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五年級《月光啟蒙》的教學實錄

五年級《月光啟蒙》的教學實錄

教材説明:

五年級《月光啟蒙》的教學實錄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歌、民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這篇課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是上一課的延伸,更是本單元主題展示。

教學目標:

1、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一)

(放舒緩的音樂,營造月一樣清純的氛圍)

師:(配樂 輕柔地)靜靜的夏夜,柔柔的風,天高雲淡,朗月疏星,一位小男孩依偎在母親的懷裏,聽着動聽的歌謠……我們繼續欣賞孫友田的《月光啟蒙》。

跟老師一起寫題目。 (板書) 17 月光啟蒙

師:結合你對課文的理解,美讀題目。

生1:(輕輕地) 月光——啟蒙。

師:你的聲音很甜美。

生2:(繼續讀)月光很有詩意,我想抒情地讀。 ——月光啟蒙。

師:我聽出了詩情畫意。

(二)

師:文章如詩如畫,行雲流水間洋溢着温馨,誰願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月夜下靜謐、祥和的氛圍。

(學生積極舉手,擲花選出三名同學上台朗讀)

師:(轉向上台的同學)你們知道任務嗎?

生:把文章讀得好像畫兒一樣美。

師:(轉向台下的同學)放下書,你們的任務是享受畫一樣的文字,把眼前浮現的畫面表達出來。

(配樂,三名同學深情地各讀一段)

師: 讀得怎麼樣?

生1:美極了,聽了劉雅雯讀第一部分,我彷彿看到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像水一樣清,像玉一樣純。

生2:我彷彿聽到母親那甜甜的嗓音。

生3:我彷彿沉浸在柔美的月色中,耳邊縈繞着有趣的歌謠。

師:他們讀得動情,你們表達得入情,讓我們把美好的畫面再回歸到如詩的文字中,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打開書,從第一段找出中心句。

生1:“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生2:我感覺不對,應該是“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因為他説的那一句只寫啟蒙的時間,沒有像這句點出母親給我啟蒙。

師:你分析得很巧妙,我們圍繞這句話學習第一段,先理解兩個重點詞。

生:“混沌”是矇昧無知。“豁然開朗”是一下子明白了,而且照應了題目中的“啟蒙”。

師:(追問)這一句提到哪些事物給了作者啟蒙?

生:我的啟蒙中有母親,母親唱的歌謠,母親的感情,還有能給人幻想的月光。

師:在前文找出給我啟蒙情境的句子讀一讀。

生:“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句話説當時環境給我印象很深。

師:印象深的還有什麼?

生:母親和童謠。

師:對,孫友田憶起故鄉時“夏夜——月光——母親——童謠”永遠定格在腦海中,(板:月色柔和 母親 夏夜 歌謠)誰願意讀讀這樣的場景?

生:“母親忙完了一天的話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母親很勤快,又幹淨,還會教育孩子。

師:你喜歡這位母親?

生:特別喜歡,做孩子的真幸福。

師:聽着歌謠就更幸福了。

生:(讀兩首歌謠)

師:母親不識字為什麼會唱歌謠?

生:姥姥會唱,姥姥的母親會唱,故鄉人愛歌謠、愛故鄉、愛故土,這是一種鄉情的傳遞。(板:故鄉)

師:你感悟得很透徹呀,那傳遞的是什麼?是知識嗎?

生1:不是知識,是傳教孩子要勤勞、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

生2:這不是知識但勝似知識,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師:你補充得太有水平了。

母親的聲音很好聽,(示範讀)“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你們也喜歡讀嗎?

生1:(使勁兒地點頭)是,我想讀。 (深情地朗讀)

生2:(輕輕的朗讀)

師: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你還聯想到母親聲音有什麼特點嗎?

生1:柔柔地——

生2:綿綿地——

生3:悠悠地——

生4:醇醇地——

生5:純純地——

……

師:真是些柔情的詩人呀!獎勵你們一件禮物吧。

(出示小黑板)

一首小詩送給你們,是我改編的,把句子的格式做了改動。

生:(讀)她深情地吟唱

輕輕地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

師:可還沒完成,小組合作幫我把後面的補完,好嗎?

(生興趣濃厚,讀着、念着、改着)

師:(巡視、詢問)找兩個同學在小黑板補全,並彙報結果。

小組1:柔柔地

像飛揚的流蘇

像飄逸的絲帶

師:我醉得彷彿站不住了。

小組2:醇醇地

像陳封的茅台

像雨後的龍井

師:棒極了。

小組3:綿綿地

像春日的小雨

像嬰兒的雙頰

師:你調動了觸覺器官,想象好豐富呀!

小組4:悠悠地

像委婉的笛聲

像清爽的笑聲

師:又一位詩人。

小組5:暖暖地

像冬日的陽光

像賞識的美言

師:現在,教室裏每一個分子粒都是一首詩了,每一位同學都是大詩人了,我們加上題目,讀一讀。

生:題目可以是《愛之聲》。

(美美地齊讀)

師:哦!母親不識字,卻留給我詩一般的語言,給我濃厚的文學薰陶。月夜裏我和母親都不願離去……自由放聲讀第二部分,談談你感興趣的地方。

(放聲、高興地朗讀。教室裏書聲琅琅,寬鬆、融洽。)

生1:我喜歡這些童謠,因為它們風趣幽默。

生2:母親給我講故事時,夜空成了神話世界,在母親心裏故事引人入勝,作者想象豐富。

生3:(忙着補充)母親講得如痴如醉,講得很好。

生4:(爭辯)不是,母親不識字。

生5:不識字但前文説很聰穎。

師:作者回憶得只是一個晚上的啟蒙,實際母親天天這樣做,在作者的記憶裏,夜空到底意味着什麼?

(沉思好久……)

生:夜空裏有母親的音容笑貌,有母親的愛,有美好的童年。

師:對,是美好的一切,美好的月光,美好的童謠,美好的童年,還有美好的鄉情。(板:美好)

(三)

師:故鄉、母親、月光、歌謠是我記憶深處的,當作者離開故鄉多年後返鄉看望母親時,他想對母親説些什麼?

生1:感謝母親從小撫養我長大,給我教育。

生2:媽媽,您的歌謠童謠讓我一生受益匪淺,我感謝您從小為我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師:這兩位同學讓我看到了民族的精髓—— 他們提的最多的——

生:感謝。

師:好,要記住感恩母親。 (板:感恩)

生3:我在預習時,看到孫友田的原文開頭是這樣寫的“母親沒有了記憶,只是對我笑……”我讀了特別難過,我想作者會説:母親,您忘記了,但我卻忘不了您的歌謠,忘不了您甜甜的嗓音,忘不了故鄉的明月。

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從你身上我學會了勤奮,學會了善良,學會了感動。

讓我們懷着對母親的感恩的心,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談談收穫。

(集體深情朗讀)

生1:這一段總結了全文。

生2:是母親的啟蒙讓我找開了文學的大門,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四)

師:翻開你記憶的目錄,講講你的啟蒙故事。

生1:母親天天給我講《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既漂亮,又善良,我也想做白雪公主。

生2:母親教我數數,數地上的石子兒,數天上的星星,她説讓我做數清天上星星的第一人。

師:(讚許地)難怪你滿臉豪氣,原來心中裝着這個遠大的理想呀!

生3:媽媽告訴我,被石頭絆了,不要打石頭,那是自己不小心,是自己的責任。

師:(煽情地)聽了你們的故事,我想起我的童年,我的母親……

(配樂)

小時候,家裏不富裕,玩具很少。

有一次,在放學的路上,我撿了一束別人遺棄的塑料花,拿回家裏洗得乾乾淨淨,準備當玩具玩。

母親見到後問:“哪兒來的?”

我説:“撿來的。”

“從哪裏撿的放回哪兒去!”

母親拿起塑料花拉着我走出家門。

我帶路走在前頭,心裏滿是疑惑;母親走在後邊,滿是氣憤。

原原本本地放回花束,按原路返回,此時,母親在前頭滿是心酸,我在後邊滿是委屈。

回到家,母親拿一個小板凳示意我坐下,告訴我: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包括撿來的東西都不是自己的,要想擁有得靠自己努力。

長大後,我把“努力”進行到底。在一個春天,我做了老師;還是在一個春天,我做了母親,我把“要想擁有就得自己努力”這幾個字釘在牆上,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在中華大地上代代傳承。

(五)

生:(沉浸在故事中)我也想寫我的故事。

師:那課後調動你們所有情感細胞,蘸滿愛去完成小片斷——《啟蒙故事》。

生:有信心地點頭。

板 書:

17 月光啟蒙 (略)

教 學 反 思:

《月光啟蒙》是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感謝母親“月光啟蒙”,我也感謝《月光啟蒙》,因為課文讓我享受了一次流暢的教學過程。課堂上,我感覺到學生的投入,聆聽了他們精彩的發言、優美的朗讀,讓我享受教學過程的同時,體驗着作為語文教師的幸福。可教學永遠是遺憾教學,我感覺課堂有明顯不足。

1、“對話”問題。語文教學課堂是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彼此分享對文章的理解,探討重點問題,教師應該對“對話”在備課中早有預設。對於預設,在備課中我相當細緻,從學生角度出發,設想了許多情境,同時也設計了必要的引學過程。但課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我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預設,學生好多閃光處只浮於課堂,我沒有有效追問,失去了好多契機。

2、“評價”問題。評價是推動教學、促進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 學生是否從評價中獲益,並有所提高,是評價有效與否的標準,我的評價語言缺少鼓勵、激情。

3、“氛圍”問題。月夜的光與色汩汩地如同母親給予我的民歌民謠一同進入我的記憶,整堂課“啟蒙”是內容,“月光”應是貫穿整堂課的氛圍,我把握的不夠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g2v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