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中學《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堂實錄與反思

中學《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堂實錄與反思

【教學依據】

中學《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堂實錄與反思

讀了《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我們就會恍然大悟,怎麼樣獲取知識,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告訴了我們:“格物致知”,“第一,尋求真正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作者開宗明義地給我們指出了追求真知、增益不能的正確的方向和途徑。

不僅如此,課文的針對性很強。作者在一開頭就説“談談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作者深知,在他們身上維繫着民族的命運,未雨綢繆,可見作者的一份良苦的用心。不僅如此,作者還聯繫了自身學習求知的實際,這樣,不但縮短了作者同學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們備感熟悉和親切,而且,還使廣大學生真實地、更快速地享受到“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的好處,更直接地讓學生們結合自身實際,反省過去,設計未來,懲前毖後。因此,課文在內容上具有強大的啟發和誘導作用。

這篇課文主要採用了議論這一常見的表達方式。它的縝密的邏輯思維以及鮮明而準確的語言,能使讀者頓時豁然開朗,其內心即刻“分野中峯變,陰陽眾壑殊”。議論所具備的這種能快速梳理思維、高效地提高鑑別力的優勢,應該説是為含蓄的敍述描寫語言所難以企及的。

傳統的議論文教學,把作者的觀點作為道德訓誡的機器,灌輸的是無血無肉的教條搬的“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體驗,影響了他們思維素質的個性開發,千篇一律,僵化死板,使其漸漸陷人麻木和盲從的境地,如此這般,還何求什麼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呢?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對於課文的閲讀,應該以此原則為指導,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許可他們對作者的主張進行質疑,肯定他們自己的哪怕是直覺的判斷;對於作者在説理達意上的表達特徵,不僅從消極意義上去把握議論的一般性常識,還要從積極意義上去鼓勵他們去補充和創新,在生動具體的閲讀實踐中,使學生主動熱情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其思維和運用能力得到真正的開掘和提高。這樣做,必然會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成了閲讀的主人,從而改變了昔日那種被動接受的口袋角色和見色行事的奴隸地位。

閲讀課文,鼓勵學生去做獨到的發現和理解,尊重其富有個性色彩的判斷,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鑑於此,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不宜侷限於片面意義上的準確和絕對意義上的“標準”,勉勵學生打破常規,勇於向權威挑戰,從而擦出學生創新意識的火花。

不過,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要處理好教師在其中的引導作用,對於學生產生的理解和判斷,教師要做出中肯而公正的評價,在提示和導向上,要採用科學的方法,使學生的發展朝着積極健康的方向邁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探究進一步鞏固對議論常識的把握,具體感受文章以講道理、擺事實來闡明作者觀點的論證方法。在把握內容的過程中找出關鍵語句,概括內容要點,引導多角度、有創意地解讀文章,拓展文中的事實依據,培養學生的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以形成創造性閲讀的品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熟悉文本內容,自主地感知與分析課文,積極地質疑,依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向作者和課文挑戰,大膽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克服疑難問題。實踐師生互動的教學原則,做到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間的對話以及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多途徑地開發學生的心智。走入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避免空洞枯燥的説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聯繫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的過程,其實也是情感培養的過程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圍繞作者的觀點和作者的學習的成敗,可以引發學生自身對過去的檢討和反思,也能引發學生對未來的積極的設想,這樣,有利於學生思考人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方式】

課文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從抽象的語言形式中去探求立論的種種個別,從這一點出發,便可以啟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團體的交流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以蒐集和篩選文體信息為主要途徑,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思路。議論文能為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提供示範作用,我們應該以課文為手段,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的自低而高的發展思維的能力,逐漸地消滅學生的零碎、含混的思維狀態。

注意積極的思維方式形成的過程。引導和提倡學生不必限於人云亦云的單向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品讀文本語句,使其展示出不同的富有個性色彩的分析過程和結論。

在注重基礎知識探究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探究。在實際的課堂學習比較中,使學生從感性認識的層面,生動地體會到把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在理性的層面形成良好的閲讀品質的水平。

注重課文、學生、教師各因素多邊活動的結合,找到最佳結合的機會,不僅使課堂過程活潑多姿,而且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創造思維的平台,使其創造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

使學生從文字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和自然,從教條走向生動活潑的人生旅程,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一、教學構思激發探究興趣。以相關材料導入

莎士比亞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句名言闡述了讀書和知識的關係,由此提出正確的讀法和學法,自然導人課文。檢討閲讀經驗,通過蒐集、挑選、比較等弄清文章在説理上的特徵。

二、交流探究

從文中找關鍵詞句,瞭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為了闡述明白自己的觀點,文中哪些詞語提示了作者的思維邏輯層次?

學生自己歸納本文的結構特點。探究文章觀點的人生意義,完成由抽象到形象。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回還過程的演變,深入淺出地解讀課文。

三、合作探討

你完全同意作者的觀點嗎?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請提出來,並舉例證明。

餘音繞樑地結束,激發學生課外探究的熱情

課堂的學習,無論是所獲取的信息或者是所擁有的時間,都是非常有限的,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這塊天地,無疑只是井底之蛙。因此,要真正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師也必須具備藝術性地結束學習的技能,能發現那些比較有效的辦法,使學生的探究熱情一直延伸到課外,能使他們自覺而積極地開拓新視界,運用現成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課堂實錄】

一、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師: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同學們不妨想一想,莎士比亞用如此精美的比喻來歌詠書籍的重要性,這是由於書籍有什麼特點方才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生:因為我們依靠知識才能生活,而書籍恰恰幾乎可以説是知識的化身。

師:能找一些成語或名句形容一下我們求知的實際情景嗎?

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的確,我們的頭腦幾乎被知識擠得滿滿的,而一提到動手作業,我們幾乎都不知所措,十分害怕。可悲的是,我們每天只知道學,卻很少去想一想我們不能用的原因。今天,很幸運,我們有緣讀到《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它將會告訴我們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學習、真正的求知。它會喚醒我們這些夢中人,撥開我們心靈的迷霧,使我們真正見到求知天地的青天麗日。

二、調動同類文體的閲讀經驗,探究本文在説理上的特徵

師:我們接觸的文章,大致有這樣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要告訴讀者什麼,自己不在文中明説出來,而讀者讀後卻自然明白瞭解;另一種是作者要告訴讀者什麼,他自己在文中説得明明白白的。你們可依據自己所獲取的文本信息,篩選一下並作出判斷,看看本文屬於哪一種情形。

生1:後一種。

生2:屬於那種“在文中説得明明白白”的文章。

師:那麼,請你們再想想,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

生1:告訴我們怎樣學習自然科學。

生2:告訴我們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生3:告訴我們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生4:告訴我們要重視實驗精神。

師:你們説了很多,都動了腦筋,這是你們的成功。你們能否把這些要點權衡一下,看哪一條是最重要的,打個比方説,把這些句子的“班長,找出來。

生:我們學習時要“格物”和“致知”,就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

師:文中對“探察物體”作了怎樣的説明?

生:實地的探察,就是所謂的實驗。

師:説得很對。請瀏覽課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表象,強調了作者關注“實驗”。

生:“實驗”這個詞在文中反覆出現了多次,説明作者在有意識地強調“實驗”這個意思。

師:如果有興趣,可以在文中統計一下“實驗”一詞究竟出現過多少次。

生:11次。

師:“實驗”一詞出現這麼多次,作者到底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生:新的知識獲得的正確途徑是通過格物,即通過實驗而獲得的。

師:對,作者為了闡述自己的這一觀點,文中有哪些關鍵詞語提示了作者的思維邏輯層次呢?

生1:傳統的中國教育。

生2:科學發展的歷史時至今天。

生3: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

師:以什麼為序?

生:時間。

師:對,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的教育是有悖於科學發展史的要求的,從這一失一得之中,自然讓讀者明白、,實驗精神在教育中是多麼的重要。不僅如此,作者還就今天的中國學生現狀做出定位,換句話説,仍然是抱殘守缺,從而證明發揚和“復興”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作者為了説明這些問題,不是光講道理,還擺了事實,關於擺事實,同學們一定不會很困難地找出來吧?

生1:王x明格竹的事例,説明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

生2:作者自己留學的一段經歷,證明了中國學生輕視實驗,不願動手的缺陷。

師:既然作者指出了中國學生包括我們在內所存在的問題,他是否詳細地給我們指出了擺脱這種困境而在今後能邁上正確的求知途徑的方法呢?

生1:他説:“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發現事物的真相。”

生2:還有“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探索應該有想像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

師: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弄清了課文在議論上的特點:文章的結構是我們常見的,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説理的方法也是我們常見的,你們自己歸納一下吧!

生:擺事實,講道理。

三、還抽象於形象,還一般於特殊,深入淺出地理解內容,鼓勵獨到的見解

師:李白和杜甫是大家熟悉的詩人,我這兒有一首關於他們的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羣兒愚,哪用故謗傷。蚍蜉振大樹,可笑不自量。這是韓愈給李白杜甫詩文的評價,你們還能找出一首來嗎?

生: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是清代趙翼的《論詩》。

師:從對李白杜甫詩文的不同評價來看,你們覺得韓愈和趙翼哪一個人的求知觀同課文相類似,並簡要地談談自己的依據。

(學生討論)

生:趙翼的求知觀跟課文類似。

師:依據呢?

生1:因為趙翼“保留”着“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他“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

生2:他學習知識做到了“不消極地袖手旁觀”,“能自己做主張,出主意”,敢於懷疑和否定權威,積極提倡動手創新。

師:談得很好。既然如你們所説,那麼,丁肇中是一個大學問家,他也是個權威,你們敢向他挑戰嗎?

生:敢!

師:他説,傳統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你們有些什麼不同的意見呢?

生1:有。就如格竹吧,同是封建時代的鄭板橋,他就不像王x明那樣一無所獲: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渾不怕,任爾東西南北風。

生2:很多善於寫詠物詩的封建文人,他們其實是擅長“格物”並能“致知”的。

生3:如“格柳”吧,“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我也想起了一首:“梅雪爭春肯降,騷人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是宋詩人在“格”梅和雪。

生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在“格草”。

生2:“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在“格山”。

師:説得很多了。同學們能夠同作者一見雌雄,這是好習慣。不過,作者所説的,畢竟是當時中國教育的現實,並且對現在也有着嚴重的不良影響。作者正站在關心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高度,給我們指出缺點和開具了治病的良藥。所以,我們應該感激他的這一番良苦的用心。你們覺得呢?

生1:我們應該學習他把自己同祖國和民族聯繫起來的精神。

生2:學習注重實際,旨在創新的求知精神。

師:是的,我們雖然提倡懷疑的精神,但是,我也不能因此而走向極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這樣我們就會失去很多真正的知識。正如馬克思所説:“不要在倒掉產盆裏的髒水的同時,連新生的嬰兒也倒掉了!”

四、留下餘味,使學生探究的熱情延伸到課堂之外去

師:議論的文章,雖然缺乏文學作品的生動,但是,它們正如本文一樣,有許多精闢的見地與人生的哲理足以開啟我們的心扉,打動我們的心靈,洗禮我們的靈魂。老子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些道理,對我們做事為人,給了多麼大的啟發和幫助啊。鑑於此,你們在讀書時,就不應該偏食,不僅學會享受那些動人心絃文學作品,也應該抽點時間讀一讀那些質樸的説理文章,請記住,那裏面同樣有鮮花和寶石!

【教學反思】

議論文的閲讀,重點是把握和學習作者説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説理的思維層次,學生在接受文本特徵的同時,要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對於作者嘗試成功了的那些説理方法,也要讓它們形成學生自己的能力,強調運用,強調聯繫自己的實際。為此,教學應該從具體地感知課文入手,引導他們發現提綱性的語句,然後經過討論、分析,並對文章特點作精要的概括,使學生得到有用的經驗,讓他們學有所獲。

議論文的教學,要多在形象性上去做文章,要學會化解抽象的和概括的判斷。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注意經常地運用聯想和想像,只有如此,我們的議論文教學才不會味同嚼蠟,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教學中,學習的方式方法至關重要。教師不能獨霸課堂,更不能包辦學生的思想。要注重他們的個性,關注他們鮮活而新異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教材、學生、教師的多邊對話,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演好教師自己的引導角色。這樣,學生即可在平等活潑的時空當中取得進步。

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要力避空洞的訓誡,要在現實的情景之中,薰陶學生、感染學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才會得到健康的發展。

提倡有創意地解讀文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其創新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dvv0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