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學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學教案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課文教學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是九年級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從整個國中語文教材小説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敍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單元,本課教材應完成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裏幾乎沒有人間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的現實。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

【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你讀這小説後,你從中懂得了什麼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⑴ 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⑵ 層次分析(第一課時)。

2、難點:

⑴ 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⑵ 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是如何變化的?(第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點、線、面教學和啟發式:

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的切入點,以點畫出一條或兩條反映課文內容或主題的亮線,圍繞其主線深入分析全篇課文,這樣便於激發學生興趣,便於教學有序生動,也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先找出切入課文的“點”──課文對於勒稱呼的詞語,然後畫線──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畫出一條小説構思的情節線;這其間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在如何變化?畫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再以“線”及全篇──小説是從人物的哪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態度變化的,這樣便於深刻理解小説隱含的主題思想。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段時間,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聽嗎?(生答“想”,放歌曲)歌聽完了,可一個愁苦、孤獨的浪子形象卻留在了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不由得產生憐憫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灣,流浪的心多麼渴望這個港灣的慰藉啊!可有這樣一個浪子,在外流浪多年,當家人遇到他時,不但不接受他,反而還罵他,什麼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故事?(生答“想”)這個故事説它遠,它發生在遙遠的19世紀的歐洲,説它近,它就在我們眼前,請大家打開課本92頁,這個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作者介紹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發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解情況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説,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説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三、課文分析

1、(教師)請同學們掃讀課文,把課文中對於勒稱呼的詞語找出來。

同學們掃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後對於勒稱呼的詞語是: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2、學生們分組討論發言:小説前前後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對於勒不同的稱呼?

教師指名回答後小結。因為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願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3、(教師)在上面這一過程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又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讀書討論,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四、層次分析

第一部分:(1~4)盼

第二部分:(5~19)贊

第三部分:(20~47)見

第四部分:(48~49)躲

五、佈置作業

1、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于勒?

2、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躲開日夜盼望的于勒,原因是什麼?

3、這篇小説揭示了什麼主題思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pne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