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音樂家海頓》教學反思

《音樂家海頓》教學反思

國小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我在教學《海頓的故事》的時候,對於《驚愕交響曲》,我讓學生先聽再説感受,明白為什麼它叫《驚愕交響曲》。然後再講故事,明白當時的具體情況,最後,老師和學生一起來表演當時音樂會的現場,老師是海頓,學生是公爵、公主、貴夫人等。通過表演,我們再現當時驚嚇的場景讓學生能從心底記住它——《驚愕》!

《音樂家海頓》教學反思

而在《告別交響曲》的學習中就更有趣了,我們就一起創設當時的'音樂場景,一起演奏,慢慢的大家就拿好樂器(葫蘆絲)、譜夾(即書),吹滅蠟燭的動作。按順序離開教室,學生親身參與表演,更能體會到海頓當時創作意圖。也留給學生無比的興奮和對樂曲的深深回味。因此,對於他的作品,考慮到教學對象此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我不是以瞭解調式調性,曲式結構為教學的目的。而是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一個“美”字,就是音樂的審美性,從各個角度感受作品的“美”。再以故事為主線,設下懸念,時刻有驚奇留給他們,讓學生表現作品感受作品來充分的激發他們的興趣,面向全體,注重個體,也結合我校音樂科研課題——“新、活、美”的音樂課堂教學研究,有效的利用了體驗與模仿、探究與合作的新教學方法。全面展現了一個全新的音樂欣賞課堂。

在本課這一系列的安排中,我是打破了傳統欣賞課的聽音樂,教師講解,或者説是再進步一點:學生先聽音樂,説感受,想到什麼説什麼的方式!而我則是採取先設下懸念——再聽——説感受——故事解答——唱主題——創設情景,師生分角色的共同表演——小結。這樣既有邏輯又有懸念,讓學生看似在老師安排的程序中走,其實是他們在自己的好奇心的驅使下,自己尋找到最後的答案上好欣賞課。實踐證明,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國小生欣賞,效果是很好的。我也將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探索,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來豐富自己課堂的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2mrp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