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集錦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集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集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集錦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集錦1

設計活動時,我首先通過PPT課件動態演示了一根線走進一座城市,走進街道看到各種標誌和燈,走進一個小村莊。我把靜態的繪本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線的旅行。一方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得以跟隨動態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為下一環節積極、大膽地變現打下了基礎。然後,請幼兒先説一説,再聽着音樂靜靜地想一想,你的線會怎麼走呢?走到哪裏?走出了什麼?這一系列活動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準備。在此基礎上,我在鼓勵幼兒用一根線在有粘性的操作板上大膽想象、表現跟着線走的旅行的不同場景,體驗用一根線走出來的奇思妙想和樂趣。最後,引導幼兒通過欣賞作品,體驗線條變化的美感,且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不提供示範,讓幼兒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我把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放在核心的位置,尊重幼兒自發的、個性化的表達,使幼兒在充滿“驚奇”的情境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集錦2

今年是我校舉行第三屆校園藝術節活動了。每一屆活動都是忙碌了許多人,可以説是全校師生總動員。説句不客氣的話,最忙的可能要屬本人了,因為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

不負責這件事可能不清楚搞一場活動的辛苦。最重要的是全盤考慮,統籌安排。少了一項小小的細節可能都會影響活動的成功開展。好在這些事項並非全由我一人來做,辛苦了許多教師。如:節目的排練辛苦了輔導員教師,節目的串詞,主持人訓練,場地,書畫張貼等等事項都辛苦了許多教師。但這些事情卻需要我來安排,思考。雖然大家辛苦,但心裏應該是甜的,因為我們的辛苦換來的是學生的幸福、快樂和成長。

今年的活動還沒正式開展,但我卻早早感覺到活動的效果了。應該和前兩屆差別不大,也就是説沒有質的飛躍,這並不是我們追求的效果。

一、藝術節內容單調

這三年來,藝術節內容都是書畫作品展,一台文藝節目。書畫作品質量不高,舞台節目形式單一(舞蹈),且質量不高。

二、藝術節只是女生舞蹈的平台

看這幾年的文藝匯演,多以舞蹈節目為主,並且在舞蹈時很難見到男生的影子。缺少器樂、合唱、誦讀、相聲等喜聞樂見的形式,這是極不和諧的。

三、藝術節沒有教師的身影

在網上看到其它學校搞校園藝術節,一半是學生表演,一半是教師演出,還有師生同台演出的情景。可以感受到師生橫華的才藝,這才是真正的藝術節。而我校教師基本沒有上台表演過。反思後認為:一是學校沒這樣要求,二是教師們藝術才能缺乏,三是部分有才藝的教師拘禁,放不開。

四、藝術節成了輔導員教師的任務

每年藝術節學校都要求大隊部組織開展。任務自然被分配到中隊輔導員身上。而我們的輔導員教師並非人人都是藝術人才,多數教師對文藝節目的排練感到困難,這是有情可原的。我在想:學校的體、音、美藝術教師在藝術節活動發揮了多大作用?這一塊應該是藝術教師的事情才對。

五、平時不積累,不可能有高質量

平時的藝術特長班沒辦,對學生沒有專業的訓練,書法、繪畫、歌舞如何能有高質量?因此這些年在縣裏搞文藝演出,我校沒有拿到過什麼獎。

六、硬件落後,制約藝術節質量飛越

雖然XX年第一屆藝術節時,學校花錢搭建了舞台,確實為當年的活動添了彩。但到今天,我們感覺到這個舞台有些落伍。在網上看一看別的地方學校開展藝術節活動,那舞台是多麼高麗,豪華,讓人看了都想有登台表演的慾望。然而我校的舞台,一是背景幕帳一直採用紅布,不易佈置華麗。二是枱面上的塑料布十分礙眼,何時能換成地毯?還有就是舞台的搭建費時費力,晃晃悠悠。這種舞台也很難使藝術節上高的層次。

所以我説,之所以藝術節活動效果停滯不前,原因是學校、活動組織者的思想引領問題。言語不周之處,請勿多心!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集錦3

活動產生:

上個星期的一天中午,我和孩子們吃過午飯在操場上散步,突然,一滴、兩滴、三滴,天空中落下了一些小雨滴。當大多數孩子還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徐楊吉小朋友説:“李老師,外面下雨了。”隨後,其他小朋友也紛紛將頭仰向天空,小手作捧水狀,叫着:“老師,下雨了!老師,下雨了!”,我們到走廊上來看大雨吧。孩子們雖然都跟着我走到走廊上,但小眼睛還時刻盯着外面看。雨“嘩啦嘩啦”地越下越大,操場上形成了一個個小水塘,雨水滴在水塘裏激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孩子們看了情不自禁的拍手鼓掌起來。這時我突然靈機一動,我們幼兒園小班教科書上不是正好有“大雨小雨”這一課嗎?因此,我説:“我們到活動室裏去唱‘大雨小雨’這首歌吧,大家説好不好?”小朋友們個個都説好。因此,我開始了這節藝術活動。

設計意圖與實施過程:

《大雨小雨》這首歌預設的目標是:嘗試用連貫、跳躍的聲音演唱,並用不同的唱法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嘗試用長短線條表現大雨和小雨、用不同的'形體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並選擇合適的樂器演奏。為了達成預設的目標,活動過程是這樣展開的:

首先,激發興趣。“剛才我們一起觀看了下雨。先是下了小雨,後來下起了大雨。大雨和小雨是什麼樣子的,看起來像什麼?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大雨和小雨打在手上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然後,幼兒用手指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的痕跡。小雨從空中滴答滴答地落下來,就像一條條短短的線,大雨從天空中落下來是嘩啦嘩啦嘩啦,就像一條條長長的線。聽,下大雨了,(幼兒畫長長的線),聽,下小雨了(幼兒畫短短的線)

再次,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師:請小朋友們發揮想象,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動作表示大雨和小雨(有的小朋友用手臂從上面揮動表示下雨,有的用從上往下扭腰來表示下雨,有的小朋友用腳輕輕走路表示下雨)。小朋友充分發揮想象,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最後,請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邊唱邊演奏,在教師的指揮動作和語言提示下邊唱邊演奏,在演奏中體驗輪流演奏的愉快。

調整與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想這個活動有成功的地方,如:能根據突發事件(天氣下雨)來作為活動的契機,並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同時,以大雨和小雨貫穿整個活動,對孩子的情感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活動也有不足之處。首先,從目標來看,目標的容量太大,不集中,主要目標不夠清晰,是讓幼兒學習用長短線表現大雨、小雨為主,還是以用身體各部位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為主,或是用打擊樂器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的聲音為主?其次,從活動環節來看,由於目標容量大,導致過程繁多。有些環節只能是走過場,孩子顯得被動,與整個活動的預想有一定的距離。

究竟怎樣預設適切的發展目標,怎樣讓過程為目標服務,小班孩子怎樣調動孩子的主動參與性,從而發揮孩子的表現力更好的順應孩子的發展呢?我調整了方案,進行了第二次活動。

我預設了這樣的目標:(1)嘗試能用不同力度的身體動作表現大雨和小雨。(2)能用不同的唱法表現大雨和小雨。分成兩個環節進行。

我感到第二次活動目標清晰,同時過程能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個別—集體—分組—個別,孩子的主動性得以發揮,既保證了目標的達成,又保證了孩子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但孩子們對不同的下雨聲仍很感興趣,似乎這節課並沒有達成最終目標。因此,我進行了第三次活動。

我預設了這樣的目標:(1)用力度合適的歌聲來分別表現大雨和小雨。(2)用合適的樂器演奏大雨和小雨,在演奏中體驗輪流演奏的愉快。仍然採用個別—集體—分組—個別的形式,通過三個環節來實施。第一,用不同力度的歌聲表現大雨和小雨,第二,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大雨和小雨,並進行個別練習。第三,集體在老師的動作和語言提示下邊唱邊演奏。

我感到第三次活動的目標更加清晰,目標重點放在演奏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上,同時過程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幼兒通過個別—集體—分組合作—個別的形式,孩子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體驗到合作演奏的愉快情感。

活動的啟示:

1.課改需要反思型的教師。活動過後,我們應當進行反思。但這種反思不應停留在表面而應走向理性,追尋“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再調整”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不斷尋找推進孩子發展的策略,(目標的制定、幼兒的反應、教學的方法、細節的處理等)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2.目標的定位非常重要,要有一個適切度,不能貪多求高.每次活動解決一個難點,圍繞一個重要目標展開,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更有效的學習。

3.活動的過程要針對目標有效地設計,把孩子推在活動的前沿,讓他們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或在與同伴的相互影響中獲取和積累一些感性的經驗。

4.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尊重孩子的活動,幫助孩子真正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d4mr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