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古詩詞教學重在理解意境解析

古詩詞教學重在理解意境解析

當前,漢語熱已遍佈全球,國際社會掀起儒家經典的學習熱潮。熟練掌握漢語是我們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教學古詩詞重在意境的理解。

古詩詞教學重在理解意境解析

何為意境?意境是指客觀事物與詩詞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諧統一,在藝術表現中所創造的那種既不同於真實生活,卻又可感可信並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詩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詩中的“境”指事物的“形”與“神”。

一、實感性意境理解詩意

實感性意境即王國維所云“寫境”。詩人調動狀物、描寫、敍事等藝術手段,通過刻畫形容,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真實形象地再現客觀環境,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常言道: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有的詩通過破敗景象,表達一種憂傷的心情。杜甫的《春望》就是這樣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的前四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作者親眼所“望”,看到這樣一幅意境圖:國都淪陷,成池殘破,亂花遍地,林木森森。通過這幅意境圖,誰不為自己的祖國遭受苦難而悲痛傷心?我們便能理解作者戰時憂國憂民、思念親人的情懷。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又是另一幅春景圖:“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是一幅春光明媚的西湖春景圖:春水漲平提岸,春雲舒捲貼近湖面,鶯在陽光照到的樹上鳴叫,燕子銜泥喃喃築巢,春花初綻令人眼花繚亂,綠蔭般的春草可以淹沒馬蹄,垂柳拂着蘇堤。詩人通過水、雲、鶯、燕、花、草等的描繪,表現西湖春色的美好,意境美在本詩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曹操的《觀滄海》是通過勾勒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千的意境,來抒發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水何澹儋,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氣勢宏偉,意境粗獷深遠。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幅意境圖: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草木一片欣欣向榮,生機勃勃,日月星辰的運行似乎環繞着大海的懷抱。詩人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通過開闊宏偉的意境,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二、改造性意境理解詩意

改造性意境即王國維所説的“造境”,或“有我之境”。西方文藝理論將其稱為“表現”,即將客觀環境和事物,經過主觀的想象加以改造再表現出來。其手法或者是以人擬物,賦予無生命的事情和物體以生命動態,或是賦予有生命的植物和動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或是以物喻人,將無知的物體寄以靈性、託為有情,以造成物我交會的境界。王國維曾以北宋詞人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和張先的“雲破月初花弄影”為例,來説明什麼是“境界全出”的“有我之境”。

一種改造性意境是以人擬物,即讓無生命事物帶上人的感情和動作,從而使得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如,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據孟綮的《本事詩》:中唐詩人崔護清明時節在郊外城南莊有次豔遇。第二年清明,他再次遊城南莊,“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此詩的特點:以人擬物,讓無生命的桃花帶有人的情感和知覺。“笑”是靈長類獨有的表情,桃花是不會“笑”的,那麼,詩人刻意地強調“桃花依舊笑春風”意義何在呢?今年與去年,春光依舊,桃花仍然那樣鮮豔,但是去年那個和桃花一樣豔麗的姑娘卻不在“門中”了。這株含笑的桃花除了引發對往日的美好回憶,徒然增添無限的悵惘外,再就是對好景不長、命運多變的感慨。這些都是通過以物擬人的手法來實現的。中國古典詩詞中類似的以物擬人詩例還很多,如龔自珍的“西池酒罷龍嬌語,東海潮來月怒明”“一山突起丘陵妒,萬籟無言帝座靈”“木有文章曾是病,蟲多言語不能天”“紫皇難慰花遲暮,交與鴛鴦訴不平”等。其中“東海潮來月怒明”的“怒”字,將東海夜色的黝黑,海上浪濤的洶湧,在此背景下月亮在海上的升騰,皎潔和幽冷、碩大和園足,寫得極富動態感,充滿外張力,給人一種魂悸魄動的異樣感受。

另一種改造性意境是以物擬人,即是用無生命的事物或動植物來喻人。這種手法為古典詩人們常用,如用鮮花比喻美女,以猿猴比喻人的矯健,前面提到的以草喻愁等皆是如此。這種手法的好處在於使人兼攝了物的時態功能,使抽象的人情意態有了具體的形狀和過程。如,前面提到的“愁”,這本是一種人的情緒,它不斷地變化,又不好形容捉摸。中國古典詩人為了使它變得具體可感,並使它的發展變化過程清晰可見,就使用了多種以物擬人之法,如南唐詞人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等。前者,詞人以一江春水來比喻愁之多、愁之深、愁之滾滾而來,源源不斷;後者則比作春草,春草的特徵則是既多又亂,而且蓬勃滋生。南宋詞人李清照擅長白描,善於通過尋常事物來比附自己內心曲折深隱之情,她的詞作中的愁不但可以移動,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而且還有重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教學中要教會學生理解改造性意境,從而達到賞析、理解詩詞的目的。

總之,意境領悟得越生動準確,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詩詞的主旨,提高學生欣賞詩詞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516g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