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匆匆的評課稿(精選7篇)

匆匆的評課稿(精選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匆匆的評課稿(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匆匆的評課稿(精選7篇)

匆匆的評課稿1

看了羅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情況,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了我校的語文課堂。

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閲讀這樣一篇文章,應該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教師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閲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閲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後,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1、是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後的閲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説,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後,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昇華。

2、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考慮。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為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後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3、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必須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麼,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課上,羅教師積極適當地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內容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閲,瞭解朱自清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況,課後,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閲讀延伸,課內外閲讀共同促進學生閲讀能力發展,體現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有趣。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於品讀之中,強調於品讀之後。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複雜心情;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內容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可以説是比較規範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師個性的教學思考。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後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麼問題,自悟會有什麼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助他們考慮不多,前面説“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後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係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麼,設計時要考慮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設計適當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總之,羅老師的《匆匆》一課的教學充分地體現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學習的難得的好課。

匆匆的評課稿2

晉州市魏徵國小許靜老師執教的六年級語課文《匆匆》,還是找不到統編版的案例課,為的是學習老師的授課思路和方法。

到第五或第六週的時候,我就要上這一節課的公開課了。本來安排,我是第八週上公開課的,但是因為學校要做2.0信息工程線下聽課評課活動,到時候全校的語文老師必須要來聽我這一節課。六年級的課文可真不好講,要麼文章太長,要麼太抽象,要麼就無聊……其實我上公開課的目的並不是要找那些好上的課,而是儘可能的多去嘗試不一樣類型的課,然後去挑戰一下自己。

《匆匆》這篇課文,我在寒假的時候聽了一節。很建議各位老師都能夠儘可能的把聽課之後的一些思考記錄下來,因為我今天就是看到我以前上的那節課的筆記,得到了我自己的靈感建議。

這篇課文確實不好講,但是寫法和文體真的很美。作者把虛無縹緲抽象的時間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展現出來,他用那細心細膩的心境把自己對時間的擔憂和緊迫感展現了出來。

這一個單元是習作單元,所以這位老師上課的思路不能夠完全借鑑。對於這節課,我感覺可以在公開課上要用到的元素羅列出來:朗讀指導要充分;美文配樂朗誦營造氛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出感悟;寫作手法要用副板書;新舊知識的連接《長歌行》可以運用上。

總之這一節課的精華還是要在於如何讓學生拉近與文本的距離,讓他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感悟,而不是對於珍惜時間這一個概念走過場。

我接下來還會借鑑,繼續尋找關於這一課的其他課例,剛剛在小紅書找到了一位名家的詳案,有點開心。

除此之外,我還要去網上搜一下關於朱自清與《匆匆》的故事。我所有做的這一切就是讓我自己先要被這一篇文章所感動,才能夠把我的情感感染給我的學生。

我所聽的這兩節《匆匆》,感覺教師自己都還沒有用情感帶動好學生去領會,我覺得這節公開課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教學流程,就是要以讀以悟為主。

匆匆的評課稿3

聽完課,同事相互交流時問我喜歡哪一節課,我覺得各有千秋,各有所長,不過自己對崑崙路國小樑靜教師執教的《匆匆》一課更加偏愛些,下面就針對這一課談談粗淺的認識。

一、 心中有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一切,均將語文教學的落腳點確定在了學生身上,不論教材如何變化,課堂如何組織教學,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把促進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永遠是課程改要堅持的方向。《匆匆》這一課中充分體現了“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讓學生紮實地學,有興趣地學,觸類旁通地學。課堂教學簡單樸實,我們沒有看到教師精彩的自我展示,而是學生的靜心品讀,自主的學習。整堂課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以及方法都是以學生為出發點。

二、 重視學習方法指導,“授之以法”

《匆匆》是一篇散文,教師從一開始就以餘秋雨對散文的解釋“散文是讀者與作者的悄聲對話與共同的思考”,引導學生傾聽文本,走進文本,閲讀思考,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在第一段的重點品讀中,還結合孩子的自讀自悟,允許多元的解讀結果呈現,共同歸納出“傾聽,思考,對話”這品讀散文的三部曲,讓孩子遷移運用到自主品讀部分。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原來這就是散文,散文就要這樣學習。

三、 潛心閲讀

讓學生有安靜的時間,潛心閲讀,是閲讀教學最重要的保障。教學中安排了用耳聽讀全文,沉心默讀全文等不同層次的讀,潛心會文,讀書佔據大量的課堂時間,光是聽讀和默讀就用去十分鐘,這十分鐘教師一言不發,只是巡視,發現,關注,個別輔助。學生則在這靜靜地讀書氛圍中品讀,儘管課文長而且比較難懂,學生潛心會文的時間可能需要更長一些,但老師卻俯下身子,耐心的給了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閲讀批註。充足的時間加深了閲讀理解的程度,學生的思維也更加深刻。

四、 重視交流,以學定教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嘗試自讀自悟之後,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沒有按步驟進行,而是以學定教,學生説到哪就從哪學起,教師是傾聽者、引導者,學生暢所欲言,但一切又都在教師的把握中。

五、去除浮華,崇尚真實。

綜觀整節課,老師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中,把“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課程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潛心徜徉在朱自清先生的語言、思想和情感世界中,以學生獨立思考或在老師啟發下所能及的言行為教學起點,讀書、思考、感悟、表達,在這個特殊的“例子”學習中得意、得言、得法。課堂真正迴歸到了自然、真實。

六、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這一節課中,教師給予了學生充足自讀自悟時間,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比較多,但生生互動,小組的交流幾乎沒有見到,我想學生個體有所得還不夠,還要與同學分享、討論;但是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讓所有孩子有機會交流,如果能讓孩子們在全班交流前在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更好呢?

匆匆的評課稿4

聽過趙老師講課的學生和老師都會這樣説,“用詩一般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描繪出抽象的語意,他對教材的深刻體悟,對課堂的藝術掌控,總能把人帶到美的境界”。

老師昭的教學語言鮮活靈動,富有文學色彩,聽後有一種甜甜的滋味,好像珠落玉盤,流轉自如,又像一股情韻在流淌。他善於用優美的詩一般的語言把抽象概括的東西變成具體可感的東西,善於藉助恰當的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出靈氣,十分動聽。在講《匆匆》一課時,趙老師巧妙地將一段與課文寫作風格相近的歌詞加以改造,形成一段極富美感的導語,為整節課定下了優美、靜謐與遺憾的基調。

師:(背景音樂)等待的名字叫做遙遠,遙遠的名字叫做飛翔,飛翔的名字叫做歲月,歲月的名字一天一天;一天的名字叫做一年,今年的名字叫做明年,明年的名字叫做一生,一生的名字叫做—-匆匆(教師板書課題:匆匆)

生:(遲疑了一下,隨即鼓掌)

師:課文的名字美嗎?

生:美!(深情地)

師:更美的還在後面呢……

看似刻意的頂針句式,趙昭用得那麼自然。學生隨着這詩一般的語言不由自主地走進課文、走進情境,走進朱自清先生對時間來去匆匆、毫不遲疑的無比惋惜和無奈的情緒之中。

今年觀摩活動的主題是“把握課標理念精髓,學習語言文字運用”。20xx版課標前後10餘處提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運用(祖國)語文文字”,凸顯加強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性。這一理念在趙昭《匆匆》這堂課中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呈現為仿照句子。

趙老師出示一組詞語,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説話。趙老師將學生説的話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首小詩,再讓學生讀,具有很強的衝擊力。學習語言與體會情感合二為一,可謂一石雙鳥。

寫字汗水

玩耍思考

趕路淚水

痛哭歌聲

奮鬥的時候日子從腳步

疑惑歡呼

唱歌嬉笑

勝利書本

閲讀筆尖

為讓學生感受時間的轉瞬即逝,離下課僅剩最後一分鐘,趙昭在教學課件上播放了一個巨大的鐘面,伴着滴滴答答的鐘秒聲。他緩緩地説,“同學們,在下午5點前的一分鐘,我曾和你們在一起。從現在起,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們誰也改變不了,因為時光就是這樣的匆匆!”這一刻,沉浸在意境之美的學生們已是熱淚盈眶。

師:從上課到現在已經39分鐘了,在剩下的這最後一分鐘我們來做朋友好嗎?

生:好!

(投影:一個巨大的鐘面,秒針滴滴答答不停地走着。背景是一道飛瀉的瀑布,時間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在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的襯托下,趙昭感慨地解説。)

師:時光如流水啊!同學們,請看着屏幕上鐘面的一分鐘:在公元2012年11月14日下午5點前的一分鐘,我曾和你們在一起。因為你們,我會記得這一分鐘。從現在起,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們誰也改變不了,因為它已經完成了,因為時光就是這樣的匆匆!

(語落時剛好一分鐘。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趙昭在此處營造了一個夢幻般的神奇場景,學生如親臨文章所描繪的情境,時間正在一刻不停地飛速流逝,學生陶醉其中。當學生醒悟過來時,發現一分鐘就這樣轉瞬即逝了,不僅為整節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更深刻體會了一次時光匆匆流過永不回頭留給人的遺憾之情和文章的憂鬱之美。隨即一種無比的惋惜、無奈的憂傷之情立刻湧上了學生的心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匆匆》,不僅警視世人珍惜光陰,更給人以啟迪與震撼。同時,學生在教師巧引妙導的親歷文本中,無處不浸潤着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博大與精深。

匆匆的評課稿5

近日,教研組組織上網聽了二七區外國語國小張方老師執教的《匆匆》一課,收穫頗多,受到了不少啟發。

老師《匆匆》這節課不論是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張方老師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讀中感,感中悟,悟中思,最後再有感而發,將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引入孩子的情感中,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去體會,去感受,並有感而發,暢談自己的想法。這是語文課最高的境界,也是最核心的內容。在實現這一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孩子們活了,積極主動地思考、發言,挖掘出了作者的幾乎所有情感,也讓我們聽課的老師眼前一亮,甚至受到了孩子們的啟發。

再次,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張方老師沒有花哨的台詞,沒有華麗的課件,只有簡明扼要的引導與啟示。剛上課時,老師幾句簡單的話語拉近了她和學生的距離,為新課教學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了探究氛圍。

接下來老師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如各種形式的朗讀、説出你讀到的感悟、四人小組寫出你們的“時間散文”等等,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調動。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自發地創造了一種自主學習的精神,把教學創造成了學生主體自主學習的活動最後,在評價方法的設計上,張老師很自然的運用了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如“讓你的好朋友點評一下你剛才的朗讀”、“大家推選出朗讀最棒的男一號和女一號”、“看他讀得多認真啊,他完全融進了文字裏”、“請給我一次我朗的機會,若是覺得我讀得還好就給我掌聲鼓勵”等等。這些評價不止侷限於師對生,同時有生對生,生對師,而這些形式多樣的評價的作用也不止侷限於被評價者個體,它對全班同學都有啟示作用,有助於學生主動的反思與進步。

總之,張方老師的這節課是在老師引導下,學生通過一遍一遍的朗讀,細細品味完成的。在這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取了相關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了發展。我也從中受益匪淺,我將繼續研讀新課標,希望不久的將來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也能如此“活”!

匆匆的評課稿6

這個學期,我教的六年級語文下冊中的第二課是朱自清寫的散文《匆匆》,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就不由得想起兩年前在宏遠外國語學校聽過的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老師講的《匆匆》一課的過程,因為當時支玉恆老師講的《匆匆》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他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總結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並且取得了成效。我在上《匆匆》一課時,模仿支老師的閲讀教學方法,效果果然不錯。

支老師的課沒有精心預設的場景演練,沒有精美課件的渲染襯托,更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問答,他只是憑藉引導孩子反反覆覆地讀——這一最“原始”、最“傳統”的教學方式,便深深激起了全體上課孩子與聽課教師們的心靈共振。關鍵在於怎樣引導學生們讀,怎樣讀懂作者的心聲。我在上課時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四讀”:自由放聲誦讀、隨機指名接讀、聽錄音賞讀、再聽錄音學讀。在這個基礎上,進而誘導孩子“用心靈去誦讀”,用不同的形式:如個別讀、男女分讀、小組讀、集體讀等,此時我配上了一首舒緩的音樂,渲染氣氛,讓學生能走進作者的心裏,聽出作者的心聲;接着,我啟迪孩子“用心靈去傾聽”,通過讀,用你的語感讀出你聽出作者跟你説什麼悄悄話了?最後,激勵孩子“用心靈去傾訴”,閲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在反覆讀文中,孩子們與作者的心靈一次次碰撞和對接後,必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啟發,必定會有很多心裏話。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激發孩子們把這些心裏話“傾訴”出來,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在書的空白處,然後告訴所有的人。在一遍遍的修正中,孩子們的文字表達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孩子們的惜時觀念得到了強化,自然而然地,文章的主旨——“作者告訴我們:不能虛擲光陰,要力求上進”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從課後習題所反饋的信息來看,完全達到了教材編寫者預期的目的,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達到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讓學生在自悟中收穫。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習慣,學會方法,還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我覺得,簡簡單單教語文,平平實實更有效。

匆匆的評課稿7

《匆匆》這篇文章,以“匆匆”二字細膩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教學時,我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閲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閲讀情感的基礎,而後,在學生讀書過程中,設計了幾個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一是深入地讀,開放地談。深入的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的含義,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根據內心的情感體驗去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後的閲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説,學生在讀書,讀後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情感得到昇華。

二是注重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法,用得精當,引導學生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極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本課覺得不太理想的是因為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在教學時不能積極踴躍發言,希望以後孩子們能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的親身經歷,體驗到時間的寶貴。

標籤: 評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vj5pp1.html