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月光啟蒙課堂實錄及精彩點評

月光啟蒙課堂實錄及精彩點評

  一、 課前談話:

月光啟蒙課堂實錄及精彩點評

1、 學温州話。

“小孩”?“慢慢”;“大人”?“豆能”;“聽話”?“西能”;“餛飩”?“餛飩”

2、 這四個詞,就放在老師給你們播放的一首童謠。聽一聽,你能聽懂什麼?

3、 這首童謠是我的外婆説給我媽媽聽,我媽媽再告訴我,我再告訴我的孩子,孩子們,這個過程就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流傳)教師講述童謠大意。

4、 聽第二遍,感受歌詞,感受童謠的鄉情鄉味,以及其中藴涵的代代相傳的傳統文化。胡老師:童謠是民間文學的一大財富,童謠伴隨我們長高長大。

  二、揭題導入:

  1、看胡老師寫一個詞:啟蒙,認真地看,讀一遍。

“蒙”字草字頭,往往與什麼有關?(與草有關,一種藤本植物)

“蒙”有覆蓋的意思,一層蓋在另一層上面。看看“蒙”字的哪一個部分是表示這個意思的?(裏面的二橫)

那啟蒙是什麼意思呢?(教師引導下教師瞭解詞語的意思:明白)

2、補充課題:月光啟蒙。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月光怎麼能啟蒙呢?)

  三、初讀課文。

1、提出初讀要求:帶着問題走進課文,自由放聲地讀課文,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尤其要注意課文中的多音字。

2、檢查字詞。

課件呈現:籬笆 時辰(這兩詞後一字讀輕聲)

混沌(讀正確,都是四聲) 蓮花重點理解蓮花落的意思。

師:你知道蓮花落是什麼嗎?找到課文中有蓮花落的句子。猜一猜蓮花落是什麼?師:根據句子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也是理解詞語的一個好方法。

生讀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

交流:

生:是民間流傳的一種民歌。

生:我覺得蓮花落是一種調子。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師隨機出示蓮花落的義項。問:現在知道什麼叫蓮花落了吧?

2、瞭解大意。

師:到了高年級,我們還要具備一項本領,就是把這麼長的課文讀短。這是一篇散文,作者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那麼通過剛才幾次的讀,你認為,這篇課文都寫了哪些事?

交流,板書。

生:媽媽教我唱歌謠,唱童謠。

師:還寫了什麼?

生:還寫了母親給我猜謎語,講故事。

教師隨機板書:唱歌謠,唱童謠,講故事,猜謎語。

師:孩子們,你能不能根據板書內容,把這篇課文的內容濃縮成一句話?

呈現輔助性課件:( )的夏夜,母親在( )下,為我唱( ),講( ),猜( ),( )。

交流。

生:童年的夏夜,母親在月光下為我唱童謠,唱歌謠,猜謎語,講故事,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師:雖然是散文,但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我們把這句話再濃縮,把它讀成兩個詞的話,那就是(引讀)“月光”“啟蒙”。

  四、研讀“美妙的月夜”。

1、提煉中心句。

這就是兒時的我在這樣的月光下唱歌謠童謠。所以,文章的開頭作者就感慨萬分地説:(出示)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2、研讀描述月夜美妙的語言。

師:那童年的月夜美妙在哪兒呢?請你們讀一到四段,圈畫出有關的詞語和句子。

交流:這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兒?

A、生: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師:美在哪兒?你能用你聲情並茂的朗讀把這種美傳達給大家嗎?

教師不斷用柔美的語言給學生創造意境,激發學生讀的激情。(齊讀)

迴旋到中心句:是呀,這樣的夏夜怎麼不令人心馳神往呢?所以作者説:這樣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B、詩意體會母親形象:晚上,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慈愛的母親)

C、出示相關語句: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有一位男生讀歌謠,教師問:這樣讀行不行?(帶動學生去理解“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來看看母親是怎樣為我們吟唱歌謠?(課件呈現母親吟唱句)

師:孩子們,三月的和風吹在臉上,該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甜潤悠長,春風拂面,温暖,温柔……)

現在你該怎麼來讀這兩首歌謠呢?自己先練練。指名讀,讀出歌謠的韻味。

胡老師:多麼甜潤悠長的歌謠呀,讓我們的心都醉了。這樣美妙的夏夜,你們是不是也心馳神往了呢?月亮升起來了,母親那甜美的歌聲也飄起來了……胡老師帶着深情唱“月亮出來亮堂堂……)(教師配樂朗讀,營造情境,引領學生走進那夏夜,教師唱民歌。)

師:如果你此時就是作者孫友田,你感受到什麼?

生:我覺得很幸運,有温柔的母親,美妙的月夜……

生:母親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母親。

師指正:母親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

小結迴旋:所以作者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D、而作者卻説我們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請你讀課文第三段找找答案。

自由讀。

E、理解重點句子:

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你不明白的是什麼?(卻長歌謠)

這兩個“長”分別表示什麼意思?(發現學生不甚明白,胡老師啟發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

指生答:第一個“長”??生長。

第二個“長”??傳?流傳

品析:如果把“長”換成“流傳”行不行?(深度品讀文字,在流傳過程中又產生新的'生命力。)

小結:這個“長”字,寫出了當地民歌的繁盛,就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這個“長”字給我們一種詩性的美,可見作者孫友田用詞是多麼講究呀!

F、你們從“長”品出了“民歌的源遠流長”,讀語句: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師引導:從混沌的心豁然開朗,這就是“啟蒙”。

你從這個歌謠中豁然開朗了什麼?你讀懂這歌謠文字背後的什麼了?

生:母親生活雖然清苦,但是母親很勤勞。

生:母親的想象力很豐富。

生:老百姓有美好的願望。

小結:到了高年級,我們還要具備一項本領。那就是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文字也是有温度的。

教師帶領學生再讀歌謠。

G、師:陪伴我們的,除了這些歌謠,還有什麼?(童謠、謎語)

再讀童謠。課件呈現三首童謠。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着花舌頭。”

師:讀完了,你有什麼感覺?

生:覺得有趣。

生:覺得像順口溜。(教師引導學生去關注押韻。)

H、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讀,拍手讀,跺腳讀,對讀,輪讀,……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跟你的同桌一起讀,用你喜歡的方式配上節奏。

教師再次牽引學生走進: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激情,再一次回到那句“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五、課堂小結:

教師激情。每一首民歌民謠都是一部很好的啟蒙教材。下節課我們繼續去享受母親給我們講故事,唱歌謠童謠,猜謎語。給我的月光啟蒙。

  點評:

甜甜的童謠,稚嫩的童音,帶着天真淳樸悠悠地向我們走來。胡老師在開課伊始,就帶着這流溢着鄉間風味的民間藝術給孩子們營造了濃濃的詩境,温馨甜美,猶如迴歸童年的故鄉,依偎在母親温暖的懷裏……

從字理上來分析“蒙”字,抽象出詞語的本義,衍伸出“蒙”的意象,充分體現了胡老師重視煉字煉詞的教學理念。

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讓學生去聯繫句子理解詞語“蓮花落”的意思,真值得我們學習!

概括課文大意是中高段學生閲讀能力的一種,但是概括能力如何培養,實在是語文教學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胡老師的操作策略是:分解難點,引導學生先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然後出示填空輔助,使學生輕輕鬆鬆概括了課文大意;然後再用壓縮成一句話,壓縮成兩個字的過程,使學生習得了概括能力。

胡老師用詩意的語言營造出詩一般的意境,引領學生走進夏日月夜中的草堆旁,月光下,輕輕聆聽母親那深情的吟唱:月亮出來亮堂堂……

胡老師一疊三唱,不斷迴旋到主題句: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使整節課首尾呼應,渾然一體,就如一曲完美的圓舞曲。

胡老師對“黃河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的兩個“長”字的挖掘和探究,可謂細膩至極。“長”歌謠的“長”所藴涵的生命意象在胡老師的深度解讀中躍然而出,相信這個“長”字的意象感會深深烙在這一個上課班級的每一個孩子們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qeop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