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羣,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淺顯易懂,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為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然後讓學生根據閲讀提示的進行自學,交流狼被殺後產生的後果,最後明理談體會。

一、 初讀課文

語文課要以讀為主,這堂課,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正確流利了,最好能讀出問題來。接下來還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自己感興趣的多讀讀。最後指名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我不失時機地指導他們讀出感情來。學生試過,練過,有了充分的積累,在指名自由選擇讀的時候,自然興趣濃濃,高潮迭起。可貴的是還有同學在讀書中有了自己的創新,在讀到鹿羣滅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聲歎息學生十分投入,在朗讀中獲得了一種愉悦和滿足。

二、合作探究

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就課文內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説説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彙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最後,再創設情景師生共同表演出來,將學生引入到了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當中。

三、拓展延伸

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緊接着,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為狼正名。文道結合,學生寫出了自己對狼的重新認識,重審了自己的認識觀點。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寫得很開心。

通過以上三部分,我力爭在課堂上不斷提高學生的 “聽、説、讀、寫”四種語文能力。同時,在課堂中,我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目前我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地一個方向。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2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十一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然後再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由於課文中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提出了許多問題、當然,其中的大部分問題經過學生討論都能解決,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範圍的問題,如:1,打死狼保護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壞了生態平衡,而我們經常打死老鼠,這是不是破壞了生態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是不是各種動物之間的數量一定要相等 為什麼 等等、

面對這些經過學生討論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問題,我課前也沒有預料到,倉促間只好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文,總結歸納,總算是結束了這節課,課堂氣氛與剛開始相比遜色了很多、

回想這節課, 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我吃力地組織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景一直在腦中回映,説不出什麼原因,我的心情總是不能平靜,仔細想想,感觸更深、雖然我的答案學生是通過了,但我查閲了有關資料後,總覺得有時我與學生組織的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學生回答得模稜兩可,我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雖然課堂上能用教學技巧勉強過關,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因而課後難免耿耿於懷,不知學生對我會有什麼看法、要是我知識豐富些,要是我課前準備充分些,課堂上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場面、我想到了教過自己的老師,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老師嗎 難怪有人説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我也想起這樣一句話:教師言傳身教,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豐滿,更具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狼和鹿》一課的教學內容,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着以“狼、鹿和森林的關係及它們的變化”為主線,緊扣教材中的對比描寫,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帶着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通過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後才能獲得知識。儘管文章對凱巴伯森林變化有一些描寫。但為了再現和強化森林之變的特定場景,我用多媒體課件將森林原先的繁茂之美與後來的荒涼之景作了鮮明、強烈的對比。學生一見原來那美麗的凱巴伯森林,興奮、讚歎之情油然而生,學生的學習心理頓時活躍起來。而後來的凱巴伯森林那麼荒涼、蕭條,學生圖文對照,思維面打開了,思維的力度加大了,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多媒體課件播放適時適度,真正使學生在個性化的解讀、感悟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觸辭而入境、動情”,他們個個都驚訝於凱巴伯森林巨大的變化,抽象的文字符號構成了一幅幅發人深省的形象畫面,學生也收到較好的情感參與和行為參與的效果。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而語文能力的獲得是在豐富多彩實踐中反覆歷練,逐漸獲得的。教學中,我設計多個比較豐富,易於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旨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自讀自悟,對文本中獲取的語言信息進行疏理、加工。在組織學生研究問題中的省略號的妙用時,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再次和文本進行對話,然後用語言表達、感情朗讀等方式表達各自不同的感受。這是又一次思維與情感的碰撞,是對學生智慧的挑戰,是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狼和鹿》這篇課文,作者用一系列翔實的數字隱含説明狼與鹿的數量變化與森林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如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6000多隻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隻,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羣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隻,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裏對比鮮明,學生在前後對照的讀書中,不難發現自然界中的生物總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4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十一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然後再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由於課文中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提出了許多問題。當然,其中的大部分問題經過學生討論都能解決,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範圍的問題,如:

1,打死狼保護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壞了生態平衡,而我們經常打死老鼠,這是不是破壞了生態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是不是各種動物之間的數量一定要相等為什麼等等。

面對這些經過學生討論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問題,我課前也沒有預料到,倉促間只好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文,總結歸納,總算是結束了這節課,課堂氣氛與剛開始相比遜色了很多。

回想這節課,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我吃力地組織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景一直在腦中回映,説不出什麼原因,我的心情總是不能平靜,仔細想想,感觸更深。雖然我的答案學生是通過了,但我查閲了有關資料後,總覺得有時我與學生組織的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學生回答得模稜兩可,我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雖然課堂上能用教學技巧勉強過關,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因而課後難免耿耿於懷,不知學生對我會有什麼看法。要是我知識豐富些,要是我課前準備充分些,課堂上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場面。我想到了教過自己的老師,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老師嗎難怪有人説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我也想起這樣一句話:教師言傳身教,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豐滿,更具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5

蔚百猛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羣,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這是閲讀課,我做了以下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説些忠告,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然後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我們怎樣保護生活環境。

不足:課上我還是有些急燥,教師的語言太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認讀“狩、寵、厄、悖“4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繫的,樹立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鹿嗎?板書“鹿”。

一提到鹿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哪些詞語?(鹿就是我們心中美麗的使者);你們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板書狼。狼給你們留下了什麼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們腦海中就會出現這些兇惡殘暴的詞,而在故事、童話、小説中狼更是一種最壞的形象,什麼“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説狼在我們心中就是罪惡的化身,應該毫不留情的消滅掉。

2、今天我們就一起學一篇與狼有關的課文,板書*和*的故事,齊讀課題。本課所寫的故事與同學們的認識不一樣,同學們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二、新授:

同學們按預習提示的要求讀課文,瞭解一下課文主要些了什麼內容?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主要些了一件什麼事?

羅斯福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森林被毀,鹿羣大量死亡,同學們快速瀏覽一遍課文,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將這個故事的?

2、讓我們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哪些段落讓喜歡鹿得我們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讓你感到不是滋味?

3、誰來讀讀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讓你心裏感到不是滋味?誰來讀一讀?

心裏是什麼滋味?

原本葱鬱的森林和可愛的鹿奏響了一曲美妙的樂章,可如今卻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遺憾。誰來讀一讀?

5、閉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繪的情景,是幅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嗎?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嗎?看到那一隻只苟延殘喘的鹿了嗎?

讓我們親眼目睹一下吧!

看錄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們,它們至死也不明白為什麼殺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毀的悲劇,同學們,你能告訴他們嗎?來默讀課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壞保護

森林

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少掉任何一鏈,就會遭嚴重的災難。

6、此時你想對羅斯福説些什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段落讀一讀嗎?

7、生物界還有許多這樣相互制約的例子,你們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事情?

8、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塞翁失馬》)

告訴大家這個故事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三、課外延伸

同學們,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請你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寫一句警示人們的話。

[反思]

兩天前,我接到了通知,縣教研室要來我校檢查工作,主要是隨堂聽課。我決定講授《鹿和狼的故事》。為了準備這節課,我作了大量的案頭工作,上網瀏覽,翻閲資料,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讓這節課能觸動學生們的心靈,達到完美。

兩天後,我成竹在胸,懷着百倍的信心走進課堂(試講)。當我把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拋給學生,得到他們熱烈的迴應時,我心中暗自高興:看來我課前的功夫沒有白費。同時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學生這樣的學習激情一定會繼續到這節課的結束。我躊躇滿志,接着問道:“造成鹿死林毀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可是這節課的一個關鍵問題,我本以為教室裏會小手如林,學生會暢所欲言。可事與願違,原本沸騰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點,時間就在此定格。孩子們一臉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為什麼我斟酌了半天才確定下來的問題,竟會受到學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點名讓幾名語文成績不錯的學生來回答,可答得並不盡人意。下面的課學生聽得索然無味,我的熱情也大打折扣。為了讓課能順利結束,我只好一個人自編、自導、自演,牽着學生向前走。一節準備得如此“充足”的課就這樣渾渾噩噩地結束了。

為什麼自認為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反應卻如此冷漠呢?我將每一個教學環節想了一遍。毫無疑問,問題出在我身上。備課時,我只站在教師的立場上想問題,為教而設計,為所謂突出重點而提問。問題沒有設計在學生的“心坎上”,沒有引起學生的共鳴,沒有激起他們的興趣。孔夫子説曾説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那麼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思路才適應學生呢?

我拾起課標,反覆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我痛定思痛,怎樣使課程資源變“窄”為“寬”,變“死”為“活”?我私下裏找來學生和我一起備課,瞭解他們喜歡怎樣的提問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設計,尋找着一種更新、更貼近學生的突破口。於是有了聽課時的的“讀完《鹿和狼的故事》後,哪些段落又讓我們心裏感到不是滋味?”這個問題的出爐。再上這節課的時候,它就如一枚卵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飽滿,躍躍欲試,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孩子們的語言閃現着智慧的火花,整節課精彩紛呈,我倍感欣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好的教學設計激活了課堂,也給起關鍵作用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應該本着一切為學生髮展的理念,注重提問的開放性、合作性、民主性、過程性。教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不斷的摸索,就一定會有所成就,語文課堂也一定能煥發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老師,你寫錯了!

今天學習課文。剛剛在黑板上板書下“越”,就有一個同學舉手發言:“老師,你寫錯了!”

我觀察了半天,沒有發現錯誤。心想:這麼個簡單的字我能出什麼問題呀?“老師,你把‘越’字右邊寫成‘成’了!”

哦?這我倒是真沒注意。認真找書看了看,果然如此。若是按照以前的“急中生智”法,

一般老師們都會這樣解釋:“老師呀,是故意這樣寫的,就是要考考大家認真觀察了沒有。很好,這個同學發現了。”

這種做法,曾經被譽為教師“課堂機智”的一種。它可以讓老師擺脱尷尬的境地,暫時矇混過關。可是,真的就能維護老師的威信嗎?不然。前不久看過一篇文章,説一位老師在被學生問倒時,不肯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無知,而總是自以為巧妙地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答案。學生們也許當時並不曉得,可是天長日久,逐漸長大的他們,未必不會洞察到,原來老師這樣做,是因為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知識的匱乏。老師的不真誠,不僅僅關係到教學內容,更涉及到自己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種什麼樣的形象。學生,對你還會信任嗎?如果師生間的信賴被打破,很難想象以後的教學活動如何進行,老師還靠什麼來為人師表。

“謝謝博聞同學,老師今天一時疏忽,沒有仔細觀察就寫這個生字,大家可要引以為戒呀!”

真誠的認錯,或許贏得的是學生更多的喜愛與尊重。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7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羣,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去閲讀、去思考,思考凱巴伯森林狼被獵殺後出現了怎樣的後果。這個故事給你了怎樣的啟示?這節課,我沒有涉及更多的問題,只是以這兩個問題為主線,讓學生深入文本去尋找答案。在反覆的朗讀中學生解決問題、發現問題。

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8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在美國一個森林裏有四千只鹿出沒,兇惡的狼是鹿的天敵,美國總統下令獵人消滅狼羣。很快鹿增多了,達到了十萬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難逃厄運綠色植物一天天減少,飢餓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無數只鹿死亡,從十萬只鋭減到只剩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這是一節略讀課文,學習主要是採用通過學生的自學,老師引導為輔的原則進行學習:

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再結合同步學習的課前自學,通過自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大意,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最後通過自學理解提示,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小組交流後,進行全班彙報交流,再讓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讓學生想象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根本,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中,還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還需要進一步合理的解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9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選編進教材中的,編教材的編委會刪除了《大瀑布的葬禮》這篇課文。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裏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的詞語,而《鹿和狼的故事》這課裏沒有任何詞語收錄其中。學校的教學參考書也是舊版的,當然也沒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這一課,沒有其他資料可以參考,只能自己研讀課文,進行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為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後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苟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為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後,造成了什麼後果,原因是什麼?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説,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説,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裏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裏,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展規律的。因此,我們人類對自然界裏的任何一種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去判斷一種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0

結合我們教研組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主題,我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辯護,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教師的責任應是為學生創造“做中學”的機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如果把舞台讓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勃勃生機和活力,造就的是學生無限的發展。所以,我預設了這樣的環節: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為學生虛構一個法庭,讓學生扮演律師的角色,選擇自己的“當事人”引用文中的內容來為其辯護,將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理解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

4.書信傳音,為總統出謀劃策。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的錯誤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5.揭示道理,課外延伸,深化主旨。因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作為教師我們要為此搭建平台,做好鋪墊,當好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的探索,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實現立體化的三維化目標,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成為學生和諧發展的平台。本環節中,學生通過介紹自己瞭解的相關的小故事,進一步深化理解文章所要告訴讀者的深刻道理。這個環節中,仍然激活了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把之前學過的內容與本課聯繫起來,使學生的知識變得更加立體。

由於本課是一篇閲讀課文,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理解分析案情,進行辯護和“書信傳音”這兩個環節,主要通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引用文中語句作為自己的辯護材料,明確本課中心,並針對這個錯誤找到彌補的方法,挽回損失。通過學生自學勾畫,商議討論,自由發言,使學生在互動中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1

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課時我着重從注重培養學生閲讀感悟,構建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策略,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1、注重閲讀感悟

“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節中,我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表達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係。人類所要做的不能一廂情願地改變它,而是尊重。”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閲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自主、探究方式學習策略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説説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彙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3、注重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根據單元的重點要求,“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由學法引導,到總結髮現學法,最後進行學法實踐。將學習方法轉化為學習技能,為今後學生的閲讀鋪平道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課外閲讀的習慣,在自我展示環節,我感到學生的課外知識積累不夠豐富。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2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羣,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課前讓學生説一些有關狼的成語,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具體事例(故事)---分析概括---揭示道理。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課上全班交流解決。

不足:課上我的語言太多。忽略了略讀的教學應放手讓學生去學,去表達,去展示。課上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想給學生的太多。而忽略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如何積極參與,展示自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去表達,展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3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羣,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淺顯易懂,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為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然後讓學生根據閲讀提示的進行自學,交流狼被殺後產生的後果,最後明理談體會。

上完這節課,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1.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應着眼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性地學習,務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現代社會教育的口號。因此,我在本課中設置以下三個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1)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自主的空間裏進行。課堂既給了學生一個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在感悟、學習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目標。(2)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説説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3)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在課前,我預先佈置了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這樣一個題目。讓學生在查閲有關書籍或從網上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語文課堂

在本課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與課外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閲讀的量,提升閲讀的質。如開課導入時,我詢問學生:“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嗎?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談對鹿和狼的認識,並説幾個有關狼的成語。這樣一來,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又可以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係。人類所要做的,不是一廂情願地改變它,而是尊重。”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又如在學完整篇課文後,我利用課前預先佈置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讓學生相互分享介紹相關的例子,在擴大學生的閲讀量之餘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

3.明瞭用詞特點

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關注讓學生由表及裏地學習課文,明瞭用詞上的一些特點。如在故事的開頭,告訴我們在凱巴伯森林裏有狼有鹿,課文中一個詞語來形容狼,是哪個?(兇惡殘忍),兇惡一般形容什麼?殘忍一般形容什麼?這兩個詞語能不能互換?由表及裏,所以位置不能換的。能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鹿嗎?讓學生明白如果説狼是兇惡的代言人,那麼鹿就是善良的化身,由於狼和鹿以及其他動物的存在,鬱鬱葱葱,山清水秀的凱巴伯森林變得——生機勃勃。在學習森林的片段時,我讓學生説一些成語來形容森林,告訴學生在許多的形容森林的詞語中生機勃勃這個詞語可以作一個總結概括。鬆杉葱鬱寫出森林之形,而生機勃勃寫出森林之神采,所以兩個詞語放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然後當植被被大量破壞,鹿羣數量急劇下降,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你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概括現在的森林?這樣前後截然不同的樣子,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了罪魁禍首是誰。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整節課中,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説些什麼?在苟延殘喘時又會説些什麼?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或人類説些什麼?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4

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課,我注重培養學生大膽質疑、閲讀感悟,採用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策略,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策略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説説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彙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閲讀感悟

“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節中,我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閲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課堂教學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説些什麼?在苟延殘喘時又會説些什麼?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或人類説些什麼?“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5

曾經,這個故事被編教材編委會刪除了,但是,這學期又選編進了教材中。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裏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已刪除)詞語,這課裏沒有任何詞語沒有收錄其中。我們的教材編委會到底有沒有認真校正過呢?有點疑惑,也讓人覺得可怕。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為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後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苟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為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執教,課前我反覆讀了幾遍課文。結果這兩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槍聲在森林中迴盪。在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彷彿看見狼正以憤怒、哀怨的眼神看着拿着槍的人類,而且還在詛咒人類!狼雖然是非常殘忍無情、殺傷力大的動物,但是,任何強大的動物人類都有足夠的能力和辦法去對付它們。可以這樣説,在人類面前,動物都是渺小的,柔弱、無助的。這也讓我聯想到,人類不論多強大,在自然面前,永遠是渺小的無助的。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動物也好,它們同樣是森林的動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人類毫無節制憐憫的捕殺,結果給森林造成了災難。因此,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人類要遵守自然之道,也要敬畏生命。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後,造成了什麼後果,原因是什麼?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説,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説,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裏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裏,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展規律的。因此,我們人類對自然界裏的任何一種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去判斷一種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一直不能忘記這個片段,“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我總是為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徹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標籤: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r6j7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