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課堂教學開放教育論文

課堂教學開放教育論文

1課堂教學中建立的師生關係有重要意義

課堂教學開放教育論文

開放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其提倡學生利用多種媒體進行自主學習的理念有別於傳統教育模式,而不完全排斥面授輔導課的操作方式又有別於其它的遠程教育模式,因此,面授輔導課就成了開放教育的一大特色。首先,開放教育的面授課課時較少,不要求教師作系統講授,只提倡教師講重點和難點,這是對傳統面授輔導課的一種改革;其次,完全的遠程學習,學生會產生孤獨感、無助感,體驗不到學校的文化氛圍,而開放教育的面授輔導課正好彌補了其它遠程教育的這一缺憾。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開放教育理念,對學校產生更強的歸屬感。正因為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既體現了開放教育特色,又影響到開放教育理念的落實,教師在面授輔導過程中就要尤其注意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和溝通。

2“親近—期待—信任”:開放教育課堂中的師生關係

歷經近十五年的摸索,開放教育的面授輔導課基本上可定位為三種類型:導學課、輔導課和複習課。導學課主要是教師從總體上就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媒體等方面給學生提供信息服務,同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自主學習建議,這個課型基本上是在一門新課的起始階段,也是師生之間建立關係的階段;輔導課主要是教師就課程的重點、難點以及作業等進行具體講解,是學生與教師深化關係的階段;複習課是教師就課程的複習範圍和複習要求進行具體佈置,因為開放教育秉承中央電大的“五統一”,教考分離,所以複習課也是大多數學生最為重視的課型,是師生關係的昇華階段。從師生關係的角度去構建開放教育課堂教學的模式,應該就是“親近—期待—信任”三個階段。

2.1導學課:巧用“首因效應”,奠定師生關係親近的基調

心理學中關於人際交往有一個著名的“首因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地位的效應。也就是俗稱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在建立師生關係的導學課上,教師就要善於利用“首因效應”,在第一時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簡單來説,導學課最主要的教學任務有兩大方面:一是師生之間互相認識;二是介紹課程學習的相關信息。教師一般只注重第二項內容,而忽視第一項內容,殊不知,這才是建立師生關係的關鍵環節。學生往往是先看上課的教師是什麼樣的,然後再決定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學習這門課程,而教師的自我介紹形式就足以讓學生對這個教師形成“首因效應”。開放教育學生大多為成人學生,他們的閲歷不可謂不豐富,因此,教師的自我介紹必須要有足夠的新意才能讓學生產生新奇感,進而形成親近感。教師自我介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開門見山式。教師直接介紹自己的姓名、聯繫方式等,雖簡潔明瞭,但沒有新意,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幽默登場式。這是教師花心思自我介紹時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就自己的姓名或者經歷等幽上一默,可以瞬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但這對有些無法在自己姓名或者經歷上做文章的教師來説適用性不強。第三,提問回答式。其實對大多數開放教育學生來説,他們可以通過學校的課表安排或者網絡資源很輕鬆地知道任課教師的姓名和聯繫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是否重複意義並不太大。如果教師在課前給學生一點時間,就教師的相關情況進行提問,教師來一個“答記者問”,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會比較高。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師生距離很快縮短學生可以得到很多教師的“隱私信息”,人際關係理論中,有一種説法“最好的朋友是知道你最多祕密的人”,當學生感覺自己已經充分了解教師的時候,在心理上就更能接受教師。而教師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瞭解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發言積極性,為以後的課程設計提供方向。當然,這種自我介紹方式對教師的應變能力和幽默感都有一定要求,教師要善於把整個提問—回答的基調控制在輕鬆、活潑的狀態。

2.2輔導課:細節着手,讓學生期待上課

開放教育學生面授輔導課到課率普遍偏低已是公開的祕密,這固然有各種各樣主客觀原因,但教師如果善於在細節處進行設計,讓學生期待教師的面授課也並非不可能的。

2.2.1課前有驚喜雖説開放教育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已經相當強,但是他們上課的紀律性卻明顯偏弱,能夠做到準時上課的並不多,因此教師要善於在課前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些“開胃菜”,一來可以通過這段時間等候學生陸續到課,二來可以利用“開胃菜”的“美味”吸引學生早點到課。這就有點類似於傳統課堂中的導入環節,但教師在設計時要更多考慮到成人的心理特點並要緊密結合課程內容,具體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第一,結合專業特點,進行相關新聞熱點探討。比如幼兒園集體喂藥事件、房價調控、烏克蘭局勢等,這些社會熱點新聞在學生的生活中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各個專業也都可以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如果能夠在課堂上和教師、同學一起探討這些問題,學生會深刻感受到專業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第二,結合課程內容,提供相關案例分析。有些專業的學生可能對社會熱點的敏感度不是很高,教師就可考慮在課前準備一些既有啟發性又能結合課程知識點的案例(或者故事、題目等),通過分析案例、題目或共享一些故事,讓學生進行“課前熱身”,可以更好更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第三,結合學生需求,講解相關作業題目。無可否認,開放教育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抱着很強的功利心理的,完成作業、通過考試是他們最直接的目的',而開放教育的作業往往綜合性比較強,如果學生集中在某一段時間完成量也比較大,如果教師能在每次課前留出一部分時間給學生講解作業的相關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學生在課餘時間的作業壓力,可謂一舉兩得。

2.2.2課中有興奮點開放教育面授輔導課的時間安排通常比較集中,大多是在晚上或者雙休日本該是休息的時間,學生經過了一天或者一週的工作之後,上課的精神狀態可能並不飽滿,而且由於課時緊張,成人學生也難免會有精神不集中的時候,因此,教師要張弛有度,善於控制整個課堂的節奏,避免為了趕進度而“唱獨角戲”,要多與學生互動,適時製造一些興奮點。

第一,提問。在長時間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一直用平鋪直敍的方式教學,學生極易產生疲勞感,但對於開放教育的成人學生,教師又不可能經常採用學生朗讀、上台演練等方式,因此,最簡單的調控課堂節奏的方法可能就是在陳述一段內容之後,以學生感興趣的或者生活中常見的點提問。不一定非得要求學生回答出多標準的答案,關鍵是要通過提問-思考-回答的過程,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所以,這樣的提問最好在學生精神疲勞的時候,而且問題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啟發性,這樣會讓學生有精神為之一振的感覺。

第二,討論。成人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已經很好,對於教師課堂中的很多觀點都會有他們自己的看法,而且也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因此,開放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最忌諱教師高高在上滔滔不絕,而不給學生任何表達自己的機會。教師可課前設計討論題,也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適時組織討論,可以是發散式的,由學生自由發揮;也可以是教師主導式的,由教師層層深入提出問題。在組織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時間和方向,以免影響整個教學進度或者偏離主題。第三,遊戲。雖然開放教育學生大多是成人學生,但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童心,好玩、好奇、好勝的心態在他們身上也會或多或少存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組織一些既和教學內容有關、又有一定趣味性的思維遊戲或者室內小遊戲,在學生精神懈怠的時候適時活躍一下氣氛,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興奮點。

2.2.3課後有懸念開放教育的辦學模式決定了每門課程的面授輔導課時間都是相當有限的,教師和學生可能只有兩到三次的見面時間,而且這些時間可能相隔較久,如何使學生在一次課後還能期待着與教師的第二次相見,每次面授輔導課結束的時候教師就要給學生留有一定懸念。比如,在提問環節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留待下次課再揭曉;在討論環節,隱藏教師自己的觀點,等下次課再公佈;在遊戲環節,同樣可以留一些解決方案或者啟示性的內容放到下次課再共享。在開放教育課堂教學中,由於辦學模式的原因,也由於學生的年齡原因,教師更習慣於“一言堂”,但這得不到學生的積極響應,並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善於在課前、課中和課後設計上花點心思,這樣學生才會期待面授輔導課。

2.3複習課:深化關係,在相互信任中迎接考試

開放教育雖然教考分離,基層電大的任課教師不具備出卷權,但對學生來説,複習課還是他們最願意來上的課,因為他們相信老師肯定會比他們更明瞭上級電大的出卷思路,希望從複習課上獲得最直接的考試信息。在複習課上,教師就要給學生一個信息:大家都是同一陣線的,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析複習資料,一起討論應試策略,一起練習往年試題。一來讓學生在與教師的共同探討中增強應試信心,二來讓學生在複習課中深化與教師的關係,這樣即便在考試中出現一些意外,他們也會心平氣和地與教師、校方溝通,而不至於站到學校的對立面。開放教育學生雖然是成人在職生,但是他們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愛,需要對學校的歸屬感。開放教育教師就要善於利用僅有的幾次面授輔導課,有意識、有技巧地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以此推動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改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w2j5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