議”、“孩子們要注意用耳朵聽”這些語言讓學生如沐春風,都自覺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每一位學生都能自己的學習,老師就會教的無比輕鬆。

三、學生合作學習時導向性評價。本課一共設計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聽了營養專家的話,同學們自由交流時,羅老師指導到“咱們班的同學特別會學習,都會傾聽他人的想法”。第二次合作是讓同學們自己搭配不同的菜式時,羅老師提醒大家“要一人做好記錄,另一人準備彙報”,這樣就使合作學習變得有序。第三次合作學習是四人小組合作計算每種菜式的'熱量時,羅老師提出合作要求:小組討論、交流、檢驗、修改,最後小組內成員舉手表決。這樣的設計就會無形中把每一位成員都捲入計算的活動中,教會了學生如何合作學習。在彙報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很活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羅老師是這樣調控的“這節課你很積極,這次能把機會留給別人嗎?”這些評價的語言不僅能使學生收穫學科知識,培養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學習的夥伴,感受同學的友誼。

羅老師這種準確把握評價時機的教學技藝,讓我們領略到精彩的課堂教學的魅力,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完美的學習空間。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4

今天聽了同課異構活動程老師和葛老師做的《口算除法》一課,有很多的感觸。兩位老師上課語言親切,簡潔,各自展示了數學教學的魅力,符合新課標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好。

1、課前與學生的溝通方法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葛老師用“我很棒”,“我們都很棒”這樣的鼓勵語言,讓學生充滿自信開始今天的學習,而程老師是利用大家喜歡的動物,期待和一起學習的小動物,帶着期盼,集中精神開始今天的學習。

2、教學中,兩位老師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對口算除法的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進行小組互動,動手操作,教師演示等方法,讓學生對口算除法的算理理解透徹。葛老師在小組自主活動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幾種計算方法,並找到最優的一種,程老師利用小棒的平均分明白計算的算理,二位老師都將本課的重點突出,讓學生掌握了算理。

3、教學中課堂練習環節設計多樣、精煉。葛老師利用小試牛刀,男女比賽,火眼金睛會判斷,生活中的數學等新式各異的練習,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並開展比賽,讓學生產生競爭意識,而且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計算。程老師利用咱陽泉的旅遊景點,帶領學生旅遊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4、兩位老師都遵循新課標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合作者、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輕鬆快樂的學習,將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學效果良好。

改進建議:

1、小組活動組織有序,起到活動的作用。但活動規則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這樣才能有序、有目的的活動,在有限的時間裏活動有效。

2、加強評價,運用激勵評價的方法,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枯燥的計算教學。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5

一、引課環節。

1、興安一小的李靜老師由剛剛結束的大閲兵引出“角”,並順理成章引出“角的度量”以及度量的工具—量角器,緊接着“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並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説一説”,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培養了學生觀察和交流的習慣。

2、而葛根廟中心國小的孫忠偉老師通過“比較兩條線段哪條長?長多少?”讓學生用直尺量出,再讓學生“比一比兩個角哪個大?大多少?”學生一眼便看出角2大,但大多少需要用量角器量出,引出角的度量和度量工具量角器。

3、衞東國小的寧偉迪老師課前先出示課標要求,做到讓孩子心中有數,設計的很新穎。之後讓孩子們回憶角,並説説你心目中的角,板書“頂點、一條邊、另一條邊”,為之後的教的度量方法打下伏筆。接着出示很多角,任意拿出兩個角“比一比哪個角大?大多少?”“要求同桌合作,用三角尺上的角來量一量、比一比”,學生通過彙報得出角2比角1大,但大多少沒有測量出來,從而引出量角器。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得出了結論,但對角的選擇應該慎重,如果孩子選擇的三角尺是30度和45度角的`,不就一下量出大多少了嘛。

二、量角器的介紹。

三位老師都是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的量角器,之後通過學生彙報和課件演示相結合的方式介紹量角器,相比之下,我個人比較欣賞寧老師的設計,特別是在教學中“任意找到量角器上的一度角”這個問題,使學生更加自由的理解問題,再彙報時適時地追問“為什麼這個角是幾度角”,順理成章的讓學生明白“幾個小格就是幾度”。

三、新知的自學環節。

三位老師都設計了自學環節,通過“設計目標和要求—學生自學—小組間討論與交流—小組彙報”這一系列活動,重新把課堂還給了孩子們,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借鑑。

四、巧設“量角小兒歌”。

三位老師都用心的設計了量角小兒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量角的方法,其中寧老師的小兒歌和板書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五、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李老師和寧老師課始的比角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學生一定的問題和懸念,而在學完本課內容之後再回顧一下比角的準確方法,首尾相呼應,不僅顯得結構完整,更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今天所學的角度的重要性。

總之,聽完這三節課之後,反思自己的常規教學,在之後的日子裏應該更加精心的設計教學環節,充分的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識,課堂上多給孩子時間和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嘗試,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的教給孩子!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6

聽了史老師《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一課,整體感覺教師教態自然,語言幹練,重難點突出,各環節安排緊湊,練習有層次,是一堂成功的課。以下我簡單的談談本人的一些感受和體會:

第一、從生活實際入手,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出示了一系列有關交通工具的信息,導出了速度的讀法和寫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重難點突出,教師適時點撥。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並熟練運用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係解決問題,開課時教師出示速度,讓學生寫出表示方法,並進行了認讀,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比較和以前我們見過的單位有什麼不同,説明了速度的單位是複合單位。為了讓學生清楚的理解速度、時間、路程各自的含義,教師一一進行了説明,特別是對於路程這個概念,更是用示意圖表示了出來,讓學生加深理解,從而更方便的研究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三、整堂課體現了大容量快節奏

本課教學設計緊湊,環環相扣容量大,節奏快,充分利用了課上的.每一分鐘。

第四、練習設計形式多樣。

練習設計層次性強,有梯度,題型靈活多樣,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關注了全體學生的成長。

建議:

1.當學生在黑板上做題出現了錯誤時,教師應及時予以説明。

2.稍有難度的題目上,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7

今天聽了史**老師執教的《最常見的數量關係》,教學中,史老師注重學生的讀、寫、理解、應用的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1、新課導入,史老師結合生活實際,客車、摩托車、農用拖拉機、輪船等的速度,為學生呈現了實際的生活例子,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助於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得更為透徹。

2、教學中注重了引導、嘗試、發現、歸納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史老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了引導,引導學生讀出、寫出速度這樣的複合單位,並在引導中發現,共同總結速度的正確寫法、讀法,速度、路程的理解,速度、路程、時間之間的關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內容清楚,層次分明,從速度的讀、寫開始,自然過渡到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熟練掌握了本課內容。

4、教學中,史老師設計的練習針對性強,有梯度,無論是判斷題,還是根據算式説出表示什麼,還是表格形式靈活求出路程、速度、時間等,特別是最後一道限速題,解決實際問題,將數量關係有效融合,鍛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建議:課堂練習有梯度,但在安排上應該調整,如把根據算式説問題放到後面,學生通過前面的練習再做這樣的題會更容易些。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8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這一課時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是小數的又一性質,它主要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它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依據,也是小數和複名數相互改寫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用聯繫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陶老師組織學生通過闖關答題、故事導出0.009米金箍棒的長短變化過程、啟發學生積極觀察思考,採用分類呈現與講練結合方式,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1.《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離不開具體生動地問題情境。陶老師的這節課充分藉助多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通過一個個挑戰性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中逐漸學會探索、學會表達、學會質疑。

2.善於化抽象為形象。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變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孕伏了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有效的利用了鏡中素材組織學生探究活動,逐漸豐富學生認知,使學生隊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變化規律越來越明晰。將小數點的移動這個抽象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掌握較好,這一點在課堂練習中就已得到證實,學生都能很快報出答案。

3.講練結合、步步為營。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對比、概括與講練結合的.過程,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並在積極的狀態下去建構知識。

4.呈現了小數點的悲劇材料和小數點的順口溜,生動、有趣,深深地刺激着學生們的感官,引人入勝,使學生認識到小數點的重要性和學好本課知識的必要性。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9

本節課,鄭老師能從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出發,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計教學。教師的教學總體來説,是一節成功的有實效的課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定位準確。體現在以下幾點:

(1)通過操作活動,分類比較,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況——垂直。

(2)讓學生到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簡單的抽象、歸納、比較的能力,激發學生喜歡數學的情感。

2、教學思路清晰,教案有層次。

整節課,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每個操作環節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彙報交流等活動來加深對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理解,突出重點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探求新知重過程與方法。

我覺得這節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在探討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時,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知識,獲取學習方法。老師課堂中始終圍繞着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新課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教學效果。整節課教師以分類為主線,設計了兩次分類活動來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況——垂直。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對位置關係的理解。教師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逐步歸納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為今後學平面幾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4、注重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於老師特別注重分組活動,體現在設計兩次分類活動時,要提前把自己的分類標準在小組內交流。這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的教學模式,發揮羣體的積極功能,使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並達成團體目標。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在小組探討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現,她對小組裏交流的要求説得明確而簡要,我們可以明確地觀察到,這對學生的交流,對整節課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組討論流於形式的現象。

5、教態自然親切,師生關係融洽。

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強項智能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和引導,可以帶動和喚醒其他智能相應的發展,從而,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新課程,給我們更大的啟示,要關注學生,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一個合理的,恰當的,鼓勵的評價。老師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堂課,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於學生漂亮的發言,總是,給予學生讚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比如當老師看到很多同學畫出兩支鉛筆的位置關係時,她欣喜的説: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當學生對分類的標準提出質疑,教師説:真是個善於思考的孩子。當學生的分類標準不適合時,老師總是耐心的加以啟示,引導,點撥。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温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和諧。這也是我們教師努力改進的地方。

贊助商廣告

四年級數學評課説課稿欄目導航

四年級數學評課説課稿最近推薦

四年級數學評課説課稿最近熱點

預留位置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0

我聽了宋老師上的《筆算三位數乘二位數》這一 課後,有以下的收穫。

首先,從教學設計上來説,整體的結構是非常好的。通過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引入,重視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創設情境從株洲到杭州有多遠這個問題學習新知,注意採用學生身邊的數學例子;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全部彙報交流,深化新知;最後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形成系統達成教學目標。

其次,宋老師這節課有兩個環節是特別打動我的。

第一,新課程強調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這一點宋老師做的特別好,主要體現在教授新知145乘12時,首先讓學生先估一估,然後動筆算一算,算的過程中碰到問題是先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彙報。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有生生之間的交流和評價,有生生之間的提問和答疑;在有些重要的問題學生沒有提出來,由老師提問、學生思考、最後釋疑的過程。在這個環節文老師始終貫穿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原則,是值得我學習的。但如果最後能有一個老師完整規範的豎式板書及讓學生思考12乘145該如果列算式就好了,能夠更加突顯本節課的`重難點。

第二,新課改以後,把估算放在筆算學習的前面突出了估算的重要性。宋老師在這一節課內也呈現的很完美,在出示算式145乘12以後,首先就是讓學生估算結果,最後得到準確值的一個範圍;在豎式計算完以後,在回過頭來看估算的三種辦法哪一個更接近準確值,並説一説為什麼,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在計算過程中始終都沒有脱離估算,反而是以估算為基礎。這一節課文老師重視了估算的重要性,往往這是很多老師容易忽視的地方。

最後,我想説一點我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節課我發覺宋老師是個感性的人,在多媒體出現問題以後,很明顯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導致後面的課沒有上完,作為一個老師這是不明智的,最起碼我覺得教師的教育機智還不夠。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1

今天李老師展示的是《小數的加減法》,這是整個小數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下面我就結合李老師的這節課,談一談我的感受。第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李老師很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

起點,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

第一、在學生進行了交流反饋環節時,李老師通過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了重點和突破了難點。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通過學生板演,老師提出了三個有價值的'問題。1、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麼?2、對於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麼處理的?3、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點?正是隨着不斷的追問、補充、完善,得到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即相同數位對齊,按照整數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第二、整節課中,全體同學的參與積極性很高,主要表現在分組討論和參與展示環節。

建議:

1、在計算教學中,應對學生強調用通過多種方法驗證計算結果,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2、缺少學生的自我學習小結,檢測完成後,讓學生自我小結一下:這一課我收穫了什麼,還有什麼沒弄懂,我課堂上表現如何,發言幾次,質疑幾次。學生通過自我小結,將整節課在腦海中再現一次,起到回顧的作用,還可體會到參與的喜悦和成功的幸福。

3、在展示環節中,學生缺少自學成果的展示,本節課學生在整數加減法的舊知基礎上通過自學、組內交流,多數學生是能夠學會小數加減法計算的,課堂上如果能夠展示的話,教師只要加以追問、補充、完善,就可使學生明確算理,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2

本次學習彙報活動中,王澤霞執教的《折線統計圖》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每位同學都能積極動腦,主動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並學有所獲。

首先是教師親切的話語、適時的評價都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享受到快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敢説、想説,在生生、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本課由學生熟悉的`“五一蒙山旅遊”引入,通過教師統計遊客的數量,從而統計近幾年遊客的數量。這個環節,教師沒有直接展示折線統計圖,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先展現了條形統計圖,進而生動形象地演示了整個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這樣做既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徵,也為後面自己繪製折線統計圖,提供了正確的方法。

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找出折線統計圖的要素,學生彙報時顯得比較零散,於是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着重觀察了統計圖上的對應點,及對應點之間線段的變化趨勢。從而學生感知到數據的變化,即遊客數量逐漸增多,呈上升趨勢。此時教師拋出“根據上升趨勢,你又什麼感想?”,激起學生的深入思考,讓學生聯想到今年遊客的數量應該會更多,由此體現折線統計圖的應用價值,對未發生的事件進行合理的預測。

第三個環節,特意出示了原來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學生通過對比,小組討論二者的異同,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徵:繪製簡便,能更好地看出數據的增減變化。

此外,教師還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折線統計圖的實例,如心電圖、學生跳繩統計圖、身高統計圖。進而感知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的廣泛應用。

最後繪製統計圖的過程,可先讓生自己討論要注意的問題,再通過課件演示,指導他們正確畫圖。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3

今天聽了馮老師的《混合運算》一課,下面談談我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還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數學源於生活”。課堂上再現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本節課準備充分,教學思路清晰,在複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整理,複習練習設計有層次,整堂課中,師生之間始終保持着寬鬆,和諧的氛圍,交流親切,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課堂上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的知識點都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這樣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有效。通過課件出示各種練習題、例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從而提堂效率。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4

陳老師的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教學過程中,能自然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數學知識。對於角的概念,首先結合豐富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學習角的概念的實際必要性,並引入角的定義,並從靜態和動態兩種角度去認識角,並在圖形中認識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並會使用瞭解角的度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培養了學生數學語言描述圖形的能力,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我認為本節課三大亮點:

一、情境創設自然,氣氛營造和諧

通過創設情境,以問題為載體給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展開,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使教學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過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思維、發現、體驗數學學習,課堂上,陳老師沒有多少講解,也沒有多少集中點撥,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營造了師生互相交流、展示學生個性的寬鬆、愉悦的教學氛圍。所提出的建議及討論的問題,也是深刻的。師生是朋友、是合作者;學生們能夠互相交流,每個人都有機會並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改善了課堂提問的侷限性,課堂上一直充滿着和諧融洽的氣圍。

二、教材處理靈活,教法學法運用得當

在教材處理時,陳老師並沒有照搬教材上,而是充分得估計學生的基礎與能力。體現了“用教材”的新教材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看上去是一節很簡單的概念課,但是學生學習時往往就是不能準確地掌握好所學概念,他們不能很好地自己參於到概念的形成和分析中,當然是用不好概念。陳老師在這裏先設計讓學生“畫角”到“拆角”到“組角”逐步形成角的概念。而在給出了角的概念之後,在黑板引導學生一同分析角的概念,講解角的各個組成部分。配上文字判斷題,圖形判斷題進一步理解角的概念,剖析概念做的很實在。本節一共給學生介紹了三種角的表示方法,角的表示是今後學習幾何常用到的知識。陳老師讓學生自己學習後再集體學習,邊題問邊指導,體現了精講導學的環節。通過變式題,整個數學的教學過程充滿了探索的樂趣和發展的樂趣,使數學學習過程變的主動、活潑和有趣,把學習變成是一種快樂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領會從“學會數學”到“會學數學”最終達到“會做數學”的重要性,很好地體現了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

三、切入恰到好處,數學思想滲透合理

幾何圖形是幾何學的研究對象,對它的一般描述是按“幾何模型——圖形—文字—符號”這種程序進行的。圖形是將幾何模型第一次抽象後的產物,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文字語言是對圖形的描述、解釋與討論。符號語言則是對文字語言的簡化和再次抽象。在教學中陳老師重視這個過程,注意了“符號—文字—圖形”的轉化,通過練習、習題的訓練,使學生較快適應,能夠把幾何圖形與文字語句表示、符號書寫很好的聯繫起來。角的動態定義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旋轉得到的角的概念的掌握,對學生來説用語言不好描述,這裏陳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圖片,啟發學生分析角的形成,從而説出角的旋轉的概念。這裏分析的很清楚,學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也很到位。

四年級數學評課稿15

今天,聽了《小數點搬家》一課,對李老師耐心、細緻的教學風格所打動,結合本次教研活動主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大膽改編教材。

2、複習題的設計與本節課的知識緊密相連。

3、教師富於童趣的情境創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內在需求。教師創設了的“快餐”這一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淺顯易懂的生活常識來組織學習,在觀察與探索過程中,使學生輕鬆的掌握所學知識。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情境,它們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

4、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良好的情緒狀態與充滿情感的言語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如:誰能用更準確的話來説?誰有不同意見?交換了位置應該怎麼説?教師引導學生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正確,卻不包辦代替。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去發現體驗獲得新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的目的'。

5、教師反覆強調知識的來龍去脈,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如追問:從()到()是怎樣變得?怎樣帶來的?環環相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類推能力得以鍛鍊。

6、練習設計層層遞進。把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密切地聯繫起來,體現了數學的真正價值: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聽有關小數點引發飛行事故的真實事例。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小數點的重要性,也使學生明確了小數的實際意義及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同時,把課堂教學引伸到了社會中,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建議:加些動手操作,對桌互相説説,加大參與面。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標籤: 評課 四年級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jrjg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