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紙船教學實錄與反思

紙船教學實錄與反思

《紙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散文詩,這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頌歌。

紙船教學實錄與反思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顛簸中駛向陌生的國度。此去遠涉重洋,相去萬里,要隔多久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儘管船外是美麗浩瀚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著地疊着一隻只紙船,然後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儘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着,希望總會有一隻能飄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

這首詩的重點是通過朗讀感受海外遊子的思念之情。讓學生體會母愛、童心、自然的寫作特色。

前段時間,在杭州參加“演繹激情、本色語文”的全國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有幸聆聽了武漢六中,著名特級教師胡明道老師的《紙船》一課。看到了胡老師對教學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靈活處理。預設與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精心預設能使教師更好地調控富有變化的動態課堂,而課堂上出現的精彩的生成又促使教師靈活地調整預設思路,課堂因此充滿生機。現摘錄如下:

老師以朗讀教學為主,第一遍檢查預習情況,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順暢,學生讀完後,老師説:讀得順暢,而且稍稍超標,有了一點感情。

精析詩歌后,老師説:我們理解了許多重點字詞的含義,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很多問題,讓這一輪的收穫在朗讀中體現出來。

文 章 文 章 學生齊讀,效果不是太好。老師説:不急,我們再來理解詩歌的內涵。

老師出示課件:現在中央電視台10頻道要進行美文欣賞,拍攝MTV,看誰的想像更豐富、更合情、更合理?分組合作,創作一幅畫面,並且説明插在哪一句話的後面。

學生討論後,反饋討論情況。

生一:一邊疊着紙船,一邊想着母親對她的愛。

生二:一邊疊着紙船,一邊想起了母親在夏天搖着扇子,為我驅趕蚊子。

老師點頭,表示讚賞,並示意他坐下。

學生着急地説:老師,我還有……

老師微笑着説:那你説。雖然我們的要求是一幅畫,但這位同學的想像力更豐富,能創作好幾幅畫,讓我們聽聽他描述的精彩畫面。

學生得意地説:我一邊拋紙船,一邊看着紙船從船舷旁飛落,眼裏含着熱淚。

其他組的同學也紛紛高舉着手,喊着:老師,我來,我來……

整個課堂洋溢着輕鬆、和諧的氛圍,學生的精彩不時地展現。

第三次讀,老師説:品語言,創作精彩畫面。我們既是讀者,又是創作者,把我們的感情放進詩歌的朗讀裏,站起來齊誦。

學生們齊刷刷地站起來,聲情並茂地朗誦。把詩歌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課堂教學獲得了成功。

教學反思:

預設與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處理好的一對矛盾,預設是教師的預先設置,是相對靜態的;生成是學生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識、技能,是相對動態的。在教學中最忌把教師預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師預料中的結果作為學生的生成。不過,我們雖然無法預設到一切,但總可以儘可能多的預設一切,課前精心預設,教師才能更好地調控沒有把握的課,才能使課堂上出現精彩的生成,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

胡老師的預設很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為什麼在她的課堂上學生能如此輕鬆自如?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這位教師在預設時做到了“新、巧、活”三個字,從而成功地處理好了預設與生成這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

使用教材——“新”

精心預設首先體現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這也是新課標反覆強調的。葉老曾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必須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進行學一篇帶多篇的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在各種場

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很欣賞胡老師的做法,她在精心預設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紙船》是一首詩歌,詩歌的教學最忌的是一字一句去分析。胡老師在教學中完全拋開了教師帶着學生精品細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第一遍讀的時候,只要讀準字音,讀順暢就行了,減輕了學生的朗讀壓力。第二遍讀的時候,學生的感情不夠到位,老師不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嘗試着解決。第三遍還是讓學生自己把這一階段的學習收穫通過朗讀體現出來。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不斷地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了詩歌飽 含的深情。最後的朗讀水到渠成,讓學生們體味到了自己探索,自己收穫,增強了學習的成就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創設情境——“巧

精心預設還體現在巧妙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體驗。創設的情境並不等於學生的學習情境,只有當學生融入到詩歌情境中去體驗了、感悟了,正如常言

所説的入情入景了,我們才能稱之為學習情境。胡老師在導入中本來是採用一艘郵輪的圖片,讓學生體會遠離家鄉的遊子的思念之情。後來她瞭解到班裏有一位學生的姐姐出國留學了,首先讓他説説姐姐出國留學的感受。學生説很高興,是家裏的一件大喜事。老師説,:“是啊,我們家裏有人出國留學是一件大喜事,可是80年前的一位女子出國留學了,”邊説邊出示課件:祟:1923年八月的約克遜號郵輪。接着説,“看詩歌《紙船》,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問:“她為什麼那麼傷心?”胡老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不斷地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老師不出一言,學生已經進入了老師預設中的情境。還有,當學生的朗讀無法到達老師預設中的理想境界時,教師不是馬上進行點評,而是讓學生在老師預設的情景中進一步體驗,以“冰心奶奶,你使我想起了……”“冰心奶奶,你讓我懂得了……”的句式,讓學生在表達中體驗感悟,朗讀時的感情也就達到了高潮。

即興預設——“活”

課堂教學同時也是一個富有變化的.動態生成系統,是一個不斷前進發展的環境。隨着教學進程的深入,隨着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要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抓住來自現場生成的動態資源,使課堂大放異彩。在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學生的朗讀讓詩歌的感情得到了昇華。面對學生的精彩生成,老師來了個即興應對。讓學生帶問題出課堂。。“今天我們怎麼感恩了?”看着學生一副深思的樣子,相信這堂課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學生的感情還延伸到了課外。老師的精心預設和動態生成使課堂更加絢麗多姿,精彩不斷呈現。。

看了胡老師的課堂教學,想想自己平時的教學,感觸頗深:其一,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預設,面向全體學生,備教材,備學生。其二,教師對於學生在學文時的即時質疑,應高度珍視,敏鋭捕捉,善於利用。其三,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生機盎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判定一種教學是不是有“法”,關鍵是看它有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語文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的教學,才是有“法”的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nmwl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