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音樂識唱簡譜教學反思

音樂識唱簡譜教學反思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下面為大家分享識唱簡譜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識唱簡譜教學反思
  識唱簡譜教學反思1

學校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反思: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為音樂老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學時我用的音樂就是本節課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從而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

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識唱簡譜教學反思2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料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薰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必須的識譜潛力,規定了不一樣學段不一樣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貼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我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就應首先放在聽覺潛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這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透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透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我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簡單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一位學生這樣講到:“以前,老師總是對我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班上僅有幾位會樂器的同學唱還能夠,其他人都不行,太難了,我對這一點兒也沒興趣,但是此刻我們先唱歌后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白楊和小河》這首歌的歌譜,我感到十分高興。”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潛力

創造性潛力的培養就應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髮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六年級上冊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齊,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我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齊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潛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用心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能夠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我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並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能夠透過反覆的演奏到達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潛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必須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這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潛力、表現潛力、鑑賞潛力、創造潛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識唱簡譜教學反思3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國小音樂這幾年時間裏,便有着這樣的深刻的體會:學校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 強化聽的感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重視“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學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塹,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來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鋭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學生唱〈唱支最美的歌〉為例。由於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同樣的,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在學唱新簡譜之前創編,也可以在學完了新歌之後來創編。這樣都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

三.進行集中教學。

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學都是把識譜隨課文分散教學的,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在國小階段基本完成簡譜識譜任務,在國中階段基本完成五線譜識譜任務。事實上,這個任務遠沒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這種過分分散的識譜教學法違反了記憶規律。音樂課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課都只學識譜內容,很難及時組織複習。學生往往是學了後面忘前面,缺少連續性,形不成系統,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識譜教學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按目前課程的編排體系組織教學,學生不可能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獲得初步的識譜能力。國小學了兩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無法獨立視唱簡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kkdo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