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雷雨評課稿

雷雨評課稿

聽完王老師的《雷雨》一課,如雷雨過後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讓我沉醉其中。王老師的這堂課非常好地體現了國小語文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課堂特性,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雷雨評課稿

一、把握文本特點——準確而又形象

《雷雨》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如何讓學生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後的不同特點?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們看到,老師在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自己試着把聲音和畫面讀出來,目的是讓學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腦海中具體形象的畫面,然後老師提了一個核心問題“根據課文的描寫,你覺得應該加點什麼或者改變什麼?”統領雨前的這一部分教學,這樣避免過於繁雜、細碎的課堂提問。在教學反饋時,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藉助多媒體,把看圖與讀文、朗讀與理解有機融合在一起。每一次的情景再現,都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視言語實踐——紮實而又高效

潘新和教授説過:“語文教學是一種言語感覺和言語智慧的傳遞,是用教師的言語感悟和言語睿智,喚醒鴻蒙未啟的學生的言語靈性和悟性。一個缺乏言語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師,是無法敲開學生的言語心智法門的。”引領學生守住語言的根,便是守住了語文這方故土。王老師善於精心挖掘這一課中的獨特的語言訓練點,引領學生進行言語實踐活動。如在教學“蜘蛛、蟬、彩虹”詞語時,我們教學時往往是讓學生讀一讀,讀正確就完事了,但是王老師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介紹其中一種事物,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進行口頭語言的訓練,在詞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

讓我感到最為精妙的是“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彩虹高掛”這四個詞語的挖掘。這四個詞語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老師對這些詞語進行了個性化的處理,引領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訓練:首先,請學生藉助“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彩虹高掛”這四個詞語來描述畫面,這樣詞語與具體的景物對應起來,使學生加深了對這四個詞語的理解,有助於的積累;接着根據圖片給詞語排隊,在排隊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引導學生圖文對照,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在描寫雨前、雨中、雨後的畫面,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從總體上把握了課文的`內容。王老師的課堂教學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有效紮實的訓練在行雲流水中自然順暢地達成。

在這堂課裏,我們看到了語文課就該上成讀書課。讀是語文的生命。“簡簡單單教語文”。所謂簡單之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地閲讀。王老師把課堂裏有限的時間盡最大可能地給學生讀書,我們看到她紮紮實實地落實初讀,在教學雷雨前這部分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有目的地讀,有層次地讀,多形式地讀(有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用話語點撥,用激勵評價,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學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在讀的過程中巧妙地將詞語理解(“垂”“越來越響”的理解)句子理解、積累運用融為一體,收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綜合效果。

三、二度創作文本——巧妙而又靈動

語文課是詩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是語言文字彰顯魅力的聖地。老師匠心獨運對文本進行二度創作,把雷雨前的情景改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詩。這首精美的小詩一出現,文章的靈魂鮮活起來。小詩在學生面前幻化出一道綺麗的景緻,令學生興致徒增。讓學生用上新學的詞語將小詩填寫完整,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閲讀,而且在閲讀中進行新學詞語的鞏固與積累,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小詩的出現,使課堂多了一份靈動,語文課堂的境界悄然而至。

縱觀整堂課,王老師憑藉着親切的教態,靈動的教學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適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教學語言與組織形式,營造了和諧、温潤的教學氛圍,使整個課堂從頭到尾充滿了童趣,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標籤: 評課 雷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pn70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