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英語第二課堂的理論與實踐

英語第二課堂的理論與實踐

論文摘要:英語第二課堂的理論與實踐

英語第二課堂的理論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英語,第二課堂,理論,實踐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温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對教育問題曾有這樣的論述:明天的居民必須善於解決實際問題,教育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發展上,注意進行解決問題的訓練。托夫勒的觀點曾受到西方某些進步人事的批評,但是他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在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卻是值得深思的,國內外不少著名學者都只有同樣的觀點。著名美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1984年5月2日訪問俄中國科技大學時,曾語重心長地向少年班的大學生説:“考試,只是考一個人的記憶力,考的是運算技巧,並不是學習的重點,學習的重點是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語音、詞彙、語法是知識,而能力則體現在聽、説、讀、寫、譯方面。“語言是工具,是武器,人們利用它互相交流,交流思想,達到互相瞭解。”(斯大林:《馬克思注意與語言學習問題》)要提高這種運用語言的能力,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實踐證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對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又能鞏固課本知識,增強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要保證第二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首先必須搞好“第一課堂”。這就是説,課內和課外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搞好課堂教學是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

課堂教學活動是相當複雜的,課堂藝術也體現在許多方面,特別是英語課,內容比較枯燥,連貫性較強,學生容易掉隊和形成兩極分化,這都給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給第二課堂提供先決條件,首先應力求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富有直觀效果,使學生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看書是利用視覺掃描,聽錄音有看不到動作,只有教師的面授才能是聲音、動作同步傳遞。心理學實驗證明,對同一內容用視覺吸收能記憶25%,用聽覺能記憶15%,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則能達到記憶65%。這就是説,獲取知識時感受器官參加的越多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師的講授要言簡意賅、生動形象,能給學生再現情景。呂叔湘先生説過:外語教師在課堂上要像個演員,能表演;要手舞足蹈,用手勢、動作、表情、語調來傳神,不能温文爾雅,死板板地站在講台上。此外充分使用教具,繪製圖表和簡筆畫等也是很有益的。正如以前的《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裏所描述的:“直觀教學除使用實物、模型和圖片外,還包括教師的表情和動作。”而使用這種直觀方式盡享教學就“可以使學生在語言和實物、動作、情景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從而獲得較深刻的印象,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就為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準備了先決條件。

那麼中學英語課堂的第二課堂可以有哪些內容呢?從理論上看,可謂途徑廣闊,內容豐富,但有些方面囿於條件而暫不可取,下面提出幾點都是可是可行的。

第一,充分利用電化教學設備。電化設備為外語課提供標準的語音、語調和各種實物、情景,使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器官都參與活動,是提高外語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錄音機、有線廣播、幻燈、投影、電視和多媒體等電化教具,以提高教學效果。口號提了好多年,可至今卻仍然是薄弱環節,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主要是利用音響設備,但現實情況卻遠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目前我國的普通中學,特別是廣大的.農村中學裏,音響器械設備嚴重不足,即使添置了少量的錄音機、磁帶,不少學校也因管理不善而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再加上教材偏深,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嚴重,所以教師平時只要求學生記生詞、做練習,哪裏還有暇進行聽説訓練?要改變這一現象,除了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外,還可以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以彌補不足。目前一般農村中學裏還沒有完整的語言實驗室設備,則可以建立一個簡易的語音室。在普通的教室裏放幾排桌椅,上面接幾條線路,用普通的錄音機播放,學生用耳機收聽,這樣就可以同時播放幾種內容而互不干擾。這樣的語音室經濟和技術條件都不高,特別適合落後的山區學校和農村中學。可以安排時間讓不同年級的學生輪流收聽,內容可以課文為主,並適當播放一些泛讀材料和英語歌曲等。語音室可以安排一位老師負責,放音時還可以為學生解答問題和正音。如果室內再張貼一些與英語有關的漫畫、圖片,再放一些英語課外讀物和期刊,這樣,語音室和閲覽室面可以兼用於是英語愛好者就有一個起碼的第二課堂了。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不斷被吸收過來,培養興趣,促進學習,使英語愛好者的陣容不斷壯大,進而達到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目的。

第二,大唱英語歌曲。唱英語歌不但是一種娛樂,也能鞏固詞彙,訓練語音。歌曲的節奏感很強,每種拍型都有固定的強弱交替規律。許多英語歌曲,特別淺顯;大部分適合中學生的歌曲,強拍下大都是實詞,弱拍下大都是虛詞和實詞的非重讀部分;而強弱音節交替,實詞重讀虛詞弱讀,正是英語朗讀中的一條最基本的規律。所以歌曲的節拍、速度和旋律都有助於對重音、節奏和語調的掌握,在朗讀時更容易做到字正腔圓而富於表情。英語歌詞還大都是詩的語言,是最集中、最優美、最精煉的語言。學會一支歌就學會了一首詩,當然也就提高了英語水平。現在的中學英語教材,選用的英語歌曲越來越少,有的甚至都沒有;教師可以適當地選一些經典的歌曲,穿插在英語教學中。如果能根據教材需要自編歌曲,就更好了。比如基數詞和星期名稱編入歌曲,再把月份、人體部位、十大詞類等名稱也配曲教唱,豈不更容易記憶了?這樣可以採取舊曲培新詞的方法進行。

第三,課外閲讀。語言是科學,文學是一書,二者性質不同,但不可分門別户。好的語言都寓於文學名著之中,所以要學好英語,非多讀文學作品不可。英美等國有人專門撰寫簡易讀物供兒童及出學英語的外國人讀,深度循序漸進,按詞彙量分為一千詞、二千詞……這類讀物近幾年我國也出版不少,應該組織學生閲讀。如學校的圖書不足,可以讓學生集體湊集,辦班級圖書室。老師對讀物要精心挑選,使得深淺適度。要加強輔導,讀前介紹,讀後有交流和總結。應該要求有別,英語成績弱的可以少讀或不讀,不然怎麼能成為“第二課堂”呢?

第四,以“生活的英語”為題展開活動。這方面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根據各自的條件進行。發動學生收集進出口商品的英語商標、説明書、包裝等,老師可以挑選其中較簡單常用的給學生講解。再如電錶、水錶、各種家用電器記日用商品上面的用詞也可以重點介紹。這些資料收集多多了,還可以挑選其中較精美的張貼展覽。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搞些參觀訪問,舉辦展覽、英語角,與外國朋友見面,情專家或出國人員作報告等。

第五,成立學科小組。學科小組以分年級組織為宜,內容豐富多彩,加強知識性、趣味性。活動形式也應該多種多樣,但是一定要有計劃、有輔導,切不可放任自流。班級學校舉行大型活動時,學科小組的同學則可以先行一步,充當骨幹,協助老師工作。諸如辦牆報、辦英語小報、搞各種展覽、舉行各種競賽、開文娛晚會等,都是英語愛好者大顯身手的好時機。而對於那些英語成績較弱、尚不在學科小組成員的學生,如果要求參加學科小組的某些活動,也應該歡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6yy5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