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音樂教師隨筆【薦】

音樂教師隨筆【薦】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音樂教師隨筆【薦】

音樂教師隨筆1

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國小基礎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生動的音樂藝術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兒童所接受,通過音樂教學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才能,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説過:“好的音樂教師要比歌劇院的指揮重要的多,一個蹩腳的指揮,不過是失敗一次,而蹩角的教師連續失敗三十年,則扼殺三十批兒童的音樂天才。”國小音樂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內容包括歌唱、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部分,如何搞好音樂教學,調動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17年來在國小音樂教學道路上的摸索、探討,我認為要上好音樂課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要有一個具備較高音樂素質的音樂教師,這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其次是教師如何運用各種技能、採取什麼方法將音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等幾方面靈活、巧妙地讓學生弄懂、學會,在加深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將一些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形象化。

一、好的“範唱”是提高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的關鍵

音樂教師的範唱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唱歌學習的積極性。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何種地步,音響器材如何先進,這些電聲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師在學生面前的正確範唱。因為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國小生心目中老師的演唱他們最愛聽,通過範唱,師生間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共鳴。

要完成好的“範唱”,音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能夠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風格、調式、歌曲的結構、感情與速度的關係。要表現好這首歌曲,應用什麼情緒、速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準備。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運用正確感人的聲樂技巧,要具有彈跳、強弱、漸強、漸弱,音色變換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樂感。感情表達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這既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它發揮的好,可以彌補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樂感,學生也會聽得津津有味。這就要求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多聽多實踐,欣賞多類藝術品種的表演,擴大藝術視野,豐富藝術感情,繪聲繪色地完成範唱這一環節,達到啟發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

二、讓學生在趣味中學到音樂知識

音樂知識是一種枯燥、難記、易忘的知識,在國小階段更為突出。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根據國小生文化知識比較單一,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烈,有時間、有精力、有興趣的年齡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第一步: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流,這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講四分音符(5)時:在奇妙的音樂王國裏,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唱完一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流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

再如:頓音記號可編順口流:“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號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着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

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

漸弱:漸弱喇叭倒着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準確的音樂術語,學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從而加強了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三、在遊戲中加強學生的技能技巧訓練

技能技巧的訓練包括:唱歌技巧、視聽技巧、視唱練耳、節奏訓練。這要求教師把這相互聯繫的幾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發展聽覺能力和增強節奏感及記憶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1。唱歌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自然圓潤的發聲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應貫穿於整個唱歌教學過程之中,發聲練習也要有機結合,並且做到有目的地進行。

2。視唱聽音。在音樂教材中一般都比較系統地編寫了一部分,在每節課上教師應根據各班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多練常做,這是訓練學生音準、識譜能力的基礎。

3。節奏訓練。節奏是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支幹,如果節奏掌握不好,那將無法組成優美的旋律,表達不出作者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必須從國小低年級簡單的節奏訓練入手,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

如:“走與跑”的對比,。當學生學會了四分音符的節奏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即可通過遊戲來鞏固這兩種節奏。當教師彈出四分音符的節奏時(X),學生擺動雙臂原地踏步,當教師彈出八分音符的節奏(XX)時,學生原地跑步,教師時常交換節奏,學生在走和跑的遊戲中愉快的學到了知識。

四、提高學生對欣賞課的興趣

優美動聽的音樂,會令人產生美感和愉悦感。然而,對於尚未完全具備聽辨音律能力的國小生來説,安靜地坐着欣賞沒有歌詞的器樂曲,是很難辦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多方面的誘導啟發,使他們逐漸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國小生求知慾高,只教師教法得當,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欣賞《彼得與狼》這首管樂曲時,我採取做遊戲的方式,先讓學生分析記住少先隊員彼得、老爺爺、小鳥、鴨子、貓和兇惡的狼的音樂主題,他們各自用什麼樂器表現的音色特點,然後老師把故事的概況講講,再分別找出他們的表演者,並告訴學生聽到自己扮演音樂時才能表演,這樣讓他們隨着音樂情緒變化來發揮,來盡情地表演。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氣氛中既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表演能力,又能提高他們對欣賞課的興趣。

音樂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教師在掌握好唱歌、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方面教學技能後,並不等於就能上好一節音樂課,還需要教師做到:一要掌握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心理狀況;二要深入鑽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對愉悦感形成客觀機制(如時間、地點、場合等)掌握恰當;四要注意愉悦形成的其它因素,如教法的靈活性,教具的新穎性,教態的親切感,語音的誘發力等等。

音樂教師隨筆2

打擊樂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控制能力、集體意識及多方面的協調能力。我認為,打擊樂的重點應該突出節奏的特點、樂器的特點及樂器與音樂之間的關聯。

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樂曲。

剛開始練習打擊樂時最好選擇節奏鮮明的樂曲,因為節奏特點明顯的樂曲易敲擊出效果。等幼兒有了一定的累積之後再選擇一些節奏較複雜的樂曲。小、中班可以2|4、3|4拍樂曲為主,大班幼兒在此基礎上可選擇4|4拍的樂曲。另外,許多民族風格的樂曲節奏都比較明顯,易於幼兒理解把握,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情。教師可注意觀察和發現孩子們平時愛唱的歌曲,從中選擇適合打擊樂的樂曲。因為關注幼兒的興趣,更能引發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打擊樂的積極性。

其次、要認真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

教師在組織打擊樂活動之前要熟悉樂曲並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比如:選擇的音樂作品是什麼風格特點,是進行曲、抒情曲還是圓舞曲;選取的音樂節奏是幾拍子的,因為拍子不同節奏特點會有所不同,2|4拍的節奏特點是強、弱,3|4拍的節奏特點是強、弱、弱,4|4拍的節奏是強、弱、次強、弱;在次基礎上確定音樂作品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第三、根據音樂作品的特點合理配器。

打擊樂器通常分位數三種:金屬樂器、木質樂器、散響樂器。金屬樂器屬於高音樂器,聲音高亢、明亮;木質樂器屬於中音樂器,聲音清脆;散響樂器特點是音量小、聲音散,可持續奏長音。

打擊樂器沒有固定的配器模式,由於它是聽覺藝術,以好聽為前提,由教師根據音樂本身的性質來確定如何配器。另外,所用樂器的多少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及樂曲的需求來確定,而不是越多越好。同時,不是所有樂器同時敲擊同一種節奏,要根據音樂的性質充分發揮出各種樂器的特點才會使打擊樂好聽。

第四、巧妙引導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

由於打擊樂的特殊性,持樂器的方法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打擊樂的效果。樂器不同,所持的方法也不同。還有,不是敲擊的聲音越大就越好聽。所有,要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持樂器方法,正確的敲擊方法來表現。

這裏,特別強調以下幾種樂器的敲擊方法:

雙響筒應該是純五度的關係即1~5由低到高,所以在進行打擊樂之前教師最好事先敲一敲,在低音處作上標記,這樣,幼兒能後統一先敲低音再敲高音,不然有高有低,效果比較混亂。

沙錘是需要抖動手腕,把雙手放在胸部靠下或是在身體兩側,這樣抖動出來的聲音集中。不能使勁甩,越使勁甩聲音反而越小。

三角鐵左手提在繩子上,不能用手抓握,這樣敲擊出來的聲音才會有顫音。

鈴鼓要用左手拿鼓,右手的手指敲擊鼓面,而不是用整個巴掌敲打,這樣出來的聲音柔和、清脆而且好聽。

在組織中,樂器位置的安排也很重要。一般來講金屬樂器在一起,木質樂器在一起,散響樂器在一起。由於同一種樂器在一起敲擊的節奏相同,這樣聲音也會集中,便於指揮。打擊樂的隊形是金屬樂器在左邊、木質樂器在右邊,散響樂器在中間,鑼、打鼓、鑔在後邊。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打擊樂要循序漸進,首先讓幼兒熟悉樂曲,瞭解樂曲的特點以及節奏型,然後先用手練習拍節奏,在練習用樂器敲擊節奏,接着教師用鋼琴伴奏讓幼兒敲擊節奏(這樣便於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最後聽音樂進行打擊樂伴奏。最後,還要讓幼兒學會看指揮。

第五、要牢牢把握節奏樂的關鍵經驗。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清楚地瞭解節奏樂的關鍵經驗、核心目標:

1、喜歡參加節奏樂活動,體驗集體演奏的快樂。

2、知道常見的打擊樂器(如串鈴、響板、撞鐘、三角鐵、鈴錘、沙錘、木魚、雙響筒、鑼、鼓、自制打擊樂器等)的名稱、演奏方法、發現其音色的不同。

3、演奏的聲音和諧好聽,有初步你的協調配合的能力,能集中注意看指揮,反應敏捷,願意嘗試當指揮。

4、嘗試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節奏的特點進行配器,創編節奏型,參與制定演奏方案。

5、培養正確使用樂器、愛護樂器的良好習慣。

音樂領域的教育目標是需要通過這些關鍵經驗落實的、瞭解這些關鍵經驗並能通過具體的教育活動使幼兒掌握這些關鍵經驗,對促進幼兒的有效學習和發展是很重要的。

第六、重視延伸活動,促進幼兒主動發展。

發揮幼兒主體性不僅要體現在教學活動,而且要注意引導延伸到各種遊戲活動中。如區域活動及時地提供音樂,啟迪幼兒自發的組成“某某樂隊”;幼兒可根據學習經驗和自己的意願來商量角色可分配。同伴間的協調配合和改編、創編演奏方式。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鼓勵幼兒互相學習,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與表現欲,當發現幼兒由新的探索、新的合作效果時,教師應積極幫助推廣肯定。強化幼兒的探索行為,以促進全體幼兒的主動發展。

音樂教師隨筆3

《打麥號子》全曲共有24小節,前8小節沒有旋律,都是按均衡的八分節奏進行的勞動吶喊。後16小節有了旋律,旋律比較平穩、簡單。學生初聽歌曲,會有幾個方面的障礙:

1、不接受演唱者的聲音(民歌的演唱方式),

2、歌曲結構複雜,有唸白有歌唱,歌唱部分旋律多,

3、速度偏快。我通過深入解讀教材、分析歌曲的特點,抓住了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1、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一領眾和是號子最常用的演唱形式。“號子”產生於體力勞動中,原先為了讓大家在同一時刻協同用力而自然產生的吶喊,當這種吶喊聲具有節奏性、旋律性時,便形成了號子。採用一領(新授時教師領)眾和的形式,首先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感受勞動的氣氛,體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其次能降低完整學唱的難度,第三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積極參加領唱。通過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號子”這一歌曲體裁,並且積極投入到表演中。

2、找到歌譜中的相同部分。帶領學生分析歌譜,找出相同的部分,降低識譜難度。學生通過分析發現,齊唱部分的4句①和③完全相同,②和④完全相同,而領唱部分也是2個相似樂句,不同的只是樂句的.第一拍,2.2 22和2 22 22,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變化?因為歌詞,第一句是“唱得幹勁”,第二句是“我把格號子”,歌詞多了一個字,所以歌譜中的音符就多了一個相同的音。理解了歌譜的規律及變化,學唱就容易了。

3、民歌演唱特點的處理。《打麥號子》是一首江蘇民歌,歌詞中帶有方言“哼哪哼哪” 、“喂喂”、“嗬嗬嘿”,有帶有口語感覺的“我把個號子交與你呀”等,帶領學生體會這些方言的味道,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同時,結合情境引導學生唱出節奏感、力度感和領和的呼應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表現勞動號子的特點,表現勞動的火熱場面。

通過抓住以上三個音樂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分析《打麥號子》的節奏、旋律特點,感受節拍、速度、力度的變化,學生理解了音樂的表現要素,感知了音樂主題,理解了音樂形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師隨筆4

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老師有進行教育的義務,在我的概念裏,每個學生在學校裏、在課堂上,都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他們盡情的吸允着、享受着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給予他們的知識和快樂。然而,一節音樂課上的意外發現,使我的概念受到了懷疑。

按照慣例,每學期的期中,我都要對學過的歌曲進行復習、檢測。這天,我懷着輕鬆的心情走進了教室,因為能和孩子們一起渡過一節快樂的複習課我很高興。宣佈了這節課的任務後,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上教室前演唱着歌曲。有的同學唱得很動聽,我們師生掌聲鼓勵,有的同學或者調錯了,或者節奏錯了,或者歌詞錯了,或者聲音很小,但我能看出,這樣的同學都已經盡力了,我在給他們糾正毛病的同時,還不住的鼓勵他們要勇敢,曾強他們的自信心。課堂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這時,走上來一個女同學(我對她的印象很深,班主任曾經和我説她學習不好,不着人喜歡):“我演唱的歌曲是……”“老師,你不用聽她唱歌了,我們班老師都不管她了。”很多同學都説。聽到了這樣的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我心裏一陣震驚,更多的是難受。可想而知,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孩在班級裏受到的是怎樣的待遇呀。冷落、排斥、鄙視、拋棄……一起湧進我的腦海。如果這個女孩是我,我該怎麼辦呢?我頓時感到身邊的女孩是多麼的可憐、孤獨、無助呀!於是,我用手勢示意大家不要説話,帶着鼓勵的目光對女孩説:“沒關係,老師相信你!”女孩剛才還緊張、暗淡、猶豫的`目光一下堅定起來,她開始自信地演唱起來。教室慢慢的安靜下來,直到鴉雀無聲,唱完,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個音樂老師的一句“沒關係,我相信你!”換來了女孩清脆、嘹亮的歌聲,那麼,班主任加上全班同學的愛能換來什麼呢?也許是女孩快樂、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也許是將來的一位歌唱家、攝影家、企業家……為了祖國的花朵,為了祖國的明天,老師,請不要吝嗇你的愛!

音樂教師隨筆5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逢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着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通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面的學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覆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動起來。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都是旁觀者清,所以應該多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學模式、管理班集體的能力等等。並反思自己如果這課是自己上,又將會是如何,有什麼相同與不同。這是幫助自己在教學道路成長的一種很好的途徑。在這學期裏,我收穫了很多。音樂課上並不是簡單的彈、唱、跳。它是藝術和能力培養的過程,只要你經常反思,必竟會讓你的學生和你融在一起,這樣既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能使課堂中一些“熱鬧”現象的不在發生,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責任重大,要善於經常總結經驗與不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音樂教師隨筆6

時下的課堂太吵了!很多老師追求的是熱鬧、花哨、另類,總想別出心裁、出類拔萃;也曾聽過名師講課,無論朗讀還是互動,都沒有配樂,卻精彩無比。相對於一些濫用配樂的課堂而言,名師的課堂充滿智慧、超級簡約。課堂需要音樂的滋潤,但播放音樂的時機要掂量好,根據文本的'需要,在朗讀時音樂可以營造出一種氛圍,推波助瀾讓欣賞者和朗誦者快速進入角色,然而,在孩子們動筆之時播放音樂,卻是不明智的做法。

當孩子們提筆作文時,需要排除一切干擾,讓整個心靜下來,集中注意力,專注於寫話內容,如此方可文思泉湧、妙筆生花。假如此時播放音樂,會讓孩子們陷入困境,本想靜心思考如何表達,而美妙的音樂又使得孩子們心猿意馬、分心分神,遊弋於音樂的美妙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能夠集中精力寫話嗎?即使能夠完成,寫出來的是心靈的告白嗎?恐怕只有單調而又膚淺罷了。

心靜,靜心。才能寫出好文章,思想才會敏鋭,表達自然真情流露。音樂只能是一種外在氛圍的營造,很難激發文字創作的靈感,只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寫話者內心的感覺,造成干擾,產生困擾。孩子們在小練筆時,我從來不為大家播放音樂,不管是舒緩的也好,激情澎湃的也罷。只有靜下心來,排除一切干擾,一氣呵成,才能表達內心的真感受。靜靜地、靜靜地、思維越來越開闊,表達越來越流暢,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的意境。

踢飛噪音,吸納簡約,讓孩子們手捧經典,靜心閲讀,靜心寫文。讓靜心成為思考的習慣、生活的習慣,成為孩子們受用一生的財富。

音樂教師隨筆7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淺談音樂課的“聽、唱、做、想”及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新教學觀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核心。學習者是整個課程的核心,是一種通過學生主動學習來促進主體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其實質體現了現代教育特徵。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一切都要為學生考慮。國小音樂怎麼教?主要就是在課堂4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我們通過“聽、唱、做、想、”等幾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如果説“聽”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那麼“視”就是把這一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音樂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為音樂總是在表現和探索並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音樂,這就注重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繫。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理解多元文化。這些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相互溝通、彼此強化。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如動態的、視覺衝擊等參與音樂的感知與體驗,收效會不錯。因此,採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有一項調查顯示:視聽與只聽獲得的收益,視聽明顯大於只聽效果。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第一,角色轉換。改變以往被動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組織學生生機勃勃的參與,帶給學生以快樂,使課堂內充滿笑聲。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容量大,學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淺。

第二,設疑。這是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了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到正確的答案,來啟發學生探索的慾望,“疑”可以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也可以是為解決教學難點而設,還可以為啟發誘導加深印象而設。

第三,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火花。讓學生們在生動的教學中體會音樂的律動性,體驗歌曲的情感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這種動力就可以利用多餘課內教學時間的若干倍,去尋找比音樂課堂內多若干倍的音樂作品。在過去,傳統的音樂教學是把內容與注意力重點放在中西文化的闡釋或演繹中,而這些東西雖具歷史性,但歷史感太沉重,與現代生活藝術相隔的時間太過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脈搏,無法跟上學生前進的腳步與需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於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

所以,我們作為基本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創設出符合時代需求、符合學生髮展需要的新思路

音樂教師隨筆8

活動目標:

1、體驗安靜、緩慢、温柔的情感。

2、能運用體態語言表現對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1、 幼兒人手一個娃娃

2、 音樂磁帶《別吵、小寶寶睡了》。

活動過程:

一、與娃娃做遊戲,引出主題。

師:“這是誰?”

師:“你喜歡小娃娃嗎?”

師:“今天小娃娃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玩個捉迷藏的遊戲好嗎?”(放音樂)一段結束後問:

師:“娃娃躲在哪兒了?”

師:“娃娃玩的真開心,她有點累了,怎麼辦呢?”

師:“原來她睡覺的時間到了,她想睡覺了,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娃娃安靜地睡覺呢?”(幼兒自由講述模仿)

師:“小朋友想出那麼多好辦法讓娃娃安靜的睡覺,我也想出一個辦法,我給娃娃聽首曲子,哄她睡覺,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吧!”

二、欣賞樂曲,理解音樂的特點。

1、引導幼兒説説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師:“聽了這首樂曲,娃娃睡了嗎?”

師:“為什麼她聽了這首曲子會睡覺呢?”

師:“你聽了這首曲子感覺怎麼樣?”

師:“這首曲子很熱鬧還是很安靜?”

師:“這種很優美,很安靜地音樂叫別吵,小寶寶要睡了。這首曲子是專門哄寶寶睡覺的曲子,你們小的時候,媽媽一定也唱歌哄你們睡覺的。”

2、聽音樂欣賞第二遍,模仿媽媽哄寶寶睡覺。

師:“想不想也來當媽媽哄寶寶睡覺?”

師:“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學媽媽哄娃娃睡覺吧!”

3、引導幼兒説出大概歌詞內容。

師:“剛才你的娃娃聽了搖籃曲中的哪些話就睡着了呢?”

(幼兒自由發言)

4、聽音樂用肢體語言表演。

師:“還有許多的娃娃沒睡覺,我們一起鬨娃娃睡覺,好嗎?”

三、結束。

師:“噓~,小娃娃們都睡着了,讓我們輕輕抱着娃娃送她回家吧!”

課後反思:

這是一個音樂欣賞活動。音樂旋律優美、詞語親切。由遊戲引入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每位幼兒都人手一個小娃娃,把小娃娃當成自己的小寶寶,請孩子們聽着音樂哄自己的小寶寶睡覺。剛開始孩子們什麼姿勢都有,有幾個孩子還拿着娃娃甩來甩去。我通過引導幼兒想想自己的媽媽抱着自己睡覺的樣子,讓幼兒模仿,很快幼兒就展現出媽媽對自己孩子濃濃愛意的情景。在音樂聲中幼兒能夠和着音樂拍、搖着娃娃。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達到活動目標。

結束時,請孩子們把自己的小娃娃放在自己的小牀上睡覺。有的孩子給了小娃娃一個枕頭;還有的孩子把自己的小被子給小娃娃蓋好。這一切小動作都是孩子們對小娃娃關心的表現

音樂教師隨筆9

常言道:“教有常法,而無定法”,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擂台式教學策略

把音樂課堂,變成一個競賽的場所,把學習知識變成打擂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學《唱山歌》一課時,把學生分成4個參賽小組,通過“民歌知識問答、辨別不同地區的民歌、賽歌”三個環節的`競賽,不僅使學生主動地掌握了有關民歌的知識,還在“賽歌”這一環節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在緊張、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遊戲教學策略。

每個人都不會拒絕遊戲,學生更是不例外。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為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為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撤去講台或將講台置於一角。教師由“主角”改換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台表演,從遊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龜兔賽跑》等樂曲。

音樂教師隨筆10

我們學校一直都有自己的合唱團,這些孩子都是音樂老師從各個班級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他們有好的素養,好的音色,好的音準,這些都是在音樂課上鍛煉出來的,但是這些好苗子還是太少了,有的孩子音準不是太好,聲音不和諧。於是我們就在思考,可以試着在以後在課堂上適當加入合唱教學。

在很多合唱教育專家人士看來,國小班級課堂合唱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獨立感、協調感、均衡感等綜合音樂感知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羣體意識和協作精神。在我們的音樂教材中從三、四年級也開始出現簡單的合唱歌曲,學生由於缺少和聲觀念和和聲技能的訓練,突然進行合唱歌曲的學習,雖然能獨立完成自己的聲部演唱,但在聲部合唱時難以做到聲部的穩定和和諧統一。所以我們應該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進行合唱訓練。由一兩個和絃音的訓練開始,再進行小節、樂句的合唱訓練,逐步形成合唱氛圍,到了中高段進行合唱歌曲教學時,合唱技能就會自然銜接,教學效果就會水到渠成,訓練就會行之有效。相信這樣一來,我們學校的合唱必定會更加成熟。

“合唱是聽覺的藝術”這是一位資深的合唱指揮家老師經常説的一句話,以前剛聽到這句話時還不太理解,經過指揮排練了幾首合唱作品後,才逐漸理解了這句的深刻含義。

這句話是合唱藝術規律的一個辨證説法,她不但指出合唱藝術和其他音樂形式,特別是獨唱的不同特點,更指出了合唱藝術的內在特點。這句話對我們如何理解合唱藝術有着深刻的指導意義,是語錄式的警句,應該在每次排練前都應該向合唱隊員做專門提示,讓隊員逐步理解“聽”在排練、演出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這裏的“聽”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合唱隊員除了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更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聽上,合唱的要求是和諧統一,具體就是音色、音量、音準、感覺等方面都要和諧統一,怎樣做到這些方面的和諧統一?我以為主要靠每個合唱隊員都養成聽的習慣,特別是音準的統一,更要靠聽才能做到,在基本音準方面要聽到鋼琴的聲音才能做到,在唱和聲時要敢於聽、善於聽其他聲部的聲音,要有和聲的感覺,才能找到音準,才能唱準。從而才能產生共振的泛音效果。比如有的合唱隊員唱和聲時怕唱不準,不聽其他聲部的音高(聲音),有意識的`屏蔽掉其他聲部的聲音,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作為指導老師就應該經常告誡大家:“合唱是聽覺的藝術”。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就要從一年級開始教育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傾聽音樂,傾聽人家的聲音,傾聽鋼琴的聲音,要讓我們發出來的聲音和諧統一,我想經過幾年的潛移默化,學生的合唱能力必定能上一個台階,這需要老師的堅持。

香港的著名童聲合唱教育家、指揮家唐少偉先生也曾經説過:“搞好童聲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學校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這也是香港童聲合唱發展迅速的基礎……”;而且日本的童聲合唱比賽,不僅有校級合唱團比賽,更有為數眾多的班級合唱團參加。我們學校的藝術節也把班級合唱放入比賽行目中,在比賽中也顯示了音樂課合唱教學的必要性,所以我們以後可以借鑑他們的方式,把合唱教學融入進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一方面有助於把我們學校的合唱越搞越好。

音樂教師隨筆11

自從加入吳毅浩音樂學科帶頭人工作室這一年來、我覺得自己在理論與實踐中找到了一個橋樑、在教育教學經驗與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在過去的一年裏、能認真參加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希望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師。

通過一年來的學習交流、我又重新審視自己。回顧以往的工作、可以説是個緊張忙碌、充實而又喜悦的。在—年年裏、希望自己能夠加倍努力、在各方面有更大的收穫。

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也時刻感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今年要積極利用空餘時間多閲讀工作室為我們推薦的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學習先進經驗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斷的充實自己、在課堂中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並認真完成研究課題報告。但是作為一名骨幹教師、墨守陳規、踏步不前是絕對不行的、一直以來、在實踐中也是不斷反思、在今年的工作室學習中更是要明確努力的方向、制定努力的目標。

個人發展目標: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型老師。

1、認真理解鑽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2、積極參加各種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水平。

3、認真總結反思、虛心請教其她工作室成員、不斷積累經驗。

4、勇於參與實踐創新活動、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5、鑽研教學、提高理論水平、完成研究課題。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為一名骨幹老師、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使命。教學之藝、變化無窮、我也將把在工作室中所學到的先進經驗、理念帶回基層學校、輻射到其他老師、大家共同學習研究、取長補短、推陳出新。

音樂教師隨筆12

以人為本的新教學觀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核心。它是一種通過學生主動學習來促進主體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心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教師不斷引趣、啟發、練習、創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説、聽、唱、做、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低級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視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歌唱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學生欣賞歌唱興趣的火花。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去尋找比歌唱課堂內多若干倍的歌唱作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於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歌唱的愛好。

歌唱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為歌唱總是在表現和探索並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歌唱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歌唱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歌唱,這就注重了歌唱與其他藝術的聯繫。可以開闊學生的歌唱視野、理解多元文化。因此,採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歌唱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所以,我們作為基本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創設出符合時代需求,符合學生髮展需要的新思路。

音樂教師隨筆13

時光匆匆,一學期的音樂教學已漸近尾聲。我們在過去的日子裏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重要的是我們收穫着。為了做好下一學期的工作我就來回顧這段時間的苦辣酸甜來激勵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下面我就把這一學期的工作做簡要的總結。

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須營造寬鬆愉悦的氛圍,而善於為學生營造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國小音樂教育應該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和鑑賞能力,使其獲得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並奠定其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通過音樂教育,着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併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們呼籲“把音樂還給學生,把藝術還給學生”,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應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師生平等參與的課堂。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鑑於這一特徵,“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可是在現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

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帶有幼兒的特徵,音樂興趣應側重激發和培養。因此備課前我都要根據教學內容自制一些相應的教具,運用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

高年級的學生,仍然形象思維活動為主,但抽象思維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音樂興趣不僅要保持,還須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其音樂學習領域有必要拓寬,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知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教學中我儘量採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其音樂興趣。在歌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標記,如:反覆記號、升降記號、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們的作用對於國小生來説比較深,要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符號的用法,學生學起來就不會如食雞肋一般索然無味。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樂曲,説説聽後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個樂句?找出相同的樂句。在此基礎上進行試唱、視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學,在教學時有針對性,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興趣就濃厚了。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讚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悦、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並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

在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悦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時把握不住學生音樂課上總是亂糟糟的使金渾身解數也“鎮”不住他們。肯定是我沒有運用表揚沒在點子上,過於頻繁反而失去了它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備課不足,沒有“備”好學生。或者是不是自己的表現力不夠沒能吸引學生。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能有所改進。

總之,教師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並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絃,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吧!

音樂教師隨筆14

參加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原以為當音樂教師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説壓力會小點,可現在看來不然,當音樂教師也並不輕鬆。當然,在壓力背後也有快樂。

一、教學中最大的特色或經驗

這麼多年的教學,也有了很多經驗。比如,在各個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我不會僅僅侷限於課本中的素材,而會盡可能、大量的去尋找課外的與本單元或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音樂等等,我希望結合課外的知識讓學生們有更廣闊的視野與更加豐富的體驗、感受。在課堂上,當教學生演唱時,我會去主動關注學生的聲音,學生演唱時,有時他們會偷懶,在學生心裏沒有“什麼叫好聽的聲音”的概念。我認為,好聽的聲音必須聲中帶情,把情和聲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課上模仿學生懶惰時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比較,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能領悟到什麼叫有感情的聲音,也能很快的改過來。

二、教學中最大的困惑

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欣賞課時,我有時無從下手,我到底讓學生在欣賞課裏學點什麼?分析曲式,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説猶如聽天書,根本聽不懂。所以一到欣賞樂曲時,很多學生不能去關注樂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帶領學生很好地聽,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

最後,在教學上,我最大的願望也跟其他音樂教師一樣,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面對學生,面對教學能得心應手;面對學生,能教給他們更多的音樂知識。音樂課能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這也是我做教師最大的心願。

國小音樂老師教學隨筆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歌曲《陽光牽着我的手》為主,教學設計中我將體驗樂曲蓬勃向上、健康活潑的情感作為學習重點,請學生能夠和着旋律即興創作肢體語彙,表現出可愛、活潑、積極向上的少年兒童形象。

《陽光牽着我的手》是首4/4拍的歌曲,旋律活潑、跳躍。我班的學生表演慾望強烈,表演大膽而充滿活力。特別是女同學的表演,表現力強,肢體語彙多,對於樂曲的情感充滿自己的理解與想象。

在本次教學中,我採用了“小老師”的學習策略,請學生在“小老師”的幫助下,能學會一些簡單的肢體語彙,並隨樂曲表現出健康向上的少年兒童形象,較好的體驗了樂曲的情感。

學生對於這種“小老師”的教學形式非常喜歡,因為要推選出來做“小老師”的同學,在表演上肯定要非常好的、突出的才行,所以他們在自己積極創作的同時,會認真細心的觀察,尋找出優秀的、在表演上有特長的小夥伴。這樣的一個觀察活動,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這樣的一種學習形式,既可以保護部分表現力較弱學生的自尊心,為那些具有表演特長的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展示的舞台。

奧爾夫説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就是創造,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潛能的過程,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實踐教學的反饋,我發現了班級中在肢體表現方面較強的學生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學得非常快樂,他們都能從“小老師”那裏學到自己喜歡的動作與本領,很投入地和夥伴進行表演互動。而且,在隨後的節奏創編活動中,大家有伴奏、有舞蹈,在音樂中開心地表現了一回,情感也得到了盡情的宣泄??

在音樂教育方式上,教師更應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正視和反思自我,喚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教師應該善於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髮展的潛能和指向,幫助學生樹立表演的自信心,充滿信心的學好每個知識點,不斷豐富個人的音樂表演能力。

音樂教師隨筆15

隨着中國小音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國外音樂教學的情況看,音樂教學中包含器樂訓練的內容是很普遍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為教學設備配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國《器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參與器樂體驗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關鍵,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學習樂器

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可以選擇哪些樂器呢?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小型電子琴、鋁板琴、等。便於統一課堂內所有樂器的音準,有利於學生獲得準確的音高概念。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侷限,一般選擇一、二種樂器作為學習的開始,每個學生人手一件。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種類越多,教師的教學越困難,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也越少,學習興趣就會減弱甚至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如學校從統一調門的口風琴或笛子開始,效果就較顯著。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加入其他類樂器的學習,逐漸使樂隊的音色得到豐富和發展。如果在學生學好一種樂器的同時,推選進步快的學生再加學第二種樂器,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進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到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編寫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為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於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為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一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於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也解決了。反過來通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又幫助了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科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加強了訓練密度,又能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個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和、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湧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給予適當的提高,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為班級中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標籤: 隨筆 教師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3wrv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