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活見鬼評課稿

活見鬼評課稿

《活見鬼》是明代作家馮夢龍寫的一篇文言文。故事很有趣:有一個人到外面去喝酒,夜晚才回來,又趕上天下大雨,打着傘遮蔽自己。這時一個人站在房檐下,看見他打着傘就跑到傘下和他同行。走了好長一段時間,這人也不説話,持傘者懷疑此人是鬼,就用腳踢他一下,恰好沒有踢到,就更加害怕,越發認為是鬼了。當走到一個橋上,持傘者就用力把那人擠到橋下,然後就急速地往前走。這時正趕上一家人起來做早飯,急忙跑到他家,説是遇到了鬼。不大一會兒,又見一個全身沾滿水的人踉踉蹌蹌跑來,嘴裏喊着“有鬼”,也投奔到這家。這兩個人相見後大為驚訝,心裏都明白了,於是都笑了。孩子們對這樣的故事是很感興趣的,老師要做的,就是領着孩子們走進這個故事,激起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活見鬼評課稿

沂水縣劉向陽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引導學生得意得趣得法,我覺得上得很精彩。

  一、夯實字詞基礎,注重學法引導

文言文的教學,字、詞的認讀和詮釋,向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劉老師在夯實這一基礎的同時,也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既得意又得法。

(1)在檢查生字讀音時,針對幾個多音字的讀音,劉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學習過程。首先學習生字“撩”,出示它的幾個讀音和每個讀音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找到這個字所在的句子,根據句子的意思來判斷應該讀哪個讀音。接着,就讓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出示“亟”、“號”這兩個多音字,讓學生判斷這兩個字在文中應該讀哪個音,並説説判斷的理由,從而鞏固了“根據意思判斷讀音”這一方法。

(2)在對照註釋和譯文,弄明白古文的意思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劉老師針對不同的`字,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踉蹌而至”、“亟奔入其門”,理解了“踉蹌”和“亟”的意思後,師生對説,直接理解。而在理解帶“值”的句子的時候,劉老師先把文中句子列舉出來,再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三個“值”分別是什麼意思,從而鞏固了字的意思要根據句子的意思去選擇這一學習方法。在學習帶“者”的句子時,劉老師同樣出示句子,理解以後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文中兩個人用者概括,應為什麼?學生很快根據剛剛學到的知識,填出“持傘者”和“投傘者”。劉老師又出示一段話,讓學生用“持傘者”和“投傘者”填空,從而巧妙的理解了故事的大意,可謂匠心獨運,一舉三得。

  二、以趣激趣,在揣測人物內心中領悟文章主旨

在這篇短文中,人物的行為皆出自於人物的心理,作者用“赴飲夜歸者”因“久之,不語”而“疑為鬼”,隨後“撩之,不值”而“愈益恐”,乃“奮力擠之橋下而趨”,幾個字便把“赴飲夜歸者”心理髮生的巨大變化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但如何讓學生體會出來,劉老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課文中你覺得哪個地方最好玩最好笑,並同桌表演。在學生興致盎然的表演後,然後劉老師出示這幾個句子,假如你是持傘者,你會怎麼想?假如你是投傘者,你會怎麼想?從而走進人物心理。最後劉老師出示句子:“不覺愕然,相視大笑。”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在此基礎上,劉老師更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他們沒有在吹糕者家中相遇,他們會怎麼樣?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鋪墊,自然而然地回答出可能他們都會認為自己見了鬼,並且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從而更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主旨:“世上沒有鬼,是他們心中有鬼,疑心為鬼也”。

《活見鬼》這篇課文短小精悍,寓較深哲理於簡單故事之中。學生在學習時,極易為這樣的故事所吸引。我們老師要做的,不光是要學生理解這篇故事,更要通過這篇故事,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感受古文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古文。只有這樣,我們的教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我覺得,劉老師的這節課,能夠做到這一點。

標籤: 評課 活見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n6e0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