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駐馬店説唱音樂藝術的介紹

駐馬店説唱音樂藝術的介紹

説唱又叫曲藝,是由我國古代民間的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長期發展演變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的共性是由演員以帶有表演動作的説唱來交代故事情節、摹擬人物、介紹環境、渲染氣氛。一般以敍述為主、代言為輔。

駐馬店説唱音樂藝術的介紹

追溯曲藝的來源,“曲之名古矣,近世所謂曲者,乃金元之北曲,及後腹隘之南曲者也”,“未有曲時,詞即是曲,即有曲時,曲歌悟詞”。由此可見,曲藝起源於曲詞樂歌。“歌可以長言詩之意,聲之曲折,文長言而為之,聲中律乃為和”(堯曲鄭注),“所為合聲,亦艾其曲折,使應節奏”(周禮樂師鄭)。所以,曲大致為曲折的意思。古代詞曲結合緊密,互不分離,唯一的區別是詞以文言,曲以聲言而已。

曲,雖被古代文人騷客視為“專利”,但它是由勞動人民創作產生,融入了勞動人民的感情,展現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內容,所以自古以來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唐人高駢曾有詩曰:“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吹將別調中。”反映了文人對“曲”的發展潮流的情緒和態度。王元美説得更為明確:“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所以,無論北曲還是南曲,經歷了元、明、清等朝代數百年的演化,終被廣大勞動人民所喜愛的通俗曲調所溶化,成為流傳至今的大調曲子、鼓子曲、清音、絲絃道和其他響板書等藝術形式。

駐馬店地區是中原燦爛古文化的.發祥地的一個組成部分,南部濱淮一帶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色,北部黃淮一帶具有濃郁北方文化的特色,駐馬店地區文化匯黃淮與江漢文化於一爐,各類文化多彩多姿。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駐馬店地區的蔡謳與吳?Q就齊名天下。晉時汝南縣人周舍著《五音十二律》,此外,他還寫了一首可以邊唱邊舞的韓舞曲,其中唱到:“明君班五端,就日朝百王,充延植鷺日,釣天奏清商。”詞中所唱的“清商”,是漢代清調入平調,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所稱的“中原舊曲”,也叫“清商樂”,是一種有唱有奏的民間曲調。

唐代蔡州地區廣泛流行《竹枝詞》。《竹枝詞》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最初多是歌頌愛情的,以後常用來描寫某一地區的風土人情。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真陽(即今正陽)縣令侯雲:“以優調《竹枝詞》常慰於民,此歌遍於鄉誦。”侯縣令升遷至襄陽後,有一次患病,思念鄉音,派其胞弟返真陽,請《竹枝詞》名藝人鍾宏聲、董漢文等赴襄陽演唱,侯縣令聽後病癒大半,飲食增進。唐建宗四年(公元783年),大書法家顏真卿往真陽謁蔡叔度(周武王之弟,封於蔡,為第一代蔡侯)墓,真陽縣令以當地《竹枝詞》招待他,顏真卿極為讚賞,當即揮筆書寫了“真陽竹枝詞優極”的匾額。流傳至今的唐朝真陽《竹枝詞》中,有一部分反映了當時汝郡曲藝、歌舞、廟會的盛況,是最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駐馬店地區曲藝和其他民間文藝形成較早。據正陽縣誌記載,早在公元前534年至550年間,正陽一邑的“社火、撓生極盛鄉里”。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韓愈在《平淮西碑》文中寫道:“始時蔡人,禁不往來,今相從戲,里門夜開。”這是當時當地夜不閉户的文明太平景象。宋代秦觀寫道:“蔡州的文學之士,比物從詞,歸美於上,度為歌樂,薦之效廟。”明代吏部李本固寫道:“南轅北轍會蔡州,四方歌舞鬧汝寧。”明代兵部尚書趙賢寫道:“每逢朝海(指汝南每年二月十九日的南海廟會),鄉優從四方來。”(鄉優即民間藝人)明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的“時尚小會”條目裏記載:“自宣、正至成、弘後,中原又行《鎖南枝》、《傍粧台》、《山坡羊》。李崆峒先生……聞之以為可繼《國風》,之後何大復繼至,亦酷愛之。”其中的何大復即何景明,是當時汝郡的信陽人,是十六世紀初我國文壇領袖,他曾寫了不少時曲、小令類的作品。明汝南太守趙南星,作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曾根據確山官吏誣良為盜、草菅人命的悲慘事件,寫下長篇敍事詞《橫山烈婦》,並以《劈破玉》曲牌譜曲,廣為傳唱。這首詞開頭從讚美一對樸實勤勞、互敬互愛的夫妻入筆:“兔絲蔓女籮,生死不相離……”結尾以極度的悲憤寫下“夜雨雙悲鳴”的絕句,催人淚下(確山縣志)。明代人何良俊著《四友齋叢説》中寫道:“清彈琵琶,稱正陽鍾秀之,徽州查十八有厚貨,好琵琶,至正陽訪之……鍾取琵琶於照壁後一曲。查十八九行而前,稱弟子,留處數月,盡鍾之技而歸。”駐馬店地區在元明時期,攤戲攤腔遍及鄉里,以至於“弦育之聲遍及閭里,使文教丕振,鬱然改觀(確山縣志)”。從以上文字記載可以看出駐馬店地區曲藝和其他民間文藝形成和發展過程。

駐馬店地區彈唱音樂的語言體系,與當地的地理位置有關。駐馬店地區語言體系屬北方方言,在詞彙與語法方面與普通話無明顯差別。以中州音韻形成的古唐、宋詩詞,在音韻方面大體與我區的音韻相同。僅確山縣、正陽縣南部稍受南方語系影響,但基本仍屬中州聲韻。在民間説唱藝術中,駐馬店地區戲曲或曲藝的聲腔都表現出極其濃郁的鄉土韻味和中州鄉音。

駐馬店地區曲種共有河南墜子、大調曲子(鼓子曲)北詞、南詞、汝南絲絃道、三絃書、道情、鶯歌柳、評詞、山東琴書、徐州琴書、山東快書、蓮花落、快板書、數來寶、四塊瓦、瓦碴書、善書、蠻船鼓、撓子書、單絃、汝河大鼓、淮北大鼓、清音、正陽絲絃道、天津快板、二人轉、柳琴、相聲、對口詞、三句半、雙簧、新故事等40餘種,其中鶯歌柳、汝南絲絃道、善書三種新中國成立後已完全停止藝術活動,成為歷史遺產。各種説唱音樂的形成和流入,以絲絃道、鼓子曲、評書、道情為最早。駐馬店地區的説唱音樂藝術是中原天中大地的不朽詩篇,千百年來為人民所創造和喜愛,是深深植根於人民羣眾生活土壤之中的一朵藝術奇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jkop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