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公共藝術教育開放式課堂教學創建論文

公共藝術教育開放式課堂教學創建論文

[內容摘要]以“開放式”教學理念,結合本地域特點,積極開發鄉土藝術課程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形式與教學活動的開放,創設與時俱進的教學新模式,公共藝術教育才能具有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公共藝術教育開放式課堂教學創建論文

[關鍵詞]開放式;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模式

一、“開放式”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理念

“開放式教學”要求建立開放的教學系統,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及興趣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並組織教學,根據教學條件、環境、情境等變化實施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增加了教學的自由性、選擇性和靈活性,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應有的活力。開放式教學不僅僅是教學實施的信息化載體,同時也包括如何保持對學生吸引力的教學內容。公共藝術教育不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專業的藝術家,而是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成長的一種方式,是為發揮藝術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獨特作用。教師不再是單純教教材,而是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讓課內和課外、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效地溝通,手腦有效地並用。這樣就形成了立體的開放式教學目標。

二、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手段的開放

目前大學公共藝術課程在各高校廣泛開展課程中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也較為普遍。但是,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高校藝術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多停留在展示層面,即學生觀看作品,教師講評作品,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除了藝術專業的學生之外,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兩三門藝術課程後,一般不會再接受更多的藝術課程教育。授課形式也很單一,往往採取大班上課形式,加上專任教師數量有限,致使藝術課程教學覆蓋面非常窄。學生上課大都只是被動地“看和聽”,課堂教學容易陷入有展示無交流、有講解無溝通的狀態,學生的思維潛能和藝術潛質不能得到充分的開展與調動。另一個不利因素是,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多為選修課,課時量少,大班上課,難免出現教師一帶而過、學生走馬觀花的現象,教學效率較低。再加上考核方式的寬鬆,公共藝術課程很容易變成學生聽新鮮、看熱鬧的好去處,難以真正起到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發展學生個性的作用。實際上,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取決於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對學生吸引力的強弱。如何增強公共藝術課程的吸引力需要創建一種開放和共享的學習資源以及可以讓學生自由把握和駕馭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模式。要積極開展對網絡教育載體的研究,網絡領域作為信息化傳播與交流的“集散地”,作為信息選擇與整合的“優化場”,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共享。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已成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網絡社會其實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絡虛擬主體是現實主體的符號化,因此,網絡行為既具有現實人的常態真實性又具有虛擬符號的不確定性和假象。開放式的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必須依據網絡的特點研究網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將現實教育與虛擬教育進行科學有效的結合。

三、結合本地域特點,積極開發鄉土藝術課程

1.教學內容的開放

2001年以來,教育部實施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級課程改革,這就為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在這個政策之下,各地、各學校陸續開發和編寫了不少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鄉土教材,包括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等,使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在對文化多樣性的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鄉土知識傳承和地方、校本課程開發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根據學校特點,實行校本課程;根據教學實際,實現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根據學生需求,體現學習內容生活化,在日常應用中有指導意義。應根據本地區民間藝術的實際狀況,努力挖掘這些潛力,開發一批形式獨特的適合本校實際的鄉土藝術課程。這不但能有效促進本校藝術教育水平的提高,還能借大學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探析出不同地域的文化藝術特點,形成不同學校的藝術課程特色與風格;並且對本地區的藝術文化傳承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能提升學校知名度、擴大學校影響。教育部規定各高等學校可根據本校學科建設、所在地域等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及教師的特長和研究成果,開設各種具有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以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需求。

2.教學形式的開放

在藝術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學校要儘可能讓學生親自組織、感悟、體驗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當學生具體接觸到現實生活、工作領域的藝術作品時,會使他們的藝術觸覺更敏鋭,藝術感受力得以逐步提高;同時通過藝術與專業相互聯繫的感受,也使他們的專業視野得以拓展。開放式公共藝術教學教育的載體隨着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和藝術教育的發展變化而變化。開放式公共藝術教學教育要用敏鋭的眼光發掘承載公共藝術教育和活動的載體,要大膽探索和嘗試各種載體的應用。要豐富文化載體,公共藝術教育在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的同時要積極利用社區文化、鄉村文化、企業文化作載體,要深層次發掘校本文化資源。要開發各種活動載體。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優勢有目的地開展各種活動,把公共藝術教育融入“假期社會實踐”“青年志願者”等活動和各種學校社團活動中,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良好品性的養成。

3.教學活動的開放

作為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美術館、圖書館、公共博物館及私人博物館、當地文物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學校與美術館、博物館以及社區攜手,開展多種形式的公共藝術教育活動。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參觀考察各種藝術民俗活動,理解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藴和人文內涵。充分利用當地的博物館、民間藝術陳列館等社會公共資源進行教學,這種開放性的教學觀,拓展了學校教育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融入當地社會(地方高職學生主要在當地就業)。倘若高職公共藝術教育引進民間藝術的教學內容,不僅使我們的學生了解本地的藝術發展的歷史,同時也可以彌補學校藝術教育中教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的不足,使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結語對於當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而言,應強調因地制宜從藝術教育的整體角度來考慮課程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説,大學公共藝術課程學習系統的不斷拓展和延伸,也造就了一種新型的課程教學新模式。這種人文藝術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課程教學新模式,既是信息技術對於藝術課程學習的全面介入,也是本土人文藝術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網絡生活不斷滲透的結果。只有與時俱進地創設新的教學模式,公共藝術教育才可以不斷地保持對90後大學生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呼宇.大學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探析—以甘肅省部分高校為例.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5

2.諸風娟.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放式模式的構建.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7.8

3.於麗紅.建立開放式教育模式培養創造性人才.中國冶金教育,2002.2

4.姜萬通.運用系統科學審視藝術教育—建立開放的藝術教育體系.人民音樂,2005.5

5.蔣政兵.論開放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改革與開放,2009.1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o3nl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