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今天在安陽實驗國小聽了一堂數學公開課——二年級的《角的初步認識》。因為自己也剛剛上過這節課,經過相互的比較借鑑和學習領會,頗有些體會。所以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一、在導入部分,沈老師是讓學生猜一猜被雲朵遮住只露出幾個角的三個圖形是什麼。用一句話“你是怎麼才出來的?”引出本節的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在這一部分沈老師説他嘗試過用具體實物找出角,也用過圖形找出角。經過比較他發現實物找到的角是和數學意義上的角有一定的出入,而在圖形中找到的角和數學上找到的角比較容易統一,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

但是我有幾個疑問:1、學生對角的認知不是來自圖形,因為在這之前學生還沒有學過角。他們更多的是接觸了生活中的角。我覺得用生活實物來找到角更加符合孩子的認知心理,更讓他們覺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知識是可以解決或應用與我們的生活的,他和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更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概念教學,尤其是像角是什麼?這樣的概念,其實是一個數學建模的過程。我們要做的就是領着學生經歷模糊——矛盾——漸漸清晰——明朗化的工程。逐漸的幫助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的知識提煉出數學真知的鑽石來。

3、雖然雲朵遮住了圖形只露出幾個角。但是學生並沒有關注到這幾個角。因為有些學生猜圖形根據的是它的邊。這樣才也是可以的。對於這樣的方法老師沒有做出適當的反應。

4、雖然説“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節課這在練習的時候用到了教材的一道題目,其他的都省略不用。那麼教材到底應該被放在怎樣的位置上呢?在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教材棄置不用。

二、新科研究。沈老師用一句話:“這幾個從圖形上請下來的角有生麼共同的特點?”圍繞這句話學生展開研究,找到角的各部分,並學會了它的名稱。

在一環節,沈老師語言精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去,瞭解和幫助學生。體現了今日的主題——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三、練習部分。老師讓學生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在這一環節,有一個細節讓我感觸頗深:7號圖形一條邊長一條邊短。全班全認為7號是角,只有一個學生説不是。沈老師的處理方式是,先讓不是的學生説説自己的`理由,然後再讓認為是的學生説説自己的理由,最後在問認為不是的同學是不是同意他的理由。通過這樣的生生互動,用一種説理和辯論的方式去幫助有疑問的學生釋疑,同時也讓懂得學生加固自己的認知。如果能讓那個有疑問的學生再來説説他明白的什麼?你為什麼認為7號是角呢?這樣效果將更加明顯。

四、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在這個環節,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示角。出發點是為了證明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角的邊的大小沒有變,是角兩邊分開大小變了。從而得出:叫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大小無關,和他兩邊分開大小有關。

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請了一位學生舉起雙手來演示角。足足舉了5分鐘。我覺得讓學生用扇子,鉛筆,紙條,學具做角也可以去的同樣的效果。而且那個還是可以摸得到的。

五、畫角。直接採用了觀察電腦畫角,學生模仿的方法。如果請學生自己嘗試畫角。其他學生幫助糾正。這樣畫角的錯誤會減少很多。

這裏很多是個人的看法,有很多言語不當的地方,可能比較偏激。請各位同行見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q2w1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