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熱)複習課評課稿

(熱)複習課評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複習課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複習課評課稿

複習課評課稿1

光學部分在會考所佔分數並不是很多,但大多數都難度不是很大,因此該老師在複習時先讓學生把基礎知識系統化。把握住各節知識的考點。例如:光學中的考點有:

1、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和真空中(空氣中)的光速。

2、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生活中常見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3、光的反射折射作圖,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作圖

4、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作圖

5、凸透鏡的成像的實驗、規律及生活中的應用

把握考題類型,考題類型以作圖、實驗、選擇、填空為主,結合實物(如投影儀、照相機、放大鏡等)分析成像條件、特點、像的大小及物距、像距的'位置變化規律,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抓住重點、難點的知識讓學生加深印象。例如:重點的實驗是:

1、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得出

2、凸透鏡的成像的規律,難點的知識是:凸透鏡的成像的規律的運用。

在教學中,該老師特別採用小組活動的形式,很好解決了難點:小組活動8分鐘,學生能得到充分的知識回顧。小組活動時,學生圍成圈,討論激烈、思維活躍。給予學生充分實驗的時間,提高學習積極性。

複習課評課稿2

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來創設學習情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分析現象後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使其真切地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結合科學發展的現實向學生説明隨着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物質的瞭解也會更加細緻,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嚮往,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亮點一:教師能夠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本章實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增進了理解和記憶能力。

亮點二:利用會考題讓學生掌握考察本章知識點的題型。

亮點三:板書清晰,結合多媒體教學,與學生的互動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不足之處:

1、有點緊張,語言不夠清晰、簡潔。

2、多媒體的使用要恰當:注意課件,板書,視頻之間的平衡。不要過渡依賴多媒體,忽視實驗的重要性。

本次化學教學活動對我的啟發:教師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後都要善於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

增加對學生的瞭解,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接收學生在學習化學上存在的疑問等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也能增加師生的感情,令課堂氣氛愉快,促進師生互動,增大教學效果。

提高化學用語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多留意教學上的細節方面,給學生打下紮實的化學基礎。

複習課評課稿3

今天下午聽了李曉莉老師的20以內進位加法的複習課,感觸頗深,原本枯燥、乏味的複習課在李老師的精心設計下,變得生動、精彩。在此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李老師設計了勇闖五關的教學環節,激起一年級孩子的熱情,每闖一關都很開心,接受下面一關的挑戰時又是無比興奮。這切實迎合了孩子們的心理特徵,滿足孩子的`求知求勝心理。

從第一關的“看哪組算得又對又快”,到第二關的“考眼力,按一定標準分類”,到第三關的“比細心,擺一擺,填一填”,再到第四關的“發現規律”,最後到第五關的“計算高手決戰台”。每一關都層層深入,從現象到規律,使孩子在腦海中自覺構建數學模型。每一關都相輔相成,從點到面,再回到點,使孩子在計算中學習去尋找規律,然後用規律去解決計算問題。

但是李老師在教學第四關“找規律”時,沒有深入點撥孩子去發現規律,而是一筆帶過,略略地講了一下,導致孩子們在進行第五關“計算高手大決戰”時,仍然停留在原先的基礎上,而沒有運用本節課該學到新規律,最終還是由老師回到第四關,再去講規律,又因為已是下課,所以又是略略地帶過,孩子們並沒有時間去經歷思考的過程。

複習課評課稿4

這節課的教學中, 鄭老師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的全過程,並在教師的激勵、指導和幫助下,獨立思考,探索,交流和感悟,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數學學習習慣。

在形式上,儘量採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獨立動手實踐等形式,使每個學生儘量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活躍。

通過對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關實際問題的進一步探索,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認識更加深刻,這一切都為以後學習函數等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問題驅動式教學。 鄭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寬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觀察、時間、交流、反思等活動,並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急於直接告知結論。此外,對於學習興趣等問題,應多創設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大膽猜想、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去體驗“學數學”和“用數學”的樂趣。

鄭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僅餘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而且基於學生的'數學實際。難易適中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進一步萌發了探究的慾望,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串,層層遞進,有剃度的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交流,逐步突破難點。同時,教學採用了計算、討論等手段,更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分析實際問題的各種數量關係,進而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這是這篇教學設計成功的地方。

複習課評課稿5

本節課王老師針對會考要求、會考體型,對鋭角三角函數作了系統的複習。從特殊角三角函數和單一的鋭角三角函數到新體型與綜合性較強的體型,都配有相應的練習與思考。在教學中,教師以指導為主,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題量大,內容廣,而學生的能力顯示也很強,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在這方面的基礎相當紮實,本節課多媒體體現了很大的優點。

縱貫全過程,這麼大的體量及體型,也只有象三(2)班這樣的班級才能實施,王老師抓住了班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從目前會考來看,好象難度沒有這麼大,略顯過難。對於有些題還有多種解法,為讓學生充分發揮,涉及實際應用的問題也沒有設置,有點趕時間的感覺。

評《鋭角三角函數》

這節課針對以會考考綱中“三角函數”的內容、要求為基礎,突出考題熱點的形式。細仔地考慮了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技巧技能方面入手,列舉了學生難以理解及易出錯的題型(應用練習中確定值的範圍)和近幾年對“三角函數”這一節以開放題的形式出現的例題。把新舊知識融為一體,通過數形結合方法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進一步到理性認識,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有進一步的突破。

本節課還體現了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和“認識過程”的兩個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達到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通過問題的情境設計――探索――應用,讓學生經歷認知過程,學生學科能力。這也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堂氣氛活躍,老師通過啟發、點撥、糾偏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創造和發散思維能力。能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課堂容量,提高效益。

本人認為這一節課不論從設計(過程、例題選擇)、教學(教法、學法)以及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等方面分析評價是成功的。

有幾點與王老師共商:

在應用練習中確定值範圍是否可結合三角函數表的變化規律來選擇;

説明siaα+cosα>1時,直接用定義更簡單;

(3)已知tana=2,則sina-cosasina+cosa的值為。可用多種方法開拓學生思路。

評鋭角三角函數

會考複習的第一輪以基礎知識的複習、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主,王老師從鋭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同角(餘角)三角函數關係、特殊角三角函數值展開知識點的複習,然後緊跟教學大綱,選擇了幾個典型例題,檢查所學知識點的好與壞,而後根據會考新趨勢,選擇了幾題新題型,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題型結構。

1、幾個典型例題的選擇,緊緊圍繞知識點的應用,並且向學生進行了一題多種解法思想的滲透,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涵。

2、閲讀理解題的佈置符合會考的新形勢,要求學生靈活應用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可以檢驗學生駕馭學生知識的能力。

3、例題的選擇合理、新穎且有難度,即有常見的基本計算與證明,也有一定難度的探索型、操作型問題,更有對於知識點綜合應用的綜合題,層次鮮明,滿足了不同奮鬥目標學生的不同要求。

4、缺少在課堂上檢查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可以適當的請學生來敍述和板演。

評《鋭角三角函數》複習

本節複習課王老師的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通過複習知識點、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幫助學生使知識與能力共同發展、提升,如特殊角三角函數值,王老師在幫助學生回憶特殊角三角函數值的基礎上,觀察、分析、發現三角函數值隨着角度變化的變化規律,及正弦、餘弦值的變化範圍等,緊接着的應用練習有較強的針對性,師生平等的交流,可以看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能動的知識建構。

三角函數是反映三角形邊角關係的函數,它的`解題過程富有解題技巧,弄得好又爽又快,弄不好一團糟。王老師精心選擇了一些好題,讓學生歷經認知、探索的課堂教學過程,如計算tan29°tan60°tan61°和已知tanα=2,則sinα-cosαsinα+cosα的值為等,王老師讓學生思考以後,合理地點撥、糾偏,確定解題途徑,使學生有一種“提升”的參與狀態。

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展現出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的潛在影響力,是學科教學體現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評《鋭角三角函數》複習課

鋭角三角函數的基本概念是會考命題的熱點,是會考的重要部分,也是後續幾個幾何學的基礎,同時還是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的數學思想的啟蒙教育階段。

王勤勇老師的這節課本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放手讓學生探索,教學中通過典型實例啟發和幫助學生分析、比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破了內容比較抽象,概念性強,思維量大的難點,達到了預期目的。

教學過程中,知識內容安排主要分三個層次:基本概念與計算、探索性問題和操作性問題,例題的選擇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思考性,而且每一問題容納的知識點比較多,綜合性強。王勤勇老師能敢於創新、敢於探索,整節課的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這節課,課堂教學效率高,訓練量和訓練深度適宜,教學環節安排比較合理。能注意到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能及時準確地糾正,應變能力較強。如果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確實增長了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就應該認為是成功的公開課。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會考複習課,值得我學習。

評鋭角三角函數複習公開課

這是一節九年級總複習課,內容是鋭角三角函數。下面我從教學目的,教材選擇,教學過程,教師素養這四方面簡單評説一下。

一、教學目的

本節課目的明確,緊扣大綱要求,對鋭角三角函數進行五方面的講述,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鋭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及特殊三角函數值及其運算,達到了預計的效果。

二、教材選擇

在教材選擇上與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例題,練習的選擇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當,具有典型性,既複習了原有的知識,又對原有的知識作了深化,拓展。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王老師從五個方面來複習鋭角三角函數,整堂課知識網絡結構一目瞭然。每一方面都是先系統的列出知識點,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重視“雙基“訓練,教師除個別例題輔以分析解題思路,主要以學生思考、練習為主,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四、教師素養

另外王老師對教材,教學大綱理解的非常透徹,對課堂把握能力強,反應很快,能積極跟上學生的思維,因時制宜的調整教學節奏,語速快而清晰,教態、板書也能給學生有積極的影響,富有感染力。

總之本節課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並且選題好,容量大,思維密度強,教學信息反饋很好。

複習課評課稿6

上課開始吳策老師以電吹風機引入本節課,介紹電學是物理會考中的重點,務必要做到人人過關。

顯然這節複習課吳策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1、教師對教材和會考研究的比較全面,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對大綱和課改精神有一定的領悟。2、對學生情況也把握得比較準確,小組成員分配也考慮到了課堂合作的有效性,每組學生從學生性別、性格、學習能力、組織能力等各方面都做了很好的組員分配。3、問題的設置也考慮到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這節課由於事先對學生做了足夠了解,民主地進行了很好的小組成員分配,所以課堂學生參與度很強,課堂氣氛熱烈,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我。討論問題時平時不怎麼發言的學生也好像靈光附體,積極踴躍為小組出力。

複習內容由一個點展開,層層遞進,由淺入深,階梯式上升。原本複習電功率,學生討論完燈泡亮度的影響物理量後,教師又讓學生觀察燈炮結構,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當學生提出與燈泡相關的其它的.知識,教師又收放自如地及時引導,對不善發言的學生設置簡單問題鼓勵其積極發言。講例題時每組選派代表讓學生上黑板對線路圖進行連接,由底下在坐的學生評價,讓學生做這堂課的主角,枯燥乏味的複習課由於讓學生參與其中,整堂課火花不斷。當下課鈴聲響起時竟然有學生髮出“這節課咋這麼短”。這堂課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小組合作,從課堂氣氛可以看出每個學生在這堂課都有所收穫,對於該知識點的脈絡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得益於課前準備工作充分,所以課中小組合作才取得可喜的收效。

複習課評課稿7

聽方眾老師的課,無論是在教學設計思路上,還是在課堂教學的把握上,都很成熟。

從本節課看,這節課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方老師課前認真地分析、把握教材,教學過程有條理性,基本上達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方老師圍繞教學目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對一元一次方程進行了複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了這章知識的三大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應用,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也充分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的.”的教學模式。而且每個知識點後面都附加了針對性強,有梯度的練習題,還抽學生自己講解,效果真的不錯。

我自己認為整節課的教學設計還是非常完整的,過程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始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應該説是一節成功的公開課。

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一直以來,我們都有感覺應用題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所以教師是否應對應用題應做一定的分析,幫助學生尋找其中的等量關係?

2、在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時候,先複習回顧等式的性質是否更好?按照教案上的設計有本末倒置的感覺。

3、對於方程的解的檢驗,在剛接觸一元一次方程的這個時候,我個人覺得應該寫出它的過程。待學生熟練後可以省略。

4、是否應該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像第一個應用題,教師給出的答案太快了,學生根本沒足夠時間去考慮。

5、能不能適當地增加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從而使得課堂的氣氛更好。

複習課評課稿8

11月25日,我有幸聽了曾小豆名師工作室成員張**老師的一堂複習課。張老師展示的是《圓的基本性質複習課》。

課上,張老師以“轉”和“折”兩個角度引出圓的旋轉不變性和軸對稱性。並以圓的旋轉性為出發點將弦與圓周角的問題拋出,讓學生思考多種求解方法,從而簡單的複習圓心角、弧、弦心距、圓周角、弦等知識點的聯繫以及垂徑定理的運用。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深了對圓的基本性質的瞭解和認識。

本節課,張老師設計的.綜合型較強的圓與動點問題,是本節課的亮點所在,在給定的條件下,老師先讓學生嘗試性的出題,然後學生自己解決,課堂效果較好,學生樂學其中。最後老師出手,將難題拋出,學生獨立思考並分析解決。整堂課,思路清晰,內容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另外,張老師的將圓的知識結構化,問題設計又充分體現着綜合性,結合富有新意的板書,使人印象深刻。

複習課評課稿9

臨近會考,如何高效組織課堂複習是所有九年級數學教師最為關心的話題,以題講題,無限制撥高複習的要求,重複機械的題海式訓練在新課改的今天已經不可取了。如何進行會考針對性複習,如何採用一種教師與學生均可接受的最佳方式上課?這次的教研活動,兩位老師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借鑑。

以往復習往往是教師唱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按照自己的構思來上課,在課堂上常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炒冷飯”現象嚴重,學生被動的接受,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學習過程,複習效果不理想。這次兩位老師都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對知識的系統複習

利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填充回憶,梳理複習內容;還將複習的.內容編

成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知識點,執教者對於這部分練習的選取,題目相對簡單,但覆蓋面比較廣,並且都由學生自行完成。相比很多教師練習是自己成為主角,強調再強調,細枝末節不厭其煩,惟恐學生再錯,教師脣乾舌燥,特別是會考複習階段各科講評較多,老重複同一模式,學生厭煩、困頓,效果甚微。從課堂的反應來看,執教者完全把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效果更好。

2、 精心設計練習題

精心設計練習題,注意內容的層次,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把握好“會”、“熟”、“活”三個階段,最後形成較強的解題能力。特別是曾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練習,還注重思維的訓練,對於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3、 課堂氣氛活躍

兩位老師的課堂中都體現了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得輕鬆,整節課學生真

正“動” 起來,思維真正“活”了起來。

4、 注意與會考的聯繫

兩位老師都注意了與會考真題練習起來,形成“會考練兵場”,提前讓學

生接觸會考題型,不僅能讓學生熟悉會考的一些類型和難度,還能消除學生(特別是中下生)對會考的恐懼心理,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此外,本人認為,到了九年級,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對於一些較難的地方,應該適當的提提,複習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選做題,以防止一些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這只是本人的一點挫見,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複習課評課稿10

這週週二在我們學校聽了一位資深老師的一節隨堂課,説是隨堂課但按一般慣例都是稍微提前通知了的,內容是《條形統計圖複習課》,課上要講的內容很少,就只有新教材第45頁第3題、第4題和“你知道嗎?”,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一般繪製方法,這部分內容如果是“放心”的老師,10分鐘就可以搞定結束。

但是這位老師的課在聽前15分鐘內容時,當時我沒翻教材,以為今天將的是什麼新授內容呢,學生都在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中思索。因此這節課也給我提出了另一條思路,練習課也可以一樣精彩。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想法:

一、精心加工教學材料,靈活處理教材

第一個問題:從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第二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第三個問題:這裏為什麼沒有合計?

第四個問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流,珠江是我國第四大河流,老師告訴大家黑龍江是第三大河流,你能猜猜它的長度嗎?

學生估計後在給予數據計算。

第五個問題:(打開書第45頁第3題)這裏的統計圖是條形統計圖嗎?

……

上面的教學環節中,第一、二個問題是對於“統計”知識老師常用的問題,而第三個問題則是老師特意提出的,這裏滲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合計”是很多統計知識的常常解決的問題,可“合計”在這裏就沒有實際意義了,如果平時不加指導,就像我們五年級的學生還會提出“兩天的氣温一共多少攝氏度?”“兩人一共多高?”等無意義的問題。第四個問題則充分體現了老師對新課標解讀的.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理能力,可見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處處留心創設條件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

經過上面對教材的有效處理,才算進入正式的第3題的練習指導,但我相信學生進行上面的問題思考比老師直接要求完成第3題練習再交流得到的數學本質思考要多得的。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作為資深的老師,在平時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都能給予學生學習習慣的指導,我從幾個細節中看到可以看出丁主任的用心。

細節一:學生好像特別喜歡做作業,尤其是動手操作的畫圖題等,拿到作業也不看題目就開始寫,老師在課中多次提醒、強調讓學生先看圖,看懂了再畫。

細節二:在組織交流學生所畫的條形統計圖時,老師用“你能給大家提個醒,我們畫圖時要注意什麼?”這樣的問句,既提醒了學生,又沒有直接告之那麼枯燥無趣,而且的這樣的另類強調更易於同學們接受。

細節三:課上當有個別學生搶着説或搶着做時,老師偶爾採用“表揚×××”來提醒大家注意,這招對於中低年級的國小生還是很有效果的,這樣課中就沒有充滿批評和指責,個別學生也能在部分習慣好的學生的帶動下,主動的學習。

三、幾點思考

下面是我的兩點思考,可能是吹毛求疵一點。

1、雖然鄉鎮國小家庭電腦普及率沒有那麼高,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能夠自主查找相關資料,瞭解我國體育代表團在第24-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也許在查閲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還會了解到其他的相關奧運知識。

2、課上老師沒有用多媒體,可能是很多班級電腦有問題,如果課上配上多媒體講“你知道嗎?”展示各中變式的條形統計圖時就更直觀了。交流作業時也可以用展台,部分學生能從其他同學的作業中獲得畫條形統計圖注意點和技巧。

複習課評課稿11

這學期,我們聽了兩堂九年級英語複習課,其中徐秋妍老師上的一堂複習課讓我印象深刻。

徐老師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課堂效益,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主動地發言、質疑。在本節課中教師既有講解,又有思維方法的引導和解題技巧的歸納,既有評學生的解題中的不足,也評學生答題中的閃光點,既有總體性評價也有個性化評價,即有老師的“講”,也有學生的“講”,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與學生進行了真實而有效的互動,關注個性差異,體現人文關懷。徐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把語法講解與語篇練習進行了有機結合,而且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大膽創新。

從徐老師的盡心設計的環節看: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和標題猜測生詞的含義;指導指導學生對全文快速閲讀,瞭解文章的大意,強調了語篇的重要性。有效設計了課堂練習,它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的練習題,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進行大容量、快節奏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識,並鼓勵學生巧用關聯詞,增加書面表達的色彩和觀賞性,從而在會考作文中獲得高分。

複習是知識的再現、鞏固與提高。複習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概括,揭示有關規律;幫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識間的聯繫,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力求讓學生在比較中鑑別,在運用中突破,理解中記憶,使每個學生通過複習課的教學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

複習課評課稿12

這節課一改以往傳統複習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複習教學改革的新路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精心加工教學材料,靈活處理教材。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學本節課時,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編和加工,使教材變得生動活潑,更貼進學生的實際。比如:課本上是傳統的相遇問題,而這節課出示的是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情景:發生在本校校長和教課教師之間的求兩校距離的問題。例題的結構沒變,但是呈現形式卻是鮮活的,具有實際意義的需要迫切解決的求“兩校之間的距離”。這樣的設計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解決問題的渴望。

2、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六一兒童節是每個學生都矚目的節日。接受來自於陌生人的祝福和了解別人為這個節日所準備的活動,更是學生樂於傾聽的,更有興趣的事情。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六、一”兒童節這個話題,創設出了一個個鮮明的現實情景,使學生學習的材料變成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利用這個話題引出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再讓學生解決在這個話題裏情景裏產生的問題,嚐到了成功的樂趣。這樣的設計,使枯燥乏味的應用題複習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使學生得到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愉悦,體驗到了用數學的快樂。

3、採取多種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應用題複習理當重視數量關係的分析與解題思路的梳理,注重解法的聯繫與區別。本節課的複習教學,第一題讓學生口頭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兩個最基本的`數量關係式,梳理兩種算法的解題思路;第二題着重複習,先讓學生做出這道題,再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得出算術方法與方程法的聯繫與區別:都是使用同一個數量關係式,不同的是算術方法需要把數量關係式變形,是一種逆向思維的方式,而方程則是直接利用數量關係式列出方程,是一種順向思維的方式。接着讓學生觀察比較兩種方程的解答過程,讓學生得出方程與方程在解答上的聯繫,方程與算術法在思路上的一致性。而第三題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做,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用學習第二題的方法的去主動複習整理。在課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議一議,想一想,去爭辯,去探索。像這樣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學習,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願意去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使有限的課堂時空變成了人人蔘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4、評價方式多樣,並且來自於學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標提出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在這節課中,教師在充分肯定、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同時,多次採用了學生自主評價。如:學生説等量關係後,全班學生一起判斷對錯;兩名學生説出了不同的數量關係式後,全班評,那個學生(説得比較複雜的)自已評;當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後,請學生批改。儘管投入的時間並不多,但能體會到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來自學生羣體的評價。加上教師非常親切的話語和積極的鼓勵,課堂成了十分寬鬆和諧的學習空間,課堂教學也成了有血有肉的師生之間的心知交往的過程,更有利於學生學習,從而也在評價他人和被他人肯定的教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複習課評課稿13

王老師結合詩詞特點,以調動學生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兩首詩詞的情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營造的情境,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生動形象的語言美。

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比如課件上,有幾張課件有文字的脱漏,以上幾點只是自己聽後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複習課評課稿1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能參加此次複習課研討會,聆聽了今天這兩節複習課,我想談以下我的幾點感受。

一、感謝

感謝教研室領導給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學習、提高的平台,感謝兩位執教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他們精彩的研討課,讓我們耳目一新,並從中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有所提升。

二、感受

聆聽了兩位執教老師的複習課,我感受頗深,就胡老師的《文言文複習》讓我體會到“教師的一招一式,都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一堂課的時間很有限,可是胡老師卻擴充了它的內涵:字詞的掌握,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背誦積累,鞏固練習和應用都在這一堂課內得以加深印象。課堂真實有效,問題設計直接而又緊貼教材,板書簡介而具有概括力。胡老師的樸實、自然的教學藝術;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認為古詩文的複習是個枯燥的“雞肋”環節,聆聽了這節課我對文言文複習複習課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為下一步我們教研組對如何上好文言文指定了方向。

聆聽了郝老師的《試卷研評課》讓我想到了《學會生存》中的一句話,“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而“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於傳遞和儲存知識,而應該更努力尋找獲得知識的方法。”郝老師的這堂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理念。首先郝老師做到了針對性。郝老師就試卷做了深入剖析,提煉出試卷中的重難點,有針對的進行的講評,做到有重點有突出。另外郝老師在課堂中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領。例如:修辭方法的拓展與應用、縮寫方法的技巧、習作方法的指導等環節處處體現郝老師“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答案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閲讀中的想象畫面環節,郝老師引導學生先自己談談讀了這句話,你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談談你的方法,師進行總結方法,再讓用學到的方法自己談談再讀這句話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整個教學過程郝老師都注重教學方法的'引導,關注學習策略的形成,學習過程也是由淺入深,層層剝筍。為了鞏固學習方法的掌握,把學習能力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郝老師在修辭方法的掌握、縮句的技巧等環節還舉一反三,出示習題,當堂進行專項訓練,達到觸類旁通學習效果,從而讓學生實現從不會到清楚,從學會到會學,從明白到鞏固的發展過程。

三、感悟

通過聆聽這兩節課,讓我感悟最深的是一節短短40分鐘的複習課,怎樣讓學生去學習他們應該學到的東西,這就需要教師對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要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剖析的能力,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引導與互動生成,做到胸有成竹、遊刃有餘,只有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深入理解與把握,才有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落實。

以上是我的幾點淺顯的認識,願和各位領導、老師共同研討提高,有不當之處,希望各位領導、老師能批評指正。

複習課評課稿15

這次優質課活動中,我聽了麻曉菊老師設計的《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這節《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是一堂實效性強的、結構完整的複習課。體現了複習課的特點,以練為主。練習的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思維的價值。練習題也非常具有層次性,從基礎練習到拔高練習,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性,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這節課中,麻老師結合已學知識內容設計練習題,選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徵。練習內容包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知道單位“1”求對應量,以及求單位“1”的量等等。讓學生根據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説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後,得出解題方法;知識讓學生自己疏理;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讓學生自己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突出瞭解題思路的開放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係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着力實現師生的民主與平等關係,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讓同學們以小組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問題,為學生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台,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與思維空間;給學生提問題及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學生在複習中動手、動口、動腦、多實踐、多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檢查、自測、自評、查漏補缺、質疑問難,針對各自的學習缺陷,進行温習補救,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3、體現了以練為主。

整節課練習形式多樣,題型設計科學性,知識對比訓練紮實,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練習,體會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繫。麻老師設計的這些練習題都是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增加優化訓練,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複習效率。

複習課評課稿 篇聽了張老師的《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複習》課,張老師的這堂課是一堂複習課,總體設計是好的,先複習再應用。本堂課選用了一、輕鬆過關(2大題),二、探索發現:例1、例2,三、知識搶答:4小題,題型較豐富,並且每次學生回答對了都能給於學生掌聲鼓勵,再加上知識的搶答,大大地加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張老師整堂課都能面帶笑容地看着學生,無論學生能否回答出來,他都能不愠不火,真是難能可貴。而學生即使不會,也都能那麼專注,這可見張老師的魅力所在,課後張老師又能提醒學生把不懂的地方寫在紙上,交給老師,對於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老師下節課再講,這些環節學生能認真去做的話,也確實是一好辦法,這樣學生與老師都能做個課後反思。張老師的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下面是整合全體聽課老師對張老師的幾點建議:

1、張老師這堂課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所有題目都是在課件上展示,學生整堂課都要死死盯信屏幕,對學生的視力不好,學生也看得吃力,不便於學生思考。

2、這堂課的內容都是圍繞三角形全等來展開的,有些題都是會考題,學生一下要把整章知識綜合來用,未免對於後進生難度有些加大,再加上屏幕放得過快,不能照顧中等生及後進生的接收能力。對於學生不能回答及少數同學能回答的問題,應該分析細講,多加誘導,並在黑板上板書具體答案及解答過程。整堂課每題基本上只有幾個優生在搶答,老師應多給中等生及後進生回答的機會。

3、複習課的特點重在兩個方面:鞏固和提升。每題基本上只有幾個優生在搶答,似乎達不到鞏固和提升。複習課要求教師的選題上要精,本節課題量較多,可坡度式上升不明顯,例1和例2實際是一樣的,只選一題即可,而最後一題,老師不要過早提示,可讓學生先思考,實在不行,可再適當提示。

4、學生思考問題時,老師要安靜,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pm17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