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郊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1

目標:

1、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唱歌。

2、能感知AB兩段音樂的不同,並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入室律動

(二)、複習歌曲《好媽媽》

(三)、歌唱:《郊遊》

(1)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引導幼兒説唱歌詞。

(2)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3)學唱歌曲,教師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4)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三)、音遊:《小花貓和小老鼠》

(四)、出室律動:《小白船》

環境材料:

錄音機、錄音帶、貓和老鼠的頭飾。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2

一、活動方案

通過引導幼兒用樂器表現音樂,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感受樂曲中的歡快和抒情,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對春天美的感覺。

二、活動準備

1.會唱歌曲。

2.樂器(小鈴、串鈴、木魚)。

三、活動過程

(一)歌曲《郊遊》

T:秋天來了,讓我們出去走走,去郊遊,用歌聲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唱出歡快和抒情的對比感覺。)

(二)動作表現《郊遊》

L集體動作表現歌曲節奏

T:郊遊真開心,有時拍手有時拍腿,看到悠悠白雲時手伸得高高的指給大家看。 (引導幼兒配合旋律,用動作表現節奏。) .

2.分組動作表現歌曲節奏

T:去郊遊要請老師走在前面,小朋友跟在後面,導遊為我們介紹風景。老師在前面拍手,小朋友跟在後面拍腿,導遊帶我們去看白雲(拍手和晃手)。(幼兒分組擔任角色,動作表現屬於自己角色的節奏。)

(三)樂器表現《郊遊》

1.為角色配器

T:小樂器也想和我們一起去郊遊,有小鈴、串鈴和木魚,聽聽它們唱歌的聲音為老師選一個樂器為小朋友和導遊也選一個樂器。(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為老師、導遊和自己選擇合適的樂器。)

2.樂器表現

T:帶上你的樂器跟着音樂去郊遊。聽音樂分組操作樂器,老師指揮。

T:換一個角色,換一種樂器試一試。(交換樂器再次演奏。)

操作提示:

為三個角色找樂器時,老師可引導幼兒根據角色需要配上合適的樂器。例如:老師走在前面用小鈴讓後面的小朋友知道前進的方向,在郊遊時跟着老師不迷路;’為小朋友選擇木魚,因為木魚的聲音“的篤的篤”就像在走路;為導遊選擇鈴鼓,搖奏的時候就好像白雲在天上飄過。用生活經驗解釋配器,為抽象的聲響賦予情景,既便於幼兒操作,又能增強幼兒的想象力。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

2、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

3、體驗共同演奏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樂曲圖譜、鈴鼓、雙響筒、圓舞板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

1、引導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

師:“剛才這歌曲叫什麼名字?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結構的歌曲嗎?什麼是ABA?(前面和後面的樂曲是一樣的結構)現在我們請個小朋友説説A段做了什麼動作?怎麼做的?

師哼唱,請一個幼兒示範。

二、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

1、觀看A段圖譜:我們先看A段,上面有什麼?(腳印、手)表示什麼?(可以踏腳和拍手)你怎麼用這些動作表現節奏?(請一幼兒示範)全體幼兒學習A段的節奏型。

2、分析B段節奏型:這是什麼符號?(出示波浪線)可以怎麼表現?(搖或晃的動作)請一幼兒示範。

3、引導幼兒發現結束句不同的地方。

師:後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樣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請小朋友來示範一下可以怎麼做?(全班幼兒練習一次)

4、視情況而定:哼唱,幼兒做動作一次或跟着音樂做動作一次。

三、啟發幼兒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1、啟發幼兒説説樂器特點。

師:“瞧,我請來了三種樂器(出示鈴鼓、雙響筒、圓舞板),你們説説,它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的特點?”(鈴鼓:可以拍、搖、晃。比較抒情;雙響筒:高低音,像腳步;圓舞板:聲音短促)

2、為樂曲配器。

師:“你們覺得A段適合用什麼樂器呢?A段適合用雙響筒;(貼上雙響筒的圖標)B段的比較抒情,適合用什麼樂器?(鈴鼓)最後的部分我們要讓歌曲更熱鬧些,可以怎麼做?(用上全部的樂器)

四、幼兒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哼唱,讓幼兒學習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請出小樂器,我們試試用樂器演奏一遍吧。請認真看圖譜,注意什麼時候要輪到哪種樂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連貫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樂,看圖譜完整地演奏1—2遍。

師:“我覺得小朋友可以聽音樂來演奏了,我們來試試吧。”

4、幼兒看指揮演奏1—2遍、

師:“小朋友真棒,現在我有個更難的,請小朋友不看圖譜,眼睛看着老師的指揮,把樂曲演奏一遍,可以嗎?”

五、結束活動

師:“請小朋友帶好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到教室輕輕地放好小樂器吧。”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是一個歌唱活動。《郊遊》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ABA結構,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活潑歡快,中間第二段比較柔和,唱了郊遊的風景。活動開始我以談話導入,引導幼兒説説郊遊地的風景,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了下來,從而引出第二段歌詞。接着我用動作引導幼兒説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詞。歌詞理解後,讓幼兒通過聽教師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後再用鋼琴伴奏,一句句學習歌唱。等唱了兩到三遍後請幼兒編動作,邊表演邊唱,這樣比較能幫助幼兒記住歌詞。雖然大多數幼兒能大概將歌曲唱出來,但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興趣缺缺;而且後面邊表演邊唱,孩子們會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輕,應該在幼兒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加動作比較好。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郊遊》,感受歌曲的ABA結構,初步學習用跳躍和連貫兩種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

2.遷移以往的歌唱經驗,嘗試做跳躍和連貫的動作來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內容。

3.通過演唱《郊遊》使學生喜愛秋天,從而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2.幼兒用書:《郊遊》(活動前指導幼兒看畫面,引起有關郊遊的回憶)。

3.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關於“郊遊”的美好回憶。

教師:小班的時候老師、爸爸媽媽帶你們去粱豐生態園玩了你們還記得嗎?玩了些什麼?

教師:在生態園裏你都看到了什麼?你玩的開心嗎?

二、創設情境——導入歌曲。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到美麗的野外去做什麼呢?你們聽!

教師:我們要去做什麼呀?(學生回答去郊遊,揭示了歌曲題目。)

教師:你們想去郊遊嗎?

教師:要去郊遊了,你們現在的心情怎樣?(學生回答高興、興奮等。)

三、幼兒學習歌曲《郊遊》。

1.出示歌片掛圖,幼兒用好聽的詞語讚美、誇耀秋天的變化。

2.教師範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跟琴歌唱,並引導幼兒理解B段歌詞。

教師:歌裏唱到白雲和陽光怎麼樣?青山和綠水怎麼樣?你們還想去郊遊嗎?那我們一起出發吧!

4.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歌曲中間部分和前後部分兩種不同的演唱風格。

教師:你們發現我唱的時候中間和前後重複的地方有什麼不同嗎?

5.教師當導遊,創設遊戲的情境,帶領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1~2遍。

教師:剛才我們郊遊是去××地方了,現在你們還想去哪裏郊遊?各位遊客,下面我將帶大家去××地方遊玩,請做好準備。

6.教師啟發幼兒創編彩雲飄的動作,教師帶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根據幼兒創編情況決定唱2~3遍。

教師:誰能做和別人不同的彩雲飄動作?(個別幼兒示範動作,教師提升並反饋幼兒動作,再帶領大家集體練習。)

四、選擇打擊樂器,配伴奏類型。

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表現歌曲呢?

教師:第二大樂句優美、柔和,應用什麼打擊樂器伴奏,請把你選擇的打擊樂器舉起來,互相看看誰的樂器不適合為這一大樂句伴奏?

教師:讓我們邊唱邊用自制地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吧!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在音樂角提供《郊遊》音樂供幼兒唱歌表演,也可進行樂器演奏活動。在美工角設立“郊遊”主題作品區,張貼幼兒關於郊遊或旅遊主題的作品。

2.領域滲透:在本次活動中變化郊遊地點,滲透了科學、社會領域方面的內容,這樣既開闊幼兒視野,也使幼兒興趣始終保持在適宜狀態。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是一個歌唱活動。《郊遊》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ABA結構,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活潑歡快,中間第二段比較柔和,唱了郊遊的風景。活動開始我以談話導入,引導幼兒説説郊遊地的風景,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了下來,從而引出第二段歌詞。接着我用動作引導幼兒説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詞。歌詞理解後,讓幼兒通過聽教師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後再用鋼琴伴奏,一句句學習歌唱。等唱了兩到三遍後請幼兒編動作,邊表演邊唱,這樣比較能幫助幼兒記住歌詞。雖然大多數幼兒能大概將歌曲唱出來,但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覺得興趣缺缺;而且後面邊表演邊唱,孩子們會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輕,應該在幼兒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加動作比較好。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5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以下是“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教育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2.激發幼兒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掌握X X XX X這一節奏,並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

3.學習正確使用樂器節奏,在音樂和遊戲的情景中,感受到郊遊的輕鬆愉快。

教學準備:

1.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節奏展示板、水果貼畫、樂器(雙響筒、響板、沙棰)。

2.經驗準備:談話活動(瞭解春天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播放音樂《郊遊》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並表現郊遊的情境。

1.談話活動:教師與幼兒談論春天郊遊引出歌曲《郊遊》。

教師:小朋友門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們都穿着乾淨漂亮的衣服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一個一個看起來真精神。剛才老師看到院子裏的小樹、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綠的新衣,看起來也很精神,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有哪個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啊?

2.春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暖和,小樹、小草也都換上了嫩綠的新裝,小朋友門可以在野外放風箏郊遊,提到郊遊老師今天給小朋友門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這首歌曲啊是和郊遊有關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二、欣賞歌曲《郊遊》讓幼兒體驗歌曲歡快情緒,感知歌曲節奏。

1.歌曲我們聽完了,小朋友們覺得好聽嗎?歌曲很好聽老師這裏呀!可就有問題了,剛才有沒有發現歌曲中有哪寫部分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帶着老師的問題再來聽一遍歌曲。

2.小朋友們發現歌曲一開始比較歡快中間部分比較優美最後一部分又變的歡快了對不對?小朋友們真聰明!

三、引導幼兒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1.剛才我們欣賞了歌曲,這麼動聽的歌曲如果我們給它加上動作是不是就更優美了?現在我們就跟着音樂來給歌曲加上優美的動作,前奏我們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時候我們可以雙手掐腰左右腳原地踏步,象這樣(老師演示)當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時候我們可以雙手拍腿(同樣老師演示),當唱到中間比較優美的地方是我們想象一下白雲在藍天下漂啊漂啊多麼美啊(老師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輕輕的擺動)。

2.現在我們跟着音樂加上我們剛學的動作來表演一下。

四、出示節奏展示板,認識節奏並讓幼兒正確的打節奏。

1.剛才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來!我們一起來鼓勵鼓勵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來呢!我們再來用樂器給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來看老師這裏,(出示節奏展示板)有沒有哪個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啊?這是節奏象(認識小節線)這樣的符號X我們讀“噠”XX象這樣兩個挨着下面畫橫線的我們讀“噠噠”要連起來讀,象這樣X—的我們要把“噠”拉長,下面來跟老師一起一邊拍手一邊練習一遍。

2.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剛才我們打的前面兩小節節奏是一樣的然而後面的就不一樣了為了區分開來我們就用紅紅的小蘋果來表示,後面的就用黃黃的梨來表示,(重複的地方讓幼兒粘貼)接下來的這幾小節和前面的都不一樣我們就用綠綠的小西瓜表示。

五、認識樂器並讓幼兒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認識樂器,並教幼兒使用樂器。

2.剛才我們貼蘋果的地方我們用雙響筒伴奏,貼梨的地方用響板來伴奏,貼西瓜的地方用沙棰來伴奏。並分別用樂器來打節奏。

六、遊戲:《小小音樂會》

教師扮演指揮家,幼兒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給歌曲伴奏。

活動結束:

跟隨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郊遊離活動室。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6

設計思路:

現在的孩子,平時有很多機會和家人一起玩出遊玩,因此他們也會有許多郊遊的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從他們活潑的語言與生動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外出的嚮往與熱愛,並且能自豪的描述自己的新發現,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他們的視野。根據他們喜愛郊遊這一情緒特點,我選擇了音樂活動《郊遊》,歌曲的旋律活潑明快,很適合中班幼兒演唱,將歡快的節奏、簡單易記的歌詞與孩子歡快的心境相結合,相信孩子們學唱的積極性會更高,並能在音樂中獲得愉悦的情感體驗,另外要感受並演繹出歌曲A段中“X X XX X”的歡快節奏與B段中較之緩慢而優美旋律的不同的風格,這對中班年齡的幼兒又是有一定挑戰的,將作為本次活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將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分享討論初步感受郊遊的快樂;第二環節在感受體驗中學唱歌曲,並感受歌曲前後兩段不同的風格,進一步體驗郊遊時的快樂;第三環節在與老師、同伴的合作表演中運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中郊遊的快樂情景。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在學習踵趾小跑步的基礎上,嘗試歌表演。

2.在郊遊的情境中,體驗和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分享討論——感受郊遊真開心

你知道什麼是郊遊?你和誰去郊遊過?心情怎麼樣?

二、感受體驗——熟悉音樂,學習舞步

1.完整欣賞歌曲

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去郊遊的?看到了哪些景色?

2.教師進行歌表演

你看見了哪些動作?(重點練習踵趾小跑步)

單個動作可在中間的空地方練習,連起來後幼兒可一個個排好隊,在教室裏繞圈練習。

3.幼兒學跳(重點練習踵趾小跑步)

單個動作可在中間的空地方練習,連起來後幼兒可一個個排好隊,在教室裏繞圈練習。

三、合作表演——嘗試兩人合作表演

1.這個舞蹈還可以兩人一起跳呢(觀看視頻)

兩個人跳和一個人跳有什麼不同?(腳的方向、有高低變化)

2.幼兒嘗試兩兩合作表演

幼兒兩兩合作練習,注意腳是不是打架。高低變化時怎樣才能跟上音樂?

3.幼兒兩兩手拉手,在郊遊的情境中進行表演。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樂曲的ABA′結構,並學習用“跳躍”和“連貫”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2.感受歌曲表現出的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結伴表演的快樂。

3.創編表示“跳躍”和“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內容。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郊遊的經驗。

課件準備:《郊遊》歌曲音頻及圖片;《郊遊》歌曲伴奏音頻;《郊遊》歌曲圖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鼓勵幼兒回憶郊遊時的場景並分享

——小朋友,你們郊遊過嗎?

——去過哪些地方呢?玩了些什麼?

二、播放歌曲及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歌詞內容

——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麼去郊遊的?

——他們看見了哪些風景?

三、播放歌曲及圖譜,引導幼兒感受ABA結構

——你們發現歌曲裏有唱的相同的地方嗎?

——是哪幾句唱的一樣?請你唱一唱

四、交流並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提高音樂表現力

1.鼓勵幼兒創編A、A′段動作,教師整理、提煉幼兒所編動作。

2.鼓勵幼兒創編B段動作,教師整理、提煉幼兒所編動作。

3.播放音頻,引導幼兒完整表演歌曲。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8

 設計意圖

歌曲《郊遊》曲調流暢、輕快從容,來源於幼兒生活。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帶幼兒進入郊遊的情境中,再現了幼兒生活中外出遊玩的生活經歷。在活動中感受郊外美麗的景色幫助幼兒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活動目標

(一)理解歌曲ABA結構,感知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二)學習用跳躍、連貫的歌聲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圖譜、音樂磁帶。

經驗準備:有過郊遊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遊,初步感受音樂旋律。

1.今天,幼兒園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遊,那你們知道什麼是郊遊嗎?郊遊就是出去旅遊。那現在就請你邀請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遊吧。

2.(播放歌曲磁帶),幼兒自由結伴,聽音樂手拉手,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二)理解歌曲內容,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性質。

1.有許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遊,我們來聽聽,小朋友們去郊遊看到了什麼?(完整聽歌曲一遍)

2.小朋友們是怎麼去郊遊的?他們去郊遊看到了些什麼呢?(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你們知道什麼叫錦繡?(錦繡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圖譜,理解歌曲。

(1)我把這首歌曲畫了下來,請你們看着圖譜再來聽我唱一遍歌曲吧。(範唱。)

(2)你們看懂了嗎?小朋友是怎麼去郊遊的?(請幼兒説一説)

(3)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着圖譜,把小朋友們出去郊遊的事一起來説一説。

4.剛才你有沒有聽出來這首歌曲有幾段嗎?(三段)哪兩段是一樣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那這首歌你覺得哪裏是很快樂的,唱起來應該是跳躍、活潑的,哪裏聽起來是很優美的、温柔的,唱起來應該是輕柔的、緩慢的?

5.第一段和第三段講了小朋友去幹什麼?(郊遊)那去郊遊的時候心裏怎樣?(高興、開心等)那我們唱的時候該怎麼唱?用很歡快跳躍的聲音唱。

6.那中間第二段是在欣賞美麗的景色,欣賞景色的時候我們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們唱的時候也要慢慢地,用很優美的聲音演唱。

7.帶領幼兒一起輕鬆歡快地演唱,感受與朋友一起郊遊的快樂情緒。

(三)大家一起去郊遊

1.教師帶頭以邀請遊戲的形式,連續邀請幼兒手拉手地邊唱邊表演。每增添一個幼兒,歌曲就重複唱一遍。

2.請四名幼兒帶頭。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個小朋友拉好手,然後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唱完一遍後,趕緊再邀請一名幼兒,手拉手邊唱邊走。不斷反覆演唱這段歌詞,知道所有幼兒均被邀請到。

3.請幼兒兩兩結伴,共同演唱歌曲。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9

設計意圖:

打擊樂演奏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之一,通過打擊樂教學能幫助幼兒掌握樂器的演奏技能並發展節奏感。通過中班的學習,幼兒初步能學會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這階段我們主要讓幼兒繼續學習有控制地演奏並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演奏的樂趣。《郊遊》是中班幼兒學過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結構的歌曲,表現了幼兒在郊遊中輕鬆愉快的心情。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節奏型上適當地提高了一些難度。這對剛進入大班的幼兒來説是一個挑戰,這也是打擊樂活動的一個新的嘗試。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按圖譜有控制地演奏。

2、根據樂曲的變化設計配器方案。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2、引導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師:“剛才這歌曲叫什麼名字?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結構的歌曲嗎?什麼是ABA?(前面和後面的樂曲是一樣的結構)現在我們請個小朋友説説A段做了什麼動作?怎麼做的?(師哼唱,請一個幼兒示範)

二、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

1、觀看A段圖譜:我們先看A段,上面有什麼?(腳印、手)表示什麼?(可以踏腳和拍手)你怎麼用這些動作表現節奏?(請一幼兒示範)全體幼兒學習A段的節奏型。

2、分析B段節奏型:這是什麼符號?(出示波浪線)可以怎麼表現?(搖或晃的動作)請一幼兒示範。

3、引導發現結束句不同的地方後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樣的,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請個小朋友來示範一下可以怎麼做?(全班幼兒練習一次)4、視情況而定:哼唱,幼兒做動作一次或跟着音樂做動作一次。

三、啟發幼兒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1、啟發幼兒説説樂器特點師:“瞧,我請來了三種樂器(出示鈴鼓、雙響筒、圓舞板),你們説説,它們的聲音有什麼不同的特點?(鈴鼓:可以拍或搖、晃。比較延長、抒情;雙響筒:高低音,象腳步;圓舞板:聲音短促)

2、為樂曲配器師:“你們覺得A段適合用什麼樂器呢?A段腳步的適合用雙響筒;(貼上雙響筒的'圖標)B段的比較抒情,可以延長的,適合用什麼樂器?(鈴鼓)最後的部分我們要讓歌曲更熱鬧些,可以怎麼做?(用上全部的樂器)

四、幼兒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哼唱,讓幼兒學習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請出小樂器,我們試試把樂曲演奏一遍吧。請認真看圖譜,注意什麼時候要輪到那種樂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連貫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樂,看圖譜完整地演奏1—2遍師:“我覺得小朋友可以聽音樂來演奏了,我們來試試吧。”

4、幼兒看指揮演奏1—2遍師:“小朋友真棒,現在我有個更難的,請小朋友不看圖譜,眼睛看着老師的指揮把樂曲演奏一遍,行嗎?”

五、結束活動師:“請小朋友帶好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到教室輕輕地放好小樂器吧”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由於整個活動設計的結構設計比較完整,思路清晰,通過引入、讓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引導幼兒看圖譜表現等等循序漸進地遞進,所以活動中相對較為緊湊,幼兒整體地掌握情況比較好。活動是初步地探索、學習有控制地演奏樂曲,所以活動顯得比較緊湊。而因為是第一課時,在今天的活動中只給了幼兒固定的一種打擊樂器演奏,不象平時讓幼兒更換不同的樂器演奏,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擊樂活動中應放手讓幼兒創造,可以讓幼兒多看圖譜探索,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幼兒成為自主進行打擊樂編奏的主體。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10

活動目標:

1、聽音樂用準確的語言演唱歌曲。

2、聽音樂看圖譜,嘗試用不同顏色、不同動作表示音樂節拍。

3、能夠根據圖譜選取合適的樂器進行演奏,體驗合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不同的動作表示音樂節拍

難點:根據圖譜選取合適的樂器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圖譜課件、歌曲《郊遊》、律動《頭髮肩膀膝蓋腳》音樂。

2、木魚、搖鈴、鈴鼓按照幼兒人數各三分之一。

活動過程:

1、律動《頭髮肩膀膝蓋腳》導課。

小朋友們好!今天婷婷老師與你們一起玩一個音樂遊戲,看誰能聽着音樂正確的做出動作。(放《頭髮肩膀膝蓋腳》音樂,與幼兒一起做動作)

2、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認真聽,看裏面都唱了什麼?

提問:剛才在歌曲裏你都聽到了什麼?誰能説一説?

提問後老師總結: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在PPT上,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兩個字叫“郊遊”,小朋友説一遍。(郊遊)請問郊遊是什麼意思?小朋友回答後老師總結:對,就是出去玩。你們看(PPT2)圖片上的人都是在郊遊。

3、ppt3老師把這首歌曲帶過來了,它的名字是——,這次我們跟着音樂小聲的唱一下吧。

這裏面有幾個地方不太好唱,誰能説出來?重點學習附點音符歌詞(我們小手拉小手、白雲悠悠、陽光柔柔)的唱法。

4、我們看(PPT4),這是一張圖譜,在這張圖譜上你發現了什麼?(第一行和第三行一樣)這首歌曲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我們可以把他們稱為ABA型。小朋友想一想,這張圖譜與歌曲中的歌詞會是怎樣對應的呢?大家再來聽一遍音樂。

誰能説出這張圖譜是怎樣表達歌曲意思的?你們能不能跟着音樂、看着這張圖譜來唱歌?誰願意上來指着圖譜跟着音樂唱一下?

5、小朋友看,這也是一張圖譜(PPT4),我們能不能聽着音樂、看着圖譜打出好聽的節奏呢?小朋友説用什麼打?怎樣打?遇到這樣的符號打不打?怎麼辦?

聽音樂,可以全部拍手打一遍。全部踏腳一遍。

問:你們在圖譜上發現了什麼(顏色不一樣),我們在打節奏的時候可不可以換用不同的方式打?怎樣打(綠色用手、紅色用腳),跟着音樂打兩遍。

6、PPT6,根據你們剛才打的,老師又增加了難度,你們看一下這張圖譜,我們可以用幾種方式打節奏?怎樣打?(嘗試一遍)

如果用樂器來打節奏,你們認為用什麼比較合適?老師今天準備了木魚、搖鈴、鈴鼓,你們認為它們分別可以代替我們的哪個動作?

發樂器,跟着音樂打節奏(2-3遍)

7、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名字是——,小朋友會打節奏,會唱歌不會?請輕輕的放下樂器,我們一起唱着歌區校園裏玩吧。

8、結束課堂。

活動總結

在這次活動中,由於整個活動設計的結構設計比較完整,思路清晰,通過引入、讓幼兒發現歌曲的動作節奏、引導幼兒看圖譜表現等等循序漸進地遞進,所以活動中相對較為緊湊,幼兒整體地掌握情況比較好。活動是初步地探索、學習有控制地演奏樂曲,所以活動顯得比較緊湊。而因為是第一課時,在今天的活動中只給了幼兒固定的一種打擊樂器演奏,不象平時讓幼兒更換不同的樂器演奏,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擊樂活動中應放手讓幼兒創造,可以讓幼兒多看圖譜探索,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幼兒成為自主進行打擊樂編奏的主體。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11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郊遊》

教學目標

1、瞭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

2、能根據歌曲內容表演動作,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教學準備已會唱歌曲、歌曲樂譜、樂器(鈴鼓、碰鈴、雙響筒等)。教學重點與難點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能用樂器進行歌曲演奏。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索操作法;樂器輔助教學。活動過程: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一、引導幼兒複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結構和情緒。

1、齊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齊、動聽。

師:上次老師請小朋友學了《郊遊》這首歌,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結構。

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幾小段?

總結:這首歌裏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緒區別。

提問: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節奏怎麼樣?感覺怎麼樣?

師:第二段的節奏和第一、三段有什麼不一樣?

進行歌唱,複習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第一、三段表現歡快的情緒,第二段表現優美的景色,比較柔和。通過了解歌曲aba的結構特點,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美。學習用歌表演形式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二、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探索用什麼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地去郊遊的情景。

2、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的優美景色。

師:第二段裏,我們看到了青山綠水,可以做些什麼優美的動作呢?

3、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引導幼兒組合成歌表演,並帶領幼兒進行集體表演。

用拉手晃動的動作表現走路的情景。

自編一些優美、柔和的動作。

隨老師一起進行歌表演。通過對歌曲的理解,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並進行集體歌表演。三、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歌曲伴奏。

1、出示樂器。

2、提問:什麼樂器適合演奏歡快郊遊的部分?

師:什麼樂器適合演奏音樂優美的部分?

3、出示樂譜。

4、進行分組看樂譜練習演奏。

5、引導幼兒看指揮演奏。

要求雙響筒或圓舞板要演奏得輕快,碰鈴、鈴鼓拍搖要連貫。

用雙響筒或圓舞板表示走步節奏。

用碰鈴、鈴鼓拍搖表示音樂的優美。

瞭解不同樂器的分奏情況。

練習後,看指揮隨音樂演奏。通過討論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萌發用音樂表現生活的興趣,通過分樂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兒學會樂器的使用,能對打擊樂活動更感興趣。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12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歌曲ABA結構,理解歌詞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2.能用“歡快跳躍”和“抒情連貫”兩種歌唱方式來表現歌曲的不同內容。

3.願意參與活動,感受郊遊活動、同伴之間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ABA結構,感知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難點:學習用跳躍、連貫的歌聲演唱歌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受音樂旋律。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天氣怎麼樣?在這樣的春天裏,老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郊遊。”

“今天老師帶來的歌曲,唱的就是郊遊的事情,小朋友們來聽聽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

二、理解歌曲內容,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性質。

1.(播放歌曲),幼兒聽音樂,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你們聽到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⒉小朋友們是怎麼去郊遊的?你們去郊遊看到了些什麼呢?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你們知道什麼叫錦繡?(錦繡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節奏圖譜,為第二段歌曲做鋪墊。

4.教師示範歌曲,幼兒試唱。

“小朋友們,你喜歡歌曲裏的哪一句?你能試着唱一唱嗎?”

“小朋友們一起來唱一唱。”

5.“老師很喜歡這一句,我也想唱一唱,你們也來唱一唱!”

6.“你們有那一句沒有聽清楚?哪一句唱起來有困難?

三、大家一起去郊遊

⒈教師帶頭以邀請遊戲的形式,連續邀請幼兒手拉手地邊唱邊表演。

⒉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個小朋友拉好手,然後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唱完一遍後,趕緊再邀請一名幼兒,手拉手邊唱邊走。不斷反覆演唱這段歌詞,知道所有幼兒均被邀請到。

四、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邊唱邊出場,讓幼兒在音樂區繼續大膽創編動作。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13

活動目標:

⒈理解歌曲ABA結構,感知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⒉學習用跳躍、連貫的歌聲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遊,初步感受音樂旋律。

⒈今天,幼兒園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遊,那你們知道什麼是郊遊嗎?郊遊就是出去旅遊。那現在就請你邀請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遊吧。

⒉(播放歌曲磁帶),幼兒自由結伴,聽音樂手拉手,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二、理解歌曲內容,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性質。

⒈有許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遊,我們來聽聽,小朋友們去郊遊看到了什麼?(完整聽歌曲一遍)

⒉小朋友們是怎麼去郊遊的?他們去郊遊看到了些什麼呢?(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你們知道什麼叫錦繡?(錦繡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⒊出示圖譜,理解歌曲。

⑴我把這首歌曲畫了下來,請你們看着圖譜再來聽我唱一遍歌曲吧。(範唱。)

⑵你們看懂了嗎?小朋友是怎麼去郊遊的?(請幼兒説一説)

⑶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着圖譜,把小朋友們出去郊遊的事一起來説一説。

⒋剛才你有沒有聽出來這首歌曲有幾段嗎?(三段)哪兩段是一樣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那這首歌你覺得哪裏是很快樂的,唱起來應該是跳躍、活潑的,哪裏聽起來是很優美的、温柔的,唱起來應該是輕柔的、緩慢的?

⒌第一段和第三段講了小朋友去幹什麼?(郊遊)那去郊遊的時候心裏怎樣?(高興、開心等)那我們唱的時候該怎麼唱?用很歡快跳躍的聲音唱。

⒍那中間第二段是在欣賞美麗的景色,欣賞景色的時候我們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們唱的時候也要慢慢地,用很優美的聲音演唱。

⒎帶領幼兒一起輕鬆歡快地演唱,感受與朋友一起郊遊的快樂情緒。

三、大家一起去郊遊

⒈教師帶頭以邀請遊戲的形式,連續邀請幼兒手拉手地邊唱邊表演。每增添一個幼兒,歌曲就重複唱一遍。

⒉請四名幼兒帶頭。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個小朋友拉好手,然後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唱完一遍後,趕緊再邀請一名幼兒,手拉手邊唱邊走。不斷反覆演唱這段歌詞,知道所有幼兒均被邀請到。

⒊請幼兒兩兩結伴,共同演唱歌曲。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1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2、能創編跳躍、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

內容;

3、初步學唱歌曲,知道ABA的結構類型,並學習用“跳躍地”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CD音樂《郊遊》。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複習歌曲《小紅花》。

指導語:(教師彈湊歌曲前湊)這是什麼歌曲?在最後一句我們應怎麼唱?(前面跳躍,後面連貫)

用跳躍、連貫的聲音唱《小紅花》。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郊遊時的美好前景

提問:你們郊遊過嗎?去了哪裏?玩了些什麼?

3.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講述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裏小朋友郊遊時快樂嗎?他們是怎麼郊遊的?看見了什麼?

4.幼兒學唱歌曲

二、教師再次範唱歌曲,啟發幼兒發現ABA的結構。

提問:你們發現歌曲裏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進一步理解熟悉歌詞。

提問:這首歌裏唱到白雲怎樣?陽光怎樣?青山、綠水怎麼樣?

四、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發現並運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問:你們發現中間部分和前後重複的地方有什麼不同?你們唱什麼歌的時候也運用了這兩種方式?

五、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到“地方郊遊”,帶領幼兒完整學唱1~2一遍。

六、鼓勵幼兒聽音樂結伴邊表演邊歌唱。附歌曲:

中班音樂教案《郊遊》15

中班打擊樂:郊遊

活動目標:

1、複習歌曲,瞭解歌曲的結構特點,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2、根據音樂的節奏特點,嘗試用鈴鼓、圓舞板、碰鈴演奏歌曲。

3、體驗與同伴共同演奏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事先會唱歌曲《郊遊》,節奏圖譜、鈴鼓、圓舞板、碰鈴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小朋友,前段時間老師教了一首《郊遊》的歌曲,你們還記得嗎?”(伴樂輕唱)

二、感知結構,嘗試用身體表現節奏型。

1、“老師用圖譜把歌詞都記下來了,看看老師用了哪些符號?”

“那請你們用好聽的聲音看着圖譜來唱一唱,然後告訴我,這首歌曲裏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伴樂齊唱)

“第一段和第幾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們稱為A部分”

“中間部分有它們一樣嗎?”

師小結:像這樣開始和結尾的節奏相同,中間不同的結構叫ABA結構。(出示ABA)

2、“如果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看到小腳你想到什麼動作?看到小手呢?誰來試一試。”(引導幼兒看圖譜,集體分部練習)“除了用跺腳、拍手還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呢?”(拍腿拍肩,集體嘗試)

3、分析B段:“B段我們看到了什麼?這兒不是小腳小手,而是白雲、陽光、青山綠水,可以用什麼動作呢?”(幼兒做,集體練習)

4、集體完整練習,分部練習。“現在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看指揮伴樂做動作)

三、討論配器,並演奏。

1、“小朋友真能幹,連小樂器們都忍不住想來玩一玩啦,看一看,都來了誰?” 認識鈴鼓,碰鈴,圓舞板。

“我們幫它們分一下工,走的部分用什麼樂器?為什麼?拉手的地方呢?” “B段優美的部分適合用什麼來演奏呢?”

2、嘗試用樂器演奏一遍。

3、交換樂器。

四、結束。

“今天我們又學了一個新本領,會用樂器來演奏歌曲了,像這樣用樂器來演奏的活動叫打擊樂。鈴鼓、碰鈴、圓舞板都是打擊樂器,在我們三樓的音樂室裏,還有許多的打擊樂器呢,等下我們一起去用別的樂器來試着演奏《郊遊》好嗎?”

標籤: 郊遊 教案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qkv5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