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閲讀教學中批註教學法

閲讀教學中批註教學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引入批註式閲讀可把這種方式落到實處。批註式閲讀教學有利於在閲讀教學中構成互動態勢,產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相啟發溝通,相互交流,有利於羣體地擴展,深度地理解文章,豐富作品的內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閲讀教學中批註教學法,歡迎閲讀。

閲讀教學中批註教學法

  閲讀教學中批註教學法

  一、批註式閲讀教學能夠實現閲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

沒有量的積累,就難以有質的飛躍。閲讀活動論證明,只有大量的閲讀、大量的背誦,才能生成語感,沉澱素質。批註式閲讀以讀為主,讀寫緊密相連,邊讀邊寫,讀時直接,寫時具體。因此批註式閲讀為閲讀與寫作搭建起融合的橋樑,是讀寫結合的一個有效載體。學生在批註式閲讀中把自己和他人對文章的批註收集整理成寫作素材,藉助讀書筆記、讀後感、等形式把閲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達到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二、批註式閲讀能實現教法與學法的統一

教師指導下的批註式閲讀,不但適用於課文學習,也適用於課外閲讀。把閲讀範圍從課內擴展到課外,這不僅使學生可以鞏固課內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還學會了知識的遷移,開闊了學生的閲讀面,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三、批註式閲讀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1、情到深處批

為了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我們首先給予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然後要求學生在讀了文章之後,在動情處寫下自己的感想。如《懷念母親》中“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這句話是文章的動情處,不少學生讀到這裏時眼圈紅紅的。我就此讓學生體會此刻作者所思所感,並批註在旁邊。有的批註到:“面對慈母濃濃的愛,作者內心充滿了感激和感動。”有的批註:“作者手心裏攥着的是母親的心血、母親的希望、母親的愛呀。”這些感想式的批註,不僅幫助他們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還培養他們一根敏感的神經,如果堅持這樣的讀下去,寫下去,我們想信學生一定會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形成獨立的閲讀個性。

2、學有疑處批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質疑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一種挑戰,一種探索。如《路旁的橡樹》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筆直的公路因為一棵樹而彎曲,不但不方便行人車輛,而且多修了路,多費錢、費力、費時間,這值得嗎?不少同學也有同感。於是我請學生認真讀課文,在文章具體的語句中尋找證明自己觀點的論據,做好批註。然後,不同觀點的學生之間展開辯論。通過辯論,學生明白工程師和工作人員被橡樹勃勃的生命力和美感所震撼,不忍心砍了橡樹。他們愛護橡樹,有很強的環境保護意識。

3、 文章妙處批

《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中有這樣一段話:“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jiao學其中的'“?”和“!”時,我先讓學生思考這兩個標點符號分別指什麼,然後再想想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妙處,做好批註。學生經過熟讀深思後,有的批註:“作者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更生動形象。”有的批註:“這樣寫把意思説得簡單明瞭。”有的批註:“用標點符號來表達,令人耳目一新。”通過批註,學生對作者精妙的表達方式都能讀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4、文章“白”處批

在閲讀時我們會發現,很多作者常常運用“留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自己去揣摩,去思索。教師可以讓學生順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寫法,接着為作者補充。它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寫作能力。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伯牙絕弦》一課,當學生讀到“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時,我讓學生思考:既然伯牙是名滿天下的琴師,那他的琴聲就不只會表現峨峨高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怎樣動人的情景呢?鍾子期又會發出怎樣的讚歎呢?學生有的批註:“伯牙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風!’”有的批註:“伯牙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有的批註:“伯牙志在白雪,鍾子期曰:‘善哉,皚皚兮若白雪!’”在批註中,學生既習得了文言文語言的精妙,又對伯牙和子期之間的知音之情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四、常見的批註誤區及後期改進策略

1、“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學生缺少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因此下筆總是跳不出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大多言而無物,言之無理,言之無據,話語總是大而化之、蒼白無力。閲讀教學的根本就是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進行對話,從而幫助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而這種共鳴,不能僅僅侷限在口頭的議論、表達上。更應該是一種深刻的思考,無聲的交流,盡情的宣泄。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地批註,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又錘鍊了語言文字。

2、“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樣一種開放的閲讀方式,就應該完全把讀書思考的空間交給孩子。儘管孩子們寫的批註有些稚氣,但讓我們切實感受到學生思維“拔節”的脈動。這些批註,不僅幫助他們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還培養了他們敏鋭的語感,如果堅持這樣讀下去,寫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一定會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形成獨立的閲讀個性,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讀書的主人。

3、“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師生一起梳理學生提出的有效問題形成一個交流的“話題”。再以話題形式引領,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的重、難點進行“定向批註”,引領學生追尋探究,交流深化,並做二次批註的嘗試。“話題”能夠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架起一條綠色通道,並由此展開教學流程有效實施和調控閲讀過程。“話題”為學生樹立起了具體的閲讀“標杆”,追尋探究,反躬自問。

開展批註式閲讀,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加,

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批註式閲讀中找到了讀書的樂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獨立的思想,擁有了自主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l5wy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