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我的教學故事合集15篇

我的教學故事合集15篇

我的教學故事1

尊敬的評委老師、現場的同行們:

我的教學故事合集15篇

大家好!我是來自校的7號參賽選手——,同事們都愛親切地喚我一聲“燕子”,雖然我沒有古時齊國大夫——晏子,面對楚王時的聰慧機智、勇敢鎮定,但是我卻有跟他一樣瘦弱精悍的身材;雖然我性格內向、不善表白,但是此刻我還是勇敢地踏上了這神聖的演講台,為的就是跟大家道上一句心靈的吶喊,那就是:愛可以改變一切!

“歲月如歌”這個詞真是不錯,就在歲月不經意地一唱一和中,我已從教12個春秋了。學生們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不經意間,我已先後做了五個班級的了。孩子們給了我很多東西,他們讓我笑過,讓我哭過,也讓我感動過。在孩子們的成長中,我也逐漸成熟起來。我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在過去那麼單調的生活中,感到了快樂和滿足;是他們讓我有了成就感。在這些孩子當中,只有07屆畢業班的40個男孩們,他們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他們帶給我的還有感動、傷心和震撼。他是最與眾不同的,他就是李嘉良。

李嘉良是個讓人一見就非常難忘的小傢伙:中等個頭,小臉白白的,小單眼皮裏裝的是滿眼的倔強與叛逆。四年級時,剛開學班級裏就轉來了他這樣一個問題人物,每天闖禍最多,而且無論你怎樣説服他,他也不會説一句“我錯了”。他對待任何一個老師的態度都是高昂起脖,用不信任的眼光看你,對我也是一樣。他的這種態度真的把我氣的不得了,有時我想:這哪裏是個孩子?分明是塊頑石。

每當科任老師對我説李嘉良太難管的時候,我只能苦笑,因為我對他真的是軟硬皆施了,真的是無能為力了。就在我不知所措時,我驚異地發現了他的閃光點:他很聰明,寫字工整;也很愛勞動,愛打抱不平。從此,我每天都用愛的目光去迎視他的漠然。漸漸的,他的漠然淡了,也許他感受到了老師不嫌棄他,有時也很喜歡他,甚至對他比對別人還好。直到有一天,他又犯錯了,我輕輕地摸着他的頭對他説;“嘉良,你又犯錯了,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有時管不住自己,是嗎?只要你能知錯就改,老師是不會嫌棄你的。”此時,他不説話,把頭低下了,眼角也濕潤了,但是他的倔強,使他努力不讓眼淚流出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輕輕地説:“老師,我錯了!”就在這個時刻,我的眼淚卻流了出來。一年多了,我終於等到了這句話,是多麼的不容易呀!從此以後,他能夠認錯了,雖然經常是改了犯,犯了還改,但是我很知足,因為他終於可以誠懇地聽我的勸告了。我相信我所給他的每一份叮嚀,每一份鼓勵都將使他向正確的人生路上靠近。

我想,在座的老師們都與我感同身受吧!愛每一個學生,用心來打動他們,在他們身上注入我點點滴滴的師愛:幫沒爹沒媽的孩子學會生活;幫調皮小子克服學習困難;幫自卑的小丫頭樹立信心;幫羞澀的小男孩敞開心懷……

三尺講台,舞台雖小,但我手捧師愛,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短,但我熱愛學生,無悔青春。12載苗圃耕作,讓我頓悟:

擁有,我承擔着責任;奉獻,我體驗着喜悦;創造,我感悟着生命;育人,我享受着幸福!

老師們,善存於心,愛在於行!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樑,用關心凝成温暖,用真心傳遞幸福,用時光鑄就“愛可以改變一切”的金色長城!

謝謝大家!

我的教學故事2

彈指一揮間,一年的支教工作悄然結束。在南漳縣肖堰中學支教期間,我深深體會到支教扶貧的意義和責任,體會到山區孩子學習的不易,體會到山區教育人的執著。

肩負使命,一心撲在教學上。學生未到,我已經到校安營紮寨,全面瞭解肖堰中學八年級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通過分析上一年的生物學科測試情況和走訪師生,發現問題、找準原因後,我配合其他教師進行精準施策,努力提高全年級學生的整體水平。

奮鬥有我,專心撲在提高上。轉化學困生是扭轉局面的關鍵,我堅持向課堂要質量、用“三優”促提高。所謂“三優”,一是優先課堂發言,多數學困生不喜歡舉手發言,有時可能因為沒有機會輪到他們發言,久而久之,他們對上課所學內容毫無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多給學困生提供發言的機會。二是優先課堂板演,學生一般都害怕到黑板上板演,我在課堂教學中會選擇一些學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難度不高的例題,配套例題中的基本題。三是優先巡視指導,當學生獨立解題或進行課堂練習時,我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巡視,對象主要是學困生,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困難並給予幫助。

以研帶訓,全心撲在傳幫帶上。山區教育較弱,一個重要原因是師資專業化配備不強,師資出現老齡化、不均衡化等現象,作為支教教師,開展傳幫帶是我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我積極上好示範課和研討課,在交流中積極發言,和肖堰中學教師一起探討新課程理念、教育教學對策、提高課堂教學技巧、學生日常管理的心得等,做到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我們主要採用的方法有四個:提高意識,加強訓練;注重方法,循循善誘;嚴格要求,多加指導;堅持不懈,循序漸進;表揚與懲罰相結合。

我的教學故事3

一直以來,我認為教書首要有一條就是管住學生。要想管住學生,就必須得嚴厲,不然的話,學生不怕你,以後你的工作就開展不下去了。可上週的一次課堂上,我正在興致勃勃地講課,大家説得頭頭是道,我也暗自高興。我請吳俊傑回答我的問題時,我發現他的旁邊劉小康正低着頭,瞧他的神態,思想早飛到九霄雲外。頓時,我的內心深處湧起一絲不滿,決定藉此機會“殺雞駭猴”。於是,我放慢講話速度,慢慢走到他的身邊。全班同學都明顯感覺到我的變化,教室裏的氣氛一下子凝固起來了劉小康也感覺到了這種變化,看到我就站在自己的身邊,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我立即請他重複一下我的問題,他聽到我叫他,他連忙抬起頭環顧四周,然後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來,低頭看了看書,又抬頭看了看我,課堂上出現了短暫的沉默。很明顯,他思想開小差了,不知我們講到哪題了?我暗自思索:是讓他坐下去了事呢?還是繼續?我耐住性子説:“請你把題目讀一遍。”我原以為教學即將順利進行,可誰知他臉漲的通紅,牙齒咬住嘴脣低下了頭沉默不語,周圍也響起了竊竊私語聲。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那你剛才在幹什麼?”我拼命壓住心底的怒火,“你能把題目讀一遍嗎?”我知道,我的聲音變得嚴厲了。“快説呀……”旁邊的同學也覺察到了不對勁,開始悄悄提醒他。可他抬了一下頭,看了看我,又低下了頭。最後,我以“坐下吧,下課自己好好想想!”結束了這段“對峙”。

下課後,我想如果我發現他在“開小車”對他進行提醒,有進步了對他進行表揚也許效果要好些,總之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不但的探索不但學習教育教學方法,使我的教學工作日趨完善。

我的教學故事4

最近拜讀了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教學故事》一書,深受感動。作者用具體、生動、細膩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他和他的學生們之間的小故事。這裏既有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也有他們之間的碰撞爭鳴,以及為雞毛蒜皮事情的爭執;既有師生之間的支持和友愛,也有他們中間發生的矛盾衝突。這些都是學校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它們在管老師如數家珍般的敍述中,件件都是那麼令人難忘。而架起管老師和他的學生之間毫無隔閡、暢所欲言、盡情表達的溝通橋樑就是他們班級的《評價週報》。

《評價週報》是管老師為學生寫作而創建的一片神奇的土地,他讓《評價週報》成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溝通交流的平台。大到對一些事件的看法,小到學生之間雞毛蒜皮的爭執,甚至是對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寫出來。只要你想寫,只要你想表達,《評價週報》都可以作為你抒發的平台。讓學生願意寫,有話寫,而不是每每遇到寫作文就像打仗一樣,東拼西湊,照搬人家的東西、表達別人的意見。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寫你想寫的話,這不就是最好的鍛鍊寫作水平的方法嗎?

人們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能提高孩子寫作水平的方法其實就是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管老師成功的依靠“發表”的力量,點燃了孩子的寫作熱情,激發了他們寫作的動力。捧着一張張屬於自己班級的報紙,看着一篇篇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收穫着一份份來自成功的喜悦,敢問,哪個孩子能不為之動容,哪個孩子能不為此歡欣雀躍?為了長期維持學生的寫作興趣,他給每個在《評價週報》上發表文章的學生一張“刊用紀念卡”,卡收集到三張就授予“作文新苗”稱號;再有三張,升級為“作文小能手”;再有三張,升級為“班級小作家”。“班級小作家”能出“專欄”,評“班級諾貝爾文學獎”。他還想出了“積分活動”、“等級評獎”、“稿費活動”,等等。伴隨着管老師花樣翻新的各類獎項,孩子們的勁頭更足了,寫作動力也就更大了。

《評價週報》不僅僅為孩子們提高寫作水平提供了舞台,更重要的是它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永不消逝的童年。每當捧起那一張張記錄了自己成長曆程的報紙,童年的往事就會躍然紙上,那裏有困惑、有迷惘、有激情、更有夢想……

這本書給我的感動太多太多,管老師那執著的教育信念更是讓我深深敬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將如他一般,努力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孩子們支撐起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寫作空間

我的教學故事5

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教學內容,思維方式上影響着學生。而且也應以教師整個人格的力量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才能積極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雖然至今我仍是教壇這方淨土上一顆默默無聞的小草,既沒有炫人眼目的驚人業績,又沒有多少豪言壯語,但我卻有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忱。回顧自己成長中的點滴如下。

第一、用愛心樹立形象

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有一顆愛心,對一位教師多麼的重要。教師是特殊的職業。她面對的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有感情有活力的學生。你釋放的愛,像花香他們能嗅到;像春風他們能感受到。正如當代著名教育家李鎮西所説的:“愛心是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童心是師愛之源;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

第二、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學生

學生認為語文單調乏味、枯燥無趣,以致討厭語文,甚至遠離語文。學語文的成就感,遠遠不如做出一道數學題的樂趣高。記得我做學生時也有此體會。考試前總是複習理科,最後潦潦草草的背一背文言文和古詩,就上場考試了。我的學生是我的翻版呀!他們又和我一樣。現在想想終於知道那是興趣的問題。要讓學生愛好語文,老師必須是語文的愛好者,並有較為紮實的、豐富的文化底藴。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第三、運用賞識、樹立學生自信

從責罵到賞識,從賞識到成功。這充分説明賞識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的我,就更需要借鑑這種理念,充分利用賞識這個有利的方式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我堅信,只要堅持把賞識教育的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經説過,“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訓斥只會壓抑心靈,只有欣賞,激勵才能開發人的潛能。希望通過我的不斷努力,以及與家長,其他老師的配合,來慢慢地改造這個孩子,讓他得到很好的發展。雖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會堅持。

第四、給學生一片愛心,多一些鼓勵與讚揚

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教師的愛心能使孩子們更健康的成長,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難的學生信心倍增,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我認為,愛學生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給學生一片愛心,多一些鼓勵與讚揚。

因為學生的成長同其他事物的發展一樣具有兩面性。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和作業中都會表現出優點和積極因素,也有缺點和消極因素。優點和缺點,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教師的讚美與鼓勵是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轉化的催化劑,要充分利用。賞識學生是對學生思想行為的肯定性評價,能使學生認清自己的優點,產生愉悦的情感體驗,增強進一步發展優點的信心和願望。當他們有進步要求並在行動中有所表現時,恰到好處的鼓勵與讚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教師千萬別吝嗇你的讚美之詞,有時候教師的一句表揚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特別是那些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自己微小的閃光點能得到老師的欣賞與讚美,他們的自信心與上進心會不斷地得到提高。

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每次學生的作業,我都會為每一位學生寫上一句讚美之詞,基礎好的,答案完全正確的學生,我會寫上:“你很棒!”“你很不錯!”“你真行!”之類的讚美之詞。針對作業一般的學生,我會寫上:“老師相信你下一次的作業會更好。”“你有進步!”,“爭取下一次作業更好!”之類鼓勵的話語。針對作業很差的學生,我就寫上:“你的字跡很工整”,“如果你能每次都交作業,老師就很滿意了”,“老師希望你的畫比你的人更漂亮”。之類任何值得肯定的地方或期待。每一次發作業本,我都會注意每一位學生的表情。幾乎每一位學生都喜形於色。久久不願收斂自己的笑容。

這份藝術的事業需要我們的孩子和老師去共同奏響希望的

我的教學故事6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告訴我們,身教勝於言教。我一直遵循孔老先生的遺訓,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感染學生,對語言的力量也心存不屑,但是今天幾個孩子的話讓我重新認識到作為一個教師,有時候言教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昨天中午一個家長來學校找我,訴説着孩子種種不聽話的行為。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孩子也就肆無忌憚起來,對家長給予自己的愛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偶存的感恩之心也如流星一樣轉瞬即逝。大多家長對孩子束手無策。

下午第一節課是語文課,我走進教室以後,沒有講話,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上了“母愛”。孩子們都面面相覷,有的孩子問我:老師,要寫作文嗎?”我搖搖頭説:“不是,今天老師要給你講一個母愛的故事,講完以後,我們討論一下有關母愛的話題。”一聽説我要講故事,孩子們都坐正了,屏息凝神的看着我。

在一次圍猴的過程中,有一個大母猴抱着一個小猴突圍出來了。這個母猴突圍的時候,揹着一個別人的猴,自己還抱着一個自己的猴。跑到一棵枯樹上,再沒有地方可跑了。一個獵人拿着槍和另外一個老獵人,兩個人,對着猴就瞄準。正要開槍的時候,這個母猴對他們做了一個手勢,類似於“暫停”的手勢。一個猴能做出這樣的手勢來,這猴幹什麼呢?它給它那兩個小猴餵奶,這倆獵人就想,它餵奶就等一會兒吧,就讓母猴給小猴餵奶吧。

那小猴可能也不太餓,吃了幾口不吃了。這時候那個母猴就把那些枯樹葉摘下來,把自己的奶水擠擠,擠到這個樹葉上,把這個樹葉放到小猴能夠到的地方,放了很多的樹葉。最後這個母猴面向着兩個獵人,就把自己的臉一捂,它好像在説:開槍吧。這兩個老獵人再也舉不起槍來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面對的不是動物,是一個母親,從此老獵人再也不狩獵了。

故事在一片沉默中結束了,我的眼睛分明有一種東西流了出來,教室裏也多了低低的抽泣聲一個孩子首先打破了這一片沉靜,“老師,這個猴子太偉大了。”……

“你長這麼大,你還記得你媽媽為你做過什麼嗎?每個同學説説你記憶中最深的母愛吧!”又一次沉默了。不過這次沉默很快就被那充滿熱情的語言所代替,每個孩子都不甘落後的訴説着母親對自己的關心、愛護,我也從中看到了那久違了的感激。孩子們的故事中一次又一次詮釋着母愛的偉大,它們撞擊着我的心靈,讓我的心在感動中跌宕起伏。

大概孩子們也被《母愛》感動着,在我沒有任何表示的情況下,竟然有這麼多孩子不約而同的把這個故事傳遞給了自己的父母,讓他們的爸爸媽媽也經受了一次感恩的洗禮。從孩子們的激動以及他們父母的淚眼中,我看到了言教那不可忽視的作用。或許就是在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我們會經歷一次次心的洗禮,進行一場場心與心的交流,領會更多從現實中得不到的感悟。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言教的魅力。

老師們,多給孩子們一些心靈的啟迪吧,不要吝惜你的語言,浪費了這本該屬於你的權利。

我的教學故事7

在國小階段,美術課一直是孩子們最喜愛的課之一。課堂裏,他們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和表現方法來展現他們腦海中的世界。 經過十多年的為人師表,我的教育教學經歷雖然很平凡,但也有一些難忘的故事情景。

故事一:亂七八糟的畫

記得我在幼兒園教小班的孩子們畫畫時,有一節課是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點和線畫一幅畫。有一個剛滿三歲的男孩在自己的圖畫本上畫了許多亂七八糟密密麻麻的點點,拿來給我看。我看不明白,就輕聲問他:“你這畫的是什麼呀?”他解釋説:“老師,我畫的是草地。”我鼓勵他:“你的畫紙上面還有很多空白的地方,能畫一些別的什麼嗎?”他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去畫,不一會兒又拿來給我看,我一看傻眼了:他在先畫的點的上方又畫了許多點點,只是畫得小一些,稀疏一些。還不等我開口,他就向我解釋説:“老師,我畫的點點下面是草地,上面是雨點。”經他這麼一説,我仔細欣賞,還真是各有各的不同呢!下面的點長一些,橫豎各異,上面的點大小都差不多,而且都是朝下面點的。我把他畫的畫拿給全班同學看,並引導大家欣賞,小朋友們的思維一下擴展開來。有的幼兒説:“老師,我給大樹畫上眼睛、嘴巴和手腳,這樣它們就能看東西、説話、走路,到處玩了!”有的幼兒説:“老師,我用彎彎的線畫水,直直的線畫路!”……畫完後我讓幼兒們將自己的畫貼在走廊的牆壁上,好讓大家共同欣賞。下課了,小朋友們都圍在牆邊,相互指認着自己的作品,感覺意猶未盡。放學時,接送孩子的家長們來了,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拉到自己的畫作前觀看,驕傲之情溢於言表。想想我如果在剛剛看到那樣亂七八糟的畫時,就直接用我們成人的眼光武斷地批評的話,怎們會有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呢!

故事二:不會畫畫的學生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平時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對學生的瞭解也不多。記得在20xx年下學期開學初的時候,我到三年級76班去上課,發現其他學生都在老師佈置作業後興致勃勃地畫了起來,只有一個女孩拿着鉛筆在那兒發愣。我走過去輕聲問:“怎麼了,不會畫嗎?沒關係,慢慢來。”女孩羞怯地躲避着我的注視,其他學生就有人説:“她不會畫畫。”我説:“怎麼會呢?”事後我向班主任葉老師一問,才知道這個女孩以前腦部曾動過手術,至今還有一根鋼筋殘留在她的腦部,所以反應有些遲鈍,手腳也不太協調。她,就是程琰霞!聽了這些,我心裏不禁一顫:多可憐的孩子!之後我在美術課上就對她多了一份關心和愛護。雖然她幾乎拿不動剪刀,畫不出畫,但我從不責備她,還根據她的特點,降低學習要求,鼓勵她動手去畫、去做,有時還手把手地教她構圖、上色等等。只要她能畫出一個形狀,不管是什麼,我都及時給予表揚。於是,慢慢地她不膽怯了,有信心了。雖然她的話不多,但是我看得出她一直都在努力着。現在到了四年級,她畫的畫已經像模像樣。有一次我把她畫的畫《主體與背景》拿給全班同學看,同學們都由衷地讚美到:“程琰霞畫得真棒!”“程琰霞你真不錯!”程琰霞在大家的讚美聲中羞澀地笑了。

教育,因愛而美麗。愛生勇氣,愛生力量,愛生智慧!愛學生,就要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機會,甚至可以創造機會給他們成功,在設置教學內容時或方法技巧的介紹時一定要切合實際,難度適中,可操作性強,這樣,才能給大多數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可能。另外,教師在作業講評這一環節,更應兼顧到大多數同學,即使學生畫得與你的要求相去甚遠,也不必批評,不要用畫得“好”與“不好”妄下定論,本着一個培養、薰陶的原則,讓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都有被重視的感覺!這樣 我們的課堂也許就會在響亮的“謝謝老師”聲中圓滿地結束。

我的教學故事8

教師和同學談話,不自覺地總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臨下,或者批評,或者教育,或者指點人生迷津,或者指出缺點和失誤。這樣的做法,事與願違,往往學生並不領情,並且產生逆反心理,拒絕老師的説教,走到事物的反面。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觀念,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引領學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我在實踐中經過探索,總結了以下的方法。

一.用特殊的“愛”教育調皮的學生。

調皮的學生經常惹是生非,或者行為習慣極其差。就比如我們班的某同學。貪玩調皮,惹事生非,人人見他搖頭,個個見他頭疼。他平時常常喜歡招惹其他同學,比如扔別人的東西,隨便搶別人的橡皮等。因此,他給同學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學都認為他很討厭,都不敢跟他多煩。他是一個有輕微多動症的男孩。任性衝動,做事缺乏思考。他的課桌抽屜裏總是塞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課本、練習本、鉛筆頭、廢紙、??一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還要去影響別人,作業從來不完成,學習成績自然不用説了。上課玩個不停,不注意聽講,心神不定,學習主動性很差。一下課,就像脱僵的野馬,撒腿如飛,狂奔亂跑。下課還要與別人吵吵鬧鬧,真是要有什麼壞毛病,他身上都有。多次留下來批評也好,苦口婆心教育也好,不見有多少起色。與家長聯繫

溝通後,家長也在家多次批評教育,但還是效果不大。看來這位學生不吃這一套。我努力地尋找着他身上的閃光點,可真像在沙堆裏找金子一樣難。記不起是一次上課舉了一次手,還是詞語寫得稍稍認真了些。我就及時抓住這難得的一次機會,大大地表揚了他。當時對他還是有一點點觸動的,一堂課下來他還是能對自己有所剋制,有一點進步的。在所謂的“差生”的心靈深處,你給他一粒温暖而充滿信任的種子,它一定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學會傾聽------

心理有問題的孩子更需要特別關愛,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願望。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瞭解學生的疾苦,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有什麼高興的事?有什麼憂愁的事?他們學習中有什麼成功的地方?有什麼困惑?是方法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是習慣問題還是基礎問題?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可以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在瞭解學生時,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加親和力,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學會傾聽所以,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前提。例如:我曾教過一個學生,平時經常看到她落落寡歡,好象有許多心事,我找她多次,就是不説話。有一次,我找她,她説:“老師,有些事情我不願意説,我感激你對我的關懷。但是我不願意説我的心

情。”過了許多時間,她自己找到我説,“老師,我想和你談談。你能替我保密嗎?”我看着她的眼睛説:“你不相信我嗎?你可以不説。”接着她就談了她的母親早在幾年前,就離開了家庭,爸爸和她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日子過的比較含辛茹苦。她因此怕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很想告訴老師,又怕同學們知道了,不好意思;很想靜下心好好學習,可是回到家,一看到父親的愁容,,心就亂的不行了。我在傾聽時,不插話,不打叉,她有什麼就説什麼,而且始終看着她的眼睛,關注她的事情。她心理平穩,説罷了,就有放鬆的感覺。我聽了以後,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就可能影響到她的求學之路,於是我聯繫學校給孩子減免了生活費,還給她爭取了“助困保學”名額,現在,孩子沒有什麼心裏負擔了,學習成績也不斷提高了。並已經成為活潑樂觀、奮發向上的好學生。

三、讓學生體會老師的愛

愛每一個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當代孩子,大多由父母嬌生慣養,他們往往認為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無需怎樣,我想幹啥就幹啥。只有良好家教的學生才能體會到這一點。因此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什麼?因為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與班主任有了感情,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班主任往往是敬而遠之,有時你批評他他甚至咬牙切齒反

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設法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批評也是一種愛。

教師的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不但要認真鑽研教材,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關注學生的安全,住宿生的衣食住行,這一切我真誠地引導着每一位學生,耐心地跟他們講故事,講道理,漸漸地學生喜歡我了,課堂上不再有人隨便插話,能夠彬彬有禮地回答問題,能夠身臨其境地思考問題,能夠踴躍地提出問題,能夠大膽地總結學習方法,因此看着學生進步,我很快樂,很欣慰。我熱愛孩子,我總是在想:我是老師,同時我也是家長,哪個家長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們都和我很親密,被自己的學生喜歡,被教過的學生依戀着,這就是幸福,這就是快樂。

我的教學故事9

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幾年間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令人稱頌的偉業。但其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足以令我回味終生。

剛教學時,由於不當班主任的緣故,我不善於也不喜歡與學生交流,很長時間我都是上課即來,下課即走,從不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我認為老師與學生沒有必要交流,除非他犯了錯誤。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班有一名男生,上課的反應很遲鈍,學習雖極刻苦,但成績很不理想。又由於他個人衞生較差,所以同學們都不願與他交往,甚至沒人願意與他同桌。按常理説這樣的學生應該很自卑,但他不,他極樂觀,總是面帶微笑,對任何人都很有禮貌,還從不怯與老師交談。那時的我表情冷漠,學生們都很害怕我,上課也都是規規矩矩的,好象與我之間隔着很厚的牆。學生們的成績不好也不差,我也對此熟視無睹,對於這樣的學生就更不必細説了,我甚至從沒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但我經常覺得他好象是對我欲言又止,我並沒在意。

一次期會考試之後,我看了看學生的成績,都很正常,但他的成績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竟然得了高分,這對於他是絕對不可能的成績,要知道他從沒得過及格分。我很生氣,因為我在平時極其強調並要求學生一定不能作弊,要真實。沒想到他竟敢!我沒細想馬上把他叫到辦公室。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竟然面帶微笑而來。我很生氣,對他進行了嚴厲地批評,最後説:我多麼希望這是你自己的真實成績。他終於哭了。

第二天一早,來到辦公室,我看到有一封皺皺巴巴的紙條放在我的桌子上,打開一看,是他寫的。他承認自己的成績是抄來的。他説他喜歡語文,儘管他的成績一直不好,但他希望我能叫他回答問題。他這樣做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沒想到我會這樣生氣,他感到很內疚。他説他一定會更加努力,不會讓我失望的。紙條的最後寫了一行小小的字,看樣子是後來加上的:老師,其實你笑起來挺好看的,真的,我們都有點怕你,但也喜歡你,我聽同學們也都這樣説呢。我心裏酸酸的,還有點甜甜的,我沒想到在被我一直漠視冷落的角落裏有着這樣一雙渴求老師關注的眼睛,雖然採取的方法有點幼稚;更沒想到孩子們對我這個不稱職的老師有着怎樣的諒解和期待!從此我慢慢地嘗試走近學生,與他們談心交流,我發現他們其實都是很可愛的,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豐富多采的。有了思想上的交流和了解,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與日俱增。我與他們之間不再有隔閡,而是充滿了希望和陽光!他更愛笑了,也知道講衞生了,同學們也都願意與他交朋友了。我在與學生們的交往中也找到了自信和樂趣。

我的教學故事10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既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過去我們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並且多數人認為:教師講授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學生越“聽話”、越安靜、越能跟着教師思路走就越好;記憶得越多就越好。並且這種教學模式只重視了教師怎樣教,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忽視了學生是通過怎樣的方法和過程獲得知識的。如今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教師不應該再以“知識的權威”而自居了,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

對於為人師者而言,我一直在勉勵自己:“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決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轉化為和學生並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發展。即以尋覓知識的甘泉。

記得我在講一節因數和質數的新課時,在課快要下課前我提問了一個問題,問100以內的數哪個數的因數最多,我想讓他們自己去探究,看看結果能怎樣。這時教室裏的同學都拿着筆在紙寫寫算算,看看誰能解決這個問提,我自己沉思着,讓學生回家用自己收集的大量的資料來説明。第二天課上大多數學生都認為60的因數最多,為什麼60的因數最多時,當我講得最起勁時,突然平時最調皮的男生舉起了手,我還有一個答案和60一樣多,我連忙説,別瞎説,老師,72,那名小男生搶着説出來了,我當時猶豫着,仔細一想,真的還有72,我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輕輕地説,我是在《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上找的答案。還有在網上找的答案。毫無疑問,學生們佔有的資料遠比我們教師佔有的多得多。有很多知識都是老師不知道的。” 這節課通過我與學生的共同探究,學生掌握了科學知識,我也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我們一同分享着獲取知識的快樂。

我的教學故事11

我們教師在寫教學設想時,很容易把學生的能力定位得比較低,總是以為自己學生可能這也不會,那也不會,這也不會問,那也不會問。於是,教學設想往往就成了教師自己的舞台,學生參與極少。由於教師在寫教學設想時,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水平,在課堂上,當學生提出你意料之外的問題時,你會措手不及,出一身冷汗。

記得有一次,我給同學上作文課《秋天的樹葉》,本課的重點是引領學生統計撿來的'葉子,並給葉子分類。課堂上學生表現得非常精彩,順利地完成了教師的一個又一個預案。可是,在討論葉子分類時,有一個小朋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認為這些藍顏色的葉子應歸一類。”當我問他為什麼時,他説因為它們的顏色一樣。我在預案中的設想是本堂課引領學生分類時能説形狀一模一樣的分為一類的就行了,沒有考慮到顏色可不可分為一類。

這時我巧妙地把問題拋給了其它小朋友:“小朋友,你們説相同顏色的葉子能不能算同一類呢?”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趁這個時間加緊琢磨,是得出結論告訴學生好,還是裝糊塗讓學生課後繼續研究呢?這時,離下課時間還有3分鐘了,我示意靜了下來的口令,有的學生馬上舉手了,並説:“我們小組不同意他的説法,葉子的分類只能按形狀不同來分,不能按顏色的不同分類的,因為顏色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棵樹上掉下來的葉子,不能説是同一種的。”有説:“我們小組認為按他的方法分也行,因為在我們撿來的葉子中顏色也有相同的……”根據以上學生的發言,我馬上意識到不能輕易下結論,讓學生繼續去研究吧?

寫教學設想時,我小看了學生,差一點下不了“台”。在課堂上,是那些“小不點”幫我解了圍。從些,“不能小看學生”這句話時時提醒着我,時時鞭策着我,時時激勵着我!

我的教學故事12

一連幾天的春雨,滋潤着萬物,大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今天早晨,我剛到校不久,森(化名)的家長就到學校找我,反映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這是一個年輕的媽媽,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管理孩子和處理家庭中的大小事,都由她一人操持着。她説,二十天前,她帶孩子去集貿市場買了一雙黑色鞋子,買回家後,孩子就是不穿,當時鞋是孩子自己挑選的,卻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她嘗試多種方法:好言相勸、表揚、批評、打罵,後來改為穿上新鞋後獎勵,就是征服不了孩子。在管理孩子上,她感到很失敗,向我訴説時,一臉的無奈,眼睛漸漸濕潤了。

不用家長細説,我就明白了緣由。為教育這個孩子,以前我多次找家長談話,瞭解這個孩子的其它情況。他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有很多姑姑、舅舅、姨媽,從小就享受着爺爺、奶奶和長輩們的寵愛,要強的母親總想把孩子培養成頂天立地的大人物,採取了“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非常嚴厲,非常苛刻,到了上學的年齡,就給孩子制定了許多家庭“守則”:如放學後不準玩;空餘時間必須在家裏讀書、寫字;不準看電視等等。批評孩子時,動不動就説:“你和小華比,為什麼不如他”!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誰不願?家庭中的種種限制和語言暴力長期侵害着孩子的心靈,使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差,相反,他的逆反心理卻與日俱增,他選擇了與家長作對進行心理髮泄,家長讓他去東,他一定向西……後來,無論家長怎麼説,他就是不聽,連一雙鞋子都不穿。

我勸説了家長,與她談了許多關於教育孩子的話題。家長走後,我想,即使解決這樣的小事,也得想個小策略。

下午大課間,我見他在院子裏玩,把他叫到身邊,下面是對話:

(老師):“近幾天,我發現你變化很大,學習有了明顯進步。是不是?”

(生):笑了笑説:“我不知道”。

(老師):玩的開心麼?

(生):開心。

(老師):“我聽別人説,你在家裏表現也有進步,很多人誇獎你比以前懂事了,是麼?”

(生):笑了笑,點了點頭。

(老師):我聽説你買了一雙鞋子,很好看,有一個家長打聽我這雙鞋的價格?

(生):我知道,化了二十五元錢。

(老師):“是什麼顏色和樣式的?”

(生):細緻的描述了一番(略)。

(老師):這麼好看的一雙鞋子怎麼沒穿來?

(生):待幾天再穿。

(老師):你能明天穿來,我看一下麼?

(生):很高興的説:“行!”

第二天,他高高興興的穿着鞋子來上學。想讓他脱下來,他都不接受了。

我的教學故事13

講授合理進行比較要確定測量單位時,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進行教學要比枯燥、單調地講授理論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國王問阿凡提:“人人都説你智慧過人,那麼你知道眼前的這條渠裏的水有多少桶嗎?”阿凡提説:“如果這桶有這條渠一樣大的話,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這桶有這條渠一半大的話,那就有兩桶水,如果這桶有這條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話,那這條渠就有十桶水為什麼同一條渠卻不能確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誰呢?(桶的大小沒有確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為地任意確定作為測量的標準,從而戰勝了國王的刁難。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進行測量時要選定一個統一的、人們公認的標準作為比較的依據,否則,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的值是不確定的,這個選定的標準就是測量單位。

故事為學生創設出構建知識的良好氛圍,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故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掌握了過程與方法。這樣的效果要比教師緊握着嚴謹的學科知識,將其硬塞給學生好得多。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講授枯燥的理論,只會把學生的個性思維抹殺掉,甚至會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我的教學故事14

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提出:“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等要求,從中可以看出,重點就是要認真聽、主動説,有自信心。在第一學段就提出這樣的要求,説明口語交際要從低年級開始奠基礎,着重培養聽的能力和表達時的自信心。我在教學時就注意了這方面的訓練,不管老師或者同學説得怎麼樣,聽一定要認真,當學生有了説的慾望,你就算成功了大半。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是必不可少的,切忌誇得言過其實,抓住孩子發言中符合本次口語交際要求的亮點給予適當的點評就行,時間稍微長一點,學生就會感覺出應當説哪些,不應當説哪些,就不會再去説一些題外話來博取誇獎與掌聲。

“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他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他人商討。”這是課程標準第二學段提出的。可以看出,比第一學段的要求高了很多,在情感層次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傾聽”,體現了對説話人的尊重;“請教”,體現了虛心的態度;“商討”,更是實事求是的體現。只有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交談,才有兩者之間的口語交際。在課堂上,學生要全身心的投入聆聽他人發言,讓發言的同學感到自己所説的話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得到相應的尊重,發言的同學就會思維謹密,做出較有價值的發言而不至於草草了事。

在電影或者電視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鏡頭:演講者在台上慷慨陳詞,下面的聽眾要麼鴉雀無聲、要麼羣情激奮、要麼春風滿面、要麼氣憤難當。這些都是對演講者所講述的內容所做出的反應。在和別人的口語交際中,也應當用神態做出反應。試想一下,當你正興奮的講述某一件事時,發現聽的人面無表情,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課程標準的第三學段提出了“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尊重”,不僅要認真地聽,還要尊重別人的人格,譬如不隨便打斷對方的談話,還要用神態做出相應的反應;“理解”,則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聆聽、去想象,理解對方説的內容,體諒當時的心情,顯然在情感態度的要求上又高了一步。我記得還是二年級的一次口語練習課上,一個學生A講了一個同學們都覺得“老掉牙”的故事《放羊的孩子》,有幾個平時就有點調皮的學生唱反調,這個學生説:“你知道?那你講吧。”其中有一個學生B站起來接着講完了故事。A説:“你講完了嗎?”同學們一下子都愣了,包括我也愣了一下。B奇怪地説:“完了呀。”A接着説:“狼正要吃放羊的小孩子時,幾個獵人出現了,他們朝狼開了槍,放羊的小孩得救了。後來,放羊的小孩長大了,再也不撒謊了,看到有撒謊的孩子,就給他們講‘放羊的孩子’的故事,不過他沒有講獵人的出現,想讓小孩子們不敢撒謊,這就是我們現在聽到的‘放羊的孩子’”。我呆住了,沒想到一個這麼小的孩子,會講出這樣的故事,這也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我激動地鼓起掌來,學生中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藉此機會,又向同學們講了認真聽取他人講話的重要性,在這以後,中途搗亂的現象再也沒有發生過,學生在聽取別人的發言時也更認真。即使是在其他課上,學生回答得再差,也沒有其他學生中途插言。

其實學生時時處處都在進行口語交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小夥伴、和自己的父母、親人進行交流時,大多是自然大方、無拘無束。因此我們在口語教學課上,除了對學生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以外,創設相應的交際情境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要讓學生儘可能地回到自然狀態,積極投入、主動交際,提高口語訓練的質量。

當今社會,由於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活動的範圍逐步擴大,用“地球村”這個詞來形容也毫不為過,因此,人際的交往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頻繁,人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培養和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與識字、寫字、閲讀、習作等方面的教學並重,我們應努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一、創設情境,培養口語交際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説一切的成功都離不開良好的興趣。而要激起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教師必須積極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真正是自己的一種需要,引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生認知事物的情境,最易激起學生表達的興趣。如:卡通漫畫、動畫片、有趣的小故事等。

二、結合生活,活用教材。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雖然教材中的口語交際編排圖文並茂,假如我們就教材本身展開口語交際實踐活動,有時就會使口語交際教學陷入死衚衕。教材編排得再好,它永遠是有侷限性的。我們應該因地制宜,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選擇直觀、形象的貼近生活的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靈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去。如教學《狼和小羊》,教師指導學生藉助插圖想象“説”或表演“説”,使學生在想象與表演生活場境中品嚐到成功的滿足感,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並增強了口語交際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三、因材施教,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智力差異、性格差異及語言水平差異等,以學生個體發展為本,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採取多樣化的方法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人人有説話的機會,儘量讓他們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聆聽別人口語交際的內容,並進行取長補短的整理,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如《介紹自己》的口語交際教學,可以採取分組合作學習,給予充分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內都有參與發言、討論的機會,也有傾聽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參與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都有所提高。此外,學生還可以在介紹自己、瞭解別人的基礎上,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四、利用好教師的示範作用。

國小生生活經歷少、口語交際能力較差、口語交際的態度和聽説習慣也不好,但其模仿力強、學習較快。因此,教師的示範作用尤為重要,對學生有着鋪橋搭路的作用。教學中,通過教師親自示範並身體力行參與學生的互動,使口語交際既具有民主性、自由性,又具有引導的規範性,讓師生之間之間開展心與心的交流,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

總之,口語交際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必須利用好各種資源,活用教材,因材施教,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充分利用好教師的示範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我的教學故事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高一(1)組的任竹青,首先,我非常感謝我的母校——武鄉職中,能給我這次教育實習的機會。我很榮幸,因為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雖然我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但是此刻我還是勇敢地踏上了這神聖的演講台,為的就是跟大家道上一句心靈的吶喊,那就是:愛可以改變一切。

我喜歡這樣一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師魂/不要説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撒播着希望??”當初,我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我日記本上的時候,“用愛撒播希望,用真誠對待學生”便成了我無言的承諾。我代高一八個班,短短三個月,這八個班,這520個孩子給了我很多東西,他們讓我笑過,讓我哭過,也讓我感動過。在孩子們的成長中,我也逐漸成熟起來。我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在過去那麼單調的生活中,感到了快樂和滿足;是他們讓我有了成就感。在這些孩子當中,不免會有與眾不同的,印象最深的是1309班的竇子豪。

竇子豪是個讓人一見就非常難忘的小傢伙:中等個頭,小臉黑黑的,小單眼皮裏裝的是滿眼的倔強與叛逆。他不愛學習,更不按時完成作業。就在一個月前,1309班生物作業本三番五次收不齊,最後還是差一本。我去教室問誰還沒交,都説交了。可明明就差一本啊!沒辦法我就一一點名核對,結果是竇子豪沒交。當時我非常生氣,真想給他一巴掌,但是,我沒有。只是無奈地説“寫倆簽字檢查吧,明天下午和作業本一併交給我”。而他,他沒説一個字“嗯”。他對待任何一個老師的態度都是高昂起脖,用不信任的眼光看你,對我也是一樣。不料,他第二天下午還是沒來交。當時我真火了,他的這種態度真的把我氣的不得了,於是,我就去教室找他了,結果他檢查還沒寫完。然後我就叫他去辦公室寫了。剛開始我説教他:“你每天在這兒無所事事,花着父母的血汗錢,浪費着自己的生命。你能對得起父母嗎?你能對得起自己嗎?父母的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伸出雙手就能得到?”。説教了他一通,似乎有點好轉,他繼續寫檢查了,但已下課了,該打飯了。十分鐘過去了,已經十二點二十了,1302班的班長王瑞傑看見我和竇子豪還在辦公室,他就進來了並和我説“老師,你還沒吃飯吧?你等着啊,我去給你打點兒啊”,説着他就去給我打飯了。一會兒王瑞傑打來一大缸子飯來並説餐廳馬上沒飯了。我説“沒飯了?那剛好,竇子豪,咱倆一起吃吧,快去拿你的飯缸”。竇子豪愣住了,我説快去啊!我吃不了這麼多。就這樣我和竇子豪一起吃了飯。他對我的態度似乎轉好了好多。從此,我每天都用愛的目光去迎視他的漠然。漸漸的,他的漠然淡了,也許他感受到了老師不嫌棄他。從此以後,他能夠認錯了,而且上課也聽講了,作業也按時完成了。因為他終於可以誠懇地聽我的勸告了。我相信我所給他的每一份叮嚀,每一份鼓勵都將使他向正確的人生路上靠近。

我想,在座的老師們都與我感同身受吧!愛每一個學生,用心來打動他們,在他們身上注入我點點滴滴的師愛:幫沒爹沒媽的孩子學會生活;幫調皮小子克服學習困難;幫自卑的小丫頭樹立信心;幫羞澀的小男孩敞開心懷?

三尺講台,舞台雖小,但我手捧師愛,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短,但我熱愛學生,無悔青春。短短三個月的教育教學,讓我頓悟到:“擁有,我承擔着責任;奉獻,我體驗着喜悦;創造,我感悟着生命;育人,我享受着幸福!”

老師們,善存於心,愛在於行!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樑,用關心凝成温暖,用真心傳遞幸福,用時光鑄就“愛可以改變一切”的金色長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3e22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