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攝影 >

攝影課程小結【彙總4篇】

攝影課程小結【彙總4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通常會學習到一些做人的學問,將過去的時間彙集成一份優秀小結吧。那麼如何把小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攝影課程小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攝影課程小結【彙總4篇】

攝影課程小結1

經過了幾周的攝影課的學習,我不得不説我真的真的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

從書本上無法得到的快樂親身體驗的快樂。

由於是這學期的第一期課程,在寒假的時候輔導員就開始催着我們準備數碼單發,老實説,這一下子把我難住了,僅僅是為了學一個月的攝影課程,就要白白投資進去幾千上萬,但是總體還是懷着期盼的`感覺,也恰好滿足了自己長久以來浮誇的願望接觸攝影,接近單反世界。

總算是弄到單反了,課程也開始了,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任務要去完成,老師更是搬出了微博來檢查每個人完成作業的情況,我不禁有些感動了,這算是大學以來我遇到的第一個這麼負責的老師了,真的很難得。原本就對攝影有學習的熱情,再遇上這樣的老師,我學習攝影的勁頭就更加足了。從對單反的一無所知到現在能熟練調出拍攝條件對應的數值,卻只用了短短一個月。也慢慢培養起對圖片的感知敏鋭度,這是從前無論如何都不曾感受到的喜悦的。

攝影課程經歷了外拍、棚拍,在內容上由單純的黑白光影到成熟的廣告作品,老師也時刻督促我們去用心完成,這使我度過了第一個無比充實的課程。棚拍的時候掌握不好光線就要前後調整好多次,為了一張滿意的照片,整個小組的人都得不間斷的忙上一個下午,甚至一個下午也不夠,有些攝影上造成的圖片的缺憾,總想着用ps去完善,但是真正開始去完善是才發現,一點點小小的失誤需要在ps上很多花費很多精力,又加上我們自身ps水平實在有待提高,所以在攝影上不得不嚴格要求,力求完美。也明白出好的照片是基於質量和數量。

以上就是我學習攝影的真實感受,至今對此唯一的遺憾就是當時還不夠用心。感謝老師,對學習的熱情高漲!

攝影課程小結2

沒接觸這門課程之前,基於這個時代發展變化考慮,我對它的理解僅限於用數碼相機的創作,但當上了第一節課之後我明白,這才是對攝影及創作的迴歸,對原始和基礎的探求。相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大同小異,社會在進步,但是這種傳統機械式相機還是有無可替代的功用,也遠未退出歷史的舞台。要想在以後運用起數碼相機此類衍生品遊刃有餘,學習這門課程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句話説“美來自內心”講得很有道理,看到老師在課上給我們展示的一組組風光旖旎的照片,我覺得在具備專業知識的背後,更是用心在創作,快門之下的靈機閃現,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每個人都有創作的慾望,照片不僅是簡單的風景靜物寫實,而且是一個人思維想法最惟妙惟肖地傳達。

可光靠老師介紹,自己操作是另一回事。裝膠捲、調焦距、選擇快門速度和光圈……我慢慢實踐和摸索,漸漸懂得了如何運用相機來拍照。我和小組的其他成員先在大禮堂取景,根據老師提供的數據拍攝,“2.8光圈,快門速度1/250s,拍攝時間……”我詳細記錄每次拍照的'數據。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指導,完成作業後,又利用剩下的膠捲搞“自由創作”——情景劇,在快樂的氛圍中鞏固了攝影知識。

幾百分之一秒的快門速度,恰恰定格某一刻,是件“説來容易做不容易”的事。拍照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到底自己學好並用心創作,好的作品如同囊中取物,召之即來,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

這是滲透想法和表現創意的一門學問、一種美學。“學以致用”,我相信,通過本學期對《攝影技術》的學習,是創作的一個起步,今後要不斷運用這門知識,去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在此,特別感謝老師在本學期給予我的指導!

攝影課程小結3

我拍攝的時候,做到了平、穩、清。不過我沒有照相機,只能用手機,道理應該是一樣的吧。

老師講的挺好的,就是有些專業詞彙不明白啊,但也懂得了一些東西,什麼拍攝速度啊,和光線什麼的。只可惜時間太短了,老師本來要給看相片的但是沒有。

我這有兩張照片試着説一下。

人像:在這張“耐人尋味的坐姿”作品中,由於拍攝,角度的'合理選擇,坐着的人像和呈半剪影狀的樹木求得了畫面的均衡,又由於樹木是呈半剪影狀的,並且在人像後方,使得被攝主體(人)很自然的體現出來。

景像:在這張“開枝散葉”作品中,由於被攝主體外觀比較均勻,所以將其放置在畫面的中央,然後再通過調整焦距,準確地攝取一定的景物範圍,達到通過畫面構圖準確地向觀眾表達出所要闡述的內容的效果。被攝主體前面的花叢畫面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清晰,被攝主體後面的景象一片翠綠,都是沒有規則的畫面,也正是由於產生這種不規則的畫面才體現得到外觀比較均勻的被攝主體的不同之處。

很感謝老師能夠安排我們進行這兩節實驗操作課,使得我們能夠根據理論結合實際,在一定程度上親自體會到了攝影的趣味,在此同時,通過作品的反饋作用,我們進一步地提高了攝影的技術與更好地鞏固了攝像的操作要領。在此過程中,手握着沉甸甸的照相機,對準了每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咔嚓”一下,留下了永恆的瞬間。還能欣賞到其他同學精彩的作品,又開闊了視野,真是一舉數得的好事!

攝影課程小結4

《攝影與圖像處理初步》是針對工科高等院校本科各專業開設的一門素質培養與基本技能的提高課程,以啟迪智慧、培養富於人格健全、品性高尚、具有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的、能夠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培養目標。通過該學科的學習,使同學們瞭解圖像時代的文化意義並掌握基本的攝影與圖像處理理論與實踐技能,同時,通過對攝影藝術作品的鑑賞品鑑,以因領悟人類對美追求的智慧為契機而開拓自己的生命視野,理解個體人的價值意義,從而豐富自己的生活趣味。

課程內容分攝影與圖像處理兩部分,其中攝影注重鑑賞與基本的攝影理論、相機原理同技法方面知識的介紹,課堂採用圖像展示、師生共同討論、實景拍攝等豐富形式,重在對圖像文化意義的欣賞與批評能力的提高;圖像處理就如滿賽哥同學所説的,作為對攝影作品精神的重塑和意境的整合改造,其重要性當在藝術趣味的驅使下進行。課程重在介紹最簡單的三款圖像與視頻工具(Acdsee,AdobePhotoshop,會聲會影)的原理與基本的工具用途。

攝影與圖像之於教育

教育的至高境界理應是提升人的敏覺,使其鋭利而深入,當所有的知識都為着開拓人的生命境界,使之豐富與靈動時,知識才是真正有用而可愛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啟動生命中潛藏的靈性與穎悟。對圖像作為視覺的直接的識讀是人與生俱來的認識與表達,你決不陌生只會哭喊與純粹地吟笑的嬰兒是怎樣獲得快樂與表達他(她)的憤怒的,他們又是怎樣用塗鴉的方式來抒寫大人們難以理解的詩意呢?表達的衝動與記錄的渴望源於人心靈的深處,是潛藏着的,也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對美的珍惜與愛戀,這是人活着的表徵與自我尊嚴本源性的需要。事實上,視覺是人通向自然與世界奧祕最為便利、最為直接而廉價的窗口,視覺的魅悟最易牽動潛意識思維,其邏輯有時來得極為縝密。

科技的發展足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手段,數碼時代鋪天蓋地的來勢與更新換代,改變了人類識讀與記錄的傳統方式,圖像與影像已然方便地侵入我們的生活。美國學者阿爾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預言巋然成為現實。(隨着社會的演進和科技的發展,人類將產生“文字文化文盲、計算機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21世紀被稱之為“讀圖時代”。圖像的原生性特徵便於記錄更為真實的現實場景,使文化的敍事變得更精微,更動人更便捷。親近圖像,就是親近我們自身的表達。

攝影的獨到之處,除了構圖、用光等圖像本身積聚着的、人類視覺的基本經驗,而其作為必要的硬件要求之外,觀其藝術水平高低的,其最為精微之處許是攝影者獨到的視角了,而這視角是其綜合素質的亦然展現。攝影者對所攝對象的趣味來自心靈深處瞬間所生髮的靈感,或者説是具有詩性的直覺傾向而激發的記錄需要的衝動,這是個人內在的審美情節、價值指向、愛恨衝突等的綜合釋放。視覺作為工具性有其易疲勞與“懶惰”性,疲勞是其用之廣、正因其廣視覺才以最高的效率應對大腦所指使的關注對象,因時空的重複而麻木,也就造就了其“懶惰”,作為攝影者所培養的是一雙藝術的視覺,不斷使其超越工具的用途進而傳達心靈與自然的交流所生髮的動人之“境”,這也就是俗話説的要拍出“看不見”的景緻。這“看不見”實非無視,而是能夠激活麻木了的視覺慣性,使熟視無睹的東西煥發出其本來的生命力,恢復其靈性。發現的過程以豐富人作為“人”的榮譽與尊嚴而使人產生巨大的快感。

因之,攝影不單是一個時代里人們方便使用的工具性結果,更應據其無限的可能性而發現與表達自己、豐富自己,明證存在的歡欣。

如果你有足夠的興趣,就在攝影的名義下來與我們共歷一次心靈的視像吧。

作品與作者

對於課程,我依據的原則是隻將攝影與做圖軟件的原理作以講解,讓同學們學會在最短的時間裏琢磨相機與軟件能夠被自己控制的可能性,同時將歷史名作、當代青年的創意作品與同學作品深入細緻的分析與討論,以提高視覺鑑賞力與對藝術作品的批評能力;在對於同學的創作作品,只是大體提出主題創作的方向,這樣更易於使課堂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使同學們的創造力與創作效率得以開發與提高。根據同學的作品,可以説這樣的目標與方法的行之有效。可以看作是一次對同學綜合素質的測評,從創作作品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去認識這些素質與能力。

首先,藝術氣質與獨具創意使我們相信因年輕所滿溢的激情與豐富的想象力。請看李兆丹與張倩同學作品《如果我們哭泣,我們就會生鏽》的創作説明:

我們想在作品中表現的是一個叛逆的少年。

她被定義為一個少年。

她非常自我,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她的行為異常成熟,但仍然是一個小孩。她抽很烈的煙,她的生活是由許多她不停的穿梭於其中的場景交織而成的,她的記憶是有關於她或許多其他的蒼白情節。突然有一天她發現交流讓人失望,於是她不再與人交流。她放縱自己,讓許多東西變成了各種疼痛,於是她終於麻木了。很多時候,她是冰冷的,卻有着黑洞般深不可測的魔幻般的魅力。

她的形成隱藏着許多故事。她的絕望讓她的眼淚乾枯,她不再哭泣,因為她已經漸漸生鏽,失去了所有感知。

開始我們打算做的是朋克主題

主體的東西,後來又打算加以{LOLITA}的形象來完成作品,表現出一種叛逆和絕望,為了表現人物更深層次的內心的糾結和刺入匕首般的痛,又加入了點歌特的東西。總之,我們表現的是人物本身的個體性以及其更多內心的東西。

毫無疑問,他們所透露的藝術氣質並不需要過多的剖析,憂傷而悽美。在鮑遠的作品《季節》、劉旭的《記憶的櫥窗》裏,透視出作者對時間意義的深刻洞察力與圖像表達的駕馭能力,他的攝影技巧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主題,作品純淨而清醇;我們雖然不打算重複解釋那句“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老掉牙的訓示,但在同學們的作品中,我確實真切地體會到這種藝術氣質的熱烈與真誠。這種潛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潛能

只要在合適的土壤裏,他就會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這是促使我改變單純的科類觀念而進入尊重個人內心經驗與探索無差別的、更為開放、更為豐富與更加人性的藝術教育的信心,這是起點也是方向。藝術氣質總是隱含在同學們恰切的主題設計與嫻熟的技術製作中,與鮑遠一樣,很多同學對季節的流徙有着深刻地敏感,尤其是絢麗的秋色似乎更能誘惑心靈,這是自然的時序以最為輝煌的的色彩獻給生命的禮物,我們充滿着樸素的感恩。杜秀的《盛夏光年我的20xx》、胡偉偉的《葉落秋痕》、錢惠增的《昌平公園》、趙超的《九寨》、宋健(地質)的《戀之風景秋思》楊俊的《醉人深秋》、袁朝暉《絢爛的秋》等一大批同學的作品都在這樣的境遇裏統感了心物幽遊的快樂;當然,大學生活以為最為切近的生活體驗而成為很多同學的攝影主題,王玉萍與孫齊合作的《小蜜蜂和大黃蜂》、黃雯的《記憶》在更大的可能性上追求生活的私密世界裏活躍着的童話情趣,作品生動而製作精良,陸騁和唐曉倩合作的《我們的宿舍》温馨而浪漫,吉妹的《茉莉花開》、範方超的《家鄉大學》、王聰《我的大學生活》、劉璐瑋《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肖露莎的《大學生活點滴》等等,傾向於這兩個主題的同學佔到百分之九十多,這些作品因生活的`細節精微、內容生動而感人;另一部分同學則對文化、文明等主題情有獨鍾,或者是對文化現象的宏觀表達,或是對日新月異的城市變遷中漸失的記憶的追尋,亦或對新景象的敏感把握,如魯陽的《798藝術工廠》、刑慧敏《古老的文明人與自然》、段測的《古鎮》、卜蔚達《我的攝影》等。很遺憾地,我不能一一例舉每個同學的作品,上面只是為了分類的方便,粗略地以一些同學的作品舉例。就如同學自己所説的,所感的,當你們被自己的創作作品所震驚所歡悦的時候,我依然能夠幸運地和你們共享快樂,我如此真切地體味你們的創造力與掌握技能的高效。三個班一百多人的作品我反覆地欣賞,每每有一種衝動,能夠讓這些作品與全校同學見面,讓他們也能與我們共同體驗創作的歡暢。如果這不是個人一廂情願的矮情訴説,在現實的條件裏,我準備先把作品拷貝到學校FTP資源庫(/),請有興趣的朋友們和這些年輕的心靈去歷一次圖像的漫步。

誠然,就如大多數同學的建議所以反映的遺憾一樣,鑑於現實的難度,未能在短短的32課時裏有更多的時間安排室外風景實拍與藝術館展覽的參觀。這兩項內容是提高鑑賞力與增進技能的重要環節,是我在課程中努力完善的重點,在以後的課程裏我會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努力營造更為有趣而高效的課堂環境,也非常歡迎興趣既往的同學參加新課程的活動。

結語

享受生命的歡愉是人固有而高尚的責任與權利,我們不能因為實用的便利而順暢地變為可資利用的工具,它常常被某種貌似合理但實質上對我們美麗的生命毫無幫助的堂皇設計所誘惑而被削蝕,以致於我們美麗的眼睛因為惰懶而不再生產神聖的光、温婉的淚珠,當那澀漫的月光搖曳在我們憂鬱的面頰時仍然需要聽從別人的訓示才得以矮情地訴説詩意。從更為實際的角度去理解純正的圖像趣味對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意義,對創造的邏輯所扮演的媒約。

最後,我想以同學劉佳的幾句話結束和同學們度過的快樂的日子,謹表以最真誠的謝意。

“攝影是無聲的語言,他總是在神祕的告訴你一些道理,總是讓你猜,就象上帝讓人難以知道他下一秒會將誰拉下地獄一樣。”“愛攝影的人,總是會生活的人。”

注:1、作品經徵得同學同意上傳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網站FTP資源庫(/);

2、版權屬作者每個創作者所有,在你下載後請保護版權;

3、如果您有興趣,請登陸我們的課程網站“鳳山攝影”(/ozhxh)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並請你下寶貴的意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eying/55g9r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