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閲讀教學中朗讀訓練

閲讀教學中朗讀訓練

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閲讀教學中朗讀訓練內容,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閲讀教學中朗讀訓練

  閲讀教學中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教學實踐也證明,閲讀教學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從朗讀上多下功夫,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鑽研文本,積累文字,體悟情感,習得方法。

一、 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令學生吟誦,要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這就要求教師要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我在執教《烏塔》一課時採用了導語激趣法:“同學們喜歡旅遊嗎?旅遊時,你們是不是由爸爸媽媽帶着?可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位小姑娘是怎樣獨自一人旅遊的?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把這篇課文放聲朗讀幾遍。”這樣學生很快產生興趣,進入情境,認真朗讀。

二、 創設良好的朗讀情境

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文質兼美,可讀性極強的不同課例,精心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並以聲情並茂的範讀創設出濃濃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迅速調動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朗讀時,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就應該讓學生沉浸在課文中,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品背後所藴涵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中品析自己喜歡的詞句。除讀出節奏,注重聲調和音量外,還要滿懷感情地讀,讀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學生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才能隨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維的翻騰去心領神會。他們在賞析中加以品讀,在品讀中體味語意,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在設計《月光曲》一課時,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內容以後,就可以啟發學生把文中的“貝多芬”換成“我”,邊讀邊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盡情地表達出來。學生們好奇地捧起課本,如飢似渴地朗讀起來。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中的人物融為一體,細膩的情感如涓涓溪流。當讀到“盲姑娘渴望親耳聽到貝多芬的演奏,卻又怕哥哥難過,安慰哥哥:‘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一段時,有的學生動情地説:“多麼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麼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當學生讀到“貝多芬……推開門……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眼睛瞎了”時,震驚地説:“是她嗎?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嗎?她真是身殘志堅啊!”這不正反映了貝多芬對盲姑娘的同情關愛,反映了盲姑娘堅強善良的品性嗎?這樣充分利用體驗朗讀,幫助學生領悟文章情感,瞭解人物性格,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成為閲讀的主體,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就得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學生的朗讀要求:做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即首先要做到“正確”:發音清楚響亮,要求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讀,並且要讀出停頓、輕聲和兒化韻。讀正確,這是朗讀訓練的基本要求。

注意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多次朗讀的基礎上把課文讀流利。教師在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的基礎上應進一步讓他們反覆朗讀,讓他們在朗讀時做到停頓恰當,不斷續、不重複、不結巴,快慢適當,通順流暢,如數家珍。對那些難讀或學生不易把握的句子,教師要做好示範,指導要細,不能操之過急。

四、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閲讀教學中,我認為恰當地,充分地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朗讀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訓練是必要的.。

教師範讀,感染學生。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範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後果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依依惜別之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意。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並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總之,國小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着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朗讀不但要重量,重質,同樣也要注重讀的形式和方法;讀要讀出情,機械的重複只會使學生“食”之無味,“言”之無語;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訓練,是學生、教師、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讓學生情藏於心間,而溢於言表的深刻體驗,是永遠具有生命力的,永恆不變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7wvp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