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模型建構論文

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模型建構論文

當前中職教師的來源不以師範院校為主,因此,不少的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缺陷,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不少教師在對教學質量問題進行歸因時,都或多或少以外部因素來解釋,如學生基礎差、學生無求知慾,學生認知能力不足等。事實上,教師適應當前需求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嚴重缺乏的。因此,在激烈發學習興趣、創設學習環境、掌握技能教學的特點上都存在着能力上的不足。再次,中職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可以借鑑的經驗。信息技術應用於中職教學是大勢所趨,但是結合中職教育的特點,如何開展整合卻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摸索。在學科本位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很可能變成又一個灌輸工具,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成效不大。最後,從教學對象的特點看,中職學生是網絡世界的“原住民”,而教師本人則可能是“移民者”,教師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沿用傳統的方法手段,很難適應對象的成長環境與學習特點。綜合所述,對中職教師而言,其信息化教學化能力的需求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媒體設計開發能力,二是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三是職業教育的教學技能。但就基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開展而言,則主要針對前兩者而言。

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模型建構論文

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模型建構

顯而易見,中職師資質量提高的應該從兩個途徑並行,一個途徑是提高教師的准入門檻,這一條件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在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的今天,我們已經成為了人力資源的大國,並下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因此,中職教師在入口選拔上已經具備了較大的空間。如果各地適應職業教育大發展的需求,適當提高教師待遇,則不難將優秀的人才吸納進教師隊伍。第二個途徑是在職教師的培訓提高,這是着眼於大多數師資的長效措施。因為伴隨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等變化,一方面,教師隊伍的結構會失調,需要的專業教師人手少,需求不足的專業師資則可能剩餘;另一方面,即使專業對口的教師隨着時間推移也會面臨着知識、技能、理念更新滯後,與行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再者,教師對中職教育特點的把握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和適當的科學的指導,過去在這一點上由於職業教育地位的影響,師資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師資隊伍的新陳代謝嚴重不足。在職教師的培訓涉及的面比較廣,但僅以教學質量提高的角度看,當前提高中職教師的信息教學能力是重中之重,這是中職教育步入現代化的基石。從信息化教學能力考慮,及中職教師的教學實際,筆者構建以下的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模型(如圖1),以供教師專業發展參考借鑑。

在本模型中,圍繞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應該關注四個方面的提高。一是理念的更新,不更新教育理念,就會對職業教育的改革有牴觸心理。在傳統中職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如果因循守舊,就認識不到職業教育的新形勢、新階段、新問題,就不會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沒有理念先行,沒有態度上的轉變,即使開展教育技能培訓也難收到良好的成效;二是專業教學技能的形成與提高,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職業教育不能以知識為本位,學科為本位,要以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目標。[2]因此,教學法上要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和相應技能的提高。要將動手做的比例提上去,將坐下聽的比例減下來。這就得打破課堂中心的教學慣例。開展組織形式工、多種教學方式的技能教學。如果沒有相應的教學技能,教師引導作用無從體現。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也缺乏現實的基礎;三是教學媒體設計開發能力,中職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是動作技能的教學,比如,用視頻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操作規範的'教學導入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是全世界的普遍經驗。如果我們真實工作場景練習的條件創設不足時,就可以多采用視頻錄像教學。當然這種形式不是簡單地讓學生看視頻了事。實踐證明,學生觀看錄像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這就要求都是採用小視頻分段教學,否則,其效果也不能體現出來;二是對工作技能的虛擬現實,以駕駛技能為例,多種虛擬方式都可縮短學生形成實際操作能力的時間,而且相應的教學投入大幅度減少。但是教學媒體的設計開發確實不是單個教師所能完全勝任的,因此,也必須組建中職教學團隊,可以採用校企合作開發;可以採用專業教師+媒體設計師+教學設計師的開發架構;三是對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的拓展。可以採用多種手段開發教學資源,利用網絡、多媒體手段是非常重在的方面;四是教學設計能力。我們知道,教學設計在我國的應用侷限於學校正規教育。事實上,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其應用較早是在軍隊訓練,後來是企業培訓,現在更形成了績效技術。對技能的訓練如何進行需求分析、如何實現方案優化、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何進行流程設計、如何評估成效等都有一整套不別於學校正規教育的方法體系。中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如果不具備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中職教學從根本上實現科學化、信息化、模塊化就無法落實。

在本模型中,圍繞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幾個關鍵內涵之間是一種動態關聯狀態,更新理念是起點也是終點,一種能力的形成可以作為另一種能力的基礎,相互之間互為依賴,是一個不斷髮展的循環結構。

基於模型的實踐研究

能力模型是基於實踐的理論建構,是否符合實際還要在實踐中檢驗。在筆者主要參與的課程整合培訓中,筆者要培訓設計上極力打破將整合培訓當作電腦技術培訓的舊模式,在理念更新上培訓中我們嘗試對國內外,特別是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教學特點進行總結,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供學員反思,並要求學員撰寫學習博客,把想法説出來、強化認識結果,潛移默化。在專業教學技能上,我們提供較多的視頻案例,現場分析,要求學員現場評點,以找準差距,發現不足。在媒體設計能力上我們提供豐富的工具箱,這些軟件工具適應成人學習者的特點,學得會、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3]此外,開闊思路,從多種途徑獲取教學資源或進行合作開發。打消如果電腦不精通就做不了的思維定式,在專業內容上要知道怎麼做(knowwhat),在媒體開發上要知道資源從何處而來(knowwhere),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特別突出了對資源庫的利用及搜索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設計上,我們取消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路徑,嘗試從問題入手,讓學生先進行設計嘗試,在對設計作品分析的基礎上再引入教學設計的知識、方法、理論等。這樣的模式學員領會就比較深刻,對理論的作用也有直接體驗。以擺脱教學上的隨意性、經驗性,步入科學化、精緻化階段。按照這種培訓與試練思路,在中職教師信息化設計教學大賽中,作為後發展地區和民族地區,筆者所指導學員在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中也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在筆者近年來作為主要參與人員的中職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項目中,參訓教師的調查反饋同樣得到了較高的評價。這證明了這一模型在實踐應用中是具有指導作用的。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將不斷對模型進行完善,以使其對我區中職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讓教師在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上針對自己的發展水平,找準起點,把握方向,以收到良好的成效。

廣西作為國家職業教育的綜合試驗區,在職業教育領域應該積極探索,而信息化無疑是我區中職教育快速縮短與發達在區差距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槓桿作用在中職教育中,一方面,體現為豐富和更新了教學模式,不同專業,不同需求的教學都可以較低的投入實現質量的較大提高;另一方面,體現為教師經由信息化的挑戰和洗禮,成長為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當代教師,他們知識更新的能力得到增強、專業意識得到革新,教學能力也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具有更大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空間。這對從整體上提高中職教育的質量無疑更具有決定性。(本文作者:楊滿福、熊小麗 單位:廣西師範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廣西師範學院教育技術專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l3v6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