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後反思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後反思

本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文章記敍了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厄運,編寫成明史鉅著《國榷》的感人故事。充分表現了談遷面對厄運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課後反思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談遷自幼刻苦好學,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經過20多年的奮鬥,完成了明朝編年史《國榷》;第二自然段,講談遷面對書稿被偷的厄運沒有被打垮,下決心重新編寫《國榷》;第三自然段,講談遷不顧年老體弱,更加艱辛地付出,終於編出更加翔實、精彩的.《國榷》;第四自然段,作者抒發了自己的感歎: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充滿希望,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首先從認識談遷這個人物形象入手,從課文找出了十個四字詞語,讓學生綜合運用,簡單介紹自己所認識的變遷。這樣既使學生積累了詞語,得到了語文素養的訓練,又使學生對談遷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個初步的把握。接下來,該怎樣讓學生對談遷有深入的瞭解,從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呢?一般的方法就是去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如果這樣的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被動了,也不利於學生從整體上去感受談遷。

談遷的事蹟這樣的感人,這樣的震撼人心,老師的講解多了,反而干擾了學生自己獨特的體會。於是,我設計了“圍繞‘厄運’,走進談遷”和“悟讀‘打不垮’,讀懂談遷”兩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讀文感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引領學生反覆品讀詞句,透過文本語言,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張揚閲讀個性,昇華情感的價值。

這篇文章的語言有兩大特色:運用數據和大量的四字詞語,因此在教學中抓住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抓住數據,通過對數字的理解,體會一部奇書誕生的艱辛,體會艱辛,讀出艱辛,使學生走進人物內心。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四字詞語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描寫談遷為使新《國榷》更加翔實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艱辛時連用了好幾個四字詞語:“四處尋訪”、“廣泛蒐集”、“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年老體弱”、“奮筆疾書”等,引導學生讀書要把文字想像成畫面,比如從“終日奔波”一詞中我們可以想象到談遷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辛,進而感受到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撐着他。我認為語文味是品出來的。品出“信念對人生的支撐”,就是本課的語文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ej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