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音樂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音樂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音樂課教學反思1

本學期的下半學期,本人接手了國中一年級的音樂課,半個學期教下來,從中體會最深的有兩點。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2、明確告訴學生通過國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九年級畢業後,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考藝術院校,為將來深造打基礎;3、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4、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

國中生不同於國小生,他們的思想比較成熟,單純的演唱已經不能吸引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了。初次嘗試國中教學,感覺還算良好,學生比較配合,我本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抓住同學們的注意力,教學內容準備比較充分,除了書本上介紹的內容外,自己還翻閲了一些資料,補充教材,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通過半學期的實踐,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老師僅僅參閲教參是遠遠不夠的,及時充電才是目前最應做的事,暑假即將來監,打算好好利用兩個月的空閒給自己充充電。希望下學期在本學科上有新的突破!

音樂課教學反思2

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説都是一種挑戰,但也是不可多的機遇。面對改革過程中不斷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應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一味跟風,照搬和完全抹然的做法大概都不可取。只有認真學習。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並經常在自己的實踐中進行總結,反思、研究、改進、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變革。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不願落後於其他學科,因此,在基層音樂學科教學中,也開展與其他學科相似的各種競賽,當然也少不了“説課”這一內容。

其實,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的東西不是*説出來的,它要藉助一定的環境影響,渲染一種氣氛,讓學生身林其境感受一種東西,再通過老師的演唱、演奏,以老師的情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就會自然的流露。這就是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不同點。音樂教學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動人。課堂上學生真實感情的流露在“説課”中是無法“説”到的,更是無法去想的。

音老師應該走近學生,和學生交朋友,將自己融入學生這中;怎樣使自己成為一名組織者、參與者,並能留餘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大膽地想像,自由地創造。我覺得,老師的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成交上反映出來的。我們的音樂教學才會有質量和希望。

音樂課教學反思3

這次音樂活動,我選取了《八桂大歌》中苗族音樂“擺呀擺”讓孩子們在欣賞苗族歌“擺呀擺”中,感受苗族人民喜獲豐收後的喜悦心情。

孩子們在活動中欣賞、互學、創編,所展現出的參與感、自信心,在孩子們身上得到很好地體現,進一步激發了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一、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

苗族音樂“擺呀擺”的旋律較為歡快流暢,節奏感較強,幼兒很感興趣。在播放音樂進行表演時,大部分孩子都很踴躍地與老師、小朋友一起舞蹈,喜歡參加這次音樂活動。只有個別男孩子對活動不感興趣,在旁欣賞同伴、老師表演。

二、幼幼互學,進步很大

舞蹈表演時,我發現部分孩子不單自己跳,看見同伴的動作不錯時,自己也跟着跳。他們在互相學習的同時表演起來動作就很豐富了。其中譚天華、石欣怡、李千益較為出色,進步很大。

三、表現力的提高

這次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表現自己。黃龍穎、盧泓潔、陳曉雪等幾個小朋友在音樂伴隨下,在同伴面前自由編動作,很有節奏,非常棒!在最後一次表演時,孩子們的表現更是大膽而豐富。

我從此次音樂活動中,得到了不少啟示:

一、老師的表演要富有感染力

我在表演苗族舞蹈時,應更具感染力,動作幅度應更大點,表情、眼神應隨音樂高低變化而變化,體現苗族舞蹈“擺呀擺”的風格。這樣才更好地感染孩子,讓孩子得到美的薰陶。

二、幼兒的能力給我們驚喜

在《噴泉與小鳥的樂園中》有這樣一句話:老師的工作是相信孩子具備所需的才能來超越我們能想像的境界,然後儘可能地保留孩子們在創造和實際參與過程中的真實面貌。

在激發幼兒創編動作時,很多孩子都講了手可以擺,腰鈴可以擺等,潘嘉豪小朋友説:“老師,女孩子的辮子也可以擺”。孩子們的想法真的很棒,我們應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在這次活動中,我最大的體會是:音樂課的形式真的可以多種多樣,我們要用心觀察有發現、創造力的孩子,讓他們得到更好的表現。

音樂課教學反思4

《音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的師生交流互動關係”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轉變教學方法的今天,應該讓學生在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於的敍事性民歌,歌詞以敍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揹着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這首歌曲孩子們不僅故事情節比較熟悉,而且旋律、歌詞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我注重了歌曲的細節教學如:節奏難點、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

鼓勵學生大膽創編歌詞,音樂劇等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演唱與表演,重視學生的個性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通過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等藝術及地理、歷史等其他學科的結合,讓學生全面瞭解的多元文化,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歌曲的主要構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後,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所以説,音樂教學藝術也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因為有了其他學科,其他形式的參與,音樂教學才能更加豐富,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果説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音樂課教學反思5

在《驚愕交響曲》這部作品裏,通過聆聽、欣賞作品,讓學生初步瞭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也通過分析作品,使學生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使學生更加關注他的作品,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鑑賞能力。

為了能讓學生深入到海頓的《驚愕交響曲》作品中,整節課的聽賞程序是:分段聆聽——整體聆聽。興趣是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所以在開始導入的設計中運用了互動遊戲導入,一是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拉近師生的距離,二是為了能激起和調動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三是在遊戲中學到有關音樂的知識。

初聽三個音樂片段,(其實是《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中的主題、變奏一和變奏二的旋律)並讓學生用音樂要素等語言來談談片段二、片段三音樂與主題音樂的異同點。這個問題設計的出發點能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找出旋律變化、調式變化、力度變化等方面,讓她們理解同一條旋律通過不通的變化,這樣的創作手法叫做變奏手法。學生的素質比較的好,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基本能説出異同點。但是在完整聆聽之時,讓學生用音樂要素的語言來填寫音樂表格,可學生邊聽邊犯糊塗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音樂在哪裏開始時變奏一,哪裏是變奏二的旋律。原本想讓學生一邊聽一邊給他們提示,但是,這樣感覺又缺少了欣賞音樂的完整性。所以學生只能在一片茫然中在填寫音樂表格。之後,老師在分析音樂表格時,重複了上一環節,分段聆聽分段分析。我想如果在分段和完整欣賞這兩個環節在巧妙一點的設計,就不會出現重複的感覺,説不定也可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什麼是變奏曲等音樂知識。

一堂課除了精美的設計之外,還有教師的個人素質也很重要,所以我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素養。

音樂課教學反思6

作為一名從事多年音樂教育的工作者,終於盼來了音樂課程改革的春天,從內心感到温暖。其間,也有幾次教材改革,但從音樂教學理念上轉變還是第一次。下面就談一談自己對這次轉變的一些認識。 在音樂課程改革的意義及其背景中指出:"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多年來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音樂課程是整個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離素質較育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難以跟上二十一世紀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步伐。因此,在音樂教育面臨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今天,如何加強音樂教育自身的建設,完善音樂教學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課題。"這段話確實道出了長期以來音樂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們必須切實轉變觀念,樹立全新的教學觀點。 一、正確理解課堂紀律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都非常注重課堂紀律,忽視學生的積極參與,始終不忘把學生的安分守紀放在第一位,學生稍有"活動",教師便嚴加管制。這樣的課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難以對音樂進行有效的感知,難以在音樂學習中營造一個和諧的內心世界。也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形成。這顯然不符合課改精神,我們必須正確理解課堂紀律,解放學生,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學生處於一個平等、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淡化技能訓練 舊的課程標準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從歌譜入手,給同學們分析節拍、節奏、視唱、旋律,本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採用這種單純、強迫性知識技能的傳授方法,使學生邊學邊厭,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使學生對音樂課形成厭惡情緒。為此,本學期我抱着嘗試的心態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進行調整。把重點放在音樂的感受上,讓學生變成演員,給他們表達情感的機會。實驗的結果非常成功。通過實踐使我從中感悟到,以前總抱怨學生不重視音樂課,卻沒有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去考慮存在的問題,忽視學習者的情感態度、 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偏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新課程目標 強調學習者的情感態度,讓學習者變被動為主動接受知識。 三、注重個性發展 眾所周知,由於先天遺傳與後天教育環境的差異,學生的音樂興趣、潛能也有很大的差異。因而,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 ,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不一樣。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以同一標準去對待學生,因此,尊重學生 個性差異和潛能的差異,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把全體學生的參與和發展不同的個性因材施教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享受音樂的樂趣。 在音樂課程改革的大形式下,對於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必須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開拓思想,大膽創新。勇做一個成功的改革先鋒。教學反思《對音樂課程改革的一點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7

《小鳥小鳥》是五年級第一課《春意》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曲調歡悦而又奔放,表現了少年兒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裏,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在我備課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特點,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

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在教學中以複習鞏固6/8拍子強弱規律以及旋律的表現力為突破口、以複習三拍子為基點體會歌曲的情緒,將樂理知識與聽覺結合,培養學生的樂感能力。歌曲中多次出現的休止符算是一個難點,在歌曲的學唱環節我就多次的提醒和強調並加以示範,學生掌握的還是不錯。歌曲的會唱以後,關鍵是對歌曲情緒的表現。從一開始我就強調旋律的特點,讓學生感受情緒。歌曲的第一樂段以每三個音構成一個活潑歡快的音樂動機,給人以明亮輕快地感覺,引導學生想象就像小鳥在草地上,樹林裏一蹦一跳的輕巧而活潑的感覺。而歌曲的第二樂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調變得開闊,使得歌曲的情緒更加歡樂,就像小鳥展翅飛上了天空一樣,熱情而舒展。學習歌曲時不僅要抓住拍子的特點,()也要體會歌詞的含義,時刻注意情緒的表達,以情帶聲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理解環保的重要性和人類與小鳥的關係。

最後知識拓展:這首歌其實是電影《苗苗》中的主題曲,也是一部勵志的電影,讓學生下去之後可以欣賞。學習這首歌讓學生意識到春天是一個播種的季節,他們就像是小鳥,是雛鷹,要騰空翱翔,就要現在學好文化知識,全面發展自己,才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縫紉鳥教學反思放小鳥教學反思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音樂課教學反思8

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國小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國小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音樂課教學反思9

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通過自我的不斷反思,探索出解決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二、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三、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四、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音樂課教學反思10

在第三次專家走進音樂課堂,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研討活動中,專家拋出瞭如何讓學生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問題,讓我深思很久。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的願望,是他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實踐證明,當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油然產生時,就會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願學、愛學、樂學,並且學得活、學得好、獲得較大的成功。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堅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呢?下頭我就這三堂鮮活的課例,談點粗淺看法。

一、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並且教師的言行也就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對教師所教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用生動趣味、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帶領學生進取思維,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這三堂課中,我發現王明月教師異常注重感情的投入,如學生回答不出,她會微笑説:不要着急,等會兒想好了告訴大家,好嗎?不要氣餒!當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她會突然間表揚一位班上異常調皮的學生如何地認真,讓其他的學生瞬間轉變,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所以她的整堂課學生都堅持着高昂的學習活力。

二、安排得當的教學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對學習資料的一種力求認識的傾向、伴有進取的情緒色彩。學習材料包括課內外兩個方面。所以,教師要在平時注重教學積累,時刻關注音樂新知識,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把興趣附着在知識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卻又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教材。因為學生都是帶着異常想明白的問題聽講的,所以在整個聽課過程中都異常認真注意,並且感到十分有興趣,從而對知識產生了研究和創造慾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事。

三、以精湛的專業素質,讓學生堅持學習興趣。

近年來,隨着素質教育的大力開展,音樂教學不斷改革深化,這就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配合素質教育及有專業知識精深,功底深厚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學,才能使其學生對其授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更要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唱、彈、説、聽的本事,還要具備豐富的相鄰學科的知識,要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跟上時代潮流,並能結合教材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記得衞婧教師在執教五年級《螢火蟲》一課時,衞教師親切活潑的教態、華麗優美的鋼琴伴奏把孩子們帶到了螢火蟲的世界,一堂課,學生都沉浸在華麗優美的鋼琴聲中,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很高,歌聲感染着每一位聽課的教師。

音樂課教學反思11

在課堂中我指導孩子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母雞叫咯咯》,激發孩子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我的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讓學生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受。在課的一開始,我就帶領學生進入快樂的農場,與雞媽媽一家做朋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喜歡各種小動物,所以在節奏形的學習中,他們也十分樂意。

音樂課教學反思12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並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並有學生不時在隊伍裏偷偷地説: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我知道孩子們是什麼心理,於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説:“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彷彿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後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後就後患無窮,所以我寧願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於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譁,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後上樓,因為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為坐半個凳子,抬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範,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為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台的就加分,因為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為: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後由各小組表組命名並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為何這樣做,另外還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

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通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捨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説:想説“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音樂課教學反思13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帶來了音樂教育發展的新紀元,它改變了音樂課無地位、無組織、無核心的局面,音樂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統的道路。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資料,我發現此刻的學生喜歡唱歌,但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此刻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透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能夠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此刻的是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擊隊之歌》,此刻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就應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DV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明白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説尤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到達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就應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持續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務必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説、會唱、會跳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着,那可動的資料可真不少。

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期望準確地模仿老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應潛力,因此他們會很安靜地聽老師的示範。節奏模仿的好處還在於能夠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教師把歌曲中的複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透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範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着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學生一齊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而且透過畫旋律線,能夠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錶達音樂情感作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構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必須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必須能得到發展。

音樂課教學反思14

音樂教學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活動中不僅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想法,同時要用誇張的語言、體態或者教具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樣課前備課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思考教法學法還要預想突發狀況、細節處理等。

在音樂活動《小手拍拍》教學過程中我是這麼做的:歌曲圍繞小手、小腳的動作幫助幼兒關注自己的身體。歌詞內容是與動作直接相關的,因此教學由動作開始,幼兒在動作參與中學習歌曲。活動中引導幼兒嘗試用手、小腳做做歌詞裏沒有的動作,以達到創編歌詞、邊玩邊唱的目的。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非常的高,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

音樂課教學反思15

前者是編織立體形態作品的訓練,這是一次設計製作編花籃並加以應用的完整體驗,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培養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享受制作成功的愉悦。

用各種材料編織而成的花籃因其取材天然、造價低廉、可隨意造型等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編花籃編織這門古老的手工藝歷經上千年的演進,不僅工藝與造型日趨完整、精美,材料加工也日益改進,新材料不斷湧現,現在已有各種各樣的編織機器,甚至可由電腦設計與控制生產程序。不過,手工操作仍然不可缺少,因為它是先進手段的本源。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種手段。

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問題導入,嘗試體驗,探索創新,評價拓展等教學環節,一步步逐步深入,由提出問題,演示解決或由學生解決編織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再進行新課學習,從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精神.學習中學生編織方法掌握有些困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定出不同目標,以使他們在不同層次體驗到製作的樂趣.

標籤: 音樂課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9ejy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