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故都的秋》課堂實錄優秀

《故都的秋》課堂實錄優秀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評賞、探究一下郁達夫寫於七十年前的一篇散文《故都的秋》,我想,作為一篇美文呢,不厭百回讀,所以,我們還是在課堂上作第一次感受性的朗讀,我先來。(放音樂,範讀)接下來我邀請一位男生來選讀你最有感觸的一段(學生配樂讀)。接下來,我也想邀請一位女生來讀,也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段落。(配樂朗讀)前排的一位男孩子禁不住想鼓掌,然而他在那種靜悄悄的氛圍中,又不敢把他的掌擊響,表達得很含蓄。那麼,我們全體同學是不是也來誦讀一段,當然也配上音樂,那麼我就來選75頁第二段。(全體學生配樂讀)注意字的讀音,“廿四橋的明月”中的“廿”、“混混沌沌地過去”中的“混混沌沌”、“不能自已的深情”中的“已”,那麼,讀了這篇文章之後,你覺得郁達夫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故都的秋》課堂實錄優秀

生1: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安靜的人。

生2:我覺得他是一個感情比較豐富又很懷舊的人。

生3:有浪漫的藝術色彩。

生4:比較有思想,比較有自己的品味和個性。

師:同學們,説了那麼多,也説得很好,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郁達夫先生,你覺得他是個這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我覺得他的文字很優美。

師:你能選一個句子來佐證自己的看法嗎?

生:第三段第二個句子。

師:你把覺得優美的句子用優美的調演繹一下。

生:(朗讀)

師:你又是從哪裏看出?

生:我覺得他很細膩,是從他寫北國的槐樹,説“早晨起來鋪得滿地,腳踏上去一點聲音也沒有……”寫得很細膩。

師:我覺得寫得很細膩是不夠的,要有一顆細膩之心的人才能品味到細膩,所以,我覺得你也很細膩。

師: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的特點是什麼?

生:清靜悲涼而濃郁。

師: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為什麼會對北方故都的秋產生如此深厚的情感呢?

生:……

師:如果你覺得從文中找話語來談有些難,你可以用自己的話語來談感受。

生:……

師:再思考一下,我們請後面這位男生來説一下。

生:因為二者不同。

師:怎麼不同?

生:有很多不同。就拿秋雨來説,北方秋雨比南方下得遲、下得有味,下得更響亮。

師:就是一切盡在不同中。那我能補充一個理由麼?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距離產生美,郁達夫已經有十幾年沒到北平了,這是時間上的距離,杭州與北平有1300多公里的空間距離。實際上,文章和人是有一種內在的聯繫的。因為,很多作品,特別是優秀的作品,都是從作者生命的根裏邊流出來的作品,而不是嚷出來、喊出來的作品。那我在想,這篇文章我們能不能以“言為心聲,文見其人,走近郁達夫”為一個探究的小話題。我們來看一下,在故都清淨悲涼的秋色中,通過語言的品味,看到文字的背後站着一個怎樣的郁達夫。可以嗎?既然可以,我就説一説探究的要求了。首先,既然説是探究,就要立足文本,揣摩語言,不能做架空的分析、無關的猜測。第二,探究,強調的是合作的精神,探究的順利推展要靠同學們集體的力量。我剛才跟同學做了交流,同學説,今天這個位子、這樣坐跟課堂坐法不一樣,這是老闆決定的,那我説,如果我課堂裏有些事情協調應該找誰呢,他説,你別找我,你找我們班老大,那麼説,那麼多同學哪一個是老大,他説,你一眼瞟過去,那個身材最魁梧的就是老大,我順着他這麼有典型特徵的介紹,一眼就把後面的這個男生看到了。那麼,老大,我跟你商量一件事,你把話筒拿起來,好嗎?我們對話一下,別緊張。咱們能不能全班同學採用自由組合、自願結合的方式,來尋找自己的學習夥伴,形成一個探究的小組,就這個話題進行探究?你覺得可行嗎?

生: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吧,按每個人自己的意願,聯繫自己的想法,相互配合起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師:那好,那我就更有信心了。探究學習的第三點,必須從點上細化、深化,這篇文章咱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為探究學習的順利推展,我有點先入為主,自作主張,把我認為集中描寫了故都之秋清淨悲涼的第三到第十一語段整合成了五幅圖畫,而且還將這五幅畫的每一幅起了一個名字,過會組成小組後,咱們不可能就每一幅畫面泛泛而談,面面俱到,因此,組合的小組不管人數多少,大家都選擇五幅畫中的一幅所涉及的語段作為探究的對象,然後細細品味語言,看看,這文字的背後究竟站立着怎樣一個郁達夫,老大,可以嗎?可以,同學們,明確探究的要求了嗎?可以嗎?可以,是吧?好,組合小組,允許有小範圍的走動。(學生自由組合並探究)

師:好,我要暫時打斷同學們的討論了,探究“破院秋色”的請舉手示意,那麼,“落蕊秋意”的呢,“秋蟬殘聲”,好,我看到了,“秋雨話涼”,最後是“秋棗奇景”,沒有同學選,沒有關係,我們就講同學們選了的。第一個是“破院秋色”。

生:我們討論認為郁達夫比較安閒,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院子裏一坐,看到碧綠的天,這是比較安閒的,但是,聽到青天下的馴鴿的飛聲,他寫的時候是在1934年,全國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師:我覺得你回答問題的思路很好,回答問題就要知人論世,一聯繫就聯繫到七十年前的1934年,繼續説。

生:聽到馴鴿,就是在比喻,在戰爭下生活的人民,我看還是比較關心天下的人民。

師:他是一個非常安閒的人、是一個非常關心生活,關心天下百姓的人,這是你的見解,對吧?那我能追問你幾個問題嗎?早晨起來,他泡一碗濃茶,沒有泡咖啡,也沒有喝飲料,也不是一碗白開水,是一碗濃茶,泡一碗濃茶,有什麼意味?

生:……

師:好,沒關係,這個問題先放一放,郁達夫到了北京之後,他沒有住三星級賓館,他選了一個什麼地方來住呢?

生:破院。

師:然後,他每天面對的是什麼?破壁腰,是吧?你從兩個“破”字上,他喜歡坐在破院裏,每天對着破壁腰,你又有些什麼感想?

生:……

師:除了是個安閒的人之外,還有別的嗎?這兩個“破”字,和這碗濃茶,它有什麼意味?好,旁邊的同學來補充,同一個小組的。

生:我覺得郁達夫很瀟灑、很浪漫,我認為瀟灑的原因,因為他早上泡濃茶,住破院,我覺得這是一種很瀟灑的行為,也是一種很浪漫的行為,在我們這種社會,這種事情是做不到的,再説,我覺得早上喝濃茶特別有意思,再説,又是秋天,從他的瀟灑、浪漫裏邊可感受出他是很有文化底藴的人,因為,只有有文化底藴的人,才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師:你的意思是説,如果沒有文化底藴,那樣去做肯定是附庸風雅,是嗎?真正做一件事要發自內心做起來,才讓人看着覺着瀟灑,關於這一點,我有一點不同的見解跟你交流,我覺得你説的是一種方向,但我説的也可能是一種方向。我覺着泡一碗濃茶,濃茶的感覺是一種很醇厚的苦味,當在這樣一個清淨、悲涼的氛圍中,他在品味茶的這種濃厚的苦味時,他是不是有一點在品味他自己的這種有點悲涼的人生的感覺?

生:感懷身世,我覺得找個地方感懷感懷身世也是不錯的,吸取教訓,也是蠻好的。

師:好,那我還是要説這兩個“破”字,因為你們組裏剛才兩位同學都繞過了這個“破”字,沒有回答我。我覺得這個破字,實際上,它是有一種北京古城的一種歷史感的象徵,滄桑感、沉重感、衰敗感,住在破院裏,面對破窯壁,他想到的更多的是這個故都的過去,而不是現在,你怎麼看?

生:贊同。

師:也贊同?你如果有不同意見,你馬上説你的看法。那麼總的來看,郁達夫在破院秋色這部分中,他除了關注這些之外,你再看看,他還關注了什麼?

生:牽牛花、天空、鴿子。

師:他看天空,聽鴿子的飛聲,數日光,等等,他還坐在那裏靜對牽牛花的蘭朵,在那裏欣賞,這都是很安閒輕適的生活情調的表現,對吧?他對色彩有沒有自己的看法?

生:有,他説藍色、白色的最好。

師:跟你一樣嗎?你知道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你知道嗎?

生:因為我穿的衣服。

師:剛好藍白相隔,所以你回答的也很自信,是吧?

生:本來就是嗎?

師:本來就喜歡,很好。那你就推己及人吧。你覺得郁達夫喜歡白色和藍色這種色調,他應該是個怎樣的人?

生:我喜歡藍色、白色是因為天空藍色,雲是白色,藍色、白色,天空好像很深遠,廣闊。

師:你想説曠遠,藍讓人想到曠遠。

生:白色,我認為是純潔、無暇。

師:這是你的想法?郁達夫不光喜歡藍色白色,他好像還畫了一幅畫,他畫了一幅什麼畫?

生:就是牽牛花,然後長几根草。

師:長几根草,我不贊同你的説法,這個草不能隨便亂長吧?

生:疏疏落落,尖且細長的秋草,作陪襯。

師:他認為這樣的一幅畫是怎樣的?是最漂亮的,對吧?

生:是。

師:那你想不想看一看這幅畫?

生:想。

師:看了以後不要失望。(展示幻燈片)跟你想象中有區別嗎?

生:有區別。

師:跟你想象中的區別在哪裏?

生:牽牛花太少了。

師:牽牛花太少了!還有什麼區別?

生:顏色不對。好像紫色。

師:對,再從文章的內容上、語言上去看,還有距離嗎?

生:草太多,

師:這個語言都很整齊,顏色太深了,草呢,是太多了,花又是太少了,三個句子一氣呵成排比句。

生:他説,草是作陪襯,我認為這樣喧賓奪主。

師:你説得太好了,謝謝。在破院秋色這個部分當中,我們探討了這麼多,實際上,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出郁達夫的審美取向,也就是他審美的眼光。看看,從顏色上看,他是以淡雅為美的,然後從他的這個秋天的寫意畫來看,他實際上是以簡單質樸為美,再從他的破院、破窯壁、濃茶來看,他又是以厚重感為美。那麼,接下來,我想落蕊秋意的這個組應該發言了。

生:如果説剛才那組講的破院秋色是簡單的話,那我覺得,這段講的就是厚重感,因為一般講到槐花,掉落到地上,踩上去,一般認為都是有聲的,但是他認為沒有聲音,像張愛玲這些人都是非常喜歡踩落葉的這種感覺,我覺得可以類比一下,我覺得他很深沉,非常的懷舊,因為喜歡秋天的人都是喜歡過去的人,但是他處在那種歷史背景下,他又想隱藏這種感情,所以,我覺得他就是有一點想悟禪卻又不得其門,説來説去是禪意了,特別他的那句“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更讓我們想到一句禪語,叫做“一夜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掌聲)然後我覺得落蕊秋意,老師這四個詞歸納得蠻好的。

師:謝謝。

生:他的深沉就體現在他對任何事物都有非常細膩的心,然後他都想把自己的極其微妙的感情用他的文字表達出來,反正看他的文章,心就一下子靜下來,就像剛才泡一碗濃茶,在那光的影子下面看這種茶,一顆顆茶或者還有茶鏽在熱開水衝擊下,上下的浮騰,非常漂亮,再慢慢地沉澱下來,反正一下感覺到心裏的任何雜事全部都沉澱沉澱,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逝去吧。

師:我想不用再説什麼了,咱們這個組的討論結論,加上這位同學的他的個人的主觀的體驗之後,已經把落蕊秋意這個部分他所看到的郁達夫告訴我們了。的確,郁達夫具有一顆敏感纖細的文人之心,只有這樣一顆敏感纖細之心,他才能對生活中的愛、生活中的美去加以感悟和體驗。那麼,秋蟬殘聲是哪個組?舉手示意。

生:第五段秋蟬主要是以平靜的敍述來描述一個問題,那麼,你剛才説郁達夫非常的敏感,我從這一段看出郁達夫應該是以平凡自居的人,他不以名作家自居,他以平常心看待問題,我從這裏找出,因為北平處處全長着樹,我認為他是把每一處北平都走過了,他的細膩應該從這裏有體現。另外,還有前面他所説的是秋蟬的衰落的蟬聲,衰落的蟬聲應該是比較小、比較輕的,這樣的話,我想,更能體現出他的敏感或者他的體味,他體味心強,他能夠體味生活中很細小的一些東西。

師:那麼,他聽到蟬的哀鳴的時候,你感覺他可能會想到什麼?

生:應該説是自己的人生,或者是那種……

師:想到自己的人生,是的,他的確是想到自己的人生了,就在同一年,他寫過一首詩歌,我結了當中的兩句,同學們一起來看一下。(展示幻燈片內容“舊夢豪華已化煙,漸趨枯淡入中年”)他聽着秋蟬的蟬聲,這是蟬的絕唱,他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中年的郁達夫,他感動自己的創作枯淡了,自己的婚姻和愛情也枯淡了,聽着秋蟬衰落的蟬聲,他想到了自己這種非常枯淡的這種中年生活,他甚至想到了人生啊,你如此短暫,人生啊,為什麼走得最急的都是最好的時光。那實際上,通過聽蟬聲,來感悟自己的人生的並不是郁達夫一個人的做法,很多文人都從蟬聲中聽到過自己的人生。(展示幻燈片)唐朝的駱賓王寫過一首《在獄詠蟬》,三十多歲的駱賓王關在監獄中等着下達他是被冤枉的、他是清白的這一道命令,突然聽到了監獄外的蟬唱,“西陸”是監獄,“南冠”是囚犯,我這個囚客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深深的思索,“玄鬢影”是説盛年時期,真沒想到,我這一個出在盛年時期的人卻要來悲傷的吟誦白頭吟這樣的悲曲。他由蟬的殘聲想到的是自己自由失去了,人生的理想沒有人共鳴的這樣一種哀愁。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下。(齊讀)在秋蟬蟬聲這幅畫面當中,我們能夠聽到郁達夫先生人生苦短的感歎,感受到他作為一個文人,非常強烈的一種生命意識。接下來,好多同學選的那一段最具有京腔、京調、京韻、京味的秋雨話涼要登場了。要發言的組做好準備。我們的老大看一下,搜索一下,把你的話筒遞給探究秋雨話涼的小組。

生:郁達夫描寫秋雨,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細膩的人,他在第六段寫出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我覺得他能夠比較得出南方的雨跟北方的雨不同,就跟我們平常這些人不一樣,他能細細體味出不同在哪裏,還有第七段他能……(生思考)

師:好,你説了北方的雨和南方的雨是不同的,那我們還是通過朗讀再來感受一下,好嗎?你請坐。第七節我們一起讀,然後有兩句話,都市閒人的對話,咱們請兩位男生來讀。先看看,哪兩位男生來讀?(學生推薦)兩位閒人請注意,閒人甲由李正興擔任,同桌擔任閒人乙。閒人甲裏面有一個“勒”字,在北方口語中,可以讀成“??弊鄭?裨潁?饒畈桓擼?餐喜懷ぁO壬暈⒏惺芤幌隆N頤且黃鴝痢#ɡ識粒?/p>

師:感覺還是咱們南方的男孩子在讀北方的京腔京味的東西,秋雨話涼,郁達夫站在那個街頭,看到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偏偏選了兩位都市閒人,兩位都市閒人,剛才這邊的同學在低聲説,因為他是故都特有的一道風景線,那麼由這個故都特有的都市閒人來談故都的秋風秋雨就特別有一種滄桑感和悲涼感,所以,我們覺得在秋雨話涼中我們能看到郁達夫先生他那種很獨特的生活情趣。好,故都的秋清靜悲涼,我們感受到了,文字背後的郁達夫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我們也有點靠經了,我們看到了他的審美情趣,我們也感受到了他的強烈的文人的生命意識,我們甚至還感受了他那顆纖細敏感的心和他那對生活的獨特的一種欣賞的口味,我在備課時,有一首歌,特別撞擊我的心靈,那是當我在二十多年前,還是一箇中學生時我們在校園裏經常唱的,這首歌的名字叫秋蟬,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學有沒有會唱這首歌的,有嗎?如果沒有,我們就一起來聽,感受這首歌中要告訴我們的究竟什麼。(放歌曲,歌聲中下課。)

標籤: 課堂實錄 故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k797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