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後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後記

這是小編整理收集的關於課文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後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後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後記(一)

常言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憎之處。”今日,我要反其道而論之。

還清晰地記得自己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之時,老師對於這篇文章的解析,對於于勒,對於菲利普夫婦,對於整個社會,莫泊桑的犀利的筆端總是觸碰着社會最深層最黑暗的地方。今日再讀此文,忽然頓悟。于勒可憐也有可憎之處,如果不然,他怎會從一個賺了點錢的小老闆變成一個賣牡蠣的小販呢?而利普夫婦固然勢利、冷酷,但他們為着自己有好日子有所幻想,這不是錯!他們自己節衣縮食,自己的女兒無人敢娶,他們何嘗不願意當一個有愛的人,但是可怕的經濟狀況迫使他們不得不錙銖必較,不得不奢望有錢的于勒。他們害怕窮困的于勒,因為他們曾經被狠狠地傷害過,他們的心靈是有陰影的。所以,站在菲利普夫婦的經濟狀況來思考,他們只不過是做得不夠完善、不夠好罷了。但他們的所作所為還不足以成為十惡不赦的不可饒恕的壞人。

對於文中人物的解析,我將自己的想法呈現給每一個學生,人物的好與壞、人物的惡與善,全由孩子們自己去決斷。而我始終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向善,才能活得自在一點吧。

《我的叔叔于勒》被人們反覆的解讀,關於其主題,也眾説紛紜。我依舊是將所有的不同的主題一一羅列,作為老師,我應該提供給學生的是更多的思考,而不是將答案限定於一個,教給學生死的東西。要相信,十多歲的孩子,已經有他們自己的人生領悟和判斷能力了。

但願我培養出來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悲憫情懷的孩子,都是相信真善美的孩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後記(二)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説──一篇構思巧妙、含義雋永、引人入勝的小説精品。這篇小説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關係這一主題。它圍繞于勒的命運構成了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卻是文章的暗線。雖然作為暗線處理,但整篇小説中於勒無處不在。清潔跌宕曲折,圍繞着于勒的貧富變化,一步步推向高潮。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安排時間讓學生弄清文章的構思,並在寫作中借鑑。同時,對人物進行評析、討論。人物形象分析充分了,文章的主題就顯現出來了。在分析文章結構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雙線交織,情節完整而緊湊。尤其是合理的板書設計,讓學生一目瞭然。繼之,我又巧妙構思,寫了一個“人”字,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正直、寬容,才是做人的本性。以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為,我深深地認識到:語文課堂,應注意學生正確人生觀與道德觀的培養,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死知識,語文離不開生活。

總之,本節課的安排合理有序,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們感情投入,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活躍。但是,面對當今社會,一些人被金錢矇住了大腦,在金錢的驅使下,他們喪失了做人的本性,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所以,一味的説教未免有些蒼白無力。應就這一現象,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聯繫實際,認識光明面,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教育學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安排《我的叔叔于勒榮歸故里》這一續寫,要求圍繞主題,握住作者情感的脈搏,遵循人物性格特點。

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應集眾家之長,補幾之短,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作到駕馭教材遊刃有餘,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素質的快速通道。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後記(三)

朱永新曾説過:教師要“無限相信學生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 ”,而應把學生看做是具有獨立人格、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展的學習主體。教師的教學只能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取得實效。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師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轉變為知識的動態研究者。教師應當營造一定的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強調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盡情地“自由表達”和“自由參與”,葉瀾老師倡導的“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也是這種境界。

那麼,如何才能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如何才能點燃學生的餓思維火花,學生的這些思維的“火” 與“光”來自何處?我想:應該從疑問處來。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不放過一切可疑之處,敢於質疑,朱熹説:“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寧鴻彬老師要求學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和對學生“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正是培養學生的求疑精神。通過對疑問的討論研究,最終獲得提高,“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此方是長進”。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對教學參考資料應當有自己的觀點,對所謂的“定論”也不要人云亦云。如果我們停留在前人的見解上裹足不前,不敢懷疑,不想超越,學習還有什麼意義?其次,面對語文課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更多地關注“你是怎麼理解的”“説説你的理由”“談談你的看法”等等,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就自然地引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和敢於表達自己不同見解的勇氣。從而使學生的生活體驗、獨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

本節課正是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閲讀體驗,激發了學生敢於説“不”的勇氣,才讓學生的思維火花絢麗開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jonm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